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家畜疾病的中兽医辩证施治及预防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14 共7883字
论文标题

  家畜疾病的发生和变化错综复杂,但总要分析其体质强弱和致病因素这2个方面。“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其畜。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其畜,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及客其形。”这里“虚邪”或“虚邪之风”是指不正常的气候而得病,即使气候不正常,畜体的正气完好也不会招致疾病。如果气候不正常,畜体的正气虚弱,这样“两虚相得”就会构成了疾病发生的真正条件。因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也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正邪斗争的过程的胜负主要决定于畜体内的正气,外界因素是通过畜体内的因素而起作用。随着畜体健康状况的不同,发病亦大有出入。例如同样遭受病邪侵袭,有当时发病的、有潜伏待机而发的、有再次感染而引发旧邪的。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致病的道理。因此一病之成,不由于邪气之实,便由于正气之虚。实者即当知其为实而义泻之法,虚者即当辨其为虚而议补之方,此谓“无失气宜”,是掌握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1 病因辨证

  第1,内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火的六气流行,与六气为病。在正常的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候,在自然界中,按四季节令而至,有助于万物的长养。反之,六气违时,甚至称为“六淫”时能伤害万物。家畜因外感六气所导致发病是相当多的,病机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仲景《伤寒论》、河间《论六气》、丹溪《相火论》、又可《瘟疫论》等都在说明六气致人畜为病的道理。特别是对家畜来说的“代人之劳役,待人之喂养。”虽然在情志方面没有像人受着“喜、怒、忧、思、悲、恐、惊”这7种情志的影响,即使因惊恐导致疾病,病例毕竟是少数。
  但由于受风、寒、暑、湿、燥、火的侵害以致发病,如:“揭鞍风”、“黑汗风”、“冷痛”、“肠黄热痢”、“五腔六嗽”等多是较多的。常说的“六因辩证”也就是指这方面的疾病。六气在自然界中与岁序的四时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有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季节有关,如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客观规律。所以,前人把这些自然气候称为“主气”也叫“地气”或者叫“常气”。然而六气虽然依四时主气而变化,但同时在任何季节里,都可以随其主气而相变异,有时不会按常规来临,故把变化着的气候称之为“天气”,也叫做“客气”。在一年中,“主气有常客气无常。”比如:六气配四时风木主春,肝当权由正月~3月12日;火主夏,心当权由4月~6月12日;燥金主秋,肺当权由7月~9月12日;寒水主冬,肾当权10月~12月12日;湿土贯四季由季末13~月底为脾当权,但湿土又主令于长夏六月,每脏各主72 d。如以六气配一年则初之气为燥金;六之气为寒水。每气各主60日有零,在一年的24个节令交换当中,每2个节令里阴阳要升降变换一次,每四个节令里配合一种气候,并要依次交换着。在六气主于内,客气行于外交错流行下,就有亢害胜复的变化而会使家畜发病。六种气候的流行主要是由于阴阳两气进退演变,进就是其气进长,退就是其气退缩。如在小满节令是六阳皆出,是纯阳之气,相火当令到了夏至节令动极则静,阳退而下生一阴,由于阴生湿动,又正值相火当权,火、湿两气就结合在一起故名为署,阴生于下而渐近,则冲激在上之阳而阳焰愈炽,故夏至后天气更热,而有小暑大暑之节。此时二阴已生于下,阳盛于外,阴长于内,故暑为阳中之阴。阴之气微动则为湿,虽微而日进,故湿气上蒸,名为湿土,是为湿由土中上升与雨湿从上降下者有其区别,所以这个时期存放物品容易发霉。三阴生时阴阳两平,热轻湿敛,名其节为处暑说明此时尚有余暑。既而四阴下生,二阳在上,阴旺阳微,上动为风,盛阴下凝为寒,故湿收而反化燥名为燥金,燥金之气始于秋分节令。既而六阳归脏,阴盛如水则凉变为寒,名为寒水,寒水之气始于小雪的节令,正值科令阴极之际,而一阳又至,名为冬至,阳生于下而渐进,冲激在上之阴,而阴寒愈厉故冬至后天气更冷,而有小寒、大寒之节,此时二阳已生于下,阳气渐进微动则为风,各为风木故风为阴中之阳。既而四阳下生,阳旺阴弱暖气冲融,如火始燃,名为君火,君火之气始于春分节令。既而六阳皆出,阴尽归脏,如火发焰名为相火,此为一年中六气流行的概要。
