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方音乐存在着巨大差异,追根溯源,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的差异。在中国,自汉武帝始,儒学就是不可替代的正统,其中唐元时期,由于统治者的特殊性,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也一度盛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范畴就是“和”。而在西方,基督教思想贯穿于整个西方文明史,西方音乐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在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候,促进了以宗教为主题的音乐的发展。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相伴与政治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演化,且政治经济只要不停止发展的脚步,音乐还会演化为更加深层的形式。创作传承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音乐的差异,而乐器的差异突显了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同时,中西方音乐还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异同
中西方音乐文化都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而到达今天的成果,都是人类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有所感想而创作的,创作产生以后又不断地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中西方音乐一路走来,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但也异中有同。
一、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音乐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存在着巨大差异,由于音乐属于文化范畴,追根溯源,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的差异。
在中国,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帝王统治历史的国家,帝王对下层民众实行严密的统治,这种统治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体现在文化上,音乐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中央政权的统治,音乐只是被上层社会作为娱乐的产品,对于下层民众享受音乐只是一件遥不可及的奢侈梦想。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私学的广泛兴办,音乐逐渐从上层统治阶级逐渐向普通民众扩散,通看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集权专制时期,由于封建压迫和剥削,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人民的生活绝大部分是在疾苦中度过,所以咏叹自己命运的悲苦则成了下层人民生活的基本基调,中国的民间音乐的基调则发源于这种对生活民运悲苦的控诉和无可奈何。比如《诗经》中的风,和近代咏叹生活的小调、山歌等。当然,民间音乐中不乏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田园舒适生活的歌赞,但是这种音乐形态大多出现在一个朝代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时期,一旦朝代腐败、官吏昏庸或者发生了战争,这种特有音乐形态的形成源泉便不复存在,音乐的形态又重新回到了对悲苦命运的控诉了。
上层统治者所欣赏的音乐则是对于帝王统治的赞美,即大型的恢弘的组合音乐,比如编钟。而处于统治阶级和下层民众之间的文人阶层,他们的音乐中体现了对下层民众悲苦的同情和对统治阶层暴力统治的不满,但更多的确实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所以属于他们的音乐则是那种宁静淡然、与世无争的音乐,例如古琴成了他们倾诉的工具。
自汉武帝始,儒学就是不可替代的正统,其中唐元时期,由于统治者的特殊性,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也一度盛行。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时不时地透着点道家和佛家的味道。儒学强调君子自律自我觉悟,道家讲究避世无为,所以中国的音乐随意性比较强,即主观色彩强烈,多体现幽静平和的意境。
究其根本,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范畴就是“和”。其内涵有两个层次,其中之一便是“和谐”,即异物相杂,矛盾各方面既有主次之分,又相辅相成,相反相济,对立统一;其二是“平和”,无过无不及,即所谓“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使各种因素处于“和乐如一”的平和状态。
而在西方,从公元一世纪耶稣诞生的那一刻起,基督教开始萌芽,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断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信仰。基督教思想贯穿于整个西方文明史,西方音乐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在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候,促进了以宗教为主题的音乐的发展。所以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比较鲜明的,会带比较严肃的情感或是很重的悲剧色彩,场面也往往很宏伟。我们最直观的想象就是歌剧———绚丽的舞台、辽阔的高音、庞大的演奏,那种非常震撼的感觉,现场的感官效果非常的强烈。这是从音乐所表达的蕴意上来讲,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经济上的差异影响了东西方音乐的差异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亦是对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也是支撑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支柱,按照经济来源中国的阶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处于剥削阶层的地主阶级,而是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农民阶级以及少量的工商业者。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广大被剥削阶层所享受到的音乐则是来源于乡里田野的民俗音乐,这种音乐大多是有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所创作,或用于自娱,或用于取悦于上层统治阶层,其中暗含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剥削阶级的痛恨。虽然在一个王朝统治的初期,统治者往往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此时音乐的种类和发展深度较之前有较大发展;而当一个朝代经济衰落时,音乐的发展相对较为迟缓,且种类单一。而处于统治阶层的地主阶级,他们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享受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音乐,这种需求直接推动了宫廷音乐的发展。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一个朝代音乐种类和发展深度的探索来初步判定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程度。
相对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西方的经济发展相对较迟缓,同一时期的西欧音乐种类也远远少于中国同时期。和中国古代经济阶层划分所不同的是,西方在中国的基础上加入了教会和资本家这两种独特的社会组织,而且它在西方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作为经济地位较为低下的被统治者或者是小市民阶层,他们所能享受到的音乐大多来自于剧院,相对于中国来说,种类较少且单一。作为统治阶级的教会和世俗政权,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就间接推动了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发展,而日后经济实力日趋强大的工商资本家,他们则需求代表一种新型经济实力的音乐出现,而西方的歌剧和古典主义音乐则满足了他们。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相伴与政治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演化,且政治经济只要不停止发展的脚步,音乐还会演化为更加深层的形式。在日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之间相互碰撞融合,相信一定会有更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新型音乐种类的产生。
三、创作传承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音乐的差异
