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论文(专业研究10篇)之第七篇
摘要:根据民族民间音乐创编的筝曲在创作型筝曲的瀚海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 古筝演奏者想要演奏好这类曲目就要深入了解这些民族民间音乐, 将我们的民族音乐传承发扬广大。本文在探究筝曲创作源泉的基础上, 以民歌、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为切入点, 简述了民族民间音乐在筝曲创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筝曲,民族民间音乐,民歌,戏曲,少数民族音乐
古筝作为一件民间乐器,它的民间性使它与民族民间音乐密不可分。由于地域差异、历史渊源、文化分歧等诸多缘由,以及弹筝人的承接、创造乃至发展,筝曲作品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一定群众基础且风格各异的流派。在众多的筝曲流派中,每个流派的作品都具备当地民歌、戏曲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演变出各流派独特的演奏技法和音韵特点。
筝曲创作与民族民间音乐的关系颇为密切。筝曲创作吸取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加以发展,不仅扩大创作的题材内容、丰富筝曲的表现手段,使筝曲编曲技术得到了专业化、体系化的发展,在规范节拍、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也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这些对提高筝曲的张力与感染力,具有相当大的作用。而古筝艺术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分支,民族民间音乐是古筝艺术传承创新的源泉。
一、民歌
民歌源自于人民生活的实际,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现实,因此深受百姓的喜爱与欢迎。而筝曲对民歌的改编无疑拓宽了它们的流传范围,使这些民歌以独具特色的器乐化形式、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于人们的面前。
经典红色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作于1972年3月,于1974年8月修订完成。该歌曲具有陕北一带淳朴、高亢的“信天游”风格。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依据陕西文艺工作者共同填词、编曲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来,是著名古筝演奏家焦金海先生的代表之作。古筝独特的音色与原曲高亢的旋律相结合,不仅保留了原曲开阔奔放、舒展自由的风格,并且将其中炽热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有着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历经几代人各具特色的演绎,已经成为当今深入人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筝曲代表作品之一。
筝曲《洞庭新歌》创编于1973年,借鉴了湖南民歌《洞庭鱼米乡》的音乐素材,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昌元先生和浦琦璋先生共同创编而成。筝曲借洞庭湖微波荡漾的美景,表现了淳朴辛勤的渔民们乐观的生活。该首筝曲音效极其生动,巧妙运用了双托、连托、点指等指法,辅以左手的吟弦、滑音和极具歌唱性的旋律,生动地展现了一副“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的靓丽画面,显示了洞庭湖畔人们充满生机的美好生活。
长期以来,由我国东西南北各个地域、各个民族民歌改编而来的筝曲层出不穷。除了上述两首筝曲外,还有《茉莉芬芳》《凤翔歌变奏曲》《包楞调》《绣荷包》《春到拉萨》等。
二、戏曲
最初的古筝属于伴奏乐器,为许多说唱和戏曲艺术进行伴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与各地的民歌、戏曲、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各种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戏曲与筝曲的融合再创作,也赋予了作品别样的韵味。
筝曲《晓雾》集中展现了京剧中的紧拉慢唱。在中板部分,集中体现了京剧中常见且极具代表性的这种音乐表现手法,将这种特点应用在古筝演奏中,具体体现为左手快速弹奏做铺垫、右手同时弹奏主旋律。伴奏声部和旋律声部齐驱并驾,两声部分别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演奏乐曲的内容,对比明显而不突兀。进行主题陈述时,右手旋律声部是被简化后的旋律,与左手伴奏声部繁复多变的旋律声部一方面各成独立的旋律线条,另一方面又相互映衬。筝曲《晓雾》作曲巧妙,以古筝模仿了京剧的板腔韵味。《晓雾》快板的首句作为主题旋律呈现,尤其体现出了此曲对京剧板腔体的借鉴。围绕此句发展出了全曲,该乐句也成为了整部作品的核心音乐元素。作曲家为扩充全曲,以快板首句为基础进行了加花、变奏。筝曲《晓雾》的编曲十分巧妙,乃王中山先生众多作品中广受欢迎的佳作之一。
《夜深沉》是京剧曲牌之一,其名源于昆曲《思凡下山》中的戏文,是琴师梅雨田和京剧大家谭鑫培齐心并力,以此为素材创编而来新的剧目。王中山先生在京胡《夜深沉》的基础上,编创出了古筝曲《夜深沉》。此曲一经现世,便获好评无数,除了极大地保持了该京剧曲牌的原貌,另一方面也创新地大量加入了新的元素。筝曲《夜深沉》仍保持了京剧的韵味,保留了打击乐部分。创新的采用弹拨乐替代弓弦乐表现,别具风韵。筝曲《夜深沉》不但具有民族乐器所承载的民族性及东方韵味,且与西方音乐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具有了世界性。筝曲《夜深沉》的问世告诉我们,在古筝“世界化”的道路上,筝曲创作的前提必然是保留古筝的民族性。
三、少数民族音乐
以少数民族音乐为题材的古筝乐曲,大多采用了移植或改编的编创形式。
筝曲《春到拉萨》创作于1961年,该曲选取了藏族民歌中令人耳熟能详的《金色的太阳》的旋律作为音乐素材。乐曲在引子部分使用摇指实现自低音区向高音区的过渡,完美地利用了古筝音域宽广的优势,突出了藏族音乐宽广而沉稳的特点,给人一种由沉重压抑中走出,终于迎来光明与希望的感觉,预示着百万农奴必能获取解放。为了突出主旋律及其变奏部分旋律灵动而富有跳跃性,达到描绘人们欢欣庆贺场面的需求,特意选择使用了短摇与快速的花奏技法。而该曲最后的散板部分,旋律线条波澜起伏,如雅鲁藏布江的波涛层峦,暗喻藏族人民打破黑暗的农奴制度,重获自由翻身做主。《春到拉萨》将藏族特有的音乐旋律与筝结合,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照大地的美景,表达了藏簇同胞重获新生的欢愉。
