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扬琴四大流派乐曲风格对比研究
【绪论 第一章】中国扬琴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技巧比较
【4.1 4.2】传统扬琴四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4.3】曲式结构的比较和乐曲解析
【第五章】在探索中前进的现代中国扬琴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精髓传承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扬琴,原称“洋琴”,“洋”有外来之意,最早流行于欧洲波斯等国。明末清初由波斯一带传入中国,由于声音明亮清脆、表现力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起初流行于广州一带,后流传于全国各地。在这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地域性的特点,扬琴与各地的地方乐种、民间音乐相结合,演化出了独特的流派和地方风格。当时的扬琴流派有: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山东琴书、潮州弦诗、新疆木卡姆、山西和蒙古两人台等。这些扬琴流派拥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影响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传统扬琴流派有: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这四大扬琴流派的民间艺人高度重视、勤学钻研,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致力于乐器的改革,使其表现力得到提高,也坚实了扬琴的理论基础。
2.1 广东音乐扬琴流派
广东音乐扬琴,最早起源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广东音乐扬琴的发展受到了广东音乐的影响,是从广东音乐中发展而来的,广东音乐扬琴的一些代表曲目也是根据广东音乐改编而成的。广东音乐是从粤曲中衍化而来,并在明末清初流行于广州地区。广东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广东音乐形成于二十世纪初,这正是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建设时期,广东音乐的代表们认真从事广东音乐,成立了潮海音乐社、广州济隆音乐社等音乐社团,使广东音乐在风格、编曲、曲目、演奏等方面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奠基阶段。十九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处于动荡之中,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希望走音乐的道路来解救中国,受民主主意革命思想的影响要求对音乐进行改革,这使其的音乐大多是反映人民民主和进步思想的追求。第二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这也是广东音乐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特点是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音乐的理论与技术,使广东音乐在调式、节奏、曲式结构、演奏特点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三十年代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进一步加强,加上国内反动统治的操控,广东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中、外“商业性歌舞音乐”的影响,使广东音乐的成长偏离了早期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许多肤浅庸俗的作品。第三个阶段是五十年代后,由于新中国的成立,国家开始重视民间音乐,对传统民间音乐实施保护措施,成立了广东省民间音乐曲艺团等演奏机构和研究机构,专门从事广东音乐的收集、整理、创作和演出等工作,很快恢复了广东音乐原来的面貌。
二十年代后期,广州省的民间艺人和业余爱好者创办了一些音乐社,主要有民镜、庆云、素民、钟声慈善社和雅集性音乐社等,其中以钟声慈善社和雅集性音乐社最为着名。这些社团出现了许多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与演奏家,他们使扬琴成为广东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对广东扬琴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使广东音乐扬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地方性色彩。并以其轻巧活泼、明快华丽的特点迅速传播。
2.2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是从江南音乐中分离出来的,其发展与江南丝竹这一乐种有着密切的关系,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是这一地区人们熟悉的民间艺术,早时期也称为“吴越丝竹”、“苏南丝竹”.后来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丝竹音乐,人们把上海、江苏南部、浙江西部这一带的丝竹音乐称为江南丝竹音乐。江南地区地势平坦、经济发达、河流密布、风景优美,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也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产生了江南丝竹,为江南丝竹扬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江南丝竹音乐中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江南丝竹扬琴继承了江南丝竹优美的特点。
江南丝竹音乐发展至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江南丝竹音乐的起源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丝”“竹”二字最早可追溯到周礼*春官。周代时期就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这也是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其原理是根据发音、制作材料等性能来分的。“丝音”是指当时的古琴、古瑟类乐器,“竹音”是指当时的箫、笛、竽、笙类乐器。在历史文献中看以看到,汉代时期丝竹为歌唱伴奏;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于歌唱前的伴奏;在隋、唐时期丝竹音乐的合奏是“法曲”;元代时期丝竹音乐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曲”、“小曲”的合奏形式中。明、清以来受十番锣鼓、清客串、小堂名、江南地区的滩簧等多个乐种的影响,使得江南丝竹音乐逐步形成,而在清代光绪年间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江南丝竹音乐已经定型。清代宣统年间一批音乐爱好者聚集江南地区,成立了第一个丝竹音乐乐团-“文明雅集”,随后又成立了“雅歌集”、“清平集”、“均天集”等多个音乐团体,为传播丝竹音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对江南丝竹扬琴进行整理和加工,风格优美、典雅、细腻,使江南丝竹扬琴得到了发展。
江南地区风景优美,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其音乐特点以秀丽、典雅、精致、细腻见长,这不仅反映了江南地区山清水秀、江南人民清秀含蓄、乐观质朴的性格,而且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
2.3 四川扬琴流派
古代四川境内世代居住着两个部族,一个是巴族,他们居住于川东,以重庆为中心。另一个是蜀族,他们居住于川西,以成都为中心。后来统一为四川。古老的巴蜀音乐除了有原本巴蜀地区遗存下来的,更重要的是从长江中下游荆楚、吴越流入和从中原秦晋传入的两者之间交流融合的产物,以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川剧等最具代表性。
