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自2000年到2012年我国女子标枪已经连续2届没有运动员进入该项目的决赛,在2012年全国长投公开赛中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成绩的整体提升,为我国女子标枪运动的发展带来了转机。在我国女子标枪由低谷开始上升的关键时期,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诊断和分析是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与数理统计法
查阅了近几年国内外一些有关标枪技术原理、教学、训练及其他有关文献资料。对文献中涉及标枪投掷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数理统计并筛选对比分析。
2.2.2三维摄像解析法
在2012年全国长投公开赛(成都)比赛现场采用2台日产JVC9800摄像机对女子标枪比赛进行三维定点定机摄像,2机主光轴夹角约为90°,其中机1位于靠近运动员投掷臂一侧,垂直于助跑道20m处;机2位于助跑道弧顶后1m处。采用3D-Signaltec录像解析软件对3名运动员投掷步阶段的身体特征进行运动学解析。根据研究需要对投掷步进行过程划分:第1步为T1-T2;第2步为T2-T3;第3步(交叉步)为T3-T4;第4步(最后用力步)T4-T5。
3、结果与分析
3.1投掷步阶段身体重心变化分析
现代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学特征可以用“低、平、快”3字来概括。而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助跑时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相对较低,人体运动的轨迹较平,助跑的速度较快,特别是要求人体和器械具有较高的水平速度,并与最后用力较好的衔接。在此阶段,人体和器械出现过大的上下起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加大身体平衡和器械稳定维持的难度,造成水平速度的损失。
从图1可以看出,在整个投掷步阶段杜晓玮和昌春风的身体重心运行轨迹要比吕会会的身体重心运行轨迹平缓的多,并且3名运动员在投掷步第3步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至第4步结束的过程中身体重心一直在下降。而吕会会在投掷步第3步(即交叉步)过程中身体重心发生了较大的起伏,这延长了该步的腾空时间,加大了水平速度的损失。
从图2可以看出,3名运动员在投掷步阶段的重心速度在步与步之间都是先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而整个投掷步阶段的速度变化是呈下降趋势的。虽然3名运动员各步间的速度变化规律相差不大,但是在速度大小上却各不相同,速度最快的是杜晓玮,她的平均速度为5.73m/s,处于中间的是吕会会,她的平均速度为5.47m/s,最慢的是昌春风,平均速度为5.14m/s。结合表2可知,按理昌春风在投掷步阶段应该是速度最快的,而现在她的速度却是最慢的,分析原因是昌春风在步与步之间的缓冲、蹬伸时间太长,没有积极快速的完成蹬伸,特别是在投掷步第2步向交叉步过渡的缓冲—蹬伸过程中,耗时过长,造成速度损失过大,以致于她是以比较慢的速度进入交叉步的,从而使得她在T4~T5过程中速度损失都不是很大。而吕会会在投掷步第2步向交叉步过渡的缓冲———蹬伸过程中耗时也是比较长的,但是分析她的速度变化可以发现,她虽然缓冲造成了较大的速度损失,但是随后她积极蹬伸,这使的她因过度缓冲而损失的速度得到了较大的补充,从而使得她在进入交叉步前仍然有较快的速度,但是在交叉步过程中由于她步幅过大,步时过长,从而使得她在T4~T5过程中速度损失较大。杜晓玮投掷步前3步的重心速度变化幅度不大,但是在T4~T5过程她的速度损失比较大,究其原因是她投掷步第3步着地缓冲蹬伸时间过长所致。
3.2交叉步过程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分析
投掷步第3步(即交叉步)是投掷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该步动作完成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助跑速度的保持,影响到助跑与最后用力的有效衔接,影响到最后用力前各种必需条件的充分准备,进而影响最后的用力效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把最后一个交叉步称之为“最后用力前的准备步”,一方面为最后用力做好身体各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为获得最后用力前的最大水平动量做好准备。投掷成绩与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呈负相关,即交叉步前后水平速度损失的越少,投掷成绩相对就会越好。经统计学计算,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788,为高度相关。
