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延安新城北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探究
【绪论】延安新城生态公园设计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
【第三章】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
【第四章】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可行性研究
【5.1 5.2】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理念与设计分析
【5.3】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城市生态型公园创建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5.3 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
5.3.1 总图设计
按照前文中设计理念和设计分析进行总图方案设计,得出如图所示的生态公园总图设计方案,提出“以植护土,以土蓄水,以水养植”的生态景观设计方针,以改善地区综合环境为首要目,作为黄土高原延安新城生态公园设计的基本方针,选用延安本土植物搭配设计,以修复和养护湿陷性黄土土地为目的,增加土地的蓄水和保水性,减少土地湿陷性,保持地区水景观的良好效果,最终改善地区土壤蓄水状况,达到植物生长的最佳标准,使景观设计成为可循环的生态链设计。提出“多核有机布局”的空间设计方针,即不打破场地舒朗大气的辽阔感,维持其整体性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几个核心空间进行有机布局,营造西北地区的特色景观,打造西北印象景观(如图 25、26)。
结合区域功能,以一条主要游览步道贯穿全园,根据每一区块的地理条件进行不同主题风格的景观设计和功能活动场地布置,针对延安特色生态设计,运用现代手法弘扬和展现老城文化,同时体现新城现代风貌,通过生态计算和分析对植被景观、水体景观、泛洪区设计等设计内容进行详细设计,体现延安新城生态公园设计的生态性和地域特色性。
5.3.2 植被设计
适量配植乔木和灌木,起到固土作用。选择易活好养植物品种,提高种植成活率并在后期养护中大大减少浇水、施肥量,开辟专类果园、药用植物园,种植当地特产水果、药材,此外大面积牧草地被收割也可增加经济效益,达到经济适中的原则;植物与建筑、构筑、地形结合,营造具有黄土高原风情印象的绿地景观,重点选择花、果、叶为红、黄色系的植物,色彩对比鲜明,季相变化明显,达到姣好的艺术效果;采用当地有代表性的观赏植物、经济作物,体现地方特色;植物配置时将乔、灌、草紧密结合,达到涵养水源效果,增加招鸟及蜜源植物,达到植物设计多样性。
提出“大绿色”的种植原则,即大面积种植牧草等地被植物覆盖裸露的黄土土壤,以便进行土壤养护。力求通过丛植、带植、片植等设计手法,形成大气、简洁、粗放,自然式种植风格,和疏林、密林、散林、纯林、多层混交林等不同的林带效果,岩石园、草地、滨水草坡地带,依据不同地势变化打造风格迥异的景观形式,营造仿自然的大型生态休闲公园。
通过“分层设计”的设计原则,实现植物“有序”的生长模式,使植被生长达到较高成活率和良好的景观效果。“分层设计”方案第一层植物设计首先采用延安本土生长状况良好且具有巩固土壤,提升土壤肥力的植物品种进行先行设计,经过植被的若干生长期后进行土壤及植被生长调研,即开始第二层植物设计,根据调研数据及现有景观效果增种长势优良的品种,适当减少长势不良的品种,引栽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品种进行植物深化设计。
岩石文化区将体现岩石园植物景观,以常绿乔木、花灌木、观赏草、宿根花卉及攀援植物为主。
第一层植物设计:
侧柏+山桃-白刺花-早熟禾黄蔷薇+爬山虎-沙地柏+马蔺+凤尾兰+披针苔草辽东栎+细裂槭-白羊草山桃+山杏-白羊草第二层设计待选植物:
新疆杨-珍珠梅+碧桃+紫叶矮樱-沙地柏油松+蜀桧-白三叶野核桃+北京丁香-金银木-二月兰疏林草地区:以密林草地为主景,国槐、榆树、白桦、油松、蜀桧等常绿、落叶乔木及耐荫花灌木多层混交,草地种植小冠花、白三叶等牧草,展现台地草坪景观。
第一层植物设计:
国槐+榆树-珍珠梅+绣线菊-白羊草+小冠花白桦+金丝垂柳+芦苇油松+丁香+ 野核桃草木樨+长芒草+铁杆蒿第二层设计待选植物:
圆柏+樟子松-紫花苜蓿+牡丹云杉+蜀桧三叶草+二月兰森林湖泊区:以人工湖为主景,湖岸种植芦苇、千屈菜等挺水观赏植物及金丝柳,周边大量种植杜梨、白蜡、茶条槭等秋色叶树种,突出春夏水景和秋季彩叶。
第一层植物设计:
白蜡+山杨-山桃+沙棘- 草木樨油松+龙柏-多花木兰-披针苔草杜梨+茶条槭-白羊草+二月兰金丝柳-芦苇金丝柳-千屈菜+黄菖蒲+马蔺第二层设计待选植物:
扁桃+新疆杨-珍珠梅+牡丹油松+龙柏-小冠花
5.3.3 水生态设计
