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

城市环境设计中如何突出美感

来源:现代园艺 作者:宋燕
发布于:2018-11-16 共3580字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环境成为人们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一些城市出于交通便利或经济发展的需求, 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 旧房改造、旧景新颜的情况比比皆是, 甚至很多城市变成了钢筋水泥的森林, 失去了城市环境的美感, 也使一些传统建筑之美消失了, 城市建设缺乏美学视角的规划, 导致城市现代化有余, 但美学内蕴不足。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 很难对环境产生欣赏的美感。

  关键词: 城市环境艺术; 设计反思; 美学;

城市环境设计中如何突出美感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一些古建筑被钢筋水泥所代替, 为追求经济发展而不惜牺牲城市环境的做法随处可见:绿地公园在减少, 而城市森林在增多, 这是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 但也为城市环境带来了危机。可以说, 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缺乏艺术美感, 更缺乏美学底蕴, 才使得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布局杂乱的现象。

  1、 美学视角下的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需要“美”, 这是居住者的心声, 也是设计者的心声, 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虽然城市占我国领土较少, 但城市却代表着我国社会文化的精髓。城市离不开高楼大厦, 但也同样离不开青山绿水;离不开亭台楼阁, 也同样离不开花鸟鱼虫。城市是一个文化的集大成者, 城市环境也必然要展现美学思想, 才能让居住者更舒心愉悦。

  1.1、 自然美不是乡村的专享, 城市也可以徜徉山水之间

  国外很多城市有“城市花园”、乃至“国家花园”之称, 比如北海道、新加坡、瑞士等, 这些国家或地区不可谓不发达, 也并不缺乏现代文明, 但城市环境如徜徉于山水之间, 别具自然之美, 让人留连忘返。这些城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青山绿水, 保留了自然的恩赐, 其城市环境设计以自然风景为主体, 虽然也用设计元素在内, 但以不改变自然风貌为目的进行城市环境规划设计, 才有了身在自然之中的城市之美。

  1.2、 城市环境是大众所爱, 也必将代表社会之美

  城市环境的设计之美并非一味地追求文化层次、追求高楼林立和建筑之美, 更重要的是体现社会之美, 以满足大众居住需求为前提的设计美感, 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观赏性建筑”, 也不是束之高阁的标志性建筑, 最能体现城市环境之美的还是要数社会之美。城市环境艺术最终是服务大众的, 其设计审美最终还是要符合基层大众的视角。

  1.3、 高楼林立之下的城市建筑之美更显出科技感

  科技并不是冰冷的, 而是立体的、绚丽的。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核心, 高楼大厦是其标志性建筑, 而亭台楼阁也是其标志性建筑, 只是一个现代一个古代的区别。但从总体情况来看, 我国城市环境中仍然以高楼大厦为主体, 因而呈现出一种高楼林立的科技感, 特别是夜幕降临后, 满街霓虹使人炫目, 这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结果。作为建筑群落的设计与规划, 应以城市环境的绿色发展为前提, 才能使高楼大厦不显得突兀而立。

  1.4、 城市环境也要彰显文化底蕴, 突出文化之美

  我国有很多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城, 它们记录了中华文明史, 记录了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变迁, 有一些地方甚至带有斑驳的历史痕迹, 这种残缺之美恰恰体现出了城市环境中的文化底蕴。这是古老文化之美的体现, 那么现代文化之美的体现则更多地体现在城市环境中的绿色之美, 比如城市花园等绿地设计, 为城市环境增添了蓬勃的色彩, 这种文化之美更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与社会文化中的审美需求。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可分为4个维度, 即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建筑之美和社会之美。这4个维度基本上涵盖了人们对于居住需求、实用需求和文化需求。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终极目标是服务大众文化需求。唯有如此,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才不会偏离这个行业, 偏离社会发展。

  2、 当前城市环境设计中缺乏美感的反思

  虽然人们对于城市环境设计之美有很多追求, 也对其进行过深入细致地探讨, 但在我国很多城市的环境设计中都突出了“无序与乱”这两大特点, 缺乏合理长远的规划与布局, 导致后期很难通过技术手段纠正。以建筑为例, 这个地方建了高楼, 而没有建花园, 那么即使想采取补救措施也很难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二次改造。

  2.1、 以自然之美换取了高楼大厦, 也削弱了自然之美

  当前在我国很多地区城市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高楼大厦的背后是巨额的利润, 包括房地产商和城市环境设计部门等, 大都以利益为前提进行建筑设计。但从政府角度来看, 房地产项目远比城市环境设计这种公益性项目的利润点高, 甚至高出许多, 对于短期利益的追求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自然之美以换取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2.2、 形式主义击溃了社会之美

