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右江河谷一带的壮族民众,每逢节日、农闲或茶余饭后就会欢聚一起,唱《阳高》、听《阳高》。《阳高》篇幅很长,至少要三个小时才能唱完。更令人惊叹的是,很多唱者不用看抄本,也能凭个人记忆唱《阳高》。可见《阳高》深受群众喜爱。当地群众对《阳高》如此痴迷,刺激了山歌的商业化,市面上也已有制成的唱片销售。可惜能唱《阳高》的人趋于老龄化,年龄都集中在中年和老年层面。更遗憾的是能挖掘到的手抄本太少,甚至逐渐消失。所以对搜集到的古籍抄本进行重构很有必要。重构文献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文献的特点,然后对其进行整理。下面,文章将对这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古歌《阳高》古抄本特点
( 一) 古抄本版本特点
《阳高》抄本首次发现于田东县祥周镇仑圩村。目前搜集到的有两份版本,其中一份的主人系该村小学语文老师李汉才先生; 另一份则为该村山歌爱好者黄桂平女士所抄。
1. 李氏抄本特点
李汉才先生已去世多年,故抄本就由其女儿李彩庆女士保管。《阳高》抄录于1989 年2 月,创作年代不详,但根据抄本中提到的“县长”、“团总①”、“民团②”等职务,故事发生的背景应该是在中国旧时代。
该抄本由 34 张平均尺寸为 33. 5×31cm 水泥纸( 即用包装水泥的原牛皮纸袋) 裁剪而成; 右边边缘按中国古籍样式用线装订; 除了封面和封底,每张纸正反面都按照中国古籍从右向左纵列排布、竖写两行为一列的书写惯例,用毛笔书写古壮字; 正文有 66 页,共1 754行,每页行数不一,或 22行或 26 行或 28 行; 抄本中有两个大“完”字作为行文标记,一个出现在正文,另一个出现在收尾;抄本少许地方因保存不当而有水渍或被虫蛀,但字迹大体清晰整齐,不影响阅读。
古歌格式为壮族歌谣常见的七言长诗体例,但却有别于壮族其他歌谣严格的押韵方式,很少押韵; 每行都是七言三顿,行与行之间平仄相间,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如下唱词片段:
youq ndwi / mbouj miz / gaiqmaz lwnh,闲着 / 没有/什么讲,raeu ciengq / yiengzgauq / daeujgaij sim. 咱唱 /阳高/来解闷。
YiengzGauq / dwg / vunzGveiqlinzfouj,阳高 / 是 /桂林府人,Bohde / mingzcoh / guh Yiengzhungz. 他 父 亲 /名字/叫阳宏。
YiengzHungz / bouxde / dangsaeqgvaq,阳 宏 / 这人/当过官,Dedang / yencangj / youqGveiqlinz. 他当 / 县长 /在桂林。
每行最后一个壮语词的声调,分别是第 6 调( 33) 、第 1 调( 24) 、第 3 调( 55) 、第 2 调( 31) 、第5 调( 35) 、第 2 调( 31) 。根据壮语歌谣声调平仄分类: 第 1、2 调属于平声调,第 3、4、5、6、7、8 调属于仄声调。这段唱词片段的平仄排列形式为: 仄平仄平仄平。
此外,每讲完一个故事情节,都会有一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讲到这里我们休息,再讲 xxxxx”,接着就进入另一个情节,使得每个故事情节相连得很紧密。
2. 黄氏抄本特点
黄桂平女士的抄本没有封面和封底; 由 30 张尺寸为 19. 5×27cm 的方格簿左向装订而成; 每张纸正反面都用钢笔抄录古壮字①; 每页行数为 28或 30 或 32。黄氏抄本抄录的时间是 1989 年 3月,但其还是以李氏抄本为原本,且字迹潦草,涂改严重,所以它只作为研究的辅助资料。
此外,市面上流通的唱诵版《阳高》,由于唱诵者是凭记忆唱诵,跟抄本有些出入,也只用来参照。
( 二) 古抄本的故事情节及其亮点
1. 故事情节
《阳高》倡导扬善弃恶,宣扬和平安宁及大团圆的思想,因而受当地民众的青睐。其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更是引人入胜。
广西桂林府县长阳宏与团总李召素有矛盾。
李召为了私利,下告广西民团并勾结土匪吴秀佳偷袭阳家。阳家上下十几口人被杀,唯独阳宏的一双儿女阳高和阳小妹保全性命。然而李召欲赶尽杀绝,阳高兄妹无奈之下只好偷偷变卖家中田产以埋葬父母,在邻居的帮助下乔装打扮,连夜逃出广西。
为了掩人耳目,兄妹俩在广东被迫分开。小妹独身去广州,被何妈收养; 阳高留在广东,沿街乞讨时遇到好心人老张。老张视阳高如己出,供吃穿供上学。三年后阳高考取状元,也到了成家年纪,老张就赶紧请媒人帮忙物色。可因孤儿的身份,没有哪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阳高。老张不甘心,就亲自到广州,找到故人何妈,并把来意告予何妈。何妈了解后把小妹嫁给阳高。
洞房花烛夜,阳高发现新娘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妹妹。在他的再三询问下,小妹如实说出自己的身世。兄妹俩相认后当晚就向众人说出实情。李召的恶行引起了众人的愤怒,大家都表示要齐心协力帮助阳高报仇。结婚的第三天早上小妹回门。兄妹俩回到何妈家后把真相告诉众人,得到众人的同情和支持。何妈觉得愧对老张,寻思着再为阳高找一女为妻。她相中了林家漂亮、知书达理、聪明伶俐过人的女儿小英,就请媒婆去林家提亲。很巧的是,小英是小妹的好伙伴,那天正好来到何妈家。她对阳高一见倾心,并邀请其到她家玩。阳高推辞不过,只好跟着小英、小妹去林家。林母对阳高很满意。
