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俄语论文 >

“концепт(观念)”的本质及“любовь (爱情)”观念

来源:教育现代化 作者:许立昀
发布于:2020-03-31 共7772字
俄语语言学论文第六篇:“концепт(观念)”的本质及“любовь (爱情)”观念研究
 
  摘要:观念是文化和认知的基本单位。对语言文化学维度下的观念开展分析,是探究民族文化内核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通过梳理“концепт”(观念)与相关术语之间的相互关联,厘清“концепт”(观念)的内涵;同时,在总结现有观念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观念分析法,并以“любовь (爱情)”观念为例加以阐释,旨在进一步推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观念研究的深入,并为“любовь (爱情)”观念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关键词:“концепт(观念)”; 综合性观念分析法; “любовь(爱情)”观念;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 analysis Method in the Russian Language world Vision——Take the Concept of ?Love? as an Example
 
  XU Li-yun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Abstract:Concept is the basic unit of culture and cogni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in the dimension of linguistic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lore the core of na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concept” by comb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cept” and related term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concept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 analysis method. Taking the concept of “love” as an example, it aim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udy of concepts in the Russian Language World Vision and provide a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love”.
 
  一 引言
 
  语言文化学,聚焦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已成为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学科和关注焦点。随着上世纪末俄罗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新的研究范式——“人类中心范式”的兴起,语言与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人”这一要素,尤其是人在语言与文化作用过程中的认知活动特点,开始受到语言文化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认知活动(即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语言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标记,因此,“концепт(观念)”1这个文化和认知的基本单位,[1]自然也就成为了语言文化学的研究重点。
 
  当今,“концепт(观念)”这个术语在俄罗斯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文化学、认知语言学等在内的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语言文化学的角度而言,观念的形成与人认识世界和呈现世界的方式密切相关,它参与构建了一个民族的观念系统。后者直接体现了该民族独特的世界观,更是该民族语言世界图景的重要基础。Ю.С. Степанов认为,“观念是人意识中的文化凝结,文化也是由此进入人的精神世界的”(Степанов, 1997:40)。[5]换言之,“观念是文化的微观模型,而文化是观念的宏观模型,观念产生文化又来自于文化”(赵爱国,2012:487)。[2]由此可见,观念不仅是构建民族语言世界图景的要素,更是民族心智的映射,以及独特的民族世界观和民族意识的体现。对语言文化学维度下的核心文化关键词开展观念分析,无疑是探究民族文化内核的重要途径。
 
  二 “концепт(观念)”的本质及其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外学界的研究,或聚焦于理论层面的观念结构分析、对文化观念背后的俄罗斯民族心智和民族文化定型剖析,或侧重对某个俄罗斯文化观念词的具体研究,以及与本民族对应观念词之间的对比研究,而对于“концепт(观念)”的本质及其研究方法这一根本性问题,尚无明确界定。这就导致经常出现“концепт(观念)”与相关术语混用的现象。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对研究者们准确把握“концепт(观念)”的本质和其在语言文化学领域的定位,以及观念分析法的确立,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厘清“концепт(观念)”与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是科学有效地开展观念分析的前提。
 
  通过前期研究发现2,“концепт(观念)”与“образ(形象)”、“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认识)”、“значение(意义)”、“смысл(含义)”、“символ(象征)”、“понятие(概念)”等术语之间,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区别。即,“концепт(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文化学单位,它包含了若干要素,这些要素的相互关联建立在“образ(形象)”的基础之上。操民族语言的个体所熟悉的“образ(形象)”,受特定“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认识)”的影响,获得了具有民族色彩的“символ(象征)”意义;“образ(形象)”所引发的联想,反过来成为了“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认识)”的本源(许立昀,2018:165)。[3]“смысл(含义)”是对认识世界所获取的客观知识——“значение(意义)”的思考和再加工,在这个过程中“личность(个体)”充当了“桥梁”的作用。因此,前者较后者具有更强的主观性(许立昀,2018:164)。[3]同时,“образ(形象)”的形成过程包含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果,被赋予了特定的“смысл(含义)”,从而形成了关于具体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思想(Карасик, 2009:5)——“понятие(概念)” (许立昀,2018:165)。[3,6]换言之,“образ(形象)”通过与“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认识)”和“смысл(含义)”的组合,分别构成“символ(象征)”和“понятие(概念)”,这两者各自作为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共同构建有机整体——“концепт(观念)”。因此,“концепт(观念)”“涵盖的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形象体现,同时还有社会个体的认知和思维”(许立昀,2018:166)。[3] “концепт(观念)”与相关术语之间的相互关联如图1所示:
 
