( 一) 关于商品 ( 服务) 贸易的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
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假设,指的是贸易要完全自由。现实中此条件很难达到,也正是由于贸易并非完全自由,有的国家并不按自己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一般而言,分工决定交换,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 但同时交换的半径又决定了分工的范围。在 《国富论》中,斯密对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分工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埃及之所以 “农业和制造业发达最早、改良最大”,“是因为埃及的地域正好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大大小小的支流为境内各大都市间、各村落间甚至村野各农家间,提供了便利的水上交通”.⑤由于该地区进行贸易的交易成本 ( 如搜集信息与谈判的费用) 相对低,于是较早地形成了种植、饲养、冶金、制陶、纺织、造船等行业的分工。而在黑海和里海以北的地区 ( 今西伯利亚一带) ,由于海洋多是不能通航的冰洋,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那里进行商业贸易的交易成本相对高,所以这一地区的产业分工也进展十分缓慢。
以上斯密指出的是自然条件会影响贸易的交易成本,而到了信息发达的今天,贸易的交易成本则更多地会受 “制度”的影响。比如当前我国不少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原因就在地区封锁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分工受到限制。商务部曾对 22 个省 ( 市) 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 20 个省 ( 市) 都存在产品或服务遭受地区封锁。①一些地方政府画地为牢,通过征收杂税冗费,或者制定特殊限制标准,为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设置重重障碍,这样地区间的产业分工无法实现,结果产业结构只能 “大而全”“小而全”.以钢铁产业为例,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每个省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钢铁企业,地区间盲目追求 “你有我也有”,结果导致大量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如今钢铁业已成为我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从世界经验看,贸易的交易成本过高也将限制国家之间的分工。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一些发达国家面对国内就业压力,想方设法制造贸易壁垒,通过实施行业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一系列屏障,阻止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以我国为例,自加入 WTO 以后,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出口国之一,2011 年我国与第二大食品出口国美国签署了 《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修订了若干食品及农产品新技术标准,由于这些繁杂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的食品出口从此受到巨大阻力。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我国有 90% 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 90 亿美元。
( 二) 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之前,而分工已经全球化,其产业如何定位?
在工业化中期之前,一国的分工主要限于国内,但只要按优势决定产业定位,其结构演进会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如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国内各地区依据资源优势形成了产业分工,在芝加哥以西、华盛顿到波士顿以东的区域内,纺织、化工机械等制造业比较集中; 西部达拉斯、波特兰等地区重点发展以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业,而在得克萨斯与达科他一带则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如果从整个国家来看,美国正在经历工业比重逐步超过农业、重工业比重逐步超过轻工业的产业升级过程,到 1890 年,美国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80%,③完成了工业化转型。
而在分工全球化后,一个国家即便处在工业化中期之前,也要按斯密-李嘉图定理选择产业定位。从世界范围看,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就是很好的佐证,比如韩国。20 世纪 60 年代,广泛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越来越普遍,可韩国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它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和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机,发展服装、工业制成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进入 70 年代,当国内工业化具备一定基础后,韩国又侧重发展重化工业,将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电子机械等作为主导产业,大规模制造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由此创造了 “汉江奇迹”,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
反过来,如果分工已全球化,一个国家若不按 “斯密-李嘉图定理”选择产业定位,经济发展必是作茧自缚。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巴西。近一百多年来,巴西经历了先工业化崛起、后步入经济衰退的大起大落过程,至今仍旧还是一个 “新兴工业国”.其实巴西资源优势突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可耕地储备和先进的农业科技,水系众多,水能资源居世界前列,石油储量丰富,在全世界排名第15,因此巴西在70 年代也曾创造过闻名于世的 “巴西奇迹”.但由于后来经济发展严重脱离国情,8 亿公顷耕地的利用率仅为7. 5%,④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巴西没能在国际市场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分工体系,反而过分依赖国际金融资本,大规模负债,试图搞超越式发展,结果长久陷入发展低谷。
( 三) 当一个国家处在工业化后期,而分工没有全球化,其产业如何定位?
