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论述了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研究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存在的问题,对幼儿园、幼儿教师及家长提出了教育策略,以提高生活常规教育的质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养成优良的生活常规”的学前教育论文。
原标题: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论述了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研究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存在的问题,对幼儿园、幼儿教师及家长提出了教育策略,以提高生活常规教育的质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关键词 :小班 ;幼儿 ;生活常规 ;问题 ;策略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幼儿初次离开家庭接触幼儿园小班生活,往往会出现自控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更差的现象,如哭闹、和同伴争抢玩具和图书、不听教师的话我行我素甚至发生破坏物品、攻击其他幼儿等暴力行为。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以及对各类文献的查阅,笔者认为小班幼儿产生这些不良生活常规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方面
目前,我国虽已放开二胎政策,但当下的小班幼儿仍处于独生子女年代的末期。幼儿在家中,由六位长辈甚至更多的人照顾。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事无巨细。吃饭有人喂、上厕所有人给脱裤子、睡起觉来有人给穿衣服等,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们为幼儿做了他们那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其结果是幼儿过分依赖家长,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事事都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生活常规差。经过长期对小班幼儿的观察,我做了一份关于幼儿在家自理能力情况(独自吃饭、穿脱衣裤、擦屁股、整理玩具等)的调查,结果显示 :完全需要家长帮忙的约占65%,家长偶尔帮忙的约占 25%,能独自完成的仅占 10%.由此可见,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差,一部分原因是以往在家庭中随意、宠溺的教养方式导致的,所以到了幼儿园,由于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进入集体生活就会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
(二)幼儿自身方面
从心理学上来讲,三岁左右的幼儿有以下心理特点。
1. 易冲动。三岁左右的幼儿情感发展极不稳定,情绪易变化,自制力差,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思想比较外露,喜怒形于色。
2. 好模仿。喜欢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所以看到别人做什么,也会跟着做。
3. 依恋行为。三岁幼儿对父母和家庭有较强的依恋性,离开亲人的怀抱,进入陌生的环境,自然会产生不适应。
每位幼儿在入园前都有各自的生活规律,相对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说是比较自由的。幼儿一旦走进了幼儿园,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对适应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生活规律的变化会带来不适应,再由于家长的长期“包办”,使得幼儿生活常规差,许多事情不会做,幼儿会觉得很无助,在个人能力上不适应。
(三)幼儿教师方面
由于工作时间长、工资低、职业压力大等因素,许多幼儿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在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差的情况下,会显得很不耐烦,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利于培养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再加上有些幼儿教师专业性不强、经验不足,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不到位,不能很好地了解小班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此恶性循环,小班幼儿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二、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策略
清楚地认识到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后,如何最大限度地缩短入园适应期,减少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科学地培养幼儿,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