  四时的转变,六气的流行,上面已谈过是有规律的,正常的情况下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向前发展和互相转变,如春三月温暖多风,夏三月由暖而热,多雨而暑湿。时令与气候是六气流行的正常现象。家畜的生理表现也随着四季变化、六气流行而转变,如就口色来说:春似桃花夏似莲,伙似鹅黄,冬似血(注:鹅黄即杏花色),鲜明光润畜无病。就脉象来说: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即春肝宜弦,弦而暖者,若风拈柳梢,杨柳婉转。夏心宜洪,洪而缓者,若活火烹茶,熏灼舒徐。秋肺宜毛,毛而缓者,若拣金沙砾渐次披捜。冬肾宜石,石而缓者,若水泽腹坚,徐形绉透。四季脾胃,厥脉宜缓。这说明家畜体内的血液周流也受着六气流行的影响。
  但由于四时正气的变迁,六气的正常变化有时也会出现“至而不至,来气不及;未至而至,来气有余”。即时令已到未至如春已来气候未温而反寒,秋已到气候未凉而反热,这是不及的现象;若时令未到气候先来,如夏应热而反凉,冬应寒而反温,这是太过的现象。太过与不及的现象,对一切生物的生长发育不利的,所以称为六淫即六气的病。元亨疗马集中曾指出“骤走迎风肺吸啌,脾逢阴冷必先伤,炎暑中伤六腑败,湿伤久卧肾生殃”
  基本上将家畜的外感六气作了简要的概括。但从中医前辈至今,各有所论说如:河间论六气皆从火化以凉泻为主,丹溪相火论,言一水胜二火,六气里只排有一个寒火,火有二火,阳常有余,阴常有不足,所以要滋阴降火以知柏为主;景岳说“世间火少水多,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主治以桂附为宗。”以上这些主治意见,皆有偏极之害。应具体病例具体分析,辩证施治。
  家畜外感发病由于体质肥瘦、强弱不一,受邪同而病变各有不同,治法也不一样,对外感六淫治病应作具体分析。
  风:在六气中病中“风为百病之长”,很多致病因素是通过风来传播的,寒暑湿燥火常和风结合在一起能使家畜致病。
  风有外风内风两种:外风是指外界风邪侵入畜体而言,若风挟寒,伤于畜体,则发风寒表症,如感冒治疗时应解表散寒疏散风邪为主,可用麻黄桂枝汤之类;若风寒挟湿伤于畜体,则发生风湿痹痛,而痛而游走治应祛风为主,配合散寒去湿之品,若痛有定处,治以散寒为主,则配之以祛风除湿;若全身发热肋疼痛腰痛治宜祛风清热活络定痛。内风是内脏积热疫邪侵引起的一种热性病,由于耗伤津夜,扰乱心神令兽神识昏迷,狂暴不安,冲墙撞壁,转圈运动、痉孪抽搐等内热生风症状,如脑炎、破伤风等症,治宜清热除风(知母、黄柏、双花、防风、桅子、黄连等类)或镇痉熄风(天麻、钩藤、全蝎、僵蚕、蜈蚣、射香、石决明类)或用养血熄风(生地、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地龙、草藓之类)。
  寒:寒冷伤于畜体而致病有外寒、内寒之分。外寒是指寒风侵袭或寒雾雨露,夜间外拴,或汗后雨淋,放牧被阴雨苦淋而发病者者治则以辛温解表之利。内寒是指脾阳虚弱相火衰微,或饮冷水或吃冰冻饲料造成内伤阴冷导致发病,治应温脾胃补气助阳。
  湿:是指潮湿水湿,也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是久卧地汗后雨淋,带汗乘骑过河,久汗不干而发病。家畜以皮肤湿疹、关节肿痛股肉麻痹为特征,治应燥湿利水,活血通络。内湿是脾阳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发生脾虚泄泻及四肢浮肿,胸水、腹水等病。
  内湿和外湿不是孤立存原,二者可以互相影响互相转化,脾阳健运,外湿侵入,也可以运走排出体外;若脾阳虚弱必有内湿,当外湿入侵后,使外湿停留,能使疾病加重,若因湿过盛,虽无外湿侵入了,也可以出现外湿的现象如患湿疹。此外湿气常受寒热的影响,在诊病时要仔细辩明,合理施治。在用健脾利湿药时,要注意有风祛风,有寒除寒,有暑解暑。
  火:这里所谓有火包括暑热燥火,有热即有火,热盛即能化火。就病因来说火和热的性质基本相同,在天为热,在地为火。
  其性为署。可见火是由暑热盛极转化为火,风寒湿燥都可以家畜发热性病就是这个道理,家畜因火发病的特点是:发病快,病势重剧而猛烈,火传于上则口舌生疮,口渴急饮,火传于下则粪便干燥,尿色浓稠,火热过盛可出现吐血鼻血粪便带血等。
  畜体内的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实火治应清热泻火,虚火则应滋阴降火。
  总之,六气为病当知六气之中寒为阴邪,若伤畜之阴经,则发热而又畏寒,怕寒战为阴邪之象,发热为阳经之征;若寒伤畜之阴经,但畏寒而不发热,是以阴邪在阴经故无阳经这象的表现。若寒邪伤阴经而不扶阳救本,致泻利厥脱,使畜体的阳气随阴邪而亡。又如火湿合气为署,畜体感受署邪,体壮多火,则署随火而化燥,故中署的家畜多为膘肥体壮者。体瘦多寒,则暑随寒而化湿。此内邪之阴阳而变,又如风邪中伤畜体。在冬令成伤寒病,春夏时成风湿病,此邪随时令而变。或冬伤寒,至春发为湿病,此邪因久郁而变。或温病过投凉药变为寒病,此病因药气而变。有内热外畏寒是表阳被郁,有内寒外反热为虚阳发露的表现。以此推之,六气必提随病审查,灵活施治。

