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法、访谈法、文献法,了解当今中小学音乐课堂现状,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接着阐述了通俗歌曲走进音乐课堂的可行性,从通俗歌曲的特点和通俗歌曲对学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通俗歌曲可以引进音乐课堂以及运用到音乐课堂的具体方法。通俗歌曲引进音乐课堂可以让音乐课更加生动精彩,能让师生关系更进一层,进一步做到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
关键词:现状 运用 新课标 通俗歌曲 音乐教育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perfect pop song in music lesson
Abstract
By inquiring into analysis law , the interview law , the document model after the main bodyof a book, Know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in the nowadays currentsituation;Analyse the cause that current situation produces Proceed to have set forth pop songwalking into music classroom feasibility, From the impact of pop song characteristic and popsong over student two aspect carries out analysis; Have set forth pop song finally being able to introduce themusic classroom and the method wielding concre arriving at the music classroom. Pop songintroduces the music classroom being able to make music class especially vivid wonderful, Canle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enter a layer more , achieve further let a student love to attend themusic class more.
Key Words: Current situation;Apply;The new class bid applies;Pop song;Music is educated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1.1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2 现状产生的原因
1.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1.2.2 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1.2.3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第二章 通俗歌曲走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2.1 通俗歌曲的特点
2.2 通俗歌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第三章 通俗歌曲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3.1 通俗歌曲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3.2 通俗歌曲在练声曲中的运用
3.3 通俗歌曲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3.3.1 进行话剧表演
3.3.2 组建兴趣小组调查通俗歌曲的背景
3.3.3 把歌曲加入到游戏中
3.3.4 进行通俗歌曲与课本知识小竞赛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引 言
去年九月份到十一月份我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在这期间,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为此我进行了调查发现 90%的学生喜欢通俗歌曲却不喜欢课本歌曲。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继续展开调查,当然原因有很多,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和通俗歌曲本身的因素。怎样使当今的学生更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把通俗歌曲引用到课堂呢?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把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引用到课堂,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通俗歌曲联系到课本歌曲,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兴趣爱好。而本文也正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
第一章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1.1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今的音乐课已经变化很多,相比较过去的一台录音机就解决问题,当今的教育的确进步不少。由于今年下半年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所以我对现在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在此期间我也听了不少课,发现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同学们不重视这门学科,学生们认为:“认真学了音乐,到最后考试成绩不记,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音乐课本上的歌都不好听,音乐课上的很没趣。”而在一般老师眼中他们认为:“音乐课就是陪学生玩玩,音乐老师比我们语数外老师轻松多了。”而我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虽然不是太喜欢音乐课,但是喜欢音乐,喜欢通俗歌曲。接着我又围绕“你们心中理想的音乐课是什么样?”这个话题展开调查。95%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应该很活跃,课本中应该有一些好听的通俗歌曲。的确,在学生眼里,音乐课是用来发泄、放松心情,尽情欢乐的地方,不是单纯的死记音乐理论知识的场所,音乐老师则是快乐的天使。学生可能在上课刚开始的时侯兴致很好,老师在简单问候后进行发声练习,然后直接进入教学阶段,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弹学生唱。学生能喜欢这样的音乐课吗,显然得出的结论是-不能