分工的限制源于贸易的不自由。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存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贸易的交易成本较高。但尽管如此,贸易自由化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从国际贸易实践看,贸易保护虽然从形式上限制了别国产品的进入,降低了国内市场竞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走私,并且贸易保护的程度越高,走私就越猖獗。走私是违法犯罪,可走私者为何要铤而走险且屡禁不止呢? 表面看是利益诱惑,而源头却是因为有潜在的市场 ( 交换) 需求。但由于高关税抬高了贸易成本,贸易双方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只能通过走私来降低成本保证利润。这一现象表明,贸易本身需要自由,只有贸易自由才能让各国真正发挥比较优势,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最终提升各国人民的福利。
事实上,即便没有分工全球化,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后期,按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分工也可以扬长避短,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二战后,许多发达工业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重新选择产业定位,经济得以长盛不衰。比如芬兰,始终依据自身优势定位主导产业。20 世纪 60 年代,芬兰立足于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认识到经济发展及产品出口要依赖海运,于是优先选择发展现代造船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 80 年代前后,全球进入信息技术革命时代,芬兰在雄厚的工业基础上抢占先机,以电子工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电信产业; 到 90 年代,芬兰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其主导产业转向电子通讯、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科学仪表等,由此掌控了信息和通讯行业最尖端的技术市场。进入 21 世纪后,芬兰又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这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鼓励开发和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气体等新能源,继续引领世界经济。相反的例证是冰岛,冰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渔业一直是主导产业,但冰岛政府认为从金融业中可以快速获取巨额财富,于是不惜成本在国内发展金融业,一时间各种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兴起,冰岛海外借贷业务急剧增加。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冰岛不仅金融业坍塌,国民经济也几乎全线崩溃。
综上所述表明,“斯密-李嘉图定理”并不受时空条件约束,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只要 “贸易自由”( 即交易成本够低) ,那么都应按此定理参与国际分工。正是从这个意义而言,“斯密-李嘉图定理”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结构演进的普适性规则。
三、市场 - 政府共治: 结构演进的调节方式
既然 “斯密-李嘉图定理”可以作为结构演进的普适性规则,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如何根据此定理来选择自己的主导产业? 或者更确切地说,究竟是由谁来决定产业定位,用何种方式( 计划与市场) 来调节结构演进的方向?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上述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概括起来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才是调整结构的主体,理由是只有政府才能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升级与结构演进; 而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所以调结构的主体只能是企业而不能是政府。对此本文认为,选择谁作为调结构的主体,不能仅从调节手段看,关键是要从调节效果看。换句话说,结构调整由谁主导不重要,重要的是调整的效果如何。若从效果看,无论谁作为调结构的主体,都必须符合三个前提: 第一,能准确预知未来怎样的结构是合理的结构; 第二,要高度关注市场并了解市场; 第三,调节手段要有效。①对于第一个前提,由于市场瞬息万变,而政府并非先知先觉,不可能提前知道未来什么样的结构是合理的结构; 企业家呢,当然也与政府一样无法预知未来,事实上结构是否合理只有市场知道。既然市场知道,那么再来看第二个前提,即谁更关注市场。企业家与政府官员两相比较,显然是前者更关注市场。因为两者的风险约束不同,一个项目投资成败与否,对政府官员无关痛痒,而企业家是拿自己的钱投资,要自负盈亏。至于第三个前提,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谁更有效,的确不好一概而论,行政调节见效快,但却容易一刀切,而市场调节虽非一刀切,但见效慢; 并且在不同的领域,比如公共品领域和一般竞争性领域,两种调节手段各有千秋。
综合起来看,上面三个前提对政府来讲至少有两个不成立,因此调结构的主体更宜是企业。如果由企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体,那么在调节方式上,就应以市场调节为主,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具体而言,市场调节的决定作用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市场决定价格,让价格反映结构变动趋势。众所周知,价格是市场的风向标,传递生产与消费两头的信号。当某种商品涨价,一定是该商品供不应求,反之则是供过于求。而产业结构最终要决定于商品的比价,商品比价是否合理,关键又在价格是否反映供求。可见只要价格能真实反映供求,商品比价就会趋于合理,结构自然也就趋于合理。那问题在于,价格如何才能真实反映供求呢?其实很简单,价格若要真实反映供求只需一条,即价格由市场定。可现实中,价格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供求。比如当前我国某些商品还存在价格管制,特别是对某些农产品与能源产品的价格,政府至今也没放手,有些甚至还是直接定价。如此一来,价格被管制,市场信号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供求。而如果市场信号扭曲,反映出的市场结构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这样看来,调结构的关键就是让价格回归市场原位。
