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经典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11-20 共1176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展示设计个性化越来越强,技术越来越先进,各类主题的展示设计也日趋多样化,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展示文化产业。可以说,现代化展示设计是集科技艺术于一身。如今的展示空间已打破传统展示形式,融入新的设计意念和高新技术,既像一个时尚多变的"空间魔术"。又更像一个充满各种信息的"空间容器"。从一个明确的主题到另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再从多学科技术到一个崭新的创意,展示设计向广度和深度纵横发展。文中是搜索整理的展示空间设计论文6篇,以供借鉴。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第一篇: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设计探究一以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为例

  摘要:面对数字化时代下公众观展需求的转变,了解观众的空间需求是空间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空间环境设计以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和观展体验。研究针对规划馆展示空间中呈现出的模式单一、信息复杂、组织分隔、技术形式化的设计问题,以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为例,探究观展行为需求与展示空间环境设计要素。最后提出“开放性、主题性、科普性、互动性”四位一体的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为未来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行为学;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行为模式;空间设计;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change of public exhibition viewing demand in the digital era,understanding the space demand of the audience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design. Through the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we can improve the service and Exhibition viewing experience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pace. Aiming at the design problems of single mode,complex information,organizational separation and technical formalization in the exhibition space of the Planning Museum,this paper takes Shenzhen contemporary art and urban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demand of exhibition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elements of the exhibition space. Finally,the design strategy of "openness,theme,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interaction" is put forward,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practice of exhibition space of Urban Planning Museum in the future.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导向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国各地区建设展示城市规划成果展馆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也提到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需求,还要同时推动数字化的发展及智慧化的服务场景应用。[1]城市规划馆作为公众了解国家城市规划政策的公共文化空间,面向新时代公众需求及时更新提升观众服务和体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同样作为城市主题型的博物馆,关于城市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相关研究远多于城市规划馆,对于规划馆展示空间设计的相关研究仍需探究。综上,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视角,设计符合新时代公众需求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目前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面临的时代挑战。

  一、面向新时代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的设计问题

  城市规划展示馆作为展示城市发展轨迹的公共文化空间,从2000年全国第一座上海市城市规划馆开馆以来,国内的规划展示馆陆陆续续进入准备建设中,社会发展大环境推动城市规划馆发展。其一是社会环境,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展馆数量的高速增长。其二是现状环境,城市品牌化塑造的需求,地区之间的城市竞争。其三是政策环境,管理体制的主导作用,城市建设展示的需求。[2]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当下我国城市规划馆呈现以下现象。

  (一)模式单一化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馆都是以上海城市规划馆为蓝本,基本按照“过去-现代-将来”展示框架,广泛应用于各大小型城市规划馆造成单一化的现象。虽然这种展示框架模式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但是也因此呈现出各地区同质化的现象,缺乏展示亮点及地域特色。

  (二)信息复杂化

  规划馆的展示内容涉及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即城市历史、建筑成就及未来的城市展望。但仅城市历史部分的展示已包含地方建筑街区,人文、器物、文化等诸多方面,需要展示内容较多。展示空间呈现出信息为了包含以上叙述内容,相应呈现的展示方式主要以模型、展板为主,大多数的空间会呈现整个文字化复杂。展示信息复杂化以致展示内容的主题性缺乏聚焦点。

  (三)组织分隔化

  规划馆展示空间中,城市历史与城市规划空间的衔接,如何与城市博物馆中城市历史的空间区别。城市文化作为地域特色体现在现有空间中,将城市文化作为空间脉络,在整个展示空间叙事中完整展现,打造以城市为载体的具有主题性的空间,而不是相对分隔的空间组织。

  (四)技术形式化

  近年来新媒介的发展,出现各种动态化和科技化的展示形式。高科技术的展示方式也是规划馆的特色之一,但是需要依据展示内容合理化设置的展示形式,而不是一度依赖展示技术。部分规划馆声光电媒体的组合应用,导致整个规划馆展示空间的文化氛围感缺失。[3]

