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往今来, 大多养生学者都认为中医养生不离睡眠, 充足的睡眠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如睡眠的质量、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 而在对这些诸多因素的研究中, 古人已为我们研究睡眠养生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 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中医养生,睡眠质量,相关性
睡眠养生, 通常认为是人体生物钟的内部需要, 也是交感神经休眠, 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状态。充足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基础, 充足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身体的细胞凋亡, 恢复身体能量, 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充足的睡眠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如睡眠的质量、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等, 而在对这些诸多因素的研究中, 古人已为我们研究睡眠养生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 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 睡眠养生的时间和时限
1.1 睡眠时间
古人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出“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 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夜卧早起”, 夏三月“夜卧早起, 秋三月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冬三月“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 盖人当是时, 诸血归心, 一不得睡, 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 伤也。”以上均说明养生需要充分的睡眠, 而睡眠必须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这也是固护人体阳气的表现。
1.2 睡眠时限
清代着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着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 阳气渐消, 少息以养阳。时至子, 阳气渐长, 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 阴气尽则寤”。同时吴清忠[1]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 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 养生者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 睡眠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 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 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之时, 睡好子午觉, 就有利于人体的阴阳调和。所以养生睡眠更加注重睡眠质量与有效性, 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为标准。古人云:“凡睡至适可而止, 则神宁气足, 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 志气昏坠。”[2]
2 环境对睡眠的影响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 恐患头风, 背受风嗽, 肩受风则臂疼, 善调摄者, 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属阳邪为百病之长, 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 出现头痛、头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室有穿堂风, 应注意保暖, 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3]。《琐碎录》还载有:“卧处不可以首近火, 恐伤脑。”如果在床头边安放火炉之类的炉具, 日久引动火邪, 影响睡眠, 而且由于近火, 温度可能过高, 睡着后容易掀被, 反而容易着凉。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着《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 名安乐窝, 冬暖夏凉, 遇有睡思则就卧。”“安乐窝”即卧室, 睡觉必须注意卧室的环境情况, 尽量做到冬暖夏凉, 从而有利于人的睡眠。《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 令人贪婪无言, 乃祸害之源, 但令素雅洁净, 无风雨暑湿为佳。”说明卧室要以素雅洁净为要, 而不在于华丽, 因为卧室是以避风雨寒露使其不能误伤身体为要。
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亦云:“默寝暗眠神晏如”。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 令人心神不安。”中医学谓之“神安则寐”之说, 就寝即灭灯, 则目不外眩, 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 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 处于优势, 