正好何妈也亲自送聘礼到林家,三位家长一致同意两人的婚事。老张夫妇为阳高、小妹迟迟不归而心急如焚。这时兄妹俩回到广东,把滞留广州的原因及何妈再为筹备阳高娶妻之事告知老张夫妇。老张又为阳高张罗婚事。然而这次阳高却不忙着娶亲,他一心想为父母报仇雪恨。阳高的想法得到众人的支持。
阳高报仇苦无计策,老张、张义就帮其出计,上书揭发李召罪行。不料官员李昌是李召的亲戚,他包庇李昌,扣押状书。阳高等人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直接上告朝廷。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朝廷了解实情后,下令全国通缉李召,李召伏法枪毙,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报完家仇,阳高与小英喜结连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只是每到清明时节,他想到没能给死去的父母尽孝,就痛彻心扉,终日忧愁。
小英得知后建议其去与家中二老商量。在养父母的支持下,阳高带着小英、小妹回桂林府给父母进行二次葬,隆重地办道场、置斋饭、做功德。他们被当地民众视为孝子、孝女的榜样。从此,大家都过上和平美满的生活。
2. 亮点———反映当地特色婚嫁文化
当地的婚嫁文化是《阳高》的一大亮点,全文共出现两次。仑圩村的婚嫁文化跟周边地区、民族大同小异,也分提亲、定婚、结婚三个程序。下面文章将该村婚嫁文化特色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提亲。壮族人对婚姻的态度自由与保守并存,即恋爱自由,结婚仪式仍还需按照传统规矩进行。男方家要先请媒婆去女方家提亲,打探女方家父母的意见。若女方家有结亲意向,就把女孩生辰八字给媒婆带回去“合命”。若命不相克,就安排男女双方见面; 若命里相克,男方就将女方八字退回并表示歉意。如今壮族民众的意识也赶上了新时代,八字已不用于合婚而用于选日择时。
第二,定婚。选好日子后,男青年由一个会喝酒的男伙伴和两个负责挑礼担的姑娘陪同,在媒婆的带领下到女方家定婚。其中的礼担很有特色。
礼担一般是猪肉、两只阉鸡( 送鸡忌单数) 、米酒、细粉丝、红糯米、月饼、糖果、槟榔等。槟榔是壮家儿女的订婚礼物,俗称“传槟榔”,“传槟榔”后就代表正式订婚。男方第一次送礼有特别的禁忌,忌送鱼和香烟,因为当地壮语“鱼”念[tφa214],音近汉语的“茬”,即“找茬”; “香烟”叫[ian214],音似汉语的“冤”,即“冤仇”。若头一次见面就送这两样,暗示男青年跟自己的岳父家有茬有冤仇。
壮族人崇尚礼尚往来,新姑爷回去时,女方家要退回一只鸡、半边细粉丝、一块布料( 现在兴送成套的衣服) 、一双鞋、一条毛巾、利是钱及自家做的粽子、蕉叶糍粑等小吃。陪同的男伙伴也会得到一双鞋和一条毛巾,送礼担的姑娘则得到“三六或四七”即 3 块 6 角或 4 块 7 角的利是钱。不过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给的是十元,甚至百元。
第三,结婚。结婚前一天是“帮忙”,第一天是“办担”,第二天是“正日”,第三天是“三早”。“帮忙”这一天,男方家召集亲朋好友商量买菜做菜、整理婚房等事宜。整理婚房有特定的人选,即一位有男孩的叔伯辈亲自铺新床和挂蚊帐,但得等新娘进门后才能挂蚊帐。禁忌女童坐上新床,这是希望新夫妇早日生贵子。
“办担”时,男方家人将准备好的彩礼送到女方家。彩礼除了礼金,还有给猪、羊、月饼及米酒。
“正日”很隆重。新郎在伴郎等人陪同下,抬着花轿( 现改乘小轿车) 、吹着喇叭去迎亲,并且要在规定时辰回到家拜堂。到了女方家,吃过饭,到吉时,新郎就可以把新娘接回家了。其中特色部分有“哭嫁”、“下楼”、“回头望”、“不落夫家”。
新娘准备出娘家时要哭诉,哭诉的内容主要是表达感恩父母,对家人的留恋等。新娘哭得越大声越好,这样意味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出门时是打着红伞,并由一位女性长辈( 通常是自己的嫂子) 背着,跨过门栏前的火盆。这个仪式称“下楼梯”,壮语是[lo31lai214],这跟壮族传统的杆栏式建筑有关; 新娘在去夫家途中,若边走边回头,以后生的孩子就像娘家,若一直不回头,就像夫家; 当天洞房花烛夜,新郎不能跟新娘同睡,这是古代壮族婚俗“不落夫家”遗留的痕迹。
“三早”,也叫“回门”,壮语读[am214hat55]。这天新娘要早起,在嫂子的陪同下把家中水缸挑满,给公婆端洗脸水,将鞋子、毛巾分发给自家长辈,拿到长辈给的红包后,才在新郎、伴娘的随同下回娘家。婚礼大致这样就结束了。
二、古抄本的整理
( 一) 确定版本
确定版本是古抄本整理的第一步。抄本古老且原件仍保存更好,那些第二次加工的文本就不再考虑。李汉才先生的抄本虽称不上古老,但年代比较远久,原件也保存完整,所以成为本次整理研究首选对象。确定抄本之后,最好能用单反相机把抄本的全貌拍摄下来,以做图片资料。
( 二) 录音和解说
抄本要录音和解说。事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有找好合适的发音人、安静的环境、录音设备( 若有专门的录音设备也可用录音笔) 、笔记本和笔。