第二,由价格引导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既反映市场供求,又能调节市场供求。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必然会刺激供给、抑制需求,价格下降则会刺激需求、抑制供给。而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结构调整的过程。举例来说,比如近期建材价格上涨,这表明消费者对建材的需求增加而供应短缺。在价格指引下,一方面建材生产企业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同时也会吸引新的资金投资到建材行业。相反,如果建材价格下跌则表明生产过剩,供大于求,于是建材企业就会压缩产量,如果利润太低有的企业可能退出,转而生产其他有利可图的商品。由此可见,企业家虽然未必清楚市场结构应该如何调,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能根据供求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正是通过企业的这种分散决策、自主经营和优胜劣汰,客观上就会推动生产资源按照供求规律,自动配置到市场最需要的产品生产和消费上。推而广之,如果企业都能按市场价格的指引去投资生产,所形成的结构必然就是好的结构,因为这样的结构顺应了市场需求,生产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应该注意的是,让企业作为主体通过市场调结构,并不是要排斥政府的作用,相反,应该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因为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市场机制是失灵的,需要政府这支 “看得见的手”主动进行调控。比如在国家安全领域、自然垄断领域以及水电气、公共交通、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价格无法由市场形成,就必须通过由政府定价来配置资源。
另一方面,要破除不利于市场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也需要政府的推动。不可否认,当前政府不必要的干预时有发生,为保证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比如政府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清晰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没有清晰的产权,就不会出现交换关系和供求关系,也就无所谓市场机制,因此政府有必要进一步保护好国家、企业和个人拥有的财产。同时政府还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清除市场壁垒。比如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负面清单管理,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 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政策,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击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总之结构调整需要市场与政府共治,双管齐下,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使经济保持活力,结构趋于合理。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生育率、死亡率的持续下降和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在继续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江苏省人口老龄化排名全国第三,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据预测,未来江苏省老龄人口比重将继续攀升,到...
我国在新兴产业群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 为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实力。为此, 如何针对产业实践成果, 针对发展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当下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0引言住宅与房地产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经济发展具有投资与消费双向拉动作用,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为住宅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广大房地产...
公路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作为一种连接不同区域和地域人民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较J决的发展和进步,而正是诸多公路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我国公路是事业原有的...
中文摘要21世纪是文化经济的时代,文化产业的行业门类不断发展壮大,正为国民经济建设做着突出贡献,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的不断繁荣,我国的文化经济也在持续地发展壮大,各类...
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不同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相关政策制定者所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福建电力产业为例,利用1988~2012年该产业相关...
摘要: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措施等海洋发展战略规划。海洋开发的步伐正在全球...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2014年宏观经济稳中求进的基调已经显现。那么,这对于2014年房地产市场来讲有哪些有利的信号,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笔者认为,2014年,房地产市场仍将呈现逆经济周期的发展特征,在这个阶段,还会强调保障房工...
葡萄酒产业是朝阳产业和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所谓葡萄酒产业经济,简单的说就是与葡萄酒产业有关的经济活动,即通过种植酿酒葡萄、葡萄酒酿造、葡萄酒营销与文化等经济行为,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葡萄...
在产业结构转型中,一系列优缺点也非常明显,需要科学利用优点,改正一系列的缺点,高度重视转型中的制约因素,提升科学化水平,将结构转型与新常态发展体系相结合,重视转型的重要性,优化经济结构,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