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生理学论文 >

拳击队员赛前减体重备战阶段身体成分变化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13 共3351字

  拳击运动是按级别参赛的对抗性项目,对运动员的体重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在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减控体重的同时,如何保证良好体能和竞技状态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难题。本文对7名优秀辽宁男子拳击队员赛前减体重备战阶段身体成分变化以及赛前身体成分是否合理进行研究,旨在了解赛前运动员减控体重的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的备战工作积累经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辽宁男子拳击队获得第11届全国运动会决赛资格的来自7个级别的7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国际健将2名,一级运动员5名,专业训练年限为5~13年,平均年龄为(23.29±2.87)岁,平均身高(177.86±8.47)cm,赛前4周平均体重(72.94±14.65)kg。赛前训练情况为每周训练6天,每周二、四、六上午调整,周日休息,每周训练16.5~20h。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在每周四清晨连续测试运动员安静空腹状态下的身体成分。赛前第四周至赛前第一周测试结果分别用Test1、Test2、Test3、Test4、test5表示。测量方法为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仪器为ZEUS 9.9多频分段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测试仪。

  测量指标及派生指标:体重、去脂体重、身体总水分、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肥胖度、腹部肥胖率、生理年龄、躯体及四肢的节段性肌肉发达情况、矿物质、蛋白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左右肢平衡以及每日需要的能量和基础代谢率等。

  1.2.2 数据统计法测试结果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在赛前4周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的脂肪含量和身体内水的含量均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程度各有不同。从每次测试的结果看,只有赛前1周的测试结果与赛前相比较(即test4与test5相比较)脂肪含量和身体总水量、细胞内液下降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单项指标来看,只有体重、身体内总水量、细胞内液赛前4周内每次测试结果与赛前相比较(即test1-4分别与test5相比较)下降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细胞内液赛前1周的测试结果与赛前2周的测试结果相比较(即test4与test3相比较)下降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分析与讨论
  
  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其生理组成模型由体脂(脂肪体重)和去脂体重(瘦体重)两部分组成。其中去脂体重包括肌肉、骨骼、器官、体液及皮肤等非脂肪组织。去脂体重是构成体重的基础,去脂体重在参与代谢、保持骨骼肌功能和维持器官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去脂体重是减体重过程中必须保持的部分(尤其是肌肉),而脂肪体重是减体重的重点部分。减体重过程一般在赛前训练期进行,赛前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好的赛前训练计划能使运动员在比赛时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1]。所以,拳击运动员通常需要结合训练计划在赛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减控体重。

  本次参加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的运动员赛前各项身体成分指标与普通人群相比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本研究对象赛前体重为69.64±14.87kg,体脂率为17.79±5.02%。体重基本接近或达到参赛体重,但体脂率略高。曲绵域[2]通过国内外资料提出正常男、女成人的平均体脂是14%~16%和20%~22%。杨则宜,王启荣等通过对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发现,男子柔道运动员平均体脂百分比为14.36士5.33%(大于85kg级别)和11.04%士2.50%(65~85kg级别)[3],高炳宏等的研究认为柔道运动员的平均体脂百分比为13.6%,并且和运动成绩成反比[4]。柔道和拳击属于同项群项目,其体能各方面要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其身体成分有一定的参考性,单从体脂率这一指标,本研究对象的体脂率明显高于其同项群项目同水平运动员。

  赛前(test5)身体内总水量为40.79±6.39kg,其占体重的百分比为59.20±3.65%;赛前4周(test1)身体内总水量为 42.37±6.27kg,其占体重的百分比为 58.6±3.34%。正常成年人身体内总水量占体重的55%~60%[5],赛前和赛前4周本研究对象这一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赛前的细胞内液为27.71±4.23kg,其占体重的百分比为 39.51±2.52%,赛前 4 周细胞内液为 28.23±4.21kg,其占体重的百分比为39.35±2.19%,正常成年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35%~40%[5],赛前和赛前4周这一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赛前细胞外液为13.57±2.18kg,其占体重的百分比为19.69±1.24%,赛前4周细胞外液为14.14±2.08kg,其占体重的百分比为19.58±1.26%,正常成年人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25%[5],赛前和赛前4周本研究的对象这一指标均略低于正常人。

