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曲论文 >

传统京剧《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3-03 共2665字
论文摘要

  2014 年注定是祖国大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之年,就在收官之时的12 月31 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2015 新年戏曲晚会上,***总书记与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同观看了传统京剧《廉吏于成龙》。无疑,这样一个喜辞旧岁、万象更新的时刻,一部描写廉吏的演出能顺民意入主流被选入新年晚会,其背后的深意值得每一个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思。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匆匆400 年回望,历史烟云终究没有湮没于成龙。他穿越时光隧道,赢得世道人心, 成为人们称颂的廉吏典型。青年于成龙生不逢时,当时的统治者万历皇帝15 年不曾上朝,明政府的吏治腐败已沉疴入骨、病入膏肓。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是当随波逐流的腐叶残枝,还是做出淤泥不染的傲然坚守之莲,是摆在每一个沉浮宦海士子面前的艰难抉择,也是辨析大毅力者的重大考验。于成龙是大毅力者。

  经历了十年寒窗磨砺后,23 岁的他终于有幸参加乡试。但在考试中针砭时弊,甚至批评考官收受贿赂的果敢直言,换来的却是名落孙山。命运在随后的21 年里不断循环往复,始终榜上无名、家境日益困窘的于成龙却被生活锤炼得越发坚韧,以至于在百废待兴的康熙朝被“发配”广西罗城后,能怀揣“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地良心”的决心走马上任。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也是“蛮拼的”,但于成龙拼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在将罗县治理完善、“人民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呈加速度提升后,于成龙也完成了从九品芝麻官向福建按察使的转变。

  官阶虽变,信念如一。这“一”,是对强权的不屈、对艰难的不惧、对法治的不变追求。这“一”,正是于成龙为“通海冤案”平反而得以传颂至今的根本所在。

  再来看看在七常委与数千群众共同观看的《廉吏于成龙》剧中,位高权重的按察使于大人却依旧“空空荡荡一间房,一桌二椅一张榻,冠戴一套靴一双,一条薄絮叠床上……”他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剧中深情诉说“不负朝廷、不亏黎民,对得起天地良心”箴训时,怀中抱着的履职各地的泥巴坨坨。

  最难能可贵的是,晚年已身居太子太保之职的于成龙,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仍然坚持着“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的简朴生活。至死,他随身多年的木箱中也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有人说,当一个好官容易,当一世好官难。于成龙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他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好官。

  以人为镜,忆古思今。

  历史和无数的实践已经证明,社会进步,政治昌明都离不开廉吏。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用反腐凝聚党心、民心,凝聚社会正能量,唤起了支持改革的基层力量,让人民群众再一次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老百姓干事的信念和决心。

  如今,在逐步进入改革深水区、攻坚区的关键时期,党更需要于成龙式的好官惩恶扬善、为民除害,人民更需要这样的好官关心疾苦、乐业安居。要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帮助、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怀揣“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定要将廉吏于成龙作为模板,深刻汲取他的廉政勤政精神。

  但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单靠一个“于成龙”远远不够,单靠任何一个个人,也都难以做到。其正确的答案应该不讲自明。

  再者,让我们再度去翻阅“考古”历史吧 :幸运、坚毅的于成龙,在以昏聩闻名的万历、崇祯二帝治下,白白浪费了二十年大好光阴,终于在年近暮年时,遇到了励精图治的清朝统治者康熙。但我们却忍不住想知道,若康熙依旧昏聩,那么于成龙是否就此老死罗城、再无建树?若康亲王固执己见,那么无辜平民又能否因于成龙的秉公执法而免去“通海”的牢狱之灾?回溯历史,明清两朝海瑞这样的清官少吗?张居正这样的能臣少吗?“于成龙的功成名就,一半靠勇气,一半也靠运气”,难怪史评曾有此一说就不足奇怪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封建王朝多讲人治。皇帝乾纲独断,唯我独尊,万人之事皆决于我,权大于法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而单靠一个人的灵光闪现,终究无法逃出历史的周期律。皇帝圣明,江山未必永固,王朝照旧更迭。

  时代发展到如今,我们自然开历史倒车,也绝不能走封建王朝的老路。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中,一方面时代呼唤着千千万万个于成龙式的人物 ;另一方面更是需要用“依法执政,必须首先依宪执政”的法治精神与“违法必究,但必须于法有据”的法治思维,以不断完善、健全的吏治机制与治国模式相结合,将于成龙刻在法治的模板上的同时,借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平台,给每位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桌面”上都装上杀毒软件,真正构建起“不敢腐不愿腐不能腐”反腐倡廉机制,让各级党员干部从不得不廉、不敢不廉到自发地廉政、勤政。

  要刻制这个模板,唯有的好办法就是坚持依法、依宪治国。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任能的基础是选贤。没有道德操守的干部,越是能干,产生的危害就越大。在选贤任能上,于成龙可谓是我们的榜样。只有将那些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内心的法律意识坚定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位置上,依法治国的各项改革措施才会落到实处。

  要把改革与立法决策有机结合在一起,用制度的笼子管住权力和贪欲,用法治去改变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决策方式、工作方式及生活方式,让每一个干部都认认真真讲法治,老老实实抓法治,让文件决策、文件拍板成为过去式,让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毛孔。如此,法治才不会变成口号、摆设,而是会成为每一位中国人的根本遵循。

  唯有如此,我们的法律方能真正体现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集体共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今于成龙式的“廉吏”真正充分发挥所长。

  为此,在新常态下,我们只有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才能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如今,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同时, 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把“法治”作为一条鲜明主线,把改革与立法决策相接,60 项大任务中已有40 多项有法规依据。

  “法者,治之端也。”新年伊始,七常委同看《廉吏于成龙》,对广大党员干部既有期待,又有重托。身为党员干部的我们,要学习于成龙身上勇于担当、清廉俭朴、一心为民的“好作风”,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推动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理念、社会共同信仰。让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戏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