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比较多,成为了我国多数患者致盲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这种疾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并且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效果不好,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多,创伤较大,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1].为了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 2012 年 4 月 ~2014年4 月80 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治的 80 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40 例。试验组男 23 例,女 17例; 年龄49 ~84 岁,平均( 59. 3 ±1. 2) 岁; 病程 1 ~6 个月,平均( 3. 5 ±2. 4) 个月。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 年龄40 ~66 个月,平均( 56. 7 ±0. 8) 岁; 病程 1. 2 ~6. 5 个月,平均( 4. 2 ± 3. 1) 个月。研究中,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方法如下: 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前 30 min 静脉滴注20%甘露醇及 5%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 0. 25% 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消毒及麻醉,并在患者右眼在颞上方、左眼在鼻上方做 3. 0 mm 的切口。然后采在 3: 00 位置进行穿刺,然后注入黏弹剂( 玻璃酸钠) 前房,采用超声乳化仪( mtp) 进行囊袋内晶状体核乳化,采用原位法进行碎核,分块吸除后采用自动灌注或抽吸系统对残留晶状体皮质进行清理,再次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将可折叠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吸出前方与囊袋内黏弹剂,检查切口水密性[2].
1. 3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 16. 0 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 P <0. 05) ; 试验组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 P <0. 05) ,见表 1.试验组治疗后23 例视力 <0. 1,15 例视力在 0. 1 ~0. 3 之间,患者前房深度为( 4. 3 ± 1. 1) mm,眼压为( 14. 9 ± 2. 6) mm Hg( 1 mm Hg =0. 133 3 kPa) ,优于对照组( P < 0. 05) ,见表 2.【1】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严重威胁我国人口视力健康,也是很多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这种眼科疾病医学界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传统手术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好,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 眼压低、前房浅、角膜内皮受损等症状,严重患者甚至出现白内障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3].
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使用较多,患者治疗后能够有效地避免虹膜等发生粘连,消除晶状体造成虹膜角膜角狭窄现象。这种手术和常规手术相比安全性较高,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属于常见的微创手术。本次调研中,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 P <0. 05) ; 试验组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 P <0. 05)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4].由此看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十分适宜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晶状体容易引起患者瞳孔阻滞,并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大,严重患者将造成其房水经瞳孔流向前房的阻力增强。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将闭角型青光眼的晶状体因素消除,由于晶状体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将其解除可有效避免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试验组治疗后 23 例视力 <0. 1,15例视力在0. 1 ~0. 3 之间,患者前房深度为( 4. 3 ±1. 1) mm,眼压为( 14. 9 ±2. 6) mm Hg,优于对照组( P <0. 05) ,这个结果和耿宁等人相关研究结果类似[5].根据本人经验: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仅能够完全吸出晶状体皮质,同时患者手术后还能够加深前房深度,提高患者的房角功能,这种手术方法即能够控制患者血压,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既控制了眼压,又提高了视力,但是患者在选择这种手术方法治疗时应该控制好患者手术时机和手术切口位置,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但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这种手术治疗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目前医学界对于患者手术后降眼压效果与术前房角粘连关系缺乏有效认识、患者手术后长期效果等,都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进一步研究[6].
综上所述,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效果显着,患者治疗后并发症也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铁兵。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42 例分析阴[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 31) :104.
[2] 钟 凌,李 桦,杨 敏,等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对比分析阴[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 5) : 523.
[3] 李高坚。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 5) :764.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进行联合手术治疗时,应用传统滤过性手术可以降眼压,白内障摘除能够增加前房深度,缓解瞳孔阻滞作用,房角加宽,降低房水流出阻力,明显降低眼压及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几率,而且可以增加视力[1]。经临床研究显示,应用...
白内障是目前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因为接受白内障手术而获得良好的视力。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率虽仅有0.058%,但却是最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如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常常导致视力丧失,严重者还需摘除眼球,因此,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
集束化管理方案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首先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帮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所需的有效治疗及护理过程的可靠性[1,2].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最常见的内眼手术之一,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
老年性白内障为临床常见的白内障类型,白内障是致盲的重要原因[1].目前,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极大影响老年人群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老年性白内障是由于眼球内晶状体发生混浊,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影响光线进入眼睛内,导致视力严...
白内障是一种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眼科疾病,近年来中老年白内障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进行性视力减退、屈光不正、单眼复视或者近视加深等,严重患者甚至会导致失明。目前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囊外摘...
在年龄偏大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中往往合并有白内障,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白内障,有报道为75%的患者术后不久就必须再次行白内障手术。本次研究探讨超声乳化术吸除白内障联合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
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
干眼症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病症。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如使用电视、电脑及手机等视频设备的时间增加,加之电磁辐射、气候干燥、环境污染等等因素,使得干眼症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发病年龄也越趋于年轻化。该病主要表现为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
老年白内障属于眼科疾病的一种,是常见致盲性疾病,发病原因与晶状体老化、退行性改变等有关。高血压、紫外线、营养不良、生活习惯与用眼习惯不健康等均可导致该病发生,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老年性白内障(senilecataract)为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现已成为首位致盲眼病[1].手术是成熟期白内障主要治疗方式,对于早期老年性白内障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现研究表明中医中药治疗有效[2-3].但对其不同分型的疗效未有文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