  本次参加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的运动员在赛前4周的体重超出参赛体重3.66±0.84kg。辽宁队在赛前训练阶段采用逐渐减小运动量,增加运动强度并结合实战来加强专项能力。每周组织全队进行一次桑拿放松。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运动员基本达到参赛体重标准,未达标者也基本接近参赛体重。总体看来,除了个别队员采用急速减体重的方法外,大多数运动员通过阶段性降低体重的方法将体重在赛前基本降到或接近参赛体重,这使机体逐渐适应这种变化,从而保证身体的机能状态,基本保证前期的体能储备和训练效果。

  本次参加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的运动员在赛前4周减体重备战阶段平均减重3.31±1.27kg,身体脂肪量平均下降 0.94±1.32kg,身体总水量平均下降 1.59±1.21kg,细胞内液平均下降1.01±0.55kg,与赛前相比身体成分各项指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身体总水量、细胞内液下降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运动员的身体脂肪量并没有明显下降。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对象的体脂率偏高,因此在降体重过程中理想的方法是减掉身体内多余的脂肪,因为脂肪组织虽有供能、保温、缓冲等作用,但体内多余的脂肪被认为是一种“死”体重,会影响人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发展,增加运动中耗氧量和能量的消耗。运动员在减体重时,要尽可能地去除多余的体脂,并使去脂体重得以保持,减体重的关键是减少体脂[1]。

  由于赛前的训练安排是逐渐减小运动量增加运动强度,这就与通过增加有氧运动降低脂肪的方案有所冲突,运动员很难通过赛前训练来实现体脂的减少。因此,需要运动员在赛前更早期的训练中,调整好机体的体脂率,以便更好地进行赛前体重的调控,达到不降低竞技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效果。

  本研究对象中身体内总水量在赛前4周的训练中呈持续性下降,主要原因就是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中脂肪含量偏高,赛前的训练安排不利于减去多余的脂肪。但是体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降到或接近参赛体重,因此运动员只有通过训练或者蒸桑拿出汗,减少饮水来实现体重的降低,因此出现了体重逐渐下降,体脂率变化不大,体液丢失严重的现象。身体总水量大幅度下降会造成脱水甚至影响到血浆容量,血浆容量减少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脉率增加、脉压差缩小、部分运动员心电图改变等。此外,脱水会使处于工作中的骨骼肌水分减少,导致营养物质交换缓慢、代谢废物排除减少、工作效率下降[6]。

  通过跟踪观察运动员赛前每一堂训练课发现,由于天气和训练内容等因素的原因,运动员训练课中都会大量出汗,虽然在训练过程中补充必需的运动饮料,但补充的液体量明显不足,部分运动员因为口渴还饮用一定量的白水、碳酸饮料。在为期4周的跟踪调查发现,由于饮食习惯及控体重等原因,补液量不足,尤其是补水量不足,长期如此,运动员细胞内液呈现显着下降的趋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表现出高渗性脱水的征象,可能是造成降体重过程中身体内总水量尤其细胞内液减少的主要原因。

  4 小结

  本次参加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运动员在赛前基本达到或接近参赛体重,已经达到减重目的,但是体脂率较高。从身体成分变化看,减重效果并不好,本研究对象减重主要以减掉身体内水分尤其是细胞内液为主。

  建议在平时训练中加强身体成分监控,并通过训练和饮食来调整身体成分使之趋于合理,从而有利于运动员在赛前科学地进行降体重。

  参考文献:

  [1] 冯连世,黄徐根,赵 鹏,等.运动员减体重研究现状[J].体育科学,2005,25(9):59-68.
  [2] 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3] 高 红,杨则宜,王启荣,等.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4):362-367.
  [4] 高炳宏,陈佩杰.中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关系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4):19.
  [5]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 杨则宜,焦 颖.运动员减、控体重的科学方法及减体重后比赛期的特殊营养补充[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5):35-3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运动生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