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陆金山笛埙演奏风格成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5 共395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陆金山在笛埙演奏中的突出成就分析
  【绪论 - 1.1】陆金山作品创作特点
  【1.2  1.3】陆金山的竹笛演奏风格特点
  【2.1】埙曲创作特点
  【2.2  2.3】陆金山的埙演奏特点
  【第三章】陆金山笛埙演奏风格成因
  【结论/参考文献】陆金山笛埙演奏艺术特色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陆金山笛埙演奏风格成因

  导师在笛和埙表演艺术方面的才华是很出众的,是什么促成了老师的这种成就呢?本章试图沿着他成长的历程,探讨一下老师成功背后的秘密。

  第一节 求学之路

  一、幼年启蒙时期。

  陆金山,1937 年 12 月 3 日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集镇一个贫苦家庭。

  1947 年随全家迁居张家口。幼年时的陆金山在家乡浓厚的本土文化环境影响下,就表现出了很高的音乐天赋,对音乐的敏感程度使其对一些戏曲旋律听了几遍便可哼唱出旋律。在上小学时,通过竖笛课,与笛子结缘,在音乐课上不但学得快还吹得好,常被同学称为"小小吹破天".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从那以后,这根小小的竹笛,将导师带入了五彩斑斓的音乐世界。

  1953 年,导师考取了"管饭吃"的张家口师范学校(现张家口第二中学),在这里,他遇到了真正开启他艺术之路的恩师--李宏娥、张殿芳老师。通过两位这两位老师精心培养,不仅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笛子吹奏和其他乐器的学习上,导师也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培养,也就是在张家口师范学校,导师第一次从黑胶唱片中接触到了冯子存的笛声,也是这一次触动了导师更加坚定的学好竹笛的动力和决心。

  二、专业音乐学习时期。

  通过在张家口师范学校对音乐全面而又刻苦的学习,导师于 1956 年顺利考取了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后在 1959 年正式转入天津音乐学院)。在这里,他接受正规、系统、专业的音乐学习,同时,也结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专业老师--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金沙教授。金沙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在金沙教授的培养下,导师演奏时的口型及气、指、舌的相互协调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对他的气息的控制训练,练就了他强弱有度、动静结合的纯净音色,笛子技艺进步飞快,深得教授喜爱,更受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一有重要的内外事演出任务,总会派导师参加。这些大量的演出实践机会,使导师的演奏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也为其后来竹笛演奏事业奠定了基础。导师在大学五年的专业音乐学习时期,不仅对笛子演奏进行深入专业的学习,学校丰富多样的音乐课程也拓宽了陆金山先生的艺术视野,对钢琴、声乐、长笛、笙等乐器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后来竹笛演奏和创作起到了重要影响。

  第二节 多元音乐的熏陶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新中国蓬勃建设发展得新时期,毛主席为发展和繁荣我国艺术文学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音乐文化事业也出现相互交流学习态势,导师以优异的成绩于 1961 年留校任教,并在同年参加"首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笛子专业教材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导师结识了崇拜多年的偶像--北派笛子大师冯子存。在 1962 年,导师前往北京跟随冯子存先生深造笛艺。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冯老被导师刻苦坚韧的学习精神所感动,导师的笛艺也突飞猛进,并得到冯老真传,对二人台竹笛演奏风格有了更深的认识:笛子作为二人台牌子曲的主奏乐器,在演奏时,气息多以爆发力的运用为主,例如刚劲有力的跺音、气冲音,靠强劲气息爆发力用来表现悲伤压抑的感情效果;花舌、飞指、滑音、抹音等丰富技巧的运用,使旋律的音响效果更加华丽流畅;在指法上,筒音作 3、6 在二人台音乐中运用最多,多表现较为粗犷、苍凉情绪,筒音 4、7 则善表现沉闷、忧愁的情绪特点,在学习二人台曲目后,其曲目中的音乐旋律特点也对今后陆金山的笛曲创作和演奏风格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年的学习经历使导师基本掌握了以冯子存为代表的北派竹笛演奏风格。

  在 1963 年初,导师又前往上海跟随南派笛艺大师陆春龄先生学习南派竹笛演奏风格。陆春龄是我国南派竹笛代表人物,在笛子演奏上,更注重气息和指的运用,在气息上讲究"气沉丹田",其腰腹强大的均匀控制力使其演奏旋律平稳流畅,口风控制音的强弱,使声音到达强而不燥,弱而不虚的效果。在指的技法上,叠音、颤音、打音、赠音、小颤音的运用尤其是指颤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突出了浓郁的江南韵味。通过这段时期的专业学习,导师不仅对南派竹笛演奏风格的精髓深得领悟,其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深得陆春龄的喜爱,并手把手的将其创作、改编演奏的《鹧鸪飞》、《今昔》、《喜报》等作品一一传授给导师。到上海学艺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互助的过程,这此期间,导师还与陆老的学生吴逸群、孔庆宝、俞逊发、高海、李祥庚、郑正华等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艺,取长补短,使陆金山在演奏上更加成熟。南上北下的深造经历使导师对更多音乐风格有了了解和认知,对二人台和江南丝竹音乐特点及南北派竹笛演奏风格得到了全面的掌握,音色更加圆润饱满,技巧运用娴熟精湛,导师竹笛演奏渐渐走向成熟。