  二、环境行为学理论介入展示空间设计思考

  (一)洞察观众行为需求

  规划馆是传达城市规划信息及国家政策导向的公共空间,展示信息传达的方式非常重要。展示空间作为传递信息的空间媒介,连接着空间环境中的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展品。因此,在展示空间中所发生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是基于环境而引起的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行为,在规划馆展示场域中探讨各部分的空间要素及各部分要素组成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行为学理论的研究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交互关系具有相互渗透性。展示空间对于人与空间的交互,“观众-展品-展示空间”三者交互的关系尤其重要。环境行为学的调研方法着眼于动态信息的收集,这些动态信息包含人的行为动作等。采用环境行为学的调研方法,让设计师洞察空间参与者的行为目的,比如不同空间环境对人行为产生的影响,探究观展行为是洞察观众行为需求的基础。[4]

  (二)定位空间设计需求

  环境行为学研究内容是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人的行为作为切入点,设计满足人们行为活动的环境场所。在《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法》一书中,拉普卜特尝试建构了人—环境的联系,环境正是通过“意义”,影响着人的判断和行为。环境通过提供线索影响人的行为,人又靠这些线索来判断或解释行为,这些线索的集合就是环境的“意义”。[5]对于规划馆展示空间建成环境意义来说,公共文化空间目的是人人参与,体现公共与公平,因此规划馆展示空间应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从社会性到公共性的意义,环境如何影响空间行为,都需要探讨人在公共空间物理环境中的行为,探究观展行为需求定位观众的空间需求,实现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

  三、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一)跨界融合设计模式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年轻、活力、发展、包容、亲和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特征。[6]城市与艺术结合,一馆两展的形式具有革新性和前沿性,一馆两展跨界融合模式为其带来人流量聚集热点,因此研究选取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为例分析展示空间设计。[7]展馆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184号,是深圳市民中心化建筑群中最具现代性的建筑。深圳市城市规划馆常设与本馆北翼,由于整个展馆建筑空间的独特性,不同主题展示空间结合具体建筑空间形式巧妙布展,布展面积约9000平方米。深圳规划展以深圳的创新性和先导性的城市规划思想为核心,集合建筑内部空间特色性的环境要素,以现代化的新媒介为技术手段,营造具有互动性和体验性的展示空间。

  (二)展示空间行为需求

  1986年唐纳德.诺曼提出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的概念,他提出的用户体验的3个层次,即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1这里主要关注的是空间的行为层。行为层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感受,针对展馆空间设计中一些空间装置、高科技展示媒介互动所产生的行动反应。在对深圳城市规划馆空间参观者的调研中,通过观察行为动态总结出以下三个维度的观展行为需求。

  1. 认知型环境行为需求:

  从展示内容到信息传达,完成内容认知行为需求。比如在城市共生展区,展馆入口的“深圳天赋”和立体沙盘区以及弧形AR展台观众停留观看时间较长。多媒体显示屏循环播放的“深圳天赋”,讲述深圳地区海岸生物等内容,吸引人们停驻观看和拍照打卡。在立体沙盘展区,参观者围绕圆形的沙盘,讨论观看微型城市模型,大部分人会围绕沙盘沿走一圈,观看不同视角城市模型。在弧形展台前,通过AR的显示的静态的海洋生物模型,将静态变动态画面介绍海洋生物,吸引一些家庭型的观看者,有助于低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事物具有科普意义,塑造学习的情景化空间。

  2. 体验型环境行为需求:

  从内容认知到空间参与,体验数字交互的展示空间。在3F-“空间与社会”,在沉浸式的空间环境中了解城市与社会,整个空间由一个个向心型圆形空间组成,每个小空间设置中聆听对话的圆形屏幕,与社会各界学者互动。以及黑色空间中显示的投影电子书,具有艺术感和仪式感。“城市影院”的巨幕流水屏幕,观众在观看深圳介绍时,当海浪出现时伴随着声音,脚下也会由海浪的波动使其身临其境的置身与讲解视频之中。还有给未来城市寄语展区的活动设置,邀请观众参与到城市未来的展望中,激发观众参与城市共创。

  3. 互动型环境行为需求:

  从空间体验到空间互动,营造城市互动的展示空间。比如,在5F的儿童活动区,一些家长会指导儿童进行模块的移动,作为“小小规划师”创建自己独具特色的城市组合,通过移动模块重组任意形态,运用城市大数据可视化,借助互动模拟的屏幕和实时动态显示屏,结合信息地图与规划设计的游戏设置,更直观地理解城市规划的过程和了解城市规划的构成。5F“未来畅想”展区,挑空悬挂的屏幕上留下曾经观众的身影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寄语,屏幕统计截至调研日期,已经有6000多观众参与此活动致未来寄语,参与观众频次的统计数据显示也表明观者对未来城市的美好期望。(如图1)

