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意境
( 1) 词与乐。声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歌词是徐景新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乐府诗《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来的。全曲歌词只有简洁的四句: “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而张若虚的乐府诗《春江花月夜》原诗共有三十六句,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幽美恬静、如神话般美妙的境界。徐景新对这样一首千年经典进行再度创作实非易事。
他紧扣诗题,以四个句子,高度浓缩地表现了春、江、花以及月之夜等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艺术境界。他把握了诗中韵味,用新的方式来诠释经典,为文学作品注入了音乐性,用音乐的形式将其由古曲转变为具有时代感的新作品。歌词看似文字少,但词意却很美,集中体现了特定的音乐环境,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同时,歌词中的衬词运用也很独到,如以“呜”仿箫声,以“啊”描舞景等,给人一种情景交融的视觉美感。( 2) 点与线。
中国音乐在民歌、说唱、戏曲、器乐中存在着大量以五声音调为基础的装饰性旋律线,这成为中国音乐旋律展开的重要基础,多种装饰手法,使旋律定型化、变形化、模式化、细腻化、节奏化,加强了旋律线条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中国文化的线性思维表现在民族声乐上,则追求流动的声音形象,因而其音乐形象具有一定的变化性,这种变化性主要表现在对旋律线条的修饰和对音符的装饰上,它的音有的实实在在,有的若有若无,这些微妙的变化是记谱无法全部标记的,因而带有很大的主观创造空间,曲谱对于演唱者来说,仅仅是一个框架,唱腔旋律也不是呆板机械的,它有着微妙的灵活性,要使演唱成为血肉丰满的艺术品,必须要经过演唱者的润饰加工,进而形成独特的韵味。( 3) 扬与抑。孙过庭在《续书谱》中讲: 故一点一画,皆有三转; 一波一拂,皆有三折,书法最忌平直,民族声乐也亦然。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讲究抑扬顿挫,而表现在民族声乐演唱方面,也同样如此。所谓抑扬,主要体现在声音的控制方面,不单是指音量的大小,而且也是声音的力度和量度收放的综合体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如何把握高低抑扬提出的要求是“曲文之中,有正字,有衬字。每遇正字,必声高而气长; 若遇衬字,则声低气短而急忙带过,此分别主客之法也。”顿挫,则是指歌唱中词句的连接和中断,用以强调语气,分清主次。只有通过抑扬顿挫这种节奏和语气上的变化,才能准确地表现歌唱的内涵,体现歌唱艺术的魅力对于一首民族声乐作品,要先朗读,读出其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民族语言的特征和意境,才能唱出它的美来。
( 4) 虚与实。在民族声乐中,声音的虚实感也是一重要原则,如《乐府传声》对“轻重”的议论: “轻者,松其喉,声在喉之上一面,吐字清圆飘逸之谓; 重者,按捺其喉,声在喉之下一面,吐字平实沉着之谓。”歌唱中弱的轻飘袅娜感与书法中的虚势走向,强的坚实沉着感与书法中的殷实挺踏,两者在心理上的感受有相似之处。民族声乐不像绘画、雕塑那样直接描摹表现对象的实体,它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对音乐的理解等来表现意境,这就体现出虚与实。
2 民族器乐化的人声演唱技巧
( 1) 箫的音色移植。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其音色柔和、幽静,低音区发音深沉,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高音区发音紧张,它的吹奏音量虽不大,但适宜表现出安静而平缓的情绪,故而在民族管弦器乐曲《春江花月夜》中,箫作为引子和尾声的主奏乐器,传神的表现了乐曲空灵、悠悠而清静的意境,这也正是乐曲中音色效果最出彩的精华之处。所以在改编时,作者特意根据人声演唱的特点,把箫的演奏旋律和装饰音的部分演奏巧妙地移植到人声“呜”母音的演唱里,同时也保留了原曲最原始、最精华的音响特色。“呜”母音的发声腔体较为打开,泛音非常丰富、音色很柔和,易模拟出管状的音响效果,与箫的音色较为相似。( 2) 以花腔吟唱琵琶音韵。花腔是中西皆有的一种发声唱法,但西方应用更为广泛。
是美声唱法中人声器乐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包括种种装饰音、急速的音阶或琶音进行以及华彩段等等。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中第二部分,在民族乐器琵琶的引领下,作者大胆地采用花腔唱段,使音乐华丽而跳跃。节奏流畅多变、灵巧纯净的花腔演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色彩柔和、清丽淡雅,引人入胜,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在人声顿挫跳跃的花腔技法与弹拨乐琵琶的颗粒性弹奏一脉相承的同时,不仅保留了原有琵琶古曲的风味,还突出了花腔演唱高超技巧的运用。( 3) “啊”母音的情声叠合。被称之为“情感元音”的“啊”母音,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符,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和幼儿开始学说话的第一声,都是建立在以“啊”为母音的语音基础之上的。“啊”母音能随着音乐形象的界定和演唱者心绪的变化而变化,是人声抒发各种情感最快捷、最通透、最优美、最富有表现力的母音。因此我们进行发声的初步训练,也很有必要从“啊”母音开始。“啊”母音可以随着主题音乐的展衍、张弛、快慢、起伏、快慢构建出梦幻般的想象空间,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构想诗画的造型和色彩的浓淡,另外,唱“啊”母音还有利于气息通道的上下畅通,尽情地抒发心中的赞美之情和的感悟之意,从而实现情与景、声与情的叠合。
3 结语
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渗透,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日渐多元化的今天,用现代人的观念和创作手法使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断喷发出新的发展,使得新事物广泛长远的流传下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之作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此曲中大胆尝试了人声与钢琴相辅相成的演绎艺术歌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别具风情韵味的春江月夜美景,为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注入新鲜的活力,使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呈现出一片勃发生机,为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再添异彩。
参考文献:
[1]戴勇. 论民族声乐作品中古代歌曲的演唱与表现[J]. 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 2) .
[2]汪琦. 古歌时代声乐艺术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启示[J]. 艺术评论,2009( 05) .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距今有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古今注》载:邯郸女子,秦氏罗敷,出彩桑于陌上,赵王见欲夺之,罗敷乃弹筝,做《陌上桑》以自明。根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
第三章郭兰英歌唱艺术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实践的启迪第一节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迪郭兰英走出了一条郭兰英风格特色的艺术道路,在声乐表演及教学过程中,为我们后人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一点对我影响颇深。一、声乐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目前就我国声乐水平...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王晓岭,作曲家张卓娅、王祖皆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在借鉴了同名京剧的题材意境,加入了戏曲元素,重新创作的一首现代民族声乐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是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中的各种仪礼活动为载体而代代传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历史上乐籍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国传统音乐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传播与传承的巨大网络。在这种制...
在少数民族乐器的大家园中,巴乌以其独有的音色魅力备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使巴乌成了家喻户晓的乐器.笔者认为,一件乐器,尤其是少数民族乐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在广大地域和群体之间流传,除了其自身的优势特点...
民族音乐文化当中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对其进行掌握能够更好地强化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黄梅戏行腔泛指演员的唱腔,是指黄梅戏演员根据自身表演时对剧情、曲谱的体会来运用各种腔调,并结合戏曲演唱时的声调和旋律来调节声腔并合理运用。...
1984年,中央电视台以及各个省市联合举办了第一届青歌赛,即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而言,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不仅丰富了全民的音乐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们对民族声乐的了解,同时还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艺...
一、我国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纵观中国的教育历史,音乐的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审美和日常生活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和正面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普遍都是以新式的...
从中国民族音乐形态的本源性特征、民族曲式及旋律、音阶调式、民族多声以及基本乐理和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等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概略性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