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眼科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结合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发挥其特色与优势, 推动现代中医眼科的发展, 使其面向未来, 走向世界, 是现代中医眼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身为中医眼科人, 我们应该按照“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 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方向来肩负起传承中医眼科的责任和使命, 从加强中医眼科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临床疗效, 开展优势病种研究, 建立规范诊疗技术标准及创新发展学术理论等方面着手, 有重点有方向的促进现代中医眼科自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医眼科; 新时代; 继承与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总书记的领导下, 中医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不断加强中医药改革发展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把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 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发展, 体现了依法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 作为第一部全面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 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把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 对于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中医眼科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征程。身为中医眼科人, 我们更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新时代中医眼科发展的目标及方向。
1 中医眼科发展历程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 与社会环境及整个中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上古至南北朝是萌芽时期, 《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集中记载和论述了有关眼与眼病的知识。隋唐时期是奠基时期, 耳目口齿科的独立, 《龙树眼论》等眼科专着的着成, 金针拨障术以及义眼的配制等, 这些都为中医眼科发展为独立的专科奠定了基础。宋朝至元朝为独立发展时期, 宋太医局设置眼科, 五轮、八廓、内外障等眼科基础理论的形成, 《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等着作的完成以及眼镜的使用, 使得中医眼科进入了独立发展阶段。明清为兴盛时期, 金针拨障术大量应用于临床;《原机启微》、《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及《银海指南》等着作的完成, 标志着中医眼科学发展达到了兴盛的时期。鸦片战争后, 社会动荡, 中医眼科学的发展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
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眼科学也有了快速的进步, 其中标志的事件如下:第一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建立。唐由之等老一辈研究员以发展中医眼科为己任, 于1994年筹建中医眼科医院,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该院已成为一所以眼科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 是国家卫计委中医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单位, 国家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协作组组长单位, 国家临床研究基地 (第一批) 等。第二是眼科分会的成立。先后成立了中华中医药会眼科分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眼科分会等。第三是《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的创办。1985年10月28日在全国中医眼科学会上, 唐由之教授提出要创办属于我们中医、中西医眼科工作者自己的学术专业期刊的设想, 历时6年于1991年11月11日《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创刊, 2009年成为科技核心期刊, 2010年杂志建立官方网站。第四是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的颁布实施。2012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牵头第一次制定《中医眼科常见眼病诊疗指南》并颁布实施, 2014年再次修订;2012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 国家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中医眼科22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释义、临床路径》并颁布推广应用等。
伴随着这些重要成就的取得, 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临床诊疗能力、科研学术水平不断提升, 中医眼科学科体系建设、专病专科建设不断丰富、完善, 中医药在防盲治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中医眼科新时代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坚持中西医并重, 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新了的机遇和挑战, 大家应该协同起来,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按照***总书记给我们指明的方向“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 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来真正肩负起传承中医眼科的责任和使命, 勇攀医学高峰,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库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2.1 继承好
没有继承, 就没有发展, 发展应该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做好继承, 首先要树立自信, 包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方法自信及疗效自信。我们学习中医, 就要热爱中医, 更要继承好、学习好、运用好中医及中医眼科的经典理论, 这是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基础。纵观古往今来名医大家均是熟谙经典, 即使在当今亦无例外, 因为经典医籍所提供的科学原理至今仍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准则, 至今仍葆其青春, 因此继承好、学习好、运用好经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等应熟读, 重点章节应倒背如流;中医眼科经典如《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原机启微》、《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及《银海指南》等当为眼科医师的案头书, 应熟读乃至记诵, 只有这样在临证时才能做到烂熟于心中, 应变于尔顷。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 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三因制宜”等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 作为中医基本的治疗原则, 在眼科临床实践中, 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中重度干眼, 临证中抓住眼酸眼胀眼痛、畏光、不欲睁眼等主症, 从肝血亏虚论治疗效优于单纯的疏肝理气或养阴生津。再如巩膜炎[1], 从患者白睛红赤疼痛等症状入手, 根据“五轮”学说, 病变位于“气轮”, 为肺所主, 病因多为肺之实火上扰气轮, 肺热盛宣降失司, 气滞则热势更激, 进则煎迫血络, 气血滞塞不通, 热势无从宣泄, 导致白睛脉络瘀滞, 蕴而成疳, 以清泻肺热, 活血散结为主进行治疗, 可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毒副反应, 缩短病程, 减少炎症损害,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有如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 因其局部症状明确单一, 可以通过抓主症进行辨病、辨证、组方用药, 疗效显着, 而且降低其复发, 体现中医整体临床思维指导下的同病异治等。
2.2 发展好
现代中医眼科发展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传承发展。突出中医药治疗眼病特色的优势, 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 挖掘发现和证明古人的智慧, 提高中医眼科的临床服务能力, 是现代中医眼科发展的重心。中西医各有特色和优势, 中医如果模仿、套用西医的学术规范和标准, 就势必会弱化自身的特色优势, 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不同阶段中的分期论治优势及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治疗作用等。
