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依靠其自身的丰富多彩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但是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忘记歌词,唱歌跑调等怯场现象,却严重损害了声乐表演的整体效果。 为了提高声乐表演的欣赏价值,在提高表演者表演技能的基础上, 必须提高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克服在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怯场现象。
本文详细分析了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怯场的原因,并积极探索了能够有效克服怯场的措施。
一、形成怯场心理的原因
怯场主要是由于参与者过分的紧张和害怕而出现的难以自控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声乐表演者身上,生活中的其他各类活动的参与者也能看到怯场者的影子。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由于站在舞台上,其动作和表情都会被观众观察到。 个别心理素质不过关的表演者, 便会由于紧张而出现声音颤抖、忘记歌词、唱歌跑调等现象。 一旦舞台下的观众喧哗起哄,表演者的怯场心理将会加剧,直接导致声乐表演无法顺利进行。 这种怯场现象,主要是由表演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关以及外界的客观环境变化引起的。
(一)内因
声乐表演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会不会发生怯场现象。 而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水平又与其自身的性格特点、自信心以及自身技能等因素息息相关。 调查发现,出现怯场现象的表演者普遍性格内向。 他们孤僻、害羞,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的是褒奖,而不是批评指正。 一旦出现失误,将会自乱阵脚。 此时,如果观众喧哗起哄,那么这些表演者很容易因过分的紧张和害羞而出现怯场现象。 第二,出现怯场现象的表演者普遍自信心不足。 他们缺乏充分的自我了解,在各种场合更加偏向于自我否定。 因此,他们在表演之前就害怕自己在表演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自我心理负担太大。 更有甚者,将会越来越惧怕舞台,从而自己把自己的演艺生涯封杀了。 第三,出现怯场现象的表演者其自身的表演技能不够扎实,自身的演艺经验不够充分,不能从容应对在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众所周知,第一次登台表演的表演者更容易出现怯场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表演者对舞台上的声乐表演不够了解,担心自己演唱的曲目不符合观众口味,自身的表演水平不能把舞台角色很好的诠释出来, 进而导致紧张害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外因
表演者在声乐表演过程中,除了因为自身原因而出现怯场外,外界环境也会使表演者出现怯场心理。 很大一部分刚登台的表演者在自己熟悉的舞台和熟悉观众面前表演时,顺利自如。 但是在陌生的环境下, 却容易出现怯场,一方面由于其自身心理素质不好,另一方面则由于观众对表演者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度。 当舞台上的表演者一旦出现失误, 舞台下的观众立马起哄喧哗,这必将加剧了表演者的紧张心理,使他们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找回状态,进而出现怯场。
二、克服怯场心理的对策
(一)提高表演者的心理素质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的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能否在舞台上把人物角色诠释到位,也决定其演艺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 为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表演者首先得正确认识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积极表扬的要听,批评指正的更要听。 通过自身的训练学习,以及与同行师兄弟的交流,克服自身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通过提高自制力来控制住自身的情绪。 当在舞台上出现怯场时,要依靠自身的过硬的心理素质自我调节,找到状态。 比如,表演者可以通过自我暗示,说一些鼓励自己的话来调节自己的呼吸节奏,让自己从紧张焦虑的状态过度到轻松舒缓的状态。
(二)增加表演者的实践训练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缺乏足够的舞台经验使其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而且其自身表演技能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如果没有实际的舞台表演机会,就要多增加一些舞台情景的模拟训练,而且要尽可能的将情景模拟的更加逼真一些。
比如, 当舞台上的表演者出现失误时,台下充当观众的表演者要起哄喧哗,把他们赶下台,给他们的表演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二,老师在教学实践时,可多增加一些训练机会,避免单纯的课堂式理论教学,对性格偏内向的表演者,要多鼓励他们登台表演,帮助他们克服怯场心理。
(三)提高表演者的自我认识水平
在声乐表演中,由于表演者肩负着家长、老师以及自身的众多期望,因此对声乐表演的结果非常在意。 这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大压力,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各种突发状况不断,表演效果差强人意。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表演者对自己认识不足,选择的表演曲目难度过高或者风格不适合自己。 因此,在平时训练时,表演者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适当降低对表演的期望值, 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把自己最擅长,最拿手的曲目表现给观众朋友。
三、结语
声乐表演者通过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对外界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可以有效的克服可能出现的怯场心理,既保证了声乐表演的成功,又肯定了自己的表演水平。 这必将促进表演者在自己的演艺道路上走的更加顺利,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只要声乐表演者在平日的训练中刻意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并增加舞台经验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声乐表演者必能唱出更加美妙的歌声来欢愉观众的视听。
参考文献:
[1]汤芳。声乐表演中的怯场心理之初探[J].青春岁月,2014,(06)。
[2]程嫱,皮燕萍。浅议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怯场”现象[J].大众文艺,2014,(15)。
[3]王文轩。浅谈心理素质与声乐表演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3,(01)。
声乐表演是一门结合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的综合艺术,是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与其他艺术种类相同,声乐表演艺术也要屈从于一定的审美要求。观众作为终端鉴赏环节的主体,成为了检验声乐表演的试金石。而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的审美心理也显...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钢琴学习者越来越多。对钢琴的学习是一种融心智技能与身体技能为一体的复杂活动,学习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心智技能是一种认知活动方式,它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成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
歌唱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涉及到音乐的感知觉、记忆、想象力、作品内涵的理解及情感表达等诸多方面。但在现实的歌唱活动中,这种心理活动却容易被忽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它的发声方法、气息运用、共鸣腔体等技术性原则的运用,把歌唱时的心理如...
音乐表演是音乐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位音乐表演艺术工作者都要经历这一环节。由于心理因素对控制、调整表演的状态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音乐表演这门综合艺术中,心理因素更应得到关注,因为它们不但可以直接表现人类各种细微复杂的情感情绪,而且可以...
音乐表演是对艺术的再创作,是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和重构再现的过程,音乐表演的效果会受表演者心理影响,表演者的心理则会受到其自身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对环境刺激反应的影响。...
钢琴演奏要求演奏者利用肢体动作来施展演奏技能,演奏者需要通过肢体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演奏当中,运用自身的演奏技巧将这些情绪更好地表达出来,进而实现声音与情感的高度契合。...
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ofmu鄄sic),是心理学和音乐活动有机结合之后产生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是人们用心理学的方法及心理学的理论去研究音乐与音乐表演者的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并归纳总结规律最终形成的一门科学。一、音乐心理学研究历程1.中国...
音乐表演是以创造主体的心理为基础的,受这种创造主体的心理支配,音乐表演涵盖了很多种要素,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行为,包括情感、想象、记忆等多个方面,另外还具有再创造的因素,使音乐表演区别于其他音乐心理,具有特殊之处。本文对音乐表演中一个重要的...
摘要阉人歌手作为美声唱法的再造实践者,使人们拓宽了对于声音的认识,引进了新的声乐技术,加强了声乐的表现力,推动了声乐教育的发展,把歌剧的发展推向了巅峰,对美声唱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在19世纪因为种种原因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对声乐发展的积...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表演艺术,是一种表现力、感染力极丰富的音乐艺术形式。虽然看在表面上只是一套系统的口型、喉头与呼吸等技术技巧动作,但它实际上是一项融汇记忆、想象、联想、思维、形象、表情和韵味等为一体的复杂心理活动方式。通过演唱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