水在生态公园设计中为极活泼要素,优良的水景观设计能够营造富有趣味性、生机勃勃的景观环境。通过生态计算,确定水域设计的合理位置、范围、深度,水域平面、剖面形态,水岸形式等内容,保持水体景观达到优良标准,保证水体的结构和功能,能最大程度实现水体价值。
湖底基土为黄土,湖底设计做 40-45 厘米厚的 3:7 灰层土,每隔 20 米留一个伸缩缝,如遇基土微漏则采用聚乙烯防水薄膜湖底结构(如图 27、28)。据水域设计分析,湖面总面积控制在 0.16 平方千米,湖 1 和湖 2 水深较浅,水深不到 2 米,湖 3 为水深超过 2 米湖泊。湖泊弯道处长时间受到水流、急流的冲刷,坡岸易受到破坏,因此在水流的主流线方向部位设置重点护岸(如图 29、30)。水岸线设计是水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公园水岸线处理企图以自然地形为基础,结合岩石、土壤、植被与水直接接触,打造形态起伏、曲折变化的天然岸线,经过水与环境的长久演变,形成特定的生态自律环境。湖 1 位于上游位置且范围较小,为防止水位较低达不到景观要求的状况,设计采用石块入水或复式坡岸形式,水位较低时可形成硬地景观或草地景观(如图 31、32);湖 2 则形成自然的草地坡岸形式或芦苇置石坡岸形式,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栖息地(如图 33、34);湖 3 则位于湖水下游,水位较深,因此可采用浅水湾挡墙护岸、木桩或仿木桩护岸形式、干垒挡土墙护岸等形式(如图 35、36)。
5.3.4 泛洪区设计
泛洪区设计是处理雨水的重要方式,对涵养水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有重要意义,对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笔者将本文泛洪区设计分为沙植混合泛洪区,硬地泛洪区,草地泛洪区,湖泊泛洪区(如图 37)。沙植混合泛洪区和草地泛洪区在多雨水季节可涵养水源促进植物生长,沙植混合泛洪区在雨水较少的季节则形成硬质景观,可做停留场地或人流通道,形成丰富的场地体验效果;湖泊泛洪区在多雨水季节则可增大湖水面积,补充周围水分增加环境湿度;硬地泛洪区是在较低地坪的硬地广场不影响人流交通的情况下,蓄积一定量雨水,并排走多余雨水,蓄积的雨水将形成浅水景观,铺装设施有一定的透水效果,可补偿硬地铺装下的地下水,雨水渗透经过地下渗透和地上蒸发最终需要一定时间完成全部渗透过程,以此增加环境水分子。不同主题的泛洪区设计在考虑场地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进行蓄水设计,丰富了生态公园的景观内容,也是对延安生态环境的尊重。硬地泛洪区位于山地沟壑区的入口位置,适当布置渗水口,如大雨之际,可缓慢进行雨水排泄至下层土壤(如图 38)。
沙植混合泛洪区主要位于山地沟壑区道路两侧,低于道路标高,表层混合铺设粒径2-5 厘米河滩石与规格为 40-70 目黄沙,点缀种植沙地柏、马蔺、凤尾兰等地被植物(如图39)。
湖泊泛洪区位于场地中湖泊沿岸,设计采用不同的驳岸入水形式,湖泊水位较低时,形成丰富的亲水空间和观景平台,雨季水位较高时,则淹没草坡,扩大景观湖面积,四周种植芦苇、千屈菜等耐旱和短期水淹植物(如图 40)。
草地泛洪区主要位于台地草坪区中的低谷草坪地区,种植旱地耐短期水淹牧草,可散播多年生地被野生花卉混合景天科植物,点缀种植茶条槭等既耐水湿又耐干燥和碱性土壤的观赏树种(如图 41)。
5.3.5 特色景观设计
在具体的节点设计中,提出“以大示小,以小喻大”的景观设计手法,以展现地区景观风貌为目的,打造独具延安风格的景观。如将延安拱门、剪影等特色元素放大设计于特色雕塑,将宏观的梯田景观、黄土粱峁景观缩小喻化为梯田台地、和微地形中的景观构筑,简洁地展现黄土高原景观构造的舒朗、辽阔风格,富有地域特色。(1)延安特色主题教育长廊设计根据生态公园必要的教育宣传功能,在西北入口处设置特色主题教育长廊,运用延安特有的黄土粱峁元素,砌筑高低不一的黄土质景观挡墙,配合小水景及点缀置石,营造沟谷纵横的纵深感,景观挡墙刻有关于延安生态的相关宣传内容,为游历过程带来更多文化内涵,行走路线周围设置异形沙地和草地,可进行玩耍停留,丰富行走的感官体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泛洪功能(如图 42)。(2)延安特色雕塑广场设计西南广场作为公园端头的主要入口,兼有重要的形象宣传功能,因此设计大尺度的雕塑构筑十分必要,设计汲取延安窑洞特殊的拱门元素及延安土黄色和枣红色的代表颜色进行构思,经拉伸和放大,使雕塑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成为整个公园的标志构筑,结合场地弧形的台阶设计,传达了具有聚集和容纳的精神内涵,其掩映于绿丛中的效果成为生态公园特有的靓丽景色(如图 43)。(3)梯田意象设计根据场地平整后,第二区地块仍存在的 18 米高差,决定在本地块内打造具有台地效果的梯田景观和具有休闲功能的大片开敞阳光草坪,并在低点打造部分水景观。