《阳高》的录音和解说工作始于 2011 年 8 月份。《阳高》的发音人是黄桂平女士,她用当地壮语完整地录了两份版本《阳高》,一份是演唱版,一份是诵读版。录音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抄本解说。黄桂平女士很详细地逐字解释、逐行意译。在这一过程中我也跟着发音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用国际音标注上读音、解释,当遇到那种没听说的字词,要让黄桂平女士进行独立发音和解释,我则记下读音、解释、页码及一些蕴含文化内涵的词汇。
壮族古籍有些句子在翻译的时候很难与汉文翻译保持字数一致。如《阳高》中 songboux doeng-hdoih lumj ienfeiz,“两人般配如香烟和火”。此句的汉文翻译字数可与原句不一样,若拘泥于字数一致而直接翻译成“两人一起如烟火”,那么谁都不知道“烟火”到底指的是什么,到底是“烟花”还是“香烟和火”。此外,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能拆开来解释的联绵词,这种情况也不必单个字解释,将其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即可。如古壮字“色来”,壮语词是 caeklaiq 时,就不必拆分解释,直接译成“幸亏”即可。
( 三) 电子文档的录入重构
用电子文档对抄本进行录入,可以用 word 文档。新建 word 之后,按五对照( 古壮字原文、国际音标、标准壮文、逐字直注、逐句意译) 的格式重构文献。具体如下:做五对照,比较繁琐的是古壮字自造字的录入。古壮字并非都是借自汉字,有些是本民族自造字。遇到这些字,只能利用汉字的部件,在电脑自带的造字程序 TrueType 中造字。造好字之后,就把电脑“字符映射表”中的自造字调出,将自造字复制下来,再粘贴到 word 文档中。要用的时候,再复制粘贴到其各自出现的行中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造出来的古壮字具有形体美,那些被选来作为自造字部件的汉字,结构上尽可能与自造字的结构相同,如自造字是左右结构,那么所选的汉字也尽可能是左右结构。
在做五对照及后期检查工作的时候,一些参考资料是必备的。如南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古壮字字典》和《壮汉词汇》。有时发音人在录音和解读时会存在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这两本工具书这时候给这些问题提供了查明和证实的依据。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田东壮族《阳高》这部古朴宏大的民间叙事唱歌所蕴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研究的范围是宽广的,相信不断挖掘下去,肯定会有大收获。
参 考 文 献
[1] 蒙元耀 . 生生不息的传承———孝与壮族行孝歌之研究[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0.
[2] 罗有助,黄焕克 . 田东民间故事集[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223-228.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室编 .壮汉词汇[M].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中国传统音乐是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中的各种仪礼活动为载体而代代传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历史上乐籍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国传统音乐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传播与传承的巨大网络。在这种制...
一、概况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地段,青藏高原南缘滇、川、藏的结合部,辖升平镇、奔子栏、佛山、云岭、燕门、霞若、拖顶、羊拉二镇六乡,有藏、傈僳、汉、白、纳西、回等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德钦县自西汉起属越郡,各个时期的所属...
本文在探究筝曲创作源泉的基础上, 以民歌、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为切入点, 简述了民族民间音乐在筝曲创作中的运用。...
满族与蒙古族同为生存于北方的两个少数民族,虽然在历史上也曾有过抗衡与纷争,但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却是两个存在着较近族缘关系的少数民族。其相近的族缘关系体现在地域空间、文字、宗教、社会军事体制、婚姻等方面。因此,这两个民族具有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