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威风锣鼓的起源、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27 共2452字
论文摘要

  如雷的鼓声,震天动地;清脆的钹音,时隐时现;嘡嘡的大鼓,浑厚深沉;壮观的场面,气贯长虹;热情奔放的演奏、矫健多样的雄姿描绘出威风锣鼓威武雄壮的气势。

  一、 威风锣鼓的起源发展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威风锣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始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临汾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十多万年前就孕育出了丁村文化。考古发掘出的土鼓、石磬等文物证实了在唐尧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运用自制的乐器打击敲奏来伴唱吟歌,这说明这里产生了打击乐的萌芽,也就为威风锣鼓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养分。

  鼓是打击演奏中最早出现的乐器形式,伴以石片、骨片、陶片以及木片等的合奏。青铜石器时代的到来,逐渐诞生了铜质的钹、锣,而历史发展到春秋时期,鼓乐类的名称已经频繁的出现在各类文史古籍中了,并且初具规模,成为祭祀活动一种重要的形式。唐朝的建立带来了锣鼓艺术的兴盛普及,而“安史之乱”的动荡非但没有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没落,大批具有高深造诣的宫廷乐工流散入民间,反而推动了锣鼓在民间的传播、发展与提高。旧时伴随着迎神赛社、朝山进香、求神祈雨等封建迷信行为的锣鼓演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迁逐渐发挥了娱乐作用,成为社火活动中助兴的主要形式。

  地处黄土高原的临汾,水深土厚,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勤劳淳朴,性多刚直人民,也造就了独特风格的锣鼓演奏。音乐的个性恰似“卷作千雷震地声”的滚滚黄河水冲过壶口的气势,乐言志,它正是黄土高原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志向的直接表达,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植根于民间肥沃土壤之中的威风锣鼓,在几千年浩渺的历史长河里,鸣奏于山野田间,鸣奏于母亲河畔,鸣奏于华夏大地,奏响了气势磅礴的民族之魂。

  二、威风锣鼓的艺术特色

  威风锣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在得到众人青睐的同时兼具多种社会功能,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粗犷豪放,威武雄壮。曲牌演奏所表现的主题大多为借物言志、托物寄情的歌颂人民生活的片段,富有巧思的演奏者把群众生活中所熟悉的景物、事象、声音以及当下的情趣通过锣鼓表演艺术通俗形象的记录下来,奏响了人们的心声,引发了高度的共鸣。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佼佼者,威风锣鼓溶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性和艺术价值。

  1.威风锣鼓造型特色威风锣鼓演奏时主要由鼓、锣、钹等乐器组成合奏形式,不管出现哪个声部,鼓作为核心贯穿始终。鼓是威风锣鼓的灵魂,不同的地域所使用的锣鼓形式也有所不同,最大的瓮鼓鼓面直径60公分左右,高约1.5米,而最常见的扁鼓高度则在30—40公分。威风锣鼓由架子鼓演变为扁鼓的过程看似平常,却代表着表演的灵动,表演者能自行背挎的扁鼓表演融入了舞蹈形式和击奏技巧,大大提高了其艺术观赏性。

  扁鼓鼓围分布着四个对称的铁环,配以长度适宜的彩带,一来便于移动,二来起到装饰作用。演奏时,鼓带斜挎在演奏者肩部,鼓置于腹部,双手各执鼓槌一只,鼓槌的圆头顶端栽着少许彩色缨穗。演奏至高潮,鼓槌挽花,上下飞舞,彩色的缨穗随时翻飞,气氛颇为热烈。

  2.威风锣鼓色彩特色闻声,热血沸腾堪比黄河;观景,浊浪滔天映入眼帘。整齐划一的服饰和乐器色彩搭配无疑为威风锣鼓增添了气势。威风锣鼓打鼓服装借鉴古代武士的服装样式得以设计创新。演奏者头饰红色或黄色方巾,系上中间有红色绒球的“英雄箍”,上半身多为红色或者黑色坎肩,内搭红色或白色内衬,下身为白色或者黄色灯笼裤。不仅如此,诸如坎肩正中、手腕、腰间和脚底均装饰了金色的饰品,踩着节奏与鼓共舞,张弛变幻,威风凛凛。

  服饰色彩的搭配根据演奏乐器、曲目风格、人员编制以及队形变换等因素加以设计,鼓队常采用黄黑色调服饰配上大红鼓,而锣队以白、红为主,钹队则采用红黄主色,锣、钹演奏者手持金光灿灿的乐器。遥遥望去,锣鼓队以金黄色为主色,辅以红、黑、白色,摆开一个个战阵,左右开合,前进后退。舒缓时,似行云流水欢畅而去,激越时,如金戈铁马奔突撞击。黄土高原上豪爽奔放的北方汉子把人们引入一个威武雄壮,五彩缤纷的音响天地,场面实在惊人,也着实感动。

  3.威风锣鼓队形排布特色动作与感情在表现威风锣鼓的艺术特征时相辅相成。威武刚强中不乏轻巧敏捷,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心理与形体整体协调传情达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动情的演奏激发着观众的共鸣。

  威风锣鼓的队形俗称“阵势”或“场面”,它不仅带给观众直接的视觉冲击,也有助于区分声部、凝聚力量;有利于规范动作、施展技巧;也便于互相交流、抒发感情。烘托气氛的同时造成声势,表达音乐情绪的同时体现威风。队形排布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从演奏开始、到铺陈发展、再到高潮尾声,全过程的高低起伏、跌宕张弛通过巧妙的规划布阵有秩序、有规则的运动。

  队伍聚拢散开、有联有断,构图严谨、层次分明。运用简单的方形、圆形、菱形、梅花等图形的阵仗排布,钹巾飞扬,槌缨频舞,称以鲜艳的服饰,极富观赏性。

  三、威风锣鼓的文化内涵

  堪称黄河流域古老文化结晶的临汾威风锣鼓,从原始先民祭神求雨,到唐朝鼓舞军士士气,直至今日表达喜庆心情,承载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从它诞生之日起,威风锣鼓便融合于临汾一带的风土民情之中,数千年的沧海桑田,它始终脚踏实地走着自己的路。因而古朴典雅、纯正健美,蕴藏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威风锣鼓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托物寄情的歌颂人民的生活,直率的表达着人们的理想追求,从临汾市内产生的二百余首曲牌中得以佐证。有借历史故事表明人民果敢豪迈、不畏困难的《单刀赴会》《三战吕布》;也有借花草动物、自然现象展现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刺带花》《狮子滚绣球》;还有直接以鼓点和曲牌次序命名,反映人民直爽淳朴的《起点子》《十二牌》等。威风锣鼓,这种将从生活中的熟悉事物所体悟出的情趣,通过艺术本能通俗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其表现人民的心声,时代的脉搏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的威风锣鼓从农运会到亚运会,从省城的民间艺术节到天安门广场的四十周年大庆,真正打出了山西民间艺术的威风,打出了临汾人民的风采。从此誉享全国,声闻世界。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