在学校里,学生之间经常会互相询问:你喜欢哪个明星,喜欢他的什么歌曲? 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出一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对他们的代表作、成名作更是了如指掌。学校举行歌唱比赛舞蹈大赛也大都选择流行歌曲;在家里,学生可能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平时爸爸妈妈在做家务活或是工作时都喜欢哼哼小曲,打发时间。而小曲的内容选材也绝大数是流行歌曲如《纤夫的爱》、《两只蝴蝶》、《千里之外》等等类似的歌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教歌和欣赏为主,如教唱《大海啊,故乡》、《拾稻穗的小姑娘》,欣赏《赛马》等。小学生好动,耐不住,听一会就开始不耐烦,坐不住,在他们眼里还是听通俗歌曲比较好。为什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就是喜欢;而初、高中音乐教学侧重于音乐欣赏,主要以欣赏中外各时期的经典音乐为主。如欣赏《春江花月夜》、《蓝色的多瑙河》、介绍民族乐器、欣赏素描《大海》等,虽然这些是中学生必学的基本常识,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心涵养。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能够在课堂上播放一些通俗歌曲,欣赏通俗歌曲的,这样会让人感觉比较轻松自在,没有压力。到底为什么会产生学生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而喜欢通俗歌曲这种现象呢?下面就具体讲述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
1.2 现状产生的原因
1.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生对通俗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的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新闻充斥着我们的耳膜。在各类信息中,最受他们关注的是流行乐坛的趋势与动向再加上包装精美的音像资料,银幕上的灯光刺激,音响的震撼,场面的火爆的视听效果。个人演唱会的举办、明星专辑的采访,同一首歌及欢乐中国行等这类的节目几乎都围绕在我们身边。很难让学生不受到诱惑。它能够得到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其原因还在于“通俗”所特有的规律。当今世界变化很快,“通俗歌曲”的周期也逐渐缩短,在涌现的众多通俗歌曲中,有不少旋律流畅、歌词清新,能突显时尚与经典完美结合的音乐作品,就在这样的新旧交替、中外揉合中,多变的流行乐坛才能引领时尚潮流,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潮流里展示它勃勃生机,学生的眼球才会被深深吸引。
1.2.2 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通俗歌曲及选唱歌曲。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状态,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对异性也充满好奇和渴望,对爱情很向往,处在一个朦胧的状态。同时,中学生处在一个叛逆的年龄阶段,心理发育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够完善,情绪易激动,向往与异性交往。而通俗歌曲内容浅显,通俗贴近生活,绝大数是以爱情为主题,或者围绕爱情写的歌,节奏明快,比较符合他们这群人十分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他们感觉只有在通俗歌曲中才能找到自己,大多数人按照自己的心情和个人习惯选择通俗歌曲。所以他们对通俗歌曲就非常热衷,对比之下,课本歌曲就相对枯燥乏味多了。
1.2.3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尤其以一些老教师为首,他们的教学观点陈旧,墨守陈规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新的思想。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强调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一味的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弹学生唱这样的旋涡里。使得我们的音乐课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
第二章 通俗歌曲走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2.1 通俗歌曲的特点
一提到通俗歌曲,人们就会用上粗俗,低劣的的字眼来形容。其实不然,并非所有的通俗歌曲都是文化垃圾,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的加深,通俗歌曲在社会上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什么是通俗歌曲呢,通俗歌曲产生于 19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具有广泛流传性和通俗娱乐性的歌曲[1]。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在青年人中广为流传的歌曲,一般以通俗为主。《现代汉语词典》对“通俗歌曲”是这样解释的:一是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广泛传唱的歌曲;二是指形式上简洁、单纯、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歌曲。它的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有浅显性、娱乐性、宣泄性、参与性、生动性、亲切感等特点。现在的学生课业非常繁重,当学生在无法找到宣泄工具的时候,自然就找到了通俗歌曲,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途径了解通俗通俗歌曲,发挥他们的热情崇拜歌星偶像。在累了的时候唱几句;烦躁时听听抒情性通俗歌曲;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却又找不到人诉说的时候听一些悲伤的歌曲;在一些郊游活动,情绪高昂时唱一些欢快的通俗歌曲,娱乐自己,煽动气氛。
2.2 通俗歌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的进步,传媒的影响,通俗歌曲在当今社会刮起一股强烈的大风。不可否认一些学生对歌曲的喜欢是缘于对偶像的崇拜,但并非他们崇拜的歌曲都是不好的,有一些积极的歌曲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如《中国人》、《朋友》、《蜗牛》等等。这些歌曲具有通俗歌曲的共性,形式上简洁单纯,曲调流畅,旋律好记,通俗易懂,容易让人记住。对中小学生来说,社会传媒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比起课本歌曲,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歌曲,而这些歌曲的内容是健康积极的。拿周杰伦的《蜗牛》来说,学生喜欢唱这首歌一方面因为周杰伦的知名度而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首歌曲本身就具有吸引人的地方,可能歌词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又比如周华建的《朋友》、殷秀梅演唱的《永远是朋友》像这类歌曲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定义“朋友”这个概念,对友情有深刻的认识。这类歌曲的积极传唱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会它,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这些歌曲中能找到学习的动力,点燃学习音乐的热情,明确方向,更好的去学习课本歌曲。所以我认为这些健康有积极意义的歌曲还是可以放到课堂中来的。