中医药在眼科治未病中具有主导作用优势, 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近视的防治等;临证中根据疾病不同阶段 (期) 的特点, 具有分期、分证论治优势, 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出血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免疫相关性眼病等;针对复发性眼病, 如过敏性结膜炎、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葡萄膜炎、巩膜炎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 中医药具有良好的抗复发优势, 在眼科疑难病中医药具有协同增效优势, 如顽固性黄斑水肿, 视网膜色素变性[3],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等。
通过临床和基础研究, 研制出若干疗效确切的特色制剂和中药新药, 进行临床推广, 如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益气解毒中药方”[4];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所致的视疲劳及眼干症状的“目舒丸”[5];治疗过敏性角膜炎的“川椒方”[6];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芪明颗粒”[7]等。
3 中医眼科重点发展方向
继承好, 发展好, 利用好中医药的前提条件是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 关键立足点在于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主要从开展优势病种研究, 建立规范诊疗技术标准及创新发展学术理论等方面着手, 有重点有方向的促进现代中医药自身健康发展。
3.1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 尤其是专业的领军人才, 骨干人才, 以及人才梯队的建设。中医眼科如何振兴自己, 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中医眼科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自身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目前在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下, 中医院普遍存在严重西化的问题。某些中医的治疗西化现象很严重, 常常以西药打头阵, 中药作陪衬, 不论病情是否需要, 一概中药加西药, 更有甚者, 不切脉, 不辨证, 导致中医自身优势的严重丢失。针对这些问题, 就需要我们建立多模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 在以大学教育为主的基础上, 尊重中医人才成长与培养的规律, 建立中医人才评价标准,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传承中医“师带徒”模式, 鼓励“西学中”跟师学习模式, 进修研修、远程教育、长短期培训及交流座谈等活动, 从各方面加快中医及中医眼科人才的培养及队伍的建设, 更好的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3.2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中医临床诊疗的水平取决于临床实践。临床治病是不能弄虚造假的, 必须实实在在的解决患者的问题, 只有临床能治好病才是真功夫, 所以,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
中医眼科的生命力同样在于疗效, 探索多种眼病的病证结合、分期论治模式, 建立具有中医眼科特色的辨证论治体系, 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路径[9]。中西医结合是现代中医眼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既要尊重、学习、借鉴西医, 在认识上做到“中西医并重”, 更要自重自信、自立自强, 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用行动和疗效证明“中西医并重”;取中西医之长, 优势互补。在不同疾病、疾病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选择优势治疗点, 而不是包治百病, 使疾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早期西医无理想有效的干预措施, 中医辨证常见肝肾不足, 气血亏虚, 以中医治疗为主进行干预, 采用补益肝肾法为主, 结合全身辨证治疗, 能够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从而降低其致盲率[10]。在晚期阶段,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黄斑出血及渗出, 以西医治疗为主, 目前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主要采用抗VEGF治疗。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大约半数的患者抗VEGF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应用抗VEGF干预数次之后再次干预无效;而中医药在抗VEGF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 协同治疗, 可提高疗效及视功能, 减少抗VEGF治疗的次数、降低其复发率等。
3.3 开展优势病种研究
我们要善于挖掘优势病种, 总结临床疗效明显的疾病;积极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开展中西结合对重大疑难眼病的协同攻关研究等, 建立真实世界数据库, 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为建立疾病共识、诊疗方案等奠定基础。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 建立文献信息平台, 搭建中医药眼科文献信息库, 建立重点病种相关的文献搜集与归类, 整理挖掘传统理论及技术。
3.4 建立规范诊疗技术标准
我们要积极组织开展中医眼科重点病种的诊疗技术研究, 制定修订指南或专家共识, 优化诊疗技术, 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临床疗效, 推动相关技术规范的建立和推广, 建立核心指标集, 提高中医眼科临床研究质量, 建立真实世界评价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大虎, 刘新泉, 董志国, 等.巩膜炎的诊治难点及中医认识[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0 (1) :7-9.
[2]褚文丽, 亢泽峰, 陈水龄, 等.亢泽峰运用抓主症法辨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思路探微[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 28 (1) :55-58.
[3]陈伟丽, 庄曾渊, 巢国俊, 等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 20 (4) :198-200.
[4]亢泽峰, 高健生, 巢国俊, 等.益气解毒方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27 (1) :74-76.
[5]杨永升, 李满, 庄曾渊.中医养血解痉法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 25 (4) :252-256.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复发性单纯疤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90例90眼,采用玉屏风散联合西医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单纯疤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眼科2010年1月一2012年8月收治复发J性...
中医药学和信息学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相似的方法学,即信息方法的功能准则、整体准则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藏象论均重视从整体、动态中观察和研究事物,因此,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二者不断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医药信息学,用以研究中医药领域信息...
陈显文主任医师除善于内、妇、儿科疾病以外,于1984年开设了我市唯一的中医眼科,发挥了中医专科专病特色,利用中医药治疗内眼病疗效好、副反应小的优势,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对青光眼、角膜软化症、中心性视网膜炎、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疑难病进行诊治...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志英教授编著,成都中医药大学王明芳教授审阅,南京中医药大学陆绵绵教授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李传课教授作序,于2010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号:ISBN978-7-117-13366-1/R13367)。它是一本以图片为主...
《脾胃论》为金元时期李东垣所着,全书由医论38篇,方论63篇组成,分上、中、下三卷。《脾胃论》遵崇《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宗旨,以人以胃气为本的思想为基础,着力阐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论,倡导培补脾土、潜降阴火的治则思想,形成较为系统...
本文中, 作者分析了近年来中医活血化瘀疗法的多项成果, 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为后续的眼科类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