  形式主义一旦渗透到城市环境设计中去, 就会设计出很多华而不实的城市环境设计作品, 这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讲, 实用性差也就很难让人们去关注它的美。大众是城市环境最有评判权力的人, 也是城市环境最直接的体验者, 为大众设计相应的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城市环境, 才能使城市环境突出社会美, 但很多城市环境设计忽略了这一点。

  2.3、 建筑之美需要个性, 但当前城市环境设计千篇一律

  建筑需要独特性的设计, 尽管建筑结构难免存在相似性, 或者进行了相互借鉴, 但毕竟没有突出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建筑特色, 一旦建筑缺少个性, 也就轮为“死建筑”了。

  2.4、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少了文化底蕴, 变成了冰冷的建筑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 也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文化是人们凝聚在一起的核心思想。在这个人口流动频繁的时代, 人们的思想意识异常活跃, 如果没有一个经典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就很难将不同思想观念的人们聚合在一起。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环境建筑仅仅是完成了一个建筑项目, 而并不是建成了一个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这样软性的指标, 这就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缺少一点人性的味道。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上这4种问题仅仅代表了绝大多数城市的共性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文化悠久的城市中, 环境设计也没有体现出原本的特色, 不得不使人们对城市环境的美学底蕴产生怀疑。

  3、 城市环境设计如何突出美感

  任何设计要突出美感, 其设计人员首先应具有深厚的美学功底与美学思维, 才能从美学视角去设计规划城市环境, 才能勇于突破常规, 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更加突出“美”字。

  3.1、 自然需要调和, 需要与美学进行充分融合, 才能设计出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城市环境

  当然, 这样做的前提是设计要具有出众的美学功底。一种方式可以充分借助自然环境的特点, 依势而建, 减少费用支出, 同时又完好地保留了自然风光。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很多城市并不具备城中自然风光的特色。对于这类城市环境在进行艺术设计时, 应采用人工置景与居住性环境结合的方式, 即多建设绿色花园, 以使城市建设能够与自然融合, 与环保融合, 延长其环境设计的生命力。

  3.2、 以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为前提, 在保障审美需求的同时, 增加城市环境建设的功能性

  如果缺乏实用性与功能性, 那么再美的城市环境也不会得到大众认可。那么, 如何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体现功能性之美, 则需要从细分大众需求入手, 以需定建, 按照大众需求的具体条目进行有针对性地城市环境设计, 当然前提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并关注相应的成本支出, 可有效提升大众对城市环境的认可度。

  3.3、 城市建筑的艺术设计要突出个性, 保障大众对居住环境的美感与功能性需求, 同时也突出建筑的个性化

  商业建筑同样需要满足功能性与审美性的要求。当然, 大众反映最为强烈的还是居住型建筑的美感设计。在实际生活中, 带有绿色花园的居住型大厦往往售价会比其它大厦高出许多, 但仍然会有很多人宁可选择贵的, 也不选择居住环境相对差一些的。而商业型大厦的设计中更加突出自身的个性化特征, 一般与大厦主体拥有者所从事的行业有关, 比如电视台往往喜欢较高的高层建筑, 以俯瞰整个城市, 因而电视台大厦往往会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

  3.4、 文化底蕴之美让社会更有凝聚力, 也让大众更有归属感和场所感

  文化底蕴是城市的灵魂, 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比如很多城市以自身历史建有博物馆或是某某古城。这些建筑虽然有些是新建或翻建的, 也很难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底蕴, 但就参观旅游的视角来看, 还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一座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要突出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建设城市的图书馆、文化长廊等具有文化底蕴的建筑, 以汇聚人气为目的, 招徕一些文化爱好者进行聚会, 并随之影响周边环境, 这是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城市之美是人们对于生活之美的追求, 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热爱, 对于生活充满的激情。但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起步较晚, 在建设过程中又受到客观环境和经济发展转型期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环境设计难免出现美感缺乏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 这就需要在城市建设中不断进行城市设计的美学反思, 站在美学角度不断审视当前城市规划的决策与实施, 将美学思想融入城市环境设计的文化之中, 才能使城市环境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和建筑之美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汤菲.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魅力初探[J].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 (2)
  [2]王莹莹.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分析与反思[J].中国包装, 2013 (9)
  [3]苏洁.论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J].才智, 2015 (14)

原文出处:宋燕.当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审思[J].现代园艺,2018(20):103-10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环境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