  (三)展示空间设计要素

  1. 展示空间主题框架:

  在空间主题设计上,整个深圳城市规划展馆由三层组成,分别是城市共生、城市共建、城市共想三部分主题构成。首先“城市共生”主题,围绕深圳地区的生态、规划政策、城市意象等来展示城市形象与城市品格。观众可以了解共同生活这座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各个构成要素,比如自然环境、区域关系、移民文化、开放精神等。其次是“城市共建”主题,主要向观众展示深圳市城市规划体系,让观众理解城市规划中的核心,如何通过空间规划与公共活动激发城市的活力。最后,是“城市共想”部分,展示内容围绕城市共想,主要对城市未来的寄语,让观众共同参与到这座城市的未来展望中,期望深圳在未来规划的发展越来越好。

 1.png

  图1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观众参观旅程图  

  2. 展示空间分布类型:

  在空间分布设计上,结合不同空间形制展示主题分布。首先是3F城市共生主题,其“生态文明”和“空间与社会”空间分布是向心型空间。“共同家园”展区是直线型空间,展示屏幕与休闲座椅对应空间布局形式。其次是4F城市共建主题,“总体规划”展区是规则的方型空间,方形空间地面上内置显示屏幕,显示屏幕以点状序列呈现,应对不同规划政策讲解。其他部分展区由于受到原有建筑空间的限制,以直线型空间为主。最后是“城市共建”主题,“城市创想”展区利用挑高空间不规则点状布置显示屏幕,空间较为灵动。

  3. 展示空间体验形式:

  从空间体验设计上,展馆主要有三种空间体验形式,分别是主题性、沉浸感、定制化为主。首先是主题性体验。展馆入口引入眼帘的是由多模块化的屏幕组合,以多彩颜色和抽象的图案变化展示生态物种的演进,属于静态视觉体验。展台上内嵌解说屏幕,配置听筒,感受自然生态的声音属于听觉体验,同时通过手机APP互动AR成像生动的展示生物的多样性。其次是沉浸感体验。在3F-“空间与社会”,整个展示空间以黑色为主色调,空间分布不同装置,装置上配置显示屏,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讲述深圳的规划政策。4F“回顾与展望”展区空间,在落地显示屏前的设置座椅,实现与规划专家面对面的时空交流。最后是定制化体验形式。比如5F设置儿童活动区利用“建造城市”的游戏理念设计,桌台模块结合大屏幕实时显示模块移动轨迹,呈现出相对应的城市景象。5F“远景畅想”展区多点布置显示屏,设置为未来寄语的体验方式,打造参与感的空间体验。

  四、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设计策略

  对于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环境来说,观众与展品的联系,观众与空间之间的联系,以及展品与空间的关系,这些联系通过空间媒介有序地联系。从规划馆建成环境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意义出发,结合以上展示空间行为需求探究观众的空间需求,提出基于“开放性、科普性、主题性、交互性”的环境空间设计原则,具体围绕“动线、场景、体验、数字化”设计要素构思创新设计策略。

  (一)开放性的动线设计

  从观众与展示空间的角度出发,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动线设计的流动性和便捷性。首先是流动性的空间动线组织。流动的空间动线直接影响展馆内空间的变化,对展馆内部所发生的观展行为进行引导。基于原有建筑空间,进行空间分割时避免大空间的划分为单一的小空间,流动性的空间对人流的引导与空间的串联非常重要。例如,深圳规划馆基于原建筑空间结构,以组团的形式去回应空间主题,次空间主题回应主空间,展区与展区之间流动性较好。其次是便捷性的动线组织。对于展示空间来说,清晰的动线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对参观者在空间观看和游走提供更多的便捷性,发挥环境空间引导的作用。动线强烈的暗示性,使观众的心理、行进速度和停留时间按照展示设置的方向和节奏而变化。开放的空间动线组织对于协调人—物—环境的关系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空间信息“传输—接收—反馈”,发挥空间动线引导的积极作用。