交叉步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主要与交叉步步长、交叉步左脚蹬离地面瞬间的左腿蹬地角、身体重心腾起高度相关。从表2可知,吕会会和杜晓玮在投掷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损失率分别达到了13.75%、12.61%,水平速度损失非常大,昌春风的水平速度损失比较小,损失率为4.9%。虽然吕会会和杜晓玮的水平速度损失比昌春风大,但是在交叉步结束右脚着地瞬间,她们俩的水平速度仍然要比昌春风的快,这也是最终她们俩的成绩要好于昌春风的原因。
交叉步步长过长就会延长该步的步时,从而降低水平速度。通过分析发现,她们3人的步长与她们的速度损失率变化完全一致,吕会会步长(2.19m)最长,速度损失率(13.75%)也最大;杜晓玮步长(1.39m)居中,速度损失率(6.45%)也居中;昌春风步长最小,速度损失率(5.13%)也最小。在左腿蹬离地面时,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与后蹬角呈显著相关(r=0.6618,P<0.05),后蹬角度越大,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越大,身体重心腾起高度越高,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损失就会越大。3名运动员中吕会会后蹬角最大,重心腾起高度最高,速度损失最大;杜晓玮后蹬角最小,腾起高度最低,速度损失居中;昌春风后蹬角居中、腾起高度居中,速度损失最小。这与前面说的后蹬角度越大,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越大,身体重心腾起高度越高,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损失就会越大有点出入,这是因为昌春风是以比较慢的速度进入交叉步的,她的速度损失程度已经非常有限。
3.3投掷步各步右肩、右肘角度分析
投掷臂适宜的肘角、肩角是判断运动员引枪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上肢投掷发力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运动员在投掷步第1步都有积极伸展投掷臂的趋势,但都没有完全伸直,吕会会、杜晓玮、昌春风3人投掷臂伸展的程度比世界优秀运动员及国内其他运动的伸展程度都要小。在整个投掷步过程中吕会会、昌春风的肘关节角度变化规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及国内其他优秀运动员的肘关节角变化规律一致,都是逐渐缩小,而杜晓玮的肘关节角度变化规律却与其他运动员不同,她是先增大后缩小。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臂肩关节角度呈逐步递增的趋势,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投掷臂肩关节角度变化规律是“第1步大、第2步小、第3步大、第4步小”,而吕会会、昌春风投掷臂肩关节角度呈现的却是逐步递减的趋势,杜晓玮投掷臂肩关节角的变化规律与她自己的肘关节变化规律一致,都是先增大后缩小。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臂肩关节角呈递增的趋势,这说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进行投掷步时,投掷臂积极向后伸展,延伸上肢对标枪的加速距离,这有利于加快标枪的出手初速度。而吕会会、杜晓玮、昌春风投掷臂肩关节角的总体变化趋势都是缩小,这缩短了上肢对标枪的加速距离,不利于提高标枪的出手初速度,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她们肩臂紧张度不够,致使肘关节下掉低于肩关节,将标枪置于身体外侧而不是肩上方(肩轴延长线上)。肩关节的松弛不仅直接缩短了加速距离,同时还会造成最后用力鞭打前的翻肩、转肘困难。建议我国运动员加大投掷步第一步投掷臂的伸展程度,在整个投掷步过程中使投掷臂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3.4投掷步各步躯干后倾角度分析
从表4可知,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投掷步第1步、第2步躯干后倾角度上都没有较大的差别。吕会会和杜晓玮投掷步第1步的躯干后倾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及国内其他优秀运动员的投掷步第1步的躯干后倾角度之间没有很大差别,但昌春风投掷步第1步躯干后倾角度却要比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投掷步第1步的躯干后倾角度要大10.95°,这一方面会影响助跑所获得的水平位移速度,另一方面会使她第1步步幅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从而导致向后引枪时间过短,动作仓促,致使引枪技术动作质量下降,标枪稳定性差。投掷步第2步中吕会会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存在着1.03°的细微差别,这说明吕会会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一样没有刻意追求超越器械,而是比较平缓自然的向后引枪,这有利于保持平跑阶段所获得的水平速度。