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音乐教育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调动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3-18 共2354字
论文摘要

  法国着名的作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句话真实地呈现了音乐教育在提高个人素质和素养方面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音乐教育本身不是单纯地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为了启迪智慧,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和进步。

  但是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一直做得不够稳定,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很多人认为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把音乐教育看得太高;其二,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音、体、美这些非升学考试科目被学生和家长认为会占据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而往往被忽略,这就导致了很多音乐教师看到音乐课不好上,上课效果差的状况。

  目前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国家也意识到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地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音乐教育也开始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但是,从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这对于我们音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结合教学现状进行有效地调整势在必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育教学强调要关注学生,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样的要求事实上就需要我们的音乐课堂对于学生充满吸引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调动就非常重要了,怎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去激发

  审美疲劳是我们做很多事因为重复或者一成不变而丧失兴趣的最终结果。如果我们要想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兴趣,从我们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乐曲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极其重要。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美好的寓意,抒发温馨的心曲,衬托美丽的梦幻,展现炽热的情怀,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因此,在选择教材时,我特别注意到内容要由浅到深,要能展现音乐的精髓,体验对学生创造思维及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都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的,越是未知的东西他们有时越想知道。我们音乐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来安排教学活动和内容。例如,在了解乐器音乐特点欣赏器乐乐曲时,利用各种乐器的音乐特点,加以引导,先放各种乐器演奏的旋律片段,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特点等。有的乐器学生不一定认识,可只体验音色,最后教师结合实物或挂图讲解,比如,长号,它的名字学生说不出,但说出音乐特点:浑厚,雄壮,大号低沉,小号嘹亮,富有战斗气氛,大提琴深沉,小提琴抒情柔美等。最后教师要加以说明,以上听到的旋律片段代表各种乐器音色的一般特点。比如,小号嘹亮的音色,富有战斗性格,在音乐中当需要表现战斗气氛时,作曲家首先到运用小号,其他乐器用来衬托、辅助,使音乐达到预定的气氛。这并不等于小号只能演奏这样的音乐,相反,还可演奏很抒情或欢快的音乐,因为凡能独奏的乐器都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对于它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很多时候,还要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来确定。不同的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上各有不同的效果。举一反三,其他乐器亦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了解节奏、速度对情绪的表达作用

  在教学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歌曲为突破口,让学生谈体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乐曲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把学生耳熟能详的、接触最多的音乐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教师结合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予以引导,学生再亲自体会。教师这时只要引导学生稍加分析对比,就很容易理解节奏和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给以后深一层次的欣赏打下基础。但节奏和旋律是不可分割的,体验音乐情绪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四、感受和声

  在音乐中的烘托作用学生对和声的体验也可以从歌曲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曲。

  所选歌曲要有明显的对比性,比如,在欣赏内蒙民歌时先听男高音独唱,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感受音乐:节奏———悠长缓慢自由;旋律———优美辽阔,高亢;音乐———圆润抒情。接着对比欣赏无伴奏合唱的歌曲,开始,哼名,这是背景;天高云谈,茫茫内蒙古大草原,接着是女声合唱优美辽阔,继而男生合唱,自豪赞颂,然后是男女混声合唱,力度得到巩固和加强,和声错落有致,连绵起伏,音色、和声层层变化、对比,进一步展现了美丽壮阔的草原景象,描绘出草原迷人的景色。通过以上对比欣赏,使学生体验到了和声的烘托作用。前者若是一副素描的话,那么后者则可以说是一副迷人的草原牧歌彩色风景画,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再如,《欢乐颂》这首着名曲目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始以男中音领唱,继而以独、重、合的形式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在欣赏时,教师让学生注意每段的变化讲述听后的感觉。有的学生则说:“领唱好比一个引子,引入”欢乐颂“,独唱则展示主题,重唱此起彼伏,合唱雄壮辉煌。”教师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引起大家的思考,但大家不语。教师问,如果有一百个人都唱《欢乐颂》的主题音调会不会产生如此的效果呢?终于有人回答:“不会,如果缺少和声就不会有这样辉煌的气势。”教师给予肯定,并说:“没有和声的烘托,没有人声的对比,必然会缺乏力度、厚度。因此,和声在表达音乐情绪上是举足轻重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和声的认识。

  总之,现在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地欣赏,不断地提高积累,学生一定会在音乐欣赏中找到快乐,在音乐欣赏中留住兴趣,这样才会把音乐课上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音乐教育论文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