近年来,我国的通俗歌曲有了显着提高,比如说题材方面对于爱国情怀,放眼世界和人生哲理的重视,创作上对于提高艺术水平和加强民族风格的追求,演唱方面糅合美声、民族传统传统唱法等等,使得今日的通俗歌曲总体面貌不可与十多年前同等视之。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多次出现美声民族和原生态歌手一起同台演出的例子。这些充分说明了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兼容的这种趋势,在我国也得到了首肯。
通俗歌曲良莠并存是不争的事实,他的纯度、“含金量”绝非可与正统音乐相比,但是能处处掀起青年人的热情,引领时尚的先锋,单靠媒体的传播和音像公司的炒作,还不能达到这样深广的影响力,它必定有它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理由。
现在的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音乐课呢?这的确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成长发展。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现在的学生课业非常繁重,压力很大,而音乐体育这方面的课在他们的眼里是放松的课、发泄的课。他们把在文化课上的压力释放到音乐课上,所以音乐课应该是轻松毫无负担,是充满活力,有趣味性、游戏性强的,具有自我表现力的课。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上看,学生喜欢有活力的课堂,喜欢能够参与讨论的课堂,在这里有喜欢听的音乐,有能够理解他们的老师,还有他们有他们喜欢的上课方式。也就是说,只有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更浓厚。而长期以来,受旧的课程体系和课程价值观的影响,通俗歌曲不能进课堂的传统教育理念一直统领着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和目标,注重音乐的外在价值,忽视内在本质的价值,最主要的忽视音乐的审美价值。
一方面,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关,只按大纲内容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大都喜欢听更喜欢唱通俗歌曲,不喜欢老师们上的音乐课。很多通俗歌手的知名度很高,而音乐课上的艺术歌曲和艺术歌曲的歌唱家,演奏家,学生却知道的很少。
通俗歌曲是学生普遍都喜欢音乐品种,与其让通俗歌曲成为学生在课外热衷演唱还不如堂堂正正引进课堂,让学生开开心心的放声歌唱。一方面可以拉进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可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分清优劣,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效果。通过优秀通俗歌曲进入课堂,正式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表现音乐,这种途径可以改变这种学生热爱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局面。下面就具体介绍怎样把通俗歌曲运用到课堂。
第三章 通俗歌曲在课堂的具体运用
看待问题尚需辨证的观点,在通俗歌曲进课堂这一问题上同样要辨证的来看。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各地方音乐权威机构也都根据这一标准重新制定了音乐教材。一些优秀通俗歌曲也被选进教材,如苏少版音乐教材第九册(上)第一单元国威国魂就选用了《红旗飘飘》这首通俗歌曲作为欣赏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通俗歌曲进课堂也属于探索阶段。当然,并非所有的通俗歌曲都能引进课堂,一些内容积极向上,旋律优美,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优秀通俗歌曲可以引进课堂。周杰伦的歌曲《上海 1943》被编入台湾某中学历史课本,《听妈妈的话》被添入语文课本因其有教化作用,《蜗牛》被纳入爱国主义歌曲……当代流行音乐已成为世界多元音乐的一部分。通俗歌曲也广受青少年喜爱,通俗歌曲的内容几乎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到底如何把优秀通俗歌曲运用到课堂中来,下面我就讲讲我的看法
3.1 通俗歌曲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一般的音乐课开始导入有很多种,如复习导入、情境导入、讲故事导入法等等,这些也许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把和课堂内容相关的通俗歌曲放到导入中来,我想效果会更好,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集中性。例如,在《七子之歌 》这课时,上课前播放一些通俗歌曲如,《中国人》这样的旋律欢快、节奏明确的歌曲会让人感觉轻松,把文化课上的压力都解散掉,其二,类似于《中国人》这样的歌曲能够让学生从心底凝聚起对祖国的热爱,唱着会有自豪感,因为我们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
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并广为流传的歌曲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首好歌。其三,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可以让学生轻轻跟后面唱或者闭上眼睛欣赏。这样就在无形中给学生营造了一种音乐氛围;其四,能够让学生对课本歌曲进行比较,更容易把新学的内容记住,不易忘掉,在音乐课上有个很好的精神状态,充分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2 通俗歌曲在练声曲中的运用
为什么把通俗歌曲放到练声歌曲中,一般老师在上课前给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用的都是课本歌曲或是比较传统适合学生练习的歌曲,如《长亭外》、《雪绒花》等。介于学生喜欢听一些通俗歌曲,而我在实习期间就用上了通俗歌曲进行练声,用了一些内容积极健康的通俗歌曲进行练声如:《龙的传人》王力宏的歌曲,歌词还大概记住一点,“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黄河………”学生在演唱时的声音很响亮也非常激昂,反而把钢琴伴奏声都掩盖住了。用上通俗歌曲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容易亲近学生,改变以往的教学练声模式,这样学生上课的兴趣就浓厚多了。所以我认为把通俗歌曲运用到练声曲中是可以行得通的。为此我又接着进行了这样的试验,把一些通俗易唱的比较流行的通俗歌曲运用到课堂练声中来,当然也需考虑到学生的音域等问题。课堂的气氛果然不同,学生的兴趣仿佛都被我带动起来,学生之间曾经也许有过不和或不友好,但在这一瞬间仿佛都没有发生过,大家一起欢乐的把歌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老师这首歌我会弹,于是我就让这个小朋友上去演奏,下面的学生跟在她的后面演唱,其乐融融啊!而我坐在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拍着手儿歌唱,在他们的眼中我已然不再是一名老师,而是一名学生或是一个大姐姐。我们之间没有距离没有代沟,亲切的好似一家人。这样的效果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3.3 通俗歌曲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3.3.1 进行话剧表演
