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表达探索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依依
发布于:2019-11-19 共2302字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 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音乐教育又是幼儿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教育内容, 因此, 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知能力是幼儿园美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文章从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知的重要性出发, 结合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案例, 为提高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节奏感知,表达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节奏是音乐的核心, 音乐的美妙与否和节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节奏将音符有规律的联系起来, 通过声音的强弱来展现音乐的美妙, 因此,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是当代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启蒙教育, 更肩负着重大使命, 音乐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通过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能够很好的表达对音乐的感知, 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一、节奏感知培养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优雅的节奏能体现音乐的美感, 幼儿通过聆听不同的节奏感受着不同的情感。在幼儿音乐教育中, 教师通过选取不同的音乐资料, 带给幼儿们不同的听觉感受, 随着节奏感强弱的变化, 让幼儿来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并释放自己的情感。例如, 在教授《快乐小猪》的过程中, 幼儿通过欢快的音乐, 强烈的节奏感体验到小猪的欢乐生活, 再喜欢上小猪的形象之后, 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二) 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 加强幼儿身体锻炼

  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感性认识都比较丰富, 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完成, 舞蹈就是最好的实现手段。幼儿通过肢体动作变现音乐旋律, 在理解音乐的过程中, 既加深了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同时又活动了身体, 运用了四肢, 使大脑和身体有效的结合起来。例如, 在学习《拍手点头》时, 每小节拍手和点头相互变换, 先拍手, 后点头, 这样做舒展了孩子身体, 提高了孩子的身体协调性, 在学习之余, 促进了孩子的身体锻炼, 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 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丰富幼儿情感认知

  在幼儿音乐材料的选择上, 我们既要注重音乐的节奏感, 也要注意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音乐内容, 音乐不仅为幼儿提供听觉上的享受, 还要以思想教育为目的, 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帮助幼儿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 通过对音乐的聆听, 来让他们获得喜怒哀乐的情感认知, 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享受的过程中, 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

  二、幼儿节奏感知能力与表达的培养方法

  (一) 将声音融入到音乐中, 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声音是幼儿对世界感知最快的途径, 幼儿可以将对声音的模仿融入到音乐中去, 既能提高音乐的趣味性, 又能提高节奏感知能力。例如, 在学习《山羊踩痛小公鸡》时, 可以让幼儿模仿山羊和公鸡的声音, 让幼儿体验音乐的美妙之余, 也让他们体会了大自然的奇妙, 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极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二) 把肢体动作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

  幼儿生性好动, 因此, 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时, 可以将他们日常的跑、跳等动作加入到音乐的教学中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 对幼儿进行分类指导, 对于行动灵敏的幼儿, 可以让他们多活动四肢, 利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对于活动缓慢的幼儿, 教师可以通过分解部分动作, 让他们也能参与其中, 从整体提高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例如, 在学习《小动物乐队》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模仿比较难模仿的动物, 如大象、狐狸等, 让年龄较小的孩子模仿比较容易的动物, 如小狗、小猫等, 通过对动物的模仿, 达到肢体与音乐的相结合, 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更深入的理解。

  (三) 把语言融入到节奏感中, 利用朗诵掌握音乐节奏

  音乐和语言能力密切相关,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节奏的体现, 教师可以从语言出发, 通过朗诵练习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训练, 幼儿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儿歌,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节奏的韵律, 帮助幼儿感受节奏的变化, 进而帮助其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

  (四) 利用日常器具进行打击乐教学, 直观培养幼儿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来展现不同的节拍, 以此来满足幼儿对节奏感的认知。教学过程中, 教师现场利用道具的击打, 产生的不同的声音, 能使幼儿更为直观的感受节拍和节奏, 从视觉和听觉上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与共鸣, 这种方式以最直接的形式向幼儿展现了节奏感的强弱, 便于幼儿直接了解节奏感, 促进音乐教学的顺利展开, 对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五) 设置音乐情境, 组织音乐活动, 激发幼儿音乐细胞

  幼儿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参加一下文艺演出或演唱比赛, 让孩子身处在音乐的环境中, 亲身感受音乐带来的视听享受, 长此以往, 孩子就会主动去了解音乐, 喜爱音乐, 这是对培养孩子节奏感知能力的基础性前提。教师可以阶段性的组织孩子进行音乐比赛, 不论是歌唱水平, 还是舞蹈水平, 都会随之有所进步, 每首歌曲的不同节奏, 都是孩子对音乐的不同体验, 在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的同时, 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 创造幼儿情感世界的新体验, 使幼儿能更好的建立与教师和伙伴之间的信任。

  结语

  在幼儿音乐的教育活动中, 幼儿教师要重点培养幼儿节奏感知能力与表达, 这要求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节奏感知训练, 针对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 结合教学要求, 为幼儿提供多种训练方法, 充分调动幼儿各个器官的协调性, 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从而产生对音乐的极大兴趣, 进而促进幼儿节奏感知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学海.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J].兰州学刊, 2010, 10.
  [2]盛春芳.试论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S1:190.
  [3]李咏梅.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互动问题[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0, 12.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