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1-07 共1746字
论文摘要

  幼儿的学习遵循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来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那么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失去了自然,儿童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特质。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自然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很多,一颗小石子,一团黑泥巴,都会让幼儿宝贝似地收藏。教师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横加干涉,而应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寻找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予以支持和引导。一天,雨后天晴,我带孩子们去操场上散步,在操场边上,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议论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吸引他们的是水泥操场边上留下的一个水坑,乐乐说 :小水坑里有树,彤彤说 :“我看到了天上的云朵”,看来孩子们对水坑的倒影产生了好奇,我故作惊讶地说:“难道树掉进了水坑里?”彤彤见老师也不明白,骄傲地说 :这是它们落在水里的影子。“我看到水坑里的树头是朝下的。”“水坑里的影子都是倒着的。”“喔,原来这就是倒影啊!”

  我的惊叹使孩子们更加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静雅总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说法 :“真好看,就像一幅画。”正当孩子们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时,调皮的强强用脚去踩水坑里的云朵,这一脚下去,所有的倒影都看不清楚了,有的孩子责怪强强,佳佳像个小大人:“等会儿,等会儿就能看清楚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不就是这样说的吗?瞧,孩子们不仅发现了生活中的科学,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不正是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萌芽吗?像这样孩子们因亲近自然的发现和探索还很多,关于种子,关于影子,关于泥土和沙子等等,这些经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操作、学会了交流和分享,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投放材料,促进探究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尝试,而动手操作是科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使幼儿在做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

  幼儿天性爱玩,洗手时,他们会把自来水龙头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体验水的流动和水流冲刷小手的感觉,直到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湿 ;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在一张张纸上涂画、折叠、揉皱甚至撕碎 ;用自己喝的开水去浇花……怎样变随意的玩为有目的的探究,适宜的材料投放必不可少。就说幼儿对纸的兴趣吧,为了让幼儿认识纸的特性,我特意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与纸相关的材料:各种材质的纸、水、火柴和蜡烛,并引导孩子们想想 :除了折、撕、团、画等常规玩法,还可以怎么玩?发现了什么?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孩子把纸折成小船放在水里玩,有的孩子直接把纸放在水里当船开,有的孩子把纸放在水里洗,还有的孩子点燃蜡烛,把纸放在燃烧的蜡烛上。孩子们探索发现了纸能燃烧,有的纸能吸水,有的纸不吸水,吸水的纸容易烂,纸能撕碎,纸能折东西……就这样,孩子们在玩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孩子们获取的信息真实具体,印象深刻,能够补充和修正他们原有的认识,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坚持探究

  问题能引发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探究,问题成了孩子们探究的引子,并刺激他们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探究是无止境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探究行为与材料的冲突,提出问题,引领孩子解决问题,坚持探究。如,班上的几个男孩子在走廊上玩起了自带的陀螺,他们不光把陀螺打转,还比赛着谁的陀螺转得快、时间长,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段时间内班上掀起了“陀螺热”,为了引导他们发现不同形状的纸板做出的陀螺在旋转后是什么样子,我抛出了问题 :“圆形的陀螺旋转起来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十分肯定地说 :“是圆形的。”“那么三角形的陀螺转起来是什么样子呢?长方形的呢?正方形的呢?”孩子们猜测着,争论着,开始时我让孩子们猜测,试着记录猜测结果,接着鼓励他们动手试一试,再把验证结果记录下来,通过对比发现,得出结论 :任何形状的陀螺快速旋转时看上去都是圆形的。整个过程全是孩子自己的探索,从猜测到记录再到验证,从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陀螺的知识,也明白了遇到争执要想一想,猜一猜,还要动手试一试,聪明才智就是这样获得的。

  参考文献 :

  [1] 原晋霞 . 亲近自然 . 探索自然 . 热爱自然 . 幼儿教育,2012(4)
  [2] 齐振燕 . 把问题还给孩子 . 学前教育,2013(10)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