从学生的个人心理出发,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让学生根据某一首或几首歌曲进行话剧小品表演,可以积极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加入到集体活动中。巴班斯基指出:“课堂教学任务确定后,教师就应当着手选择最合理的课堂结构” [2] 。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在实习期间,六年级第二课就是戏剧篇,白雪公主,我就让学生先看一下动画片,然后课后布置作业,分组让学生参照剧情自己变化一下台词,进行表演。学生课后也积极的准备了,在第二节课的时候每组都表现的很好,很有戏剧性。所以同样的道理,歌词也可以运用到表演中,设定一个情节,如白雪公主在山上采花这一片段,事先写好剧本台词,然后我可以围绕〈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歌的主旋律让学生进行分组排练表演,进行演唱,把台词唱进去。也就是同一旋律不同歌词,分组进行。让学生分组是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自己创编台词但不脱离主题,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只要我们能稍微点拨一下,就会看到惊人的效果。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从积极的方面评价,吸取别人的精华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作品。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感觉自己也是主人了,有属于自己的权利。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3.3.2 组建兴趣小组调查通俗歌曲的创作背景
很多优美的通俗歌曲都有着特殊的历史含义、丰富的音乐内涵,寓意深刻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比一比,赛一赛,让学生之间进行善意的竞争,我认为未尝不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一找歌曲的创作背景,比如说四季歌,作者是谁,他是哪国人,为什么写这首歌,他写这首歌曲时的心情又是怎样、歌曲的特点是什么等等。比如说《天亮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爱的奉献》,《七子之歌》等每一首歌在创作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背景。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查询,在下节课上课时让学生来说。可以利用图书资料或网络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比一比,哪组找的最详细,让学生把最完整的调查贴在黑板报一角,每周一换,并写上学生的姓名,查询时间。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很高。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爱表现的,和上面说的一样,给他们机会,适当表扬,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一定会更浓厚!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重新欣赏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3.3.3 把流行歌曲加入到活动游戏中
一次偶然,我在电视中的娱乐节目中突然找到灵感,我认为电视中的游戏在音乐课堂中稍微变化一下同样可以运用。音乐老师可以在半个月或一个月中选出一节课来和学生做游戏,当然这个游戏内容和音乐是息息相关的。首先,老师先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命名,Duo、re、mi、或苹果组、香蕉组,草莓组等这种形式。然后准备几组命题,用纸板做成。例如一组是,0、1、2、3、4、5、6、7、8、9;一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灰、白;一组随机写十个字。做完这些学生开始对决赛,(最好是两组一比),由老师或不参加比赛的人抽取这些纸板,抽到哪个,那组就推荐人员唱歌,但歌词中必须带有这个字。然后看哪组所用时间最短,哪组就是优胜组。所选歌曲体裁不限,但这首歌曲必须存在。这样做的原因是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觉音乐课没有很沉重的负担,反而很轻松愉快。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来美化人生的前提[3]。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我认为要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样的活动偶尔进行一次,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课业,反而会让他们更加积极思考,这样的音乐课很新颖,同样,把这种在音乐课上的创新也同样可以用在学习文化课程上。
3.3.4 进行通俗歌曲与课本知识小竞赛
在课堂上组织通俗歌曲与课本知识小竞赛,了解歌曲之间的联系。如 SHE 演唱的波斯猫和古典音乐作曲家凯特尔比的作品《波斯市场》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如周杰伦谱曲的《千里之外》和作品,《茉莉花》《太阳出来喜洋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开动脑筋,老师进行引导就不难发现:《波斯猫》这首歌曲的旋律来源于《波斯市场》的旋律,而《千里之外》这首歌曲用的旋律是由中国典型的五声音阶的五个音组成,和民歌《茉莉花》、《太阳出来喜洋洋》具有共同的特点。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这样的形式把一些有意义的通俗歌曲运用到课堂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古典音乐、民歌等方面的了解。
通俗歌曲引进课堂还需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说上面也提过的选材问题,不是说所有的通俗歌曲都是可以引进课堂的,要根据歌曲内容歌词旋律选定,要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注意方式,不是听一听乐一乐就可以的。选择优秀通俗歌曲进课堂,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最重要的还是为了能够和教材结合,更好的学习课本歌曲,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
结 语
