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又名果松、海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为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红松作为辽宁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栽植历史已经近百年,造林经验比较丰富。但是,由于立地条件不同,红松的生长情况也各不相同,本文按照丹东地区不同立地条件,对红松生长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借此说明红松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为造林提供依据。
1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中国东北是红松自然分布区的中心地带。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天然的红松林在辽宁已经绝迹,1933—1937年在本溪县草河口地区栽植的红松目前约有17hm²,是我国最大年龄红松人工林。
丹东地区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年平均气温为6.8~8.7 ℃,南北温差约2 ℃。冬季虽长,但严寒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0 ℃的时期)较短。夏季虽热但炎热期(日平均气温达25℃或以上时期)较短,一般约20d(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丹东地区春秋季节是南、北风交替的季节。春季冷空气开始衰弱北退,暖空气北进;秋季则反之。丹东地区为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丹东地区是东北降水量最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3~1 087.5mm。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本区暴雨集中期。
2研究方法
2.1试验地设置
以本地区红松造林小班为基本单位,按表土层厚度、坡位、坡度、坡向、水湿地、冲风口、背风坡等不同立地条件随机选择12a树龄的40多块红松标准试验地。
土层厚度:按土壤厚度不同分为厚层(20cm以上)、中层(11~19cm)、薄层(10cm以下)。
坡位:分为上腹、中腹、下腹3个坡位。坡度:按不同坡度分为10°以下、11~19°、20°以上3个坡度。
坡向:按坡向的不同分为3个坡向组,北、西北、东北坡向组,南、西南、东南坡向组,东、西坡向组。
2.2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的技术标准,对每块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计算林分树高和胸径平均值,部分数据由基层同志提供。
2.3数据处理
对所采集的数据分别按照表土层厚度、坡位、坡向、坡度以及小地形5种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红松生长情况进行归纳统计、比较分析。每块标准地原则采集100组数据,标准地内红松株树不足100株的,抽取50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表土层厚度与红松生长的关系
腐殖质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是林木营养的主要贮存库,一般腐殖质层较厚的土壤肥力较好。为统计方便,将表土厚度划分成3个等级,即20cm以上为厚表土层,11~19cm为中表土等,10cm以下为薄表土。按三等级将标准地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列入表1中。
由表1看到,表土层厚度不同,红松生长出现差异。厚、中等表土平均树高分别比薄表土平均树高高116.7cm、29.0cm,厚表土平均树高比中等表土平均树高高87.7cm。厚、中等表土平均胸径分别比薄表土平均胸径粗2.1cm、0.4cm,厚表土平均胸径比中等表土平均胸径粗1.7cm。
由表1可得出结论,表土层厚度不同,红松生长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原因在于表土层直接影响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状况,也就是说表土层厚度与土壤中的养分、水分成正比关系,即表土层越厚红松生长得越好,反之表土层越薄红松生长得越差。
3.2坡位与红松生长的关系
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养分状态不同,从而对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标准地分为上、中、下腹坡位。将数据归纳整理列入表2。
由表2可知,坡位对红松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下腹、中腹的平均树高分别比上腹平均树高高93.3cm、41.6cm,下腹平均树高比中腹平均树高高51.7cm。下腹、中腹的平均胸径分别比上腹的平均胸径粗1.7cm、0.8cm,下腹的平均胸径比中腹的平均胸径粗0.9cm。这是由于坡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表土层厚度,相应地影响养分、水分含量,使红松在不同坡位的生长出现差异。
3.3坡向与红松生长的关系
不同坡向立地因太阳辐射角、辐射强度及日照时数的差异,致使水热状况不同,同时影响光合作用有机质的积累。
将调查的资料按坡向分为3个坡向组,即:北、西北、东北坡向组,南、西南、东南坡向组,东、西坡向组。按3个坡向组将数据归纳整理列入表3中。
从表3可看出,坡向组间红松生长差异也比较明显。北、西北、东北坡向组平均树高高于其他2个坡向组58.9cm、58.4cm,而其他2个坡向组平均树高相近;北、西北、东北坡向组平均胸径粗于其他2个坡向组0.9cm、0.9cm,其他2个坡向组平均胸径相等。这是由于北、西北、东北坡向属于阴坡、半阴坡,这些坡向小气候和土壤条件优越于其他2个坡向所致。
3.4坡度与红松生长的关系
坡度不同,太阳入射角不同,林地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各异,气温和土温随之产生变化;同时,坡度对水分的再分配使林地水分状况不同,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对红松的生长产生影响。
将调查材料按坡度分为20°以上、11~19°、10°以下3个坡度级。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到,不同坡度级间,平均树高最大相差不过3.0cm。平均胸径间最大相差不超过0.2cm。由此可见,坡度不同,红松树高、胸径生长无明显差别。