  深造回校后的导师,演出任务更加繁重;下乡慰问演出、参加音乐节、太原汇报演出、石家庄慰问演出等各种慰问交流使其对二人台演奏技法和江南丝竹演奏技法更加熟练地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南北派演奏技巧和气息使用进行大胆创新结合,使其演奏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更具个人独特的风格,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的交流慰问演出之余,导师还深受各地民歌和戏曲音乐文化的熏陶,吸收其他民间音乐的养分,与其精湛的演奏技巧相结合,并从 1958 年《海河之春》诞生开始,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如《运粮忙》、《苦去甜来》《高原放歌》、《欢庆》、《塞北春歌》《延河春早》等数十首,基于当时艺术文化交流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导师的作品也体现着多元风格特点,如根据河北梆子素材创作的《苦去甜来》;根据内蒙爬山调素材与二人台技法结合创作的《塞北春歌》;根据陕北民歌"花儿"素材创作的《高原放歌》等,不同音乐元素创作的不同风格的曲子也使导师的演奏更具独特的韵味, 也为导师的演奏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艺术路上的不懈追求

  导师是新中国党培养的第一批学院派演奏家,在文化繁荣的大环境中接受了更为专业系统的音乐学习,其北上南下的学艺经历更是为其演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将南北派演奏气息特点结合运用,在气息的控制上更加游刃有余, 使其演奏的音色更加纯净,柔美且富有弹性,技巧上的南北派演奏技巧的融合创新运用,使其演奏更能表现音乐的真挚情感,长期的舞台实践,使其演奏更加趋于完美,被誉为"音质醇美、感情真挚,音乐敏感度强并富有诗情画意的演奏家",曾为周恩来总理、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等中外要政演出,1987 年应邀赴美国巴尔的摩、费城、洛杉矶等地参加演出、交流。其精湛高超的演奏享誉国内外,同年在中国天津成功举办的独奏音乐会也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在繁忙的演出交流之余,导师还不断汲取各地民间音乐的养分,并对其在笛曲创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并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如《海河之春》、《欢庆》、《苦去甜来》、《运粮忙》、《塞北春歌》、《高原放歌》等,在 1973 年为响应党提出的"为了下一代"号召,陆金山还创作了《小司机》《锄头越伦心越甜》两手儿童歌曲, 由于陆金山早年还对笙、唢呐等其他民族吹管乐器进行吹奏学习,所以,在他众多笛曲作品中也不乏根绝其他器乐曲改编的作品,如根据辽南鼓吹乐中同名笙管曲牌"梢头"音乐改编的《江河水》,还有,根据二胡同名作品改编的笛曲《离骚》,以及根据唢呐曲改编的笛曲《黄土情》等。这些优秀笛曲作品不仅使我国民族器乐曲曲目得到丰富,乐曲表达的情感与生活息息相关,其乐曲蕴含的丰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观众,在观众中得到热烈响应。其中多数曲目已经录制唱片并多次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像《塞北新歌》《运粮忙》等作品还作为精品笛曲被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收入《中国竹笛名曲荟萃》并出版。

  除此之外,导师从 1961 年留校任教至今从教 50 余年中,教出不少优秀的演奏家及音乐专业人才,在除培养学生外,导师对其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演奏成果也做出了总结,并将其出版发表,将自己的学术和理论经验回馈给社会。导师在学术方面的著述主要有:《笛子自修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笛·箫·埙·笙·唢呐吹奏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陆金山笛子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其中,《笛子自修教程》为我国最畅销音乐工具书之一,多次再版,自 1978 年至 2013年已第 19 次印刷,印数达 31 万 5 千 4 百余册,被国内外多所音乐艺术院校作为正式教材使用。一根小小的竹笛竟然使陆金山的艺术之路星光璀璨,这不仅仅是天赋使然,在竹笛领域的成就也与导师刻苦努力,善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

  导师除了在竹笛演奏创作与教学做出了突出成果外,他对艺术的认真与钻研精神使他在为埙的领域又做出了重要贡献。改良的"十二孔埙"和"鸳鸯埙"不仅使埙的音域在十孔埙的基础之上再度拓宽,音乐表现力得到再度提高,其成果还克服了传统埙半音不全,指孔位置排列不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弊端。用导师"十二孔埙"和"鸳鸯埙"演奏的乐曲,音乐优美、独特,音乐表现力强,得到业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同时获得文化部的多次奖项。在重大发明成果的基础上,导师为更好的体现"十二孔埙"和"鸳鸯埙"的独特之处,也展开了埙曲的创作;在创作中,导师对笛子演奏技法的大胆借鉴,丰富多变的气息技巧与随情感变化而变化的气震音的使用,使埙这件古老乐器更加突出其古朴醇厚的历史魅力,在 1990 年与雅马哈世界著名电子琴演奏家斋藤英美的联袂,更是将中国的埙文化推向了世界,为中国埙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此上寻觅可以清楚地发现,导师的成功有自身的天赋因素,也与后天的勤奋努力木不可分,更有老师的器重和提携,也有领导的关怀和培养。所以导师的成功即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