四川扬琴来源于四川琴书,四川琴书是一种曲艺表演形式,形成于乾隆年间,流行于四川、重庆等大城市。扬琴是四川琴书中的骨架,四川琴书的音乐由唱腔和乐器曲牌两部分组成,四川琴书唱腔优美,与川剧艺术紧密联系,相互借鉴与吸收。乐器曲牌是在特定的情节中表现剧情内容、渲染气氛而用的。四川琴书在唱腔和乐器曲牌这两个方面很出色,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乐器曲牌极富特色,四川扬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扬琴在乐器曲牌中的运用是四川扬琴演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川扬琴是在康熙年间从广东传入的,本文将其发展过程做了总结,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扬琴的伴奏唱曲形式。康熙年间文人李洋犯案发配到四川,李洋擅长扬琴演奏并自弹自唱,由于扬琴声音清脆明亮和容易演奏的特点,很多人都学会,并在当地流行起来。一些民间艺人迫于生计将扬琴与歌唱融为一体,在街头卖艺,以说为主,以唱为辅,这也促进了扬琴艺术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荷叶扬琴”,说唱形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了,艺人们进行改革和创新,不再拘泥于一个人的说唱形式,艺人们将“荷叶”艺人(左手持板和钗,右手拿一根小棍敲击)的表演形式与扬琴艺术融合在一起,在表演中双手持竹敲击扬琴,这促使了扬琴演奏左手的解放,大大增加了扬琴表演的份量。第三个阶段是“渔鼓扬琴”,扬琴艺人们发现“荷叶”的声音过于尖锐,与琴音不协和,改用“渔鼓”代替“荷叶”,这种乐器的加入增强了音乐的和谐性。
随着各个阶段的不断发展,艺人们不断改革和创新,运用各种民间素材进行编曲,丰富了扬琴艺术的内容。为了扬琴艺术的发展和琴艺切磋,道光年间扬琴艺人创立了“三皇会”, “三皇会”的创立标志着四川扬琴走向了正规化道路,使四川扬琴艺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道光中期,由于乐器种类的增加,最终确立了“五方”的队形并沿用至今,(五方包括扬琴、鼓板、三弦、京胡和碗琴后改为二胡)五方演奏形式是四川扬琴的初步完整阶段。随着扬琴艺术的发展,四川扬琴艺术出现了南北两派;南派音乐柔婉、细致、音润醇厚;北派则健朗、粗狂、豪放。
2.4 东北扬琴流派
东北扬琴发展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东北的地方乐种有辽南皮影戏、东北民歌、东北说唱音乐等,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中常用的伴奏乐器有扬琴和四胡,虽然扬琴在皮影戏中伴奏但并不固定也非主奏乐器。东北扬琴不同于其他三大流派的扬琴,东北扬琴最具创新性。虽然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都有其自己的风格特点,但他们具有一个共性,他们的发展都是从当地的曲艺和乐种中发展而来,以伴奏形式与当地乐种和曲艺相结合,最后发展到独奏形式,他们属于所属艺术的一种特殊形态。而东北扬琴没有明确的曲种和乐种背景,是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由个别民间艺人将扬琴与当地音乐相结合,运用传统的技巧和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音乐世界,所以它最具创新性和直观性。
东北地广物博,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与生活方式造就了北方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东北地区又是多名族的合居地,他们不排斥外来文化,并吸收彼此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其音乐的发展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东北扬琴音乐不同于南方音乐优美细腻、温和委婉的特点,它表现的是粗犷豪放、乐观向上的一种精神品质。
东北扬琴的创始人是赵殿学,他不但自制扬琴出售,还运用扬琴与东北皮影戏和其他乐器广泛结合的基础上,加入自己改编的新技法,使扬琴的性能更加完善,在演奏中得到了大众的欣赏和认可。他创造的技法有揉、压、滚、勾、滑、颤、轮,为扬琴艺术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也为东北扬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2012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又提升2%.其中,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电脑终端下载或者播...
第三章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技巧比较扬琴在这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为了迎合乐曲的要求与内心的情感的表达,就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与改革,技法的运用是地方特色音乐和乐曲情感表达的主要依赖。情感和技法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演奏好乐曲。不同流派的演奏有着不同的...
文革结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使全面的社会改革浪潮触动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切领域。在音乐艺术方面同样如此,音乐创作逐步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作曲家除了用比较传统的创造手法...
文章首先介绍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现状,然后讨论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最后探析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类型,以便为古典音乐学习者带来更多帮助。...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社会的艺术门类,音乐剧因富有时代感、通俗性、大众性和明快性等艺术特质,已日渐成为中国当代舞台叙事艺术中的新秀...
本文围绕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进行了论述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中国儿童歌曲自产生一百多年来,同中国社会现实一道风雨兼程,共同经历了数次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对儿童歌曲的创造来说,毋庸置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以新中国成立为界,探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儿童歌曲的创作问题。从现象上看,我国儿...
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命题。同时也是关涉中西美学精神、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中国现代美学精神的基本认识与现代解读,而并不仅限于对"美声唱法"的本体认识与解析。...
中国传统音乐是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中的各种仪礼活动为载体而代代传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历史上乐籍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国传统音乐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传播与传承的巨大网络。在这种制...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开端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其发展从古至今历经千年,在人们的不断探索研究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已发展成音乐学中一门重要独立学科。近几十年来,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