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

永善县退耕还林效益分析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3 共2966字
论文摘要

  1 退耕还林基本情况

  永善县退耕还林规划乡镇多是高寒贫困的乡镇,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和高山草甸土,土壤养份总体情况是缺磷少氮富含钾,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永善县自 2002 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2002年、2003年、2005年、2008年,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5466.67hm²,其中,退耕地还林 2666.67hm²,荒山造林 2800hm².

  项目共涉及茂林、伍寨、大兴、莲峰、码口、万和、马楠、务基、溪洛渡、佛滩、团结、青胜、细沙、莲峰林场等 14个乡、镇、场.

  2 永善县退耕还林效益分析

  2.1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逐渐显现

  通过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永善县退耕还林任务主要安排在南部生态恶化、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乡镇.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大批陡坡耕地和宜林荒山得到有效治理,变成了绿色生态屏障,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据各乡镇监测,辖区内已经成林的退耕还林地,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均比退耕前减少30%~55%.90%的河流在雨季泥沙含量明显下降,茂林小河、冷水河、黑龙江河沟、中寨河沟、野猪河沟、赖子河沟、团结河等河流泥沙含量平均减少 32%~78%.这些河流多数流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库区,退耕还林的实施,每年大量减少输入金沙江泥沙量,为溪洛渡水电站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全县退耕还林形成的林草植被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供给氧气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随着退耕地森林植被的增加,工程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一些地区重新出现了消失多年的老熊、岩羊等野生动物.伍寨乡、茂林镇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黑颈鹤的天堂,种群数量在原来基础上大幅度增加,由退耕还林前的几十只上升到了几百只,同时鹭鸟等鸟类栖息数量也在不断扩大.

  2.2 退耕还林还出了经济效益

  各工程区把退耕还林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行生态林草、林果药,以及林经间作、种养结合、互利共生、产业配套等开发模式,大力培育生态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002~2008 年,全县依托退耕还林营造了核桃、花椒、脐橙等经果林,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的竹林、经果林已开始发挥效益.据抽样调查,种植的枇杷 667m²均收益达到6000 元以上,脐橙、花椒、核桃 667m²均收入达到 1300 元,这2 项指标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溪洛渡镇玉笋村以实施退耕还林为契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人均收入达到 5000 元.团结乡、大兴镇林农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2/3.茂林、伍寨、莲峰大力推广"林---草---畜"和"林---药"模式,退耕农户在退耕地未完全郁闭前间种优质牧草,饲养肉、山羊等牲畜;在适宜种植药材的地段种植药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退耕还林以前,工程区域内农户大部分住房是草房、土胚瓦房.近几年,草房基本不见了,到处是砖混结构的小洋楼,成为永善县退耕农户退耕致富的真实写照.

  2.3 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许多农民从单一的种植业中解脱出来,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由此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这就促使这部分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向大中城市转移,使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地域之间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了人口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2002 年以来,全县六乡镇因实施退耕还林有5000农民外出务工或从事其它经营,实现劳务收入上千万元.

  3 对今后退耕还林工作上的建议

  (1)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的林业发展很快,调整了农业结构,加强了生态建设,尤其是农民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转变了农民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观念,退耕还林工作成绩显着.但是,还有少数农民在理念上存在着问题:一是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资源利用的效率、人与自然的和谐理解不深;二是对科学种树、科学管理、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念不强.今后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2)林业在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林业生态产业已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及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3)近几年来,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发展速生丰产林、经济林、森林旅游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竹产业、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方面还做得不够.今后一是要重视经济林、竹产业、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的开发和利用,以发展林、果、药来拉动农民脱贫致富,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二是要在林业发展规划中,区域布局、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形成支柱产业,打造品牌产品.

  (4)加强领导,切切实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搞好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关键在各级政府领导重视和林业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各乡(镇)林业站隶属关系变更以后,要加强技术力量,切实保障"退、还、补、管"四到位,确保退耕还林的成果.

  (5)实施专项建设,积极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退耕农村能源建设、发展林下经济、生态移民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举措.各退耕乡镇要紧紧围绕"巩固成果"这一主题,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需要和可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长短结合、自下而上、实事求是编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和专项建设要向生产生活条件差、长远生计困难的退耕农户倾斜,把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同时,要加大统筹力度,整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各种支农资金,加强工程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6)突出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中, 国家专门安排了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各工程区要充分利用这一优惠的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在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立足退耕农户增收,积极推进退耕林地集约经营,改善森林植被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对造林树种及配置模式选择不当、效益不高的,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结构,推广林竹混交、林药间种、林草结合等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的经营模式.要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实地讲解举办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督促和指导农户搞好林地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7)发挥主体作用,切实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退耕农户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广大退耕农户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鼓励他们投劳投资参与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各地要研究和建立对退耕农户的约束机制,通过检查验收、兑现政策和确权发证等管理措施落实好退耕农户的责任和权益,严格实行林地管理效果与政策补助兑现挂钩,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增强农户履约责任.凡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暂缓兑现政策补助,责令限期整改.要创新管护机制,积极推行"联户共管""、出资代管""、集体统管"、"大户租管"等管护形式,确保管护质量和成效.对擅自毁林复垦和随意改变林地用途的行为,依法严查,坚决防止毁林复垦.

  (8)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府负责制.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政府负责制和部门负责制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按照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层层分解责任,逐级检查考核.各工程区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履职尽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围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林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