  (二)主题性的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的主题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叙事模式,具体指展示空间叙事的逻辑性。从叙事学的情节出发,利用叙事的情节来构建空间的结构与内涵,让观者在浏览观赏、体验中接触城市,以空间展示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与城市规划理念的传达。城市主题脉络是指整个规划展馆展示空间主题策划的逻辑。围绕主题脉络将线索串联的主题并置叙事模式。传统的规划馆按照“过去-现在-将来”的展示逻辑,而深圳规划展主题从“城市共生、城市共建、城市共想”三个递进式的逻辑安排。从城市文化脉络出发,引出隐形的展示线索,找到叙事逻辑情节,构建展示空间场景,使参观者进入沉浸式的空间情境中。城市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非物质内容隐性元素,比如城市文化展示,主题、环境、文化、空间主题、空间元素都可以隐含在主题性的场景空间组织线索中。对于观众而言城市展示叙事表达的逻辑性有助于观众理解共同生活的城市,以及理解城市发展目标。

  (三)科普性的体验设计

  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以展示城市为主,数字化媒介是一种新的虚实结合的展示形式,也是空间设计重要的触点。[8]。作为一种科普性的数字媒介,如何在科普中结合展示空间打造空间体验。其一是传递的信息内容,即城市规划相关专业术语的内容。展示内容的选取和呈现要帮助参观者理解城市规划的逻辑,以便理解城市规划实践的价值与意义。比如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组团的空间结构、成片开发建设模式、法定图则制度、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城市实践的典型内容。其二是媒介呈现形态。如何巧妙利用现有展馆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智能化展示媒介的介入。比如,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中立体数字化沙盘的呈现,与以往五颜六色的沙盘灯光秀不同,深圳馆地面设置圆形的小沙盘模型,实体城市模型上搭配立体倾斜的透明展示屏实时播放城市介绍。数字化展示空间系统化分层,实体模型与信息展示,动画、图片,语音、文字相结合形式。在展示内容上,需要站在观众的视角,将专业信息文本类转译到动画类,知识化,日常化等视觉化方式进行信息传达和体验,让观展者更多地理解城市规划。

  (四)交互性的数字化设计

  在《作为实践的文化》中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曾对现代意义上的空间做过如下的描述——“空间——现代空间——管理和控制的对象。空间是负责‘主要协调’任务的权威游戏场。[9]在展示空间环境中,活动模式与空间场域对于交互性的组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空间设计中,活动交互的模式背后设计逻辑对于空间参与者之间尤为重要,设置何种模式以达到何种目的,都是在展示空间构建时需要考虑的事情。多维感官具有参与式的体验,以视觉为中心,其他五感的辅助作用对外部事物进行探索,通过感知使人们在空间中更好的产生“交流”。[10]比如多媒体显示屏、VR体验区,数字化的交互媒介,具有极强的多感官交互,充分发挥现代数字化技术的优势,环绕观看、聆听、触摸的方式参与互动展项,以观众为中心的数字化设计,实现观众与与展品空间的互动,例如自发式的游戏模式的设置促进空间参与者的互动。[11]

  结语

  城市规划馆作为城市主题型博物馆,具有公共文化空间服务社会职能。通过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探究展示空间设计策略。针对当下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现有问题,提出从开放性的动线设计、主题性的场景设计、科普性的体验设计、交互性的数字化设计,这四大环境设计要素出发,进行城市规划馆展示空间模式的创新,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根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化之路报告》指出,疫情席卷全球,数字经济呈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进一步凸显数字化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确定性。[12]因此,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和交互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更灵活主动的参与到空间设计的营造,丰富空间形式拓展展示空间的功能。对于城市规划馆也在提升质量的过程中,未来发展更多的是注重人在环境体验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 , 2021(12):26-29.

  [2]钱凤德着静观中国城市规划馆[M]中西书局2017.

  [3]颜远见城市规划馆展示设计问题探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设计, 2019,32(16):135-138.

  [4]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5]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Amos Rapoport)着;黄兰谷等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凡,肖蓝,夏韬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融合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 2017(05):92-97.

  [7]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深圳,中国[J].世界建筑, 2017(05): 126-127.

  [8]栾之珑,师丹青多维度下展开的非线性叙事-新媒体时代的体验性叙事设计[J]装饰, 2017(04):30-33.

  [9]鲍曼着;郑莉译;作为实践的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妮娜西蒙(Nina Simon)着;喻翔译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11] (美)妮娜莱文特,阿尔瓦罗帕斯夸尔利昂编;王思怡,陈蒙琪译博物馆学认知与传播译丛多感知博物馆触摸声音嗅味空间与记忆的跨学科视野[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12]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团队中国数字化之路报告[R].深圳: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20.