我们一定听过贝多芬、莫扎特的钢琴曲,那些为西方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辈们,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并世代流传,为人们所传颂。当我们顺理成章这样想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的音乐,我们以前的辉煌,那些大家的作品,现在在哪里?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哪位大家的作品曾经怎么样,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失传了。都是处于同一个时代的人,同一个时代所创作的作品,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我想就是因为其中的差异。之前提到我们的音乐创作主观随意性比较强,所以一般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通常都是人与人之间以口头相传的形式,所以极容易失传。而西方音乐则不同,它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只要有乐谱,谁都可以演绎出音符,所以传承性比较好。传承是发展和革新的基础,所以近现代以来,我们的民族音乐发展步履维艰,相比之下,西方的古典音乐仍然比较受欢迎。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深思,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个文明继续的必要条件,一定要重视。另一方面,高雅音乐往往门槛比较高,这也是不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所以在创作上应该注意方式,用通俗易懂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表现。只有被更多的人接受、了解,才能集思广益,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也可以效仿西方的歌剧形式,有特定的场景和故事情节,通过音乐的手段来展现。钱文忠提到女子十二乐坊,这是近几年风靡全球的以中国民乐为特色的组合。虽然对其本身还有很多争议,有人质疑这是新民乐,也有人质疑这纯属商业包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们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可,她们演绎的是大众眼中的民乐,给民乐披上时代的外衣之后显然更受大家的欢迎。我们不应该把高雅当做一种借口,阻碍了大众去接触他,最后导致其消亡。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音乐的创作和表现形式上中西方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我们有待改进的。
四、乐器的差异突显了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中国乐器多是比较简单,以单声为主,如常见的二胡、萧等。而西方乐器一般制作比较复杂,多用和声。当然简单并不代表粗浅,东方的乐器往往能给人带来特别幽深的感觉,闭上眼睛,你可以感觉到十面埋伏的紧张,也可以感受到百鸟朝凤的喜庆。虽然简简单单,但是音乐的起伏比较大,节奏鲜明,给人无限的遐想。形式是单调的,内容却是丰富的。相比于西方音乐的大场面,东方音乐更能冲击人的内心深处,这也是其一大特色。当然了我们也会感慨西乐的和声,让人觉得特别的和谐,视觉效果也好,不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所谓各有所长。
以上四点主要是说中西方音乐的差异,虽然主要讲的是异,但是我觉得同为音乐,更多的应该是共同点。或许正因为彼此很像甚至本就是一体的,所以我们才会强调他们的差异,以作区分。
下面,再谈一谈中西方音乐的相同点。
首先,还是从文化本身来分析。虽然中西方文化差异显著,但还是有很多的共同点。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实践初衷是一致的,所以因为实践而产生发展的文化本身就具有共同性。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共同性,我们才可以彼此交流,所以音乐作为文化的派生物本身也存在着共同性。
其次,在作用上中西方音乐也具有共同性。每一个创作都蕴含了作者的情感,用音乐的方式来跟别人传达情感,所以并不会因为文字而有所改变。只要是音乐,就寄托着主人的情绪,只要是音乐,就可以传达感情。这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从听者的角度来看亦是一样的。每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感召人类,给人以力量。不管是命运交响曲还是我们的民乐演奏,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坚持,感受到激情,觉得身心都受到鼓舞。因为音乐从来就不是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感情,而是以声音的形式,我们可以从起伏中感受力量。语言会因地域而产生障碍,音乐人却是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彼此的心意,这就是音乐的特别之处,没有东西可以比拟,这样强大的共通性自然也让中西方音乐文化连为一体。
当百姓们试着去接触那些民族音乐,中国的也好,西方的也好,一开始或许会有突兀,但是很快就会被其所吸引,不管外面是否喧嚣,都会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场景中,专注于此的时候,烦躁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我一直相信,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不会愤世嫉俗,他们往往遭遇着很多的不幸,但只要有了音乐,就是支持他们活下去,而且是开心地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因为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一般价值观的取向都会偏向于精神,而不是纯粹的物质。
音乐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本身就跟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在的社会总体上都显得过于烦躁了,那些以前被封为高雅的音乐因为社会的忙碌而无人问津了,慢慢停滞了。但是,我想我们是需要他的,我们需要这些高雅音乐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这是中西方音乐文化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当流行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种快餐音乐会侵蚀我们的高雅音乐。当然我们在有了这个共同认知的前提下,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拯救音乐。因为中西方音乐文化还存在着很多差异,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那么多的共同点只是觉得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并没有矛盾,而是音乐本身和社会其他现象之间存在矛盾。只有先分析他在整体中的形式,把音乐文化这个主题凸显以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分析他们的不同,感受彼此的差异。在日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之间相互碰撞融合,相信一定会有更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新型音乐种类的产生。
本文立足情感教学的理论研究,分析了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从教与学两个维度,就如何实现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教师要根据幼儿学生学习和心理的情况,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手段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从而让幼儿学生通过音乐教学获得良好的发展。...
声乐在我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是一种以乐器和人声为载体的音乐形式,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东西,内部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在人类开展文艺活动的过程中,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激发美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通常需要经过想象、感知、情感和思...
本文会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实际生活的观察来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距今有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古今注》载:邯郸女子,秦氏罗敷,出彩桑于陌上,赵王见欲夺之,罗敷乃弹筝,做《陌上桑》以自明。根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2012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又提升2%.其中,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电脑终端下载或者播...
我国的曲艺种类非常丰富, 基于此而形成的精彩的曲艺音乐通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艺术实践, 存在着非常优秀的艺术价值。...
民间音乐是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真实反映他们生活情景,生动表达他们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江西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六类,是十分丰富的音乐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中,发源于进贤县二塘乡的《长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变化,民间音乐面临一系列生存和发展问题。...
一、日常的期待现象与音乐审美期待期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室里的孩子期待着下课,放学,期待着操场上书包摆成的球门和回家路上踢不完的小石子;办公室里的职员期待着升职,加薪,期待着长长的加班之后一个短短的假期;河边的柳树旁,年轻人搔首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