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翻译出版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文学作品翻译是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对文学作品翻译构成了极大挑战。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中实现不同文化的有效桥接,成为了我国译者亟需解决的问题。《狼图腾》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走出去”的杰出代表,已被译成30多个语种,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其英译本曾获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译本评析有利于推动我国汉英翻译实践及译员成长。
二、文学翻译语言特征
翻译是跨文化沟通过程。与非文学翻译以信息传达准确性为首要衡量标准不同,文学翻译的核心准则是再现原作的文学性。具体而言,文学翻译语言有两大特征:
(一)形象性文学翻译是形象的翻译。一是指文学翻译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即生动具体的生活画面,二是指译者所使用的艺术手段(译语)具有形象性。
小狼的身子骨催起来了,它总是吃得肚皮溜溜圆,像个眉开眼笑的小弥勒,真比秋季的口蘑长势还旺,身长已超过小狗们半个鼻子长了。
译文:
The cub was filling out , its belly tight as a drum after each meal,like the fat , squinty-eyed laughing Buddha . He was growing faster than an autumn mushroom , and was already half a snout longer than the puppies hew as with.
原文中,作者花了许多笔墨描画了一个贪婪小狼的形象,并用小弥勒做比喻,将吃饱喝足的滚圆的小狼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同时用秋季口蘑比喻其迅猛的生长速度。翻译时,由于小弥勒和口蘑的意象在译语文化中亦可被接受,作者沿用了这两个比喻,并加入drum(鼓)喻指小狼饱餐后紧绷的肚皮,生动地再现了原文的形象性。
(二)审美性文学翻译是审美的翻译。文学翻译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它的创造性,但它的艺术创造受到原作的制约,是一种有限的创造。
厚厚的黑云,冲出北部边境的地平线,翻滚盘旋,直上蓝天,像浓烟黑火般地凶猛。瞬间,云层便吞没了百里山影,像巨大的黑掌向牧场头项压来。西边橙黄的落日还未被遮没,裹携着密密雪片的北风,顷刻就扫荡了广袤的额仑草原。
译文:
Dense dark clouds raced over from the northern horizon , tumbling and roiling their way through the blue sky , ferocious as dense smoke or a black fire . In a matter of seconds , clouds swal-lowed up many miles of mountain ranges , like a colossal black hand pressing down on the pasture-land . Off to the west , the orange-colored sun was not yet consumed , as a northen wind carrying powdery snow swept quickly across the vast Olon-bulag.
汉语句子的句式呈流散性,而英语句式呈聚集性。译者遣辞造句需符合目的语审美标准。原文中,作者运用了多处短小词组,形象地刻画了黄昏时分草原天气的突变。考虑到英语行文讲究结构和语法的对应与完整,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的逗号进行了精简,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按照西方表达习惯重组句式,创造地再现了原文的审美性。
三、文学作品翻译策略
在跨文化语境中,由于不同国家地区间历史文化背景、心理思维、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差异,译者需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才能再现原文形象性、审美性的特点,实现不同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在该思想指导下,我们对《狼图腾》原着和葛浩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归化、异化角度探讨其采用的翻译方法,供国内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借鉴参考。
(一)归化策略归化指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语文化价值观,将原作者带入译语文化。
《狼图腾》中主要采用了意译、套译、省译、转译四种归化翻译法。
(1)意译法意译法指当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直译,又不能找到合适的同义词语来表达的情况下,结合上下文,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方法。
自从养了小狼,陈阵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许多生活习惯。张继原挖苦说陈阵怎么忽然变得勤快起来,变得婆婆妈妈的,心比针尖还细了。
译文:
Chen had changed many of his habits once he’d taken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raising a wolf cub , and Zhang Jiyuan teased him by wonder-ing when he’d become so industrious , so mother-ly.
“细”在本例中根据搭配不同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陈阵细心(careful),二是形容针尖细小(thin)。
人物张继原通过一词两义的手法,表达了其对陈阵养小狼后性格改变的嘲讽。尽管多义词在英文亦很普遍,但该文特定语境下的“细”一词在英文中却无对应表达。此时,如坚持直译法将其译为his heart had become as thin as the tip of a sewing needle会导致读者不知所云,故采用意译法,选取用于赞美母亲慈爱的“motherly”一词进行翻译,既较客观地展现了原文字面含义,又保留了原文反语修辞手法。
(2)套译法套译法是指源语的习语在比喻意义上同译入语习浯基本相似,但在形象或比喻手法上略有不同时,套用译入语中相似的习语来翻译源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这么大的白毛风起码得刮上三天三夜,雪窝里的雪还不得再加半米厚,雪坑一个也见不着了。想挖羊,大海捞针吧。
译文:
The blizzard will blow for three days at least , adding a couple of feet or more to the snow-bank and filling in the depressions . Looking for gazelles in that would be like searching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大海捞针”是我国常用成语,语出元代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二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本例中,作者用“大海捞针”比喻大雪后找羊的困难。
由于英文常用“a needle in a haystack”喻指非常难找的事物,译者遂将“大海捞针”译为“searching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通过套译法,既保留了原文文内信息及比喻手法,亦使译语读者有更亲切的语言感受。
(3)省译法省译法是指在翻译中舍去原文中那些可有可无的成分,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更符合译入语习惯。省译法包括省略原文中词语、语法范畴以及简化累赘的文体。个比兔大,肉肥油厚的獭子是狼喜食之物,也是草原狼的食源之一。
译文:
Fatter and more nutritious than rab-bits , marmots are among the wolves’ Favorite foods.