  第2,为内伤即饥、饱、劳、役等4个方面。内伤者劳伤心,役伤肝,饥伤脂,饱伤脏还可以包括一总部份情志病(受惊恐等)在内。
  饥:是指饥饿和渴水而言,该喂不喂,该饮不饮,乘饥渴使重役或长期喂饮失调,造成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毛焦膁掉,耳搭头低,心悸自汗,行走无力,形伤食减的瘦弱症,故有饥伤脂的说法。
  饱:是指饮喂过度,或因过于饥渴,见水草谷料食之无度,或因饱后使役,奔走太急而发病,临床上常见膁腹膨胀、大肚结、肚胀等,故为“饱伤脏”之意。
  劳:劳者,劳伤之意。元亨疗马集谓五劳之说“筋劳、皮劳、气劳、骨劳、血劳”是过度奔走太急,津夜耗伤,心血亏损,使五脏水得其养。久步伤筋则“五撵痛”(败血凝蹄);久立伤骨则筋骨胀大;久汗不干则皮肤紧缩;乘饥热喂则气滞不通,卒至卒拴则败血凝蹄,总的都是劳伤心血之意。
  役:是使役不当,负重过量,导致脏不藏血,毛焦肉减,四肢疼痛的虚损之症。
  若因惊恐则伤肾,肾元亏损则五经衰败,脏腑发病同样亦可产生风湿燥寒,前面六气为病已经述及。

