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其形式灵活,意象丰富,以简短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做到形散而神聚。散文贵在“散”,而又不能“散”。散文作为文学百花园奇秀的一枝,在文学系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散文取得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鲁迅曾说:“五四运动之后散文的成就远远高于小说、戏剧和诗歌的成就”(鲁迅,1904)。优美的散文语言准确、简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散文翻译时不可忽视美学的因素,对译文美学的追求不可小觑。
散文翻译是一种美学实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篇布局,都应最大限度地与原文保持一致,力图再现原文的美感。
波拉德(1999:83)说:“许多国外译者和学者翻译了大量的中国散文,并做了关于散文英译的研究,然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散文英译中的美学再现。”国外对于散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将散文译文看作是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手段,如波拉德的《汉语散文》(1999);二是重在研究某个特定的散文家或作家,进而分析汉语散文的特点,如崔西·雪佛兰的《散文百科全书》(1997)。而在中国,散文翻译的着作有刘士聪《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2006)、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999,2003,2007),杨宪益夫妇翻译的《中国文学现代散文卷》(1998)。
刘士聪指出散文翻译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如何保持原文的韵味或风味,目前,散文翻译的研究成果多数是描述性或评论性的文章,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从美学视角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不难发现,散文翻译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译文美学的挖掘更是不足。本文意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散文翻译的美学元素。
二、翻译美学理论述介
朱光潜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翻译美学”这一术语,目的是揭示美学对翻译的特殊意义,想借美学的观点认识翻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方梦之主编的《译学辞典》将翻译美学定义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审美主体(译者)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1980 年,刘宓庆出版了《翻译美学导论》,进一步明确了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把源语言和目的语看作是审美客体,把译者看作是审美主体,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动态模式下建立了翻译美学的基本框架,以“本位关照,外位参照”为研究原则,主张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充分挖掘美学思想,研究其对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进而达到借鉴西方美学的理论,并丰富中国翻译美学的内涵的目的。
翻译美学是翻译和美学的结合,本文认为散文的翻译不可离开美学,散文特有的性质“形散而神聚”,从一定程度而言,就要求散文译作要把散文的“形”和“神”最大限度地联系起来。刘宓庆将翻译美学分为形式系统美和非形式系统美,前者指语音、句法、词语层面,后者指意象、情感层面。本文拟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入手,以《故都的秋》为例,从语音美、词语美、句法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五个层面,诠释译文美的传递,旨在为散文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翻译美学下的散文英译
(一) 语音层面
散文语音的美,表现在语言的节奏上。散文非常注重韵律和节奏,主要表现在语音上。散文的节奏或气势磅礴或婉转缠绵,好的散文节奏感很强,有令读者读下去的欲望。朱光潜(1982:303)说:“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刘士聪认为译文应该节奏匀称、抑扬顿挫、张弛有力,要对读者有感染力。
因此,英译散文时应充分关注节奏。如:原文: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译文:A sudden gust of cool wind under theslaty sky,and raindrops will start pitter - pattering.(张培基)英汉拟声词有着很强的修辞功能,在散文翻译过程中,若能发现并保留这一美,便可使译文栩栩如生,充分传递出原文的节奏美、音韵美。原文用“息列索落”这一词语来表现下雨的情景,生动可感,如闻其声,译文中采用了“pitter - pattering”这一词再现原文的“情景”,形象而具体,使原文的音韵美得以保留。
如:“……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译文: Unlike famous flowers which are most at-tractive when half opening,or good wind which ismost tempting when one is half drunk,autumn,how-ever,is best appreciated in its entirety. ( 张培基)译文将“名花”、“半开半醉”和“美酒”放在一起,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鉴于汉语虽有此意却不拘于形,而英语则讲究逻辑结构。因此,这样的译法会使译语读者更易接受,且不会破坏节奏。译文中衔接关系十分明确,译者用 while、but、unlike 和 however 等衔接词表现出了节奏的和谐性,再现了原文的美。
(二)词汇层面
为了忠实地译出原文词语蕴含的正确含义,译者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词。译者有必要辨别单一词语承载的概念意义之外的其他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下,有的看似普通简单的词语却被赋予了特殊含义,词义会不好掌握,这就需译者认真推敲,反复斟酌。
如:原文: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译文:In North China,however,it is particularlylimpid,serene and melancholy.(张培基)原文中的清、静和悲凉,概括性很强,不仅总结出客观景物即北国的秋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又是作者当时内心深处的感受。张培基的译文分别采用了“limpid”、“serene”、“melancholy”。牛津词典给出的释义:“limpid”:“clear,bright,trans-parent and untroubled”,“serene”:“peaceful andcalm;troubled by nothing”,“melancholy”:“anintense feeling of sadness which lasts for a long timeand which strongly affects your behavior and atti-tudes. ”从这三个词的英文释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译文选词恰到好处地译出了原文这三个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让译语读者也深深地体会到原文所展现出的内心的凄凉与美丽。对词语的选择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美。
(三)句法层面
散文大多采用短句、小句和无主句,这样做除了追求简洁清晰,还能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由于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英语句子语法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常使用连词、短语、分句等,注重句子形式上的完整。翻译过程中如若过分拘泥于原句句型,则会减弱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因此,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中英文语言的差异,重组句型,进而采取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句式结构。
如:原文: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译文: Autumn,I mean Northern autumn,ifonly it could be made to last forever! I would bemore than willing to keep but one - third of my life- span and have two - thirds of it bartered for theprolonged stay of the season! (张培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的不同。英语注重于先讲主题,再一步步分开讨论,通常是先说结论,后说原因;而汉语习惯于先说原因,后讲结果。这就要求译者需要调整句子结构,符合译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原文就蕴含了汉语的语篇结构特点,原因是为了留住这北国的秋天,导致的结果是“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译文结构与原文一致,没有作出变换,先原因“if only it could be made to last forever”后说结果“I would be more than willing to keep butone - third of my life - span and have two - thirds ofit bartered”,这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译文再现了原文的美,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译文。