原文中,作者用“狼喜食之物”表达狼对獭子的喜爱,用“草原狼的食源之一”表达獭子在草原食物链中的重要性。尽管内容各有侧重,细观之后,我们发现,原文表达有部分重叠:“喜食之物”(狼喜欢吃的食物)已包含“食源”(食物来源)之意。由于英文讲究行文简洁,如将两部分意思全部译出略显拖沓,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选用“among”一词表示“也是草原狼的食源之一(one of the wolves’ food sources)”的含义,从而使译文更显凝练。
(4)转译法转译法是指为使译文能符合译入语的语法和修辞习惯,而作一些“修饰”,如语序的调整、句子成分的改变,句子结构和句子表达方式的转换、词义的引申等。
陈阵和毕利格老人,这会儿手上没有枪,没有长矛,没有套马杆,甚至连一副马镫这样的铁家伙也没有。
译文:
Neither he nor Bilgee was armed-no rifles,no knives ,no lasso poles ,not even some-thing as simple as a pair of metal stirrups.
翻译是再创作的艺术活动。译者只有摆脱翻译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主体性,才能使译本脱离“翻译体”的禁锢,更好地被译语读者接受。由于中英文遣词造句习惯不同,翻译时译者应对译文进行句式调整。本例中,译者对原文的否定句进行了句式重组,将否定词组“neither nor”置于句首,同时通过概述法,增加“armed”一词统领原文“枪”、“长矛”、“套马杆”、“马镫”,并附以破折号进行补充说明。而在翻译“一副马镫这样的铁家伙”时,译者加入了词组“as simple as”,从而更清晰地展现了原文递进关系。经过句式转换,译文一气呵成,逻辑更为清晰。
(二)异化策略异化指在文化价值观的偏离主义的压力下,接受原文与译文语言、文化的差异,把读者带入异国情境。《狼图腾》主要采用了直译和注释两种异化翻译法。
(1)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说法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的方法。
陈阵又一次被小狼非凡的生存能力和智慧所震惊。
他想起了“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
译文:
Amazed once again at the cub’s extraor-dinary talent for survival and his native intelligence , Chen was reminded of the ditty “A dragon sires a dragon, a phoenix breeds a phoenix ,but a rat’s baby knows how to dig a hole.”
“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是中国的一句谚语,喻指某种式样(或特征)的先代,必有类似的后代,析述了事物衍变有其因果性规律。语出东汉王充《论衡·讲瑞》:“凤凰麒麟生有种类,若龟、龙有种类矣;龟故生龟,龙故生龙”。该谚语涉及了中国文化中龙、凤的形象,即皇权、祥瑞的象征。尽管东西方对龙、凤解读不同,西方的dragon常喻指邪恶力量,如圣经中魔鬼撒旦(great dragon),而phoenix源自古希腊神话自焚重生的不死鸟,翻译时,考虑到该谚语产生的基础是异质文化共通的生物遗传属性,译者采用了直译法,在保证译文理解的基础上,延续了谚语的中国特色。
(2)注释法注释法包括文内注释(如增译)和文外注释(脚注或尾注)两种方式。注释法是文化传译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揭示文化信息、特别是深层文化信息必不可少的方法。由于脚注和尾注不利于篇章的连贯性,文学翻译中,译者多采用文内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
知青的蒙古包还未发下来,陈阵被安排住在毕利格老人家里,分配当了羊倌。
译文:
Yurts had not yet been assigned to the Beijing students , the so-called educated youth , so Chen had been sent to live with Old Man Bilgee and his family , and given duties as a shepherd.
本例中,译者使用了文内注释法翻译“知青”(知识青年),根据知青的原籍将其译为“Beijing students”,并辅以注释“the so-called educated youth”进行词义补充。其后章节中,当“知青”二次出现时,译者遵循注释基本原则,即唯有首次出现加注,只用“Beijing students”作为翻译。文内注释法在兼顾西方表达习惯的基础上,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向西方读者推介了我国历史文化。
四、结语
将我国文化推向世界需要优秀翻译作为桥梁。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以再现原文形象性、审美性语言为工作主旨,以归化、异化为基本翻译准则,通过直译、意译、套译、省译、转译、注释等翻译方法,在跨文化语境中求同存异,实现译文与原文功能的对等。
一、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美学是1967年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提出的,其后他和其他学者把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研究带入文坛。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他们认为,历史研究是一种随着认识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对经验的研究,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