  第3,为跌打损伤,即一切外伤和虫兽咬伤均为此类范。由于家畜尚能代人之劳,如乘骑、运输、耕作等,因此最容易导致内、扭、挫伤的疾病。还有的牲畜互相角斗,打伤跌伤等情况会时有发生。故“点痛论”特别是指出各种闪扭挫伤疼痛的鉴别特征。此外还有寄生虫病原致病的病因等不再详细列举。

  2 辩证施治

  “八纲辩证”,如《内经》“十九条病机”最后说“有者求知,无者求知,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这就是辩证的问题。有阳证则求于阳,有阴证则求于阴,有表证则求于表,有里证则求于里,有寒证则求于寒,有热证则求于热。万里阴阳表里寒热各症,又当进而责其为虚为实。
  中兽医在临床中虽从症状着手,但由于分析了发病症状的部位(脏腑辩证)、原因(病因辩证)、性质(八纲辩证)而归纳成为此症状更接近于疾病的本质证候,或者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因此区别于仅偏重方药脱离理论的盲目用药,见血止血、见热退热的对症治疗,辩证明确了,然后论治就可以有的放矢。
  中兽医诊疗辩证一般采取两八结合,前面讲的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及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有利于准确的诊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是造成疾病的因素,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指疾病的性质,诊断上,要两八结合。
  八纲辩证指的是必须识别其证候的类型,决定其病属哪一症,首先辨别其表里,然后分析其虚实,最后决定其寒热的性质,辨别其疾病属于哪一个脏腑的症候和属于哪一个阶段(即病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等。
  表证和里证。在元亨疗马集中指出“夫表者,一身之外也,皮肤为表,六腑亦然,夫里者,一身之内也,诸内为里,五脏亦然,腹内为时,肚底如之。根据我的理解,表里是代表病理的内外因,轻重和深浅,凡毛窍肤腠里,肌肉经络因感于六淫发生的疾病即为表证。若病理过程已达内部组织则为里证,表证在临床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低耳搭,鼻流清涕、咳嗽、口色红、脉浮数。四肢疼痛,舌苔薄白,有汗或无汗,有时还呈现惊狂口内垂涎,四肢僵硬,耳紧尾直,牙关难开等现象。表证若能及时治疗则转危为安,若误时机病则传千里,妨及内脏则传为里证。里证主要表现为精神恍惚,气喘鼻泻,毛焦眼赤,卧多立少,大便燥结,耳鼻发冷,腹满腹胀,便秘腹泻,脉沉细微,排尿异常,口燥发热等。因此,我们不能把表证和里证机械的分开,前者可以继发后者,里证常为表证发展的后果。
  寒证。同热证是辩证论治中二个重要的类型,寒证主要是感受风雨寒湿,以致于阳不胜阴而阴胜其阳。家畜因久渴而不饮,饮冷水而太过,冷气入胃,或盈瘦过多宿冷,或老弱久露风霜,或放牧被阴雨淋,或久卧湿地致使家畜发生寒的证候,其表现为脉沉迟,按之有力,耳鼻俱冷,口色青黄,前蹄刨地,回头观腹,浑身发抖,肠鸣如雷,不时起卧,如冷痛(痉孪疝)。
  热证。发生的原因,多因受热的刺激,热气多因暑气伤,由于阴不胜其阳,炎天负重乘骑远,热料多入脏肠,其表现为精神短少,耳搭头低,脉系洪数,口色干燥鲜红,排齿赤红,喘气粗大,粪便燥结,均为热证表现。治宜清热润燥,止渴生津,药宜清凉解毒之类。寒证的治疗宜辛温之药结合火针。总的来说寒热的分别要根据口腔、二便、舌苔、脉象、四肢、呼吸等各方面去认识;但寒热之证中还要辩其真假如阳之极往往发厥,四肢厥冷,自汗身卧如塑,六脉细微悉似似阴证,但审其内则气喷如水,咽干,舌燥渴欲饮冷,应凉恶热,精神萎靡,小便黄赤短少,大便臭秽殊常,若误服温热之药,则是火上加油至害无浅,但阴盛之极往往克阳,身热口燥,喜冷,脉虽洪大而按之无力,若以寒凉之剂则冰上加霜,寒之过极而致死。所以虽有寒热必辩其真假诊察明白方可施剂。
  虚证。与实证的辨证,就是看畜体的体质强弱,正邪衰盛而决定之,虚即一般所谓的不及,精气不足,其气不守,卫气散乱,阴虚血少,阳虚气弱,主要是内伤病多为抵抗力弱,其证状表现为毛焦肉减,畜体削瘦,扒前扒后,行走四肢无力,鼻流浓涕,咳嗽连声,脉行迟细,口色白,如慢证,宿水停脐,肾虚,肺败,垂缕不收,胎气脱肛等均为虚证表现。实证即所谓的太过或热达盛,阳盛热亢,阴实寒盛。主要是外感病变,为病源急侵,其症状表现为脉搏有力,洪数,口色鲜红,呼吸促迫,疼痛不安,时而呻吟,前肢刨地而左右打滚,呈仰卧姿势,口咬胸臆,回头看腹等,但虚实也是经常变化着的,如实证久之则因元气受损而变为虚证。临床上看有的实中有虚,有的虚中有实,甚至假虚假实。临床必须仔细辨清,在治疗上虚而不实宜用补药,虚而有实攻补兼顾,实而不虚直接用攻。
  邪证。与正证二者说明了畜体健康与反常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诊治畜病时不但抓住上述环节,而且还要根据牲畜的生理情况,如马无胆束,不分清浊,饮清尿浊,马骡病热多寒少;牛无上齿,能分清浊,饮浊尿清,缺齿轮,胆气充,齿气不足,有四个胃,易得前胃疾病多用热药慎用寒凉之剂。马多肺病,牛猪多胃肠,鸡也因乱食多得嗉囔病。从血液来看,人是咸血动物,而家畜则是淡血动物,易发传染病。前辈兽医在诊断上也有莲蚕桃唇,骨瘦如柴者不死,形变脉不变者生;煤蚕黑口精神百倍者而亡,脉变形不变者死等说法。因此,对于不同家畜疾病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析。