 
 
  图1 “концепт(观念)”与相关术语之间的相互关联示意图  
 
  要对观念开展分析,必须先确立观念分析的方法,才能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观念分析的目的主要在于研究观念的语言表法方式,以及借助语言和文化语言依据,进行观念的结构和观念所代表的语言图景片段的重塑(Пименова, Кондратьева, 2011:89)。[7]А.М. Плотникова认为,现代语言学界有两大主流观念分析法——语言文化学分析法和语义分析法。前者以Ю.С. Степанов为代表,以文化标记符号——不等值词汇、成语、箴言、先例文本为研究对象;后者通过分析词的义素和语义结构及其组合特征,揭示语言符号背后的思维形象(Плотникова 2005:20)。[8]然而,观念的构成相当复杂,它“既包含‘понятие(概念)’的结构,又包含所有使它成为文化事实的内容”(Степанов 1997:41)。[5]因而单一的某种分析方法,无法满足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研究。Д.С. Лихачев主张“концепт(观念)”是“关键词在词典中的释义和个体身上所体现的个人和本民族的经历相互碰撞产生的结果”(Лихачев, 1997: 281)。[9]换言之,既然观念的形成与人认识世界和呈现世界的方式密切相关,那么对观念背后所映射的民族心智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концепт(观念)”身上文化和认知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只要开展观念分析,就势必要对观念词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开展研究。
 
  上文提到,“символ(象征)”和“понятие(概念)”分别作为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构建了“концепт(观念)”这个有机整体。其中,客观层面主要通过 “观念对应关键词的词语含义和所在的语义场”(Рябцева, 1991: 262)来体现。[10]由于受到特定的民族世界观的影响,“концепт(观念)”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而主观层面,则通过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个体意识中对观念的认识和再加工,得以呈现。按照Е.И. Шейгал和Е.С. Арчакова的观点,语言文化学和认知语言学领域最为常见的观念分析方法包含——对观念关键词语义的成分分析、对关键词的同义词和派生词的分析、对关键词搭配能力的分析(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对体现该观念的警句格言的分析、语言心理学实验(揭示观念的联想域)、对不同话语类型中语篇的分析(Шейгал, Арчакова, 2002:19)。[11]В.И. Карасик认为,语言文化学维度下的观念可以采用以下的分段式研究方法:(1)释义分析(分析观念词的意义特征);(2)文理分析(揭示相关的联想意义特征);(3)词源分析;(4)格言警句分析;(5)访问、问卷和评论(Карасик, 2004: 131)。[12]目前,大部分学者对观念的研究集中在以“语义分析”为中心的共时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Ю.С. Степанов在“观念层级理论”中提到,观念由“基础现实层面、补充性的历史消极层面和内部形式”这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历史消极层面仅对“部分特定的社会群体”具有现实意义(Степанов, 2001: 48)。[13]“文化观念的历史建构好比观念的继承和接续(Степанов, 2001: 56)”。[13]随着历史的变迁,观念的内涵和外延经历着重要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要特别关注观念在“具体的、历史的和社会的情境中的流变”(杨秀杰,2007:101)。[4]这就意味着在对观念的分析中,历时性研究同样重要。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在对观念的分析中,不能仅片面地注重共时性研究、忽略了观念不同层面的变化,而是应该采用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观念分析法,融合词源分析、语义分析、心理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观念开展多维度研究。下一章节中将以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любовь (爱情)”观念为例,对这一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加以阐释。
 