(四)意象层面
王国维主张:“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就散文作品而言,意境通常被用以表达一种超脱世外,有别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境界。刘士聪认为:“文学翻译只有保持和再现原文的这种意境和氛围,才能使译文具有和原文类似的审美趣味。”因此,译者要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意境美。
如:原文: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译文:After a street cleaner has done the sweep-ing under the shade of the trees,you will discovercountless lines left by his broom in the dust,whichlook so fine and quiet that somehow a feeling of for-lornness will begin to creep up on you. ( 张培基)原文用“清闲”和“落寞”来表现出扫帚的丝纹,其实不难发现这其中融进了自己的情绪,用扫帚留下的丝纹及梧桐叶落来表达落寞及闲愁轻轻笼罩着故都的沧桑感,让读者读来有一种凉意。
译文用直译的方法译为“forlornness”,点出了原文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也再现了原文的意境美。
(五)情感层面
原文作者的感情色彩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整体基调,常常通过不同色彩的文字得以表现和传递。
散文创作本身侧重于表达内心情感,它不仅再现客观的社会生活,还往往反应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借助内心的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译者的责任是要向译语读者忠实地传达原文的笔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使原文的情感美再现。
如:原文:(都市闲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的说:“唉,天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么? 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
译文:(Some idle townsfolk)exchange leisurelyconversation with acquaintances with a slight touchof regret at the passing of time:“Oh,real nice and cool”“Sure!Getting cooler with each autumn show-er!”( 张培基)原文“唉”“么”“了”这几个叹词极为传神地表现出作者悲凉和落寞的情感。这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无比伤感和孤独的思想感情,译文通过“Oh”这一词,表达了无尽的感概之意,作者的情感得以传递,译文再现了原文的情感美。
四、结 语
散文翻译要注意美的表现(原文)、美的审视(译者)和美的再现(译语)的辩证统一。译者是桥梁,作为审美主体,译者需充分理解和感知原文的美,在此基础之上,要斟酌原文的审美和译语读者的审美区别和差异,从而再现原文的美。译者要尽可能缩小文化和审美的差异,使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的美的感受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译者要努力再现原文的美感,达到与原文美的统一,给读者美的享受。本文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入手,从语音美、词语美、句法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五个层面探讨了其在散文翻译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希望能对散文翻译的理论和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assnett,S. &Lefevere,A. Constructing Culture: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傅仲选. 实用翻译美学[M].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3]勾淼. 散文翻译中的美学视角. 硕士学位论文[D]. 西南大学,2008.
[4]李洁. 当代翻译美学的发展与回顾[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7):139 -145.
[5]刘宓庆. 翻译美学导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刘士聪. 散文的“情韵”与翻译[J]. 中国翻译,2002(8) :10 - 11.
[7]毛荣贵. 翻译美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8]王宏印. 译事三味,甘苦一心———读刘士聪教授《翻译与鉴赏》一书兼谈散文翻译[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6 -8.
[9]杨玉兰. 论散文翻译中审美效果的艺术再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6 -11.108
1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模型和用户界面构成的空间信息及决策支持系统,兼跨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学科并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定位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作为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
诗歌翻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中较为复杂的领域。由于中西方诗歌在文化、诗歌结构、诗歌韵律上的不同,诗歌翻译往往难度比较大。而在诗歌翻译中,诗歌意象的翻译则更是如此。传统的翻译原则注重诗歌结构或是韵律上的对等,但是本文希望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审视诗...
现如今,各种各样的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则好的广告可以起到吸引顾客注意力、树立品牌形象并最终成功推销产品的作用;而一则无特色的广告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甚至还会引起顾客的反感。而一则广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广告词的好坏。因...
英语随着眼下的国际形势、我国及世界日益开放的投资环境而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英语翻译是英语中不可取代的那一部分,英文及英文翻译的需求程度急剧上升。然而我国的英语普及特别是英语翻译普遍薄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英语翻译能够使英语和汉语之间进行...
1引言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高度发展、资源充分共享的阶段,整个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生活于其中的我们越来越感到地球村带来的便捷。物质世界愈发丰富,信息交流渠道更加广泛。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映射下,广告在商品销售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中国...
一、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对应性尤为出色地语言翻译者尤金奈达,在宏观的角度解释过翻译的意义,在他认为:翻译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语言对换模式,只需要满足内容的对应以及风格的对应。然而不得不说,若是真的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换,是不可能实现特别准确的,必...
一、引言随着自译逐渐进入翻译研究者的视野,张爱玲、萧乾、白先勇、於梨华等中国作家的自译文本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关注最多的是张爱玲的自译作品,Shame,Amah就是其中之一。该自译小说的源语文本《桂花蒸阿小悲秋》写于1944年9月,1961年作者...
引言随着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深化,金融英语成为从业人员日益重视的素质之一,而金融词汇因其专业性和实用性,与日常英语词汇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是广大学习者比较难以跨越的障碍,因此深入了解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是进行金融英语翻译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金...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习语是某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因此在汉语和英语的习语的表达方式中,它们会有一些共同点。另外,这两个国家地理环境、生活习...
我对庄子的兴趣始于少年时代对老子的兴趣。在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背诵完老子《道德经》之后,我转向庄子的书。我感到《庄子》比《老子》难懂,不是它所表述的思想,而是它的陈述方式。《老子》像是用大量水晶珠式的警语格言缀成的晶光闪烁的佛珠链,珠珠衔接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