筝曲《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是一首典型的具有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周吉、邵光琛、李玫三人共同创作。《木卡姆散序与舞曲》这首作品,单从题目上便能看出音乐主题与新疆大型鼓舞套曲形式——木卡姆的紧密联系。木卡姆这种大型的鼓舞套曲形式的使用,使这首筝曲彰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与创新。此外,再结合古筝的特点,成为一首经典的创作型古筝曲目。《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打破了古筝的传统五声音阶定弦,巧妙地展现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这首筝曲生动地利用古筝展现了维吾尔族的豪迈奔放的民族性格,是此类筝曲中的代表作品。
除此之外,根据少数民族音乐编创的筝曲还有《草原英雄小姐妹》《雪山春晓》《侗族舞曲》《苗山春》《建昌月》《伊犁河畔》等。这些筝曲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劳动、民俗和民族性情,拓展了古筝的表现范围,还以其独特的风格为古筝艺术增光了添彩,丰富了筝乐的内容。这种发展与丰富,一方面促进了古筝艺术在新的历史文化阶段得以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古筝艺术在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互动和延续中获取新的养分。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古筝曲目大多都是从民歌、戏曲以及少数民族音乐中移植、改创而来的。在时代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的今天,无论是筝曲的创作、演奏形式或者演奏技法等各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中都渗透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汇。在此种文化背景下,筝曲的创作必须要以继承传统音乐作为基础,借鉴西方现代的音乐文化及创作理念进行创作。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优秀的作品。在新时期筝曲创作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秉持着继承与创新的心态来面对民族民间音乐。只谈继承容易使我们偏颇,孤立地看到传统留下的财富与成果;只看到传统的伟大,会导致我们忘记传统是靠创新形成的,成为束缚筝曲创作的标准。在继承中谋求创新,在创新中不忘继承,这绝不能依靠一味的模仿,而是需要不断地挖掘民族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之髓。
点击查看>>民间音乐论文(专业研究10篇)其他文章彝族民歌具有很强的原生态性,尤以高腔见长。凉山州布拖县的阿都高腔是彝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高腔,在彝族民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已被纳入四川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民歌属于一个地方性的民歌,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富有特色的音乐风格。要演唱好湖南民歌,首先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及审美特性,同时,必须认真学好演唱湖南民歌的特殊技巧,掌握湖南方言的特点,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加强演唱者多...
第三章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方式3.1原始时期至1981年的传承方式。3.1.1家族传承是桑植民歌传承的主要形式家族传承是指在家庭范围之内,以其成员内部的上一辈为传授者,下一辈为受教者,使桑植民歌得以在家庭内部世代延续的一种传承方式。桑植民歌以家庭...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民歌按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还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和长歌。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它...
一、民歌功能的实际运用民歌是将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到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民歌是音乐的一部分,具备音乐的艺术特征;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产生于经济状况与社会习俗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民歌具有广泛的社会...
板头曲是河南省著名的传统乐种,又称中州古调、中州古曲.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板头筝曲脱胎于板头合奏曲,是板头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地处河南,在河南筝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南阳地区是其传播和发展的中心地区,其音乐更为...
现代人文科学、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研究表明:思维方式的形成是有其自身规律的,由于受生存环境、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人在心理素质、性格倾向、情绪状态、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些是形成不同思维方式的先天因素,它深深潜入人们的心灵底层,潜在...
闽东畲歌是闽东畲族民歌的简称,主要分布在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唱畲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也是他们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对于喜爱唱畲歌的畲族...
在新时代背景下, 民间音乐似乎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为此, 更要针对年轻群体进行宣传。为了更好地吸引年轻群体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保护与传承,...
第二章概述2.1桑植民歌产生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桑植县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在远古时期被称为西南夷地,为澧水的发源地。处于东经10941~11046,北纬2917~2984,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县域土地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形复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