  三 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爱情”观念
 
  “любовь (爱情)”观念是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一个重要单位。通过对这一语言文化现象的研究,来探知其背后所蕴含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心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中俄学界对这一核心文化观念的研究,却鲜有问津。因此本文以该观念为切入点,阐释综合性观念分析法的具体应用,研究成果不仅可运用于俄罗斯国情文化教学,对进一步深化俄语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研究,更是大有裨益。
 
  围绕语言文化学维度下的“爱情”观念开展的综合性观念分析主要包含:共时性研究、历时性研究和对比研究三个部分。其中,共时性研究围绕“语义分析”展开:首先,对“爱情”观念进行词源分析;其次,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权威字典为样本,获取关于“любовь (爱情)”的释义并进行分析;再次,解析在东正教圣经、俄语谚语俗语中体现的“爱情”观念的语义空间。而历时性研究,则着眼于观念所反映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心智。通过梳理与婚恋有关的俄罗斯传统习俗、分析俄罗斯社会婚恋观的变迁,探讨俄罗斯民族心智中的“爱情”观念的演变,归纳影响“爱情”观念形成的因素。这样,从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出发,阐述“爱情”观念的主要特征。最后,借由“любовь(爱)”和“ненависть(恨)”、俄语与汉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爱情”观念这两组对比研究,揭示“爱情”观念的本质,探究俄汉两种语言世界图景中呈现的 “爱情”观念的区别,进而论述俄汉两个民族在对“爱情”观念的态度上所显现的心智差异。也就是说,通过对比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爱情”观念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本质和独特性,是观念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综上,通过将共时性研究、历时性研究和对比研究相结合,对“爱情”观念的若干重要层面、尤其是历史层面进行剖析,探讨该观念背后折射的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以及处在发展中的民族心智特点,完成逻辑相对清晰、结构较为严谨的综合性观念分析法。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对该研究法的各环节展开叙述,下文仅就影响“爱情”观念形成的若干因素进行阐释。
 
  前文提到,随着“人类中心范式”在语言文化学和观念研究中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意识到,语言文化学维度下的任一观念,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标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因此,观念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把握观念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影响观念形成的各种因素。以“爱情”观念为例。众所周知,罗斯受洗后,宗教对俄罗斯民族心智的影响日趋深远。作为民族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观念被描述为“和谐、谅解和自我牺牲”,在圣经中频繁被提及。在东正教教义看来,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这一点,在一些与宗教有关的谚语中可见一斑——?Любящих и Бог любит?(上帝也爱有情人)、?Где любовь, там и Бог?(爱情与上帝同在)、?Полюбит сатана лучше ясного сокола?(爱撒旦,胜过爱雄鹰),这是其一。其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俄罗斯民族对爱情观念的独特认识。俄罗斯是世界上冬季最漫长的国家之一,且冬季日照时间极为短暂,因此在很多谚语中将爱情比作珍贵的冬日阳光。例如,?Для тех, кто любит, и в декабре весна?(有情人的十二月也是春天), ?Без солнышка нельзя пробыть, без милого нельзя прожить?(没有太阳不能活,没有情人活不了)。不仅如此,广阔的地域使得城市之间相距甚远,导致相爱的人不能经常相见。故有俗语云?Не далеко к милому – девяносто в сторону?(千里会情人,再远不觉远),反映出与爱人相见的强烈渴望足以打败遥远的距离。其三,在俄罗斯民族心智的“爱情”观念形成过程中,历史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众所周知,俄罗斯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一方面,成年男性纷纷奔赴战场,妻子们只剩下无尽的等待,长时间的分别折磨着一对对有情人——?Реже видишь, больше любишь?(见得越少,爱得越深)。另一方面,很多战士再也没能从战场上回来,独留妻子和孩子们在家中。这直接导致了当时社会男性人口数量大幅下降,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男性在择偶方面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即便某些男性酗酒甚至还有暴力倾向,女性依旧对男性抱有很高的忍耐度。此外,经济因素在俄罗斯年轻一代的心智塑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过去,爱情代表着无上的幸福,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故而有?Любовь деньгами не купишь?(爱情无价)的说法。而在当今社会中,俄罗斯人对爱情的态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世界著名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莫斯科的众生图景,其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当电视摄影师Рудольф得知,怀孕的女主人公Катерина不是教授的女儿,而是一个普通的工厂女工时,立刻就将她抛弃了。从那个年代伊始,“爱情诚可贵,金钱不可少”的观念在年轻人中开始流行起来。俗语?Муж любит жену богатую, а тещу – тороватую?(男人爱慕有钱的妻子,还有大方的丈母娘)、?Муж любит жену здоровую, а жених невесту – богатую?(丈夫喜欢健康的妻子,而未婚夫喜欢有钱的未婚妻)就是很好的印证。在年轻一代看来,不错的物质条件是幸福生活的必要前提。综上所述,影响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爱情”观念形成的主要有宗教、地理、历史和经济这四个方面的因素。
 