  3 预防

  在祖国中兽医学中,并不专于治病,尚提到未病的预防和已病的预防。兽医文献中指出“依四进灌啖”,“春秋放六脉之血”以使其营卫调匀,不致于太盛而生诸疾。放六脉血,六脉是指六脉六穴而言,脉指经脉,也就是血筒,其作用方法简介:

  3.1 胸堂穴

  属少阴心经。凡属于气血疾病,须针此穴。心脏有热或热经久不治,则“血凝气滞”令兽胸疼膊痛,或四肢拘急,可在臆骨两边,胸前曲处,扁针深刺三分,出血40 ml左右,这样在病前有预防作用,病后亦有很好的疗效。

  3.2 眼脉穴

  属厥阴肝经,凡肺脏内有积热或风热,或因毒气冲犯,经久不治则外传于眼,以致睛生翳膜,黄晕或眼泡翻肿,内骨生於,眵多泪下,瞳仁及闭,都属于肝经病,可在眼后四指导(太阳穴后)小扁针刺二分,出血15 ml,两边共30 ml,病前有预防作用。病后有疗效。

  3.3 带脉穴

  属足太阴脾经,凡在肌肉唇上发生疮黄肿黄等都与此有关,所谓气血涩则肿硬,或化脓成疮,血离经硌,溢于肤腠皮下结缔组织,则肿软多水成黄。原因是热内发,但生在肌肉上乃是脾下所出,治疗也应当在脾经方面注意,如急肠癀、慢肠癀、遍身癀,黑汗风及肿硬初期等症,右在肘后四指,扁针刺入三分出血50 ml左右,有预防和治疗的功能。

  3.4 鹘脉穴

  属太阴肺经,凡属热性的气血疾病和皮肤病,如五脏积热,浑身揩擦,疥癣之类,须针此穴。如揭鞍风、破伤风邪、肺风毛燥、喉骨胀、束嗓黄、项脊松热痛等,可在颊下四指,扁针刺三分,出血1 000 ml(两边各1针)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放血量最好用采血针头。