而杜晓玮、昌春风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投掷步第2步的躯干后倾角度上却分别相差了11.67°、12.97°,这说明杜晓玮和昌春风对投掷步技术的理解可能存在着误区,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引枪步与交叉步的区别,片面追求超越器械,产生了引枪步躯干过早过大后倒的错误技术动作。从理论上讲,交叉步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超越器械,拉长工作肌肉,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只有充分地超越器械,才能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更长。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投掷步第3步的躯干后倾角度上没有明显差距,但是在第2步到第3步的躯干后倾角度变化差上却存在着4.71°的差距,而吕会会、杜晓玮、昌春风的第2步到第3步的躯干后倾角度变化差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变化差之间分别存在着0.38°、13.02°、12.92°的差距。
这说明吕会会从第2步到第3步的躯干后倾角度变化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而且这样的变化幅度有利于延长步时,充分拉伸工作肌群。但是杜晓玮和昌春风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却存有较大的差别,这是因为杜晓玮和昌春风在投掷步第2步时过早过大的后倾躯干,致使交叉步后倾程度有限,甚至比第2步还略有缩小。虽然她们2人仍然形成了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但是由于第2步超越器械姿势的提早形成,加大了投掷步的速度损失率,同时也加大了运动员维持身体平衡和标枪稳定的难度。投掷步第4步躯干后倾角度的大小能够反映3个方面的问题:1)反映运动员最后用力开始瞬间的身体姿态;2)反映运动员在交叉步以后,形成超越器械的程度和最后用力时躯干有效工作距离的长短;3)反映交叉步后运动员保持超越器械状态的能力。我国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投掷步第4步的躯干后倾角度上存在着5.74的差距,这说明我国运动员在最后用力前的有效工作距离不如世界优秀员的长。从交叉步到投掷步第4步完成的过程中所有运动员都出现了躯干向前回笼的现象,躯干后倾角度与第3步相比都有所缩小,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躯干后倾角缩小了1.92°、我国优秀运动员缩小了3.18°、吕会会缩小了2.8°、杜晓玮缩小了6°、昌春风缩小了1.1°。而在此过程中躯干后倾角度缩小的越少说明运动员保持超越器械状态的能力就越强、拉伸的最后用力的有效工作距离就越长、形成的最后用力的身体姿态就越合理。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吕会会和昌春风保持超越器械状态的能力很强,且充分的伸展了身体,为最后用力形成了良好的姿态。而我国运动员和杜晓玮缩小的角度过大,说明运动员左脚前插过远,腰部没有保持足够的紧张,同时没有积极向后伸展上肢。建议运动员在投掷步阶段应该逐步的增大躯干后倾角度,在第1、2步不要过度追求超越器械,第3步可以大幅度的增大躯干后倾角度,以利于形成良好的超于器械动作和最后用力前的合理姿势,在第3步结束至第4步结束过程中要控制好左脚前插的远度,保持好超越器械姿势,以最大有效工作距离进入最后用力。
4、结论与建议
在整个投掷步过程中,3名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变化并没有完全符合“低、平、快”的特征,投掷臂肩、肘关节过于松弛,肩、肘关节角度随跑动变化幅度较大。在投掷步阶段吕会会的躯干后倾角度变化规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一致; 而杜晓玮和昌春风因刻意追求超越器械动作,在投掷步第 2 步躯干突然大幅度后倾,导致助跑速度下降过快。建议我国运动员加强投掷步阶段技术节奏意识,建立正确的投掷步节奏,不要刻意追求某一技术环境的最佳效果,而是追求各环节技术的最佳组合,并且在整个投掷步阶段肩臂始终保持高度紧张。
参考文献:
〔1〕文超.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560 - 578
〔2〕刘生杰,刘虎平.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 2) : 66 -70
〔3〕成万祥,张庆文.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 6) : 38 -41
〔4〕卢竞荣.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从交叉步到出手技术生物力学分析〔J〕. 体育科学,2000,20( 5) : 36 -39
〔5〕王志勤,陈勇. 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力学解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 2) : 94 -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