  四 结语
 
  “концепт(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文化学单位,它包含了若干要素,这些要素的相互关联建立在“образ(形象)”的基础之上。其中,“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认识)”和“смысл(含义)” 通过与“образ(形象)”的组合,分别构成“символ(象征)”和“понятие(概念)”,这两者各自作为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共同构建有机整体——“концепт(观念)”。其中,客观层面主要通过观念的语义空间来体现,主观层面则通过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个体意识中对观念的认识和再加工,得以呈现。因此,“концепт(观念)”身上文化和认知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只有采用综合性观念分析法,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语言世界图景下的某个观念的内涵,才有可能深入了解该民族文化和世界观的发展历程,才有可能更好地接近语言的本质。
 
  此外,笔者希望以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любовь (爱情)”观念研究为契机,积极探索俄罗斯民族文化和心智特点,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国情文化知识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华劭.概念还是观念?概念化还是观念化?概念分析还是观念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10,(2):1-7.
  [2] 赵爱国.20世纪俄罗斯语言学遗产:理论,方法及流派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许立昀.再论“концепт”(观念)的内涵及研究方法[C] //王加兴等.新时代俄罗斯学研究——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162-171.
  [4] 杨秀杰.语言文化观念及其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97-101.
  [5] Степанов Ю.С.Константы.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Опыт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M].М.: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1997.
  [6] Карасик В.И.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ная концептология / В.И.Карасик,Н.А.Красавский,Г.Г.Слышкин[Z].Волгоград :Парадигма,2009.
  [7] Пименова М.В.,Кондратьева О.Н..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введение[Z].М.:Флинта:Наука,2011.
  [8] Плотникова А.М.Когнитивные аспекты изучения семантики[M].Екатеринбург,Урал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2005.
  [9] Лихачев Д.С.Концептосфер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 Русская словесность.От теории словесности к структуре текста.Антология //Под ред.проф.В.П.Нерознака[C].М.,1997.
  [10] Рябцева Н.К.?Вопрос?:прототипическое значение концепта //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Культурные концепты[C].М.,1991.
  [11] Шейгал Е.И.,Арчакова Е.С.Тезаурусные связи и структура концепта.// Язык,коммуникация и социальная среда[J].Воронеж:Изд-во ВГТУ,2002:19-24.
  [12] Карасик В.И.Языковой круг:личность,концепты,дискурс[M].М.:ИТДГК ?Гнозис?,2004.
  [13] Степанов Ю.С.Концепт // Константы: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изд.2-е,испр.и доп[M].М.: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проект,2001.
 
  注释
 
  1 我国俄语学界对于“концепт”一词的翻译尚未形成统一界定,该词常被译为“观念”或“概念”。我国学者华劭专门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并认为“концепт”译成“观念”比“概念”包容性更大,更可取(华劭 2010:5),同时“观念”的译法也为更多学者所接受和采用,故本文凡涉及 “концепт”之处,均译为“观念”。
  2 作者于2017年7月参加了由南京大学主办的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对“концепт(观念)”和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结合В.В.Колесов、Н.А.Красавский、Л.В.Попова、В.И.Карасик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绘制了 “концепт(观念)”与相关术语“образ(形象)”、“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认识)”、“значение(意义)”、“смысл(含义)”、“символ(象征)”、“понятие(概念)”之间的关系链示意图,形象阐释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点击查看>>俄语语言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许立昀.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综合性观念分析法”——以“любовь(爱情)”观念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8):168-17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俄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