  3.5 肾堂穴

  属足少阴肾经,凡在耳间的疮黄肿硬及睾丸肿,肾热,膀胱积热,尿血、淋血以及肾虚腿肿、肾冷拖腰,肾冷拖杆,滞气扒腰扒胯等都属肾经病,可在外肾两边与肾尖相对处扁针刺入二分出血20 ml左右,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3.6 尾本穴

  属太阳膀胱经,因与肾有关,所以肾脏有热往往连及膀胱。如脊强腰硬,起立困难,尿赤、尿紫等也属膀胱经热病。可在尾根四指中间,小扁针深刺三分出血100 ml左右,病前有预防作用,病后有治疗效果。放血时注意若血难止时,用细绳扎信尾根即止血。“春宜鹘脉,夏宜胸堂,眼脉眼病;彻带脉防疮黄,肾堂宜热季,尾本腰痛强。”故六脉穴放血有春季预针之法,夏季工针之法,秋季省针之法,冬季禁针之法。
  在预防上除上述六脉穴之外,在四季还进行服药:“春季灌茵陈与木通,消黄,三伏有奇功,理肺散宜秋季灌,茴香冬月莫教空。”实践表明,家畜按四季服预防药确有减少疾病的效果。
  春初,正是家畜脱毛期间,天气渐渐暖和,2~3月风较大,为了防止家畜春初发生感冒,以至于免去夏天火旺时,血气过盛而暑疾,常常灌之茵陈散。(方剂:茵陈、黄莲、防风各50 g,生姜、蜂蜜各100 g)此方功用是:泄脏腑之邪热,解三焦之郁炎,又用防风服顾到春初之感冒,家畜服后,直到夏火旺时,免得血气过盛而发各种热性病。其中,茵陈可多用一点,因为它既能理肝胆,促进新陈代谢,又能导热三焦,防止黄症、眼病。
  夏季是火旺时节,内热外蒸,病邪侵于心经以致使血气过盛,燥热而生黄。因而常灌之消黄散:知母、黄岑、黄药子、黄连、郁金、甘草、蜂蜜各30~50 g,功用是解心肾之热,又能开肺气,破肺气,破肺郁,消肺敛肺,使家畜在夏季炎热天可不致辞外蒸,内外合邪,侵于心脏,血离经络,溢于肤而生黄肿。
  秋天风干物燥,燥气伤肺而发喘流鼻之病,常灌理肺散:知母、栀子各20 g,蛤蚧、升麻各10 g,天冬、麦冬、秦芄、枸杞各20 g,马兜铃10 g,天花粉、山药各20 g,蜂蜜50 g,各等量为末,用糯米粥调服;此方用蛤蚧时须注意,因毒在眼里,放用在尾,用时去头足,若无尾者勿用。功用解热降气,清心润肺,养胃生津,消痰止咳。
  冬季寒燥之气,易侵入肾经,发生冷痛、风湿腰痛等病,常灌之茴香散:茴香、厚朴、元胡、赤芍、当归、益智仁、陈皮、荷叶、川楝子、青皮、木通各20~30 g,葱白三枝、酒二两、童便半碗共为末开水调,候温灌服;功用是滋阴补肾,温中暖后,以免冬季湿气侵入肾经发季拖腰、拖杆及四肢病痛。
  在已发病的预防上,主要注意“肺病刑肝,肝病传脾”这一类相刑相传的脏腑病变。例如肝实,火郁气分,大有木来克土之势,则给服戊己散(黄连、吴芋、白芍各等量配合)作为理肝保土之法,故名戊己(土)。火为木之子,实则泻其子,故以黄连泻心清火为主药,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则肝平,吴芋辛热,入厥阴行气,土即不受其克了。这就使其在病后预防其范围扩大,使畜病早期康得。

  参考文献
  [1] 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第三版)[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杨英.兽医针灸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畜牧兽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