3.5水湿地、冲风口、背风坡与红松生长的关系调查情况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到,在水湿地,红松幼林保存率低于排水良好的背风坡25个百分点,树高低158cm,胸径低3.3cm;在冲风口地,红松幼林保存率低于背风坡40个百分点,树高低315cm,胸径低5.6cm。由于水湿地土壤透气性不良,造成红松幼树根系难以舒展,使幼树处于弱度生长,逐渐趋于濒死状态,又容易感染疱锈病,甚至死亡。红松在冲风口处,早春往往旱风频吹,地下部土壤未解冻,而地上部幼树已经开始萌动,水分大量蒸腾,造成水分供应失调,导致生理干旱,引起幼树顶梢枯死,成活者丛状生长,有的全株死亡,幸存者大都生长不良。
4结论
4.1立地因子
表土层厚度、坡位、坡向、坡度都影响红松生长,其中,表土层厚度是影响红松生长的最重要因子,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首先要考虑表土层厚度,最好选择表土层厚度在20cm以上,下腹,阴坡、半阴坡的地块造林。
4.2选地禁忌
通过各种立地条件调查看出,红松除了在水湿地和冲风口处成活率低、生长不良外,在其他立地条件下均可栽植,并且能够正常成活和生长,因此红松造林切忌选在水湿地和冲风口,如果造林连片,遇到积水地块应该挖排水沟或者采用起垅等措施,为红松的成活和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延生.辽宁林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2-23
[2]陈陆圻,钱彧境.现代林业知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51-152
[3]齐鸿儒.红松人工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4]罗汝英.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67-69
[5]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10-111
[6]丁宣永,张世军.红松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量与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8]郭锡昌.绿化装饰艺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a),别名粗果相思,属于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自然分布于8~20S,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山地、丘陵、平原。厚荚相思自引种以来,在我国南方林区普遍用于营造用材林、纸浆材林、薪炭...
我国治沙技术措施分为工程和生物治沙两类,工程治沙技术通常也称为机械固沙,是采用各种工程手段,防治风沙危害的技术体系。为此,工程技术措施则成为防治风沙危害不可替代的风沙危害防治措施之一。沙障是最早应用于防治风沙危害的工程治沙技术之一,是生物治沙的...
胡杨森林群落是南疆荒漠地带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阻止沙漠外延北侵、稳定河道、维持荒漠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是维系塔里木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的主体[1];而叶绿素是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的最主要色素,是光合作用的捕光物质,在光合作...
红松(Pinuskoraiensis),常绿乔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是东北亚地区的代表物种,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和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作为小兴安岭天然原始生态系统的顶级群落,其生态价值极为珍贵[2].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山脉的中段,是全球原...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和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均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功能,是目前北票地区生态恢复和青山工程中常用的造林品种。为比较这3个树种的抗旱能力,本试验对它们的叶绿素含量...
柿(DiospyroskakiL.)为柿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柿属有64种和变种(型),其中尤以柿资源最为丰富,是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的食用品种,约有1058份柿品种资源。柿叶、花、皮、根和蒂等均可入药或有可能成为...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形复杂多样,高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分布,平均海拔高度3000m以上,形成了低温、干燥、多风、缺氧的高原气候特点。青海高原灌木林以高山灌木林、温性荒漠灌木林和河谷地灌木林为主,其中高寒灌木林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全省灌木林...
通过对柴河林业局森林与湿地交错带群落的类型、分布、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科学经营管理湿地资源,有计划地实施天然湿地恢复工程,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原有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最终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
随着全球气候变迁、干旱发生频繁,水分短缺已成为抑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1,2],有研究表明当植物受到水分胁迫时,气孔因素(气孔关闭引起CO2供应受阻)、非气孔因素(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以及气孔与非气孔共同因素导致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3...
原标题:水分胁迫对欧美I-107杨树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提要:以欧美I-107杨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处理对杨树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杨树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显着降低;束缚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