梯田边缘采用干垒石砌筑,梯田间时而开敞时而绿植环绕,具有开合的体验感,成片的植物可选用具有农业特色和北方黄土特色的向日葵及玉米作物,更具延安特色。间隔设计植物观赏区、儿童娱乐场地、休闲观赏区,并用次要游览步道进行贯穿连接。本区生态特色在于运用存在的高差地形进行景观打造(如图 44、45、46)。(4)黄土特色景观设计设计试图还原地块高低起伏的地形,打造黄土特有生态公园,因此根据场地条件适当堆叠地形,改变其平整土地后一马平川的视觉形象。对平整场地过程中的大地肌理进行元素提取,其环境形态类似于山峁层层显露的基岩,是对黄土土壤所具有塑造性的呈现,也是对当下开发建设手笔的记录和展现。设计的生态性体现在仅留个别具有承重作用点的土壤裸露来表达黄土特色景观,选用人造具有保水效果的黄色土壤来代替保水力差且具有失陷性的黄土,并进行土壤加固,防止因雨水冲刷而带来的水土流失,其它截面则都由植被覆盖(如图 47、48)。
5.3.6 覆土建筑设计
覆土建筑的设计运用生态的概念,旨在充分利用场地自然环境,留下最少量的开发建设足迹。沿袭延安传统窑洞形态,结合陕北生土建筑中高原黄土所特有的物理特性,在愈干旱的气候环境下越能够凝固和坚挺,具有直立性和保温性的品质特点进行设计,同时运用防潮防水措施来解决黄土土壤雨水分解、失陷的问题,配合草木设计,使建筑形态与场地充分融合,让人体会到延安窑洞设计的文化精髓,感受如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般自然的建筑,如瑞士设计师 peter vetsch 的“土堡”作品,于自然中建穴,将建筑形态完全融于自然(如图 49、50)。
覆土建筑的设计将在场址可持续化、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室内环境质量、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为达到生态建筑标准提供有力条件,是体现延安特色设计的重要方面,是生态公园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5.3.7 特色设施设计
本节对生态公园休憩凳及景观灯进行设计,其中公园坐凳设计为立体简洁的几何方块形式加以斜切,无任何其他修饰,表达延安淳朴的风情特色。运用黄土材质混合胶制,使设计更具有本土特色,胶制的作用在于使黄土固体化,考虑到黄土沙质化易于变形,因而更便于倚靠而不会沾染沙尘。
光源及灯具的设计对于景观打造更是起到点睛效果,本景观灯的设计适合放置于草坡、沙草结合之处及开阔草坪上,与具有延安特色风俗的景观坐凳的形式相呼应,设计风格简单明快(如图 51)。
第5章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5.1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理念5.1.1设计理念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理念来源于场地的自然山体形态,现生态公园场地存在约139米高差,较大的高差地形使人联想到延安山地风貌,因此设计企图根据延安山地不同海拔高...
第4章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可行性研究4.1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调研4.1.1地理环境调研宝塔区为西北高,中部隆起,向东倾斜的丘陵河谷地形。生态公园场址位于延安新城北区一期规划地块东南侧,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瓷窑沟到一里坡村之间的东...
第1章绪论1.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被经济优先发展占主体的城市发展格局,弊端暴露无遗,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严重、城市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频频出现,城市绿地日趋减少,生物种类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城市景观雷同、缺少地域特色等问题越...
摘要随着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对生态问题的关注逐渐被各领域专家重视。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与分布逐渐成为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伴随西部城市大尺度规模的发展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也成为其考量的重要切入点。延安正处于老城保护建设与新城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