  注释

  1 UCD概念即唐纳德·诺曼(Don Norman)在《设计心理学》中提到用户研究的理念,即理解用户的需求。唐纳德·诺曼(Don Norman)提出,情感系统由三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体验。这三个层次是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第二篇:传统村落文化展馆空间展示设计研究一以高淳漆桥古村落为例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文化展馆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立传统村落文化展馆已成为促进乡村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传统村落的文化展馆不仅是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村落文化内涵的总体体现,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个留得住乡愁、承得住记忆的重要展示空间。该文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漆桥古镇为例,研究传统村落文化展馆展示空间的设计原则、展示形式。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展馆;展示空间;

  一、国内传统村落文化展馆发展现状

  传统村落指建造的年代较久,地址与建造格局基本没有改动,保留了一些地域特色并且有完整的历史信息、人文精神、民风民俗的古村落。传统村落传承了一定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村落中的一些常住居民共同生活、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思维意识和乡村习俗,由此固定成了基本的乡村文化。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民居保护中存在的忽视自然环境、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的问题,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和“乡村记忆工程”成为村落民居保护的重要实践内容。自2012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传统村落的摸底调查,截至2019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已有6819个受保护的村落。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村落面临逐渐消亡的困境。当前,数字化传播成为保护村落的有效方式。2017年,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目前,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村落单馆数量共计376个,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展览馆已成为目前我国研究传统村落资料最丰富、数据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在线数据库。

  同时,当前乡村文化展馆也成为推动“乡村记忆工程”开展的重要媒介。文化展示不仅要展示传统村落特有的地理风貌和自然奇观,而且要深入挖掘传统村落长久以来形成的生存精神和文化内涵,将其经过多层次、多维度挖掘整理后加以集中展示,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使人们感受传统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

  二、传统村落文化展馆展示空间设计的原则

  1. 以历史文化为核心

  文化会让人找到归属感,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不同的地区也拥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这些方言和习俗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唤起人们对于家乡的回忆。

  在传统村落文化展馆空间的展示设计中,存在很多能够传播文化信息的途径。如:设计师可用展板宣传的方法将文化信息以二维平面的方式展现出来,加深参观者对相关信息的视觉印象;导游通过简单而详细的口述方式介绍文化信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传播更多的文化信息,以方便参观者了解;民俗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艺术活动将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片段生动地展示在受众面前;建筑设施能让受众身临其境地体会当地的传统文化,体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不同的文化信息传播途径相互作用,成为传统村落文化展示的重要途径[1]。因此,传统村落文化展馆空间的展示设计要以当地的历史文化为核心。不同村落都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与风俗习惯,只有深入挖掘其内涵的文化价值,才能让生于、长于这片土地的人们产生文化认同感。

  2. 以空间规划为基础

  良好的空间规划会使人们在观展时获得展览设计有条理、有秩序的感受。因此,在展示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性设计空间布局,或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村落的历史,或是选取村落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或事件为中心加以延伸展示。在确认了设计的逻辑顺序后,设计师可以选取重点展示的内容进行深入拓展,优化展示的内容、形式等设计,引发参观者在观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强化参观者的观赏体验,引导参观者深入思考传统村落文化的发展脉络。

  3. 以符号语言为视觉导向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语言符号,如,黄土高坡给人豪放不羁的印象,而江南给人柔美秀丽之感,等等。在传统村落文化展馆中,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空间大小、营造环境质感和色彩等方法,使展馆空间内的氛围与展示内容相匹配,让参观者在参观时能够与展示的文化信息产生共鸣。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设计,让参观者在黑色、具有压抑感的环境中看到遇难者的图片,使参观者从心理与视觉感受上共情、产生悲痛感。因此,在传统村落文化展馆空间中,设计师也可以从当地的文化、建筑、环境等中提取设计元素融入设计,以此刺激参观者产生不同的情感趋向[2]。

  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漆桥古村落为例,其被誉为“金陵第一古村落”,村内可见汉代古桥、宋代古井、明清建筑等,且这些建筑保存相对完好。走在具有近2000年历史的漆桥老街上,两侧的房子都是陈旧的砖木式店房,屋檐外挑,门楣上还雕有精美的纹饰。因此,其文化展馆空间应以营造古色古香的环境为主进行设计。

