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技术论文 >

中药成分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升技术综述(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16 共10253字
  2.2在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应用实例
  
  据某些研究表明[10-19],在自乳化系统中,药物存在于细小的油滴中,当进入胃肠道后,微乳乳滴能够广泛分布,快速分布于整个胃肠道中,与胃肠黏膜充分接触,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大块药物与胃肠道壁长时间接触后产生的刺激性,同时大大促进了水不溶性或溶解性小的药物的溶出吸收; 微乳中的脂质还能够降低首过效应。也就是说自乳化系统是通过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改善药物的溶出度,提高药物渗透率,并延长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而在药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自乳化技术适用于提高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尤其适用于第Ⅳ类药物。
  
  杜红等以片剂对比考察穿心莲内酯微乳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在家兔体内,微乳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有所改善,是片剂的1.6倍[13].
  
  邓长风证明葛根素o/w微乳与葛根素溶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407%,w/o微乳与葛根素溶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17%,证明以微乳作为载体显着提高了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10].
  
  柯学等以原料对比考察黄芩素自微乳生物利用度,在大鼠体内,黄芩素自微乳的AUC是原料的3.77倍,证明自微乳系统可显着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14].
  
  李馨儒等证明家犬体内水飞蓟素自微乳化浓乳与市售水飞蓟素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27.2%,证明自微乳系统可显着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15].
  
  陈小新等证明察beagle犬体内葛根素自微乳与混悬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54.73%,证明葛根素自微乳能显着提高葛根素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16].
  
  曾昭武等以榄香烯口服乳对比考察榄香烯微乳,小鼠体内榄香烯微乳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3.1%,证明大鼠口服榄香烯微乳能提高生物利用度[17].
  
  李晔等证明大鼠口服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剂的血样中,油酸与亚油酸的Cmax均为普通口服乳剂的2倍多,曲线下面积(AUC) 也远大于普通口服乳剂,证实鸦胆子油自微乳颗粒剂能够显着促进鸦胆子油的口服吸收[18].
  
  曹璐证明自制白藜芦醇自微乳与白藜芦醇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 1047%,证明自制白藜芦醇自微乳的生物利用度明显优于白藜芦醇混悬液[19].
  
  3固体分散技术
  
  3.1概述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SD) 是指将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介质中所形成的药物–载体固体分散体系。药物与载体之间主要是通过微粉化固体分散和粉状溶液或溶剂沉积等固体分散技术达到高度分散。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20].
  
  固体分散剂作为一种给药系统,应用于中药制剂,能增加中药制剂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提高中药疗效和中药资源的利用,为制备中药新剂型、提高中药在药品市场的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动力。当然固体分散剂也有不足,如药物稳定性不高、久贮易产生老化现象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限制固体分散剂在中药制剂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20].
  
  3.2在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具体应用实例
  
  难溶性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以分子、胶体、无定型或微晶状态分散在载体中,比表面积增加,溶出速度加快,增加药物体外溶出度; 并且缓释型固体分散体可以使药物在高度散状态下延缓释放速率,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固体分散技术是从这两个方面提高生物利用度。所以固体分散技术主要适用于难溶性药物。
  
  张淑秋等以健康志愿者为实验对象,证明黄豆贰元固体分散物胶囊和市售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平均值为504%,证明明黄豆贰元制成该固体分散物可显着提高其生物利用度[21].
  
  林海燕以姜黄素对比考察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小鼠体内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AUC是姜黄素的4倍,证明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22].
  
  严菲等以原料药作对比,证明黄芩素固体分散体达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4,证明采用溶剂法制备黄芩素-PVPK30固体分散体,使其体外溶出速率和大鼠体内吸收均有显着性提高[23].
  
  龚显峰等证明固体分散体与葛根素原料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53倍,证明固体分散技术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24].
  
  4磷脂复合技术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医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