优秀通俗歌曲走进音乐课堂,正被广大音乐教师接受并大胆实践。教材中的优秀通俗歌曲的比重也大大增加,这正说明流行歌曲已经开始走进音乐课堂,发挥它特有的音乐教育价值,经过实践,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好的流行通俗歌曲同样具有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呼唤心灵本质的作用。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其中有些已经进行实施,但有的还没有真正运用到课堂。当然,我所说的这些中间还有很多不足,很多弊端,可能有些只是我个人想法,在课堂中还没进行具体操作。但未尝不可一试,可能还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效果。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
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当然,并不是只有让通俗流行歌曲运用到课堂才是唯一改变课堂现状的唯一路径,但我相信在以后的课堂运用中还会有所改进,不断思考,理论结合实际,做得更好,让学生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参考文献
[1]傅晓蓉,范思成. 流行歌曲与校园文化.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2).
[2]顾笑瑜.浅析流行歌曲的精神内涵.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殷雯.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Z].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Z(1).
[4]孙国芳.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
[5]傅宝环.以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定位音乐教学模式.中国音乐教育,2001,(5).
[6]董利春,刘谨,袁纪伟.让优秀流行歌曲牵手音乐课堂.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
[7]谢明纲.开放的学习、平等的交流.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
[8]陈玉丹.音乐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9]尤静波.浅论流行音乐的审美.中国音乐教育杂志 2006,10-17.
[10]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26-37.
[11]郭静舒.中外通俗歌曲鉴赏[J].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1-98.
[12]李亮.试述通俗音乐及其教育[J].人民音乐,2003,1(441),59-61.
[13]高涯.引优秀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2002,11(101):26-27.
[14]雷美琴.中国当代通俗歌曲的美学观察[J].人民音乐.2003,2(442):47-49.
[15]李传华.通俗音乐美学探析[J].中国音乐学,2001,(2).
[16]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5-46.
致 谢
本论文的选择是基于我对广大学生与通俗歌曲的关系的关注由来已久,从我在实习期间音乐课堂所受教育的亲身体验为感性材料,以我在大学所学写下这篇论文。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使得我整篇论文有一定结构规划,为我提供宝贵的意见,丰富了论文内容。其次,我要感谢系里提供实习机会,让我能够在小学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其兴趣爱好,为论文提供丰富的资料。最后我还要感谢阅读我论文的朋友们能够对我的论文进行点评和指导。谢谢!
声乐在我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是一种以乐器和人声为载体的音乐形式,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东西,内部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在人类开展文艺活动的过程中,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激发美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通常需要经过想象、感知、情感和思...
本文会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实际生活的观察来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
本文主要分析了视唱练耳训练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声乐学习的内在关系,并指出了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
通过对《苔》这一课的研究分析,“高参小”项目进行至今,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将音乐渗透在学生的生活和素养之中这一创新理念,并且设计出一系列的趣味课程,也有利于我校培养出一批优质的教师,对具体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文本化,也希望“高参小”这一项目能够...
现如今,娱乐大众化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很多具有歌唱天赋的人往往需要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才能更好地展现自我,在这一方面,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歌唱明星便是从该舞台走出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玉刚、阿宝、杨光等.对《...
民族音乐文化当中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对其进行掌握能够更好地强化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近10年以来,我国音乐教育界开始关注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出现了一批有关介绍、探讨、争鸣音乐教育哲学问题的论著。顺应这种学术研究趋势,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在广州大学主办两次国际性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2011年,...
乐器网站的兴起是符合音乐教育的需求的, 它能弥补学生在课堂上涉及不到的一些专业知识, 能让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以身体观的理论视角与思维看待事物、认识世界,充分发掘身体的生产潜能和创造,才能使身体成为有意义的载体。这也是为我们重识音乐教育诸要素,把握其内涵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本文从目前世界最普遍应用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基本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此来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