1.png

  三、信息传达的表现形式

  信息传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设计师可通过对展馆空间中的灯光、材质、色彩等的巧妙设计,融入科技手段,加上与参观者的互动,营造一定的空间氛围,通过对参观者的感官形成冲击,有计划地把展示的内容信息传递给参观者,使参观者接收到展品蕴含的内在信息。展馆内展出的物品能够让参观者了解到古村落的悠久文化及其发展脉络,为其选择合适的展示形式在设计中尤为重要[3]。

  1. 陈列展示

  陈列展示作为基本的展示形式,是现代展馆中使用频率较高、较为传统的展示形式。陈列展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悬挂展示、放置展示、夹置展示等形式。传统古村落文化展馆在展示具体事物时多采用陈列展示的表现形式,如,在展示历史文化书籍和代表性的物品时多采用陈列展示中放置的表现形式,在展示古村落以往样貌图片和大篇幅的背景介绍、文字说明时多采用陈列展示中悬挂的表现形式,等等。

  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的漆桥古村落为例,漆桥村拥有百年的孔氏文化历史,设计师收集了当地具有孔氏文化代表性的物品,根据年代排列放置于展台中进行展示,并配以相关文字,希望通过对展品的解读,将参观者的思绪带入展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中,使参观者感受当地丰富的孔氏文化内涵。

  2. 场景营造

  不同于相片在二维空间上给人以固定角度样貌的展示,场景营造的表现形式在展示空间中通过对固定场景的布置与还原,在三维空间中较为直观地从多角度展示环境的多处细节,让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感。若想传达给观者较为抽象的信息,设计师还可以进行抽象化的场景营造,通过夸张、类比等手法,配以相应的灯光、音乐等,营造出更为意象化的场景。

  3. 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普通的陈列展示形式往往难以充分吸引观者的注意。因此,如何将有效的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展示语言,引起观者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文化展馆空间的展示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媒体技术可将音乐、视频、动画、文字等形式相结合,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表现更丰富的信息,这是以往的展示形式难以相比的。设计师可以在传统村落文化展馆空间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互动投影、数字沙盘、电子翻书等技术,深入挖掘展品的背景和内涵,刺激参观者的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给参观者带来震撼感,促使参观者深入探究与思考展品。

  4. 互动理念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的展示技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和展示。为了突出新鲜感和互动性,设计师可以通过游戏、动画等新的传播形式引导参观者参与,增强文化展示的体验感和沉浸感。

  现代展馆的展示设计越来越注重展示内容与参观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如何让展品与参观者产生互动,使二者之间建立一定的情感关系,成为值得设计师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村落文化展馆空间中,相比于让参观者从直白的文字中获取信息,有效的物与人的互动往往更能引起参观者的兴趣,在深化参观者体验感的同时,可提高参观者接收信息的效率。设计师可以通过让参观者触摸多媒体接触屏、参与制作、参与体验性的小游戏等方式,激发参观者的热情,引发参与者与展品在心灵上的共鸣。

  漆桥古村落传承着多种手工艺技术,如竹篾编制技术、传统手工豆腐磨制技术以及仿古木雕技术等。因此,在漆桥村文化展馆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设置一片手工艺活态展示区,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特色经典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跟随民间艺人学习一门古老的手工艺。这可以激发年轻人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兴趣,提升其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感,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传统村落民居是传统乡村聚落居住空间的历史遗存,其诠释了传统文化习俗和特定时代生活方式的独有空间文本。对于这种经过历史变迁而留存下来的村落民居,现代社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其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村落民居的艺术、文化价值。在传统村落文化展馆空间展示设计中,设计师要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进一步确立展馆空间中的展示内容,并根据其内容进行相应空间的风格化设计,对不同类型的展示内容配以相应的展示形式。此外,合理增加展馆中物与人的互动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参观者的体验感,促进参观者对于传统村落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传统村落文化展示设计不能停留在单一的空间氛围营造层面,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保护与修复、开发与展示。因此,设计师要在传统村落中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展馆中大量加入数字化展示媒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化、情境化地展示在数字化终端设备上,实现更高效的展示与传播,从而达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保存传统村落民居的艺术、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佰通.“乡村记忆工程"课题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 2019:57.

  [2]包迎华,盛良瑜,李玉用江苏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南 京杨柳村和漆桥村为例[J].改革与开放, 2017(5):36-39.

  [3]蔡苏宁浅谈文化展馆与观众的“互动"--以民族文化宫 为例[C]/民族文化宫,中共云南省楚雄州委宣传部,楚雄州文化体育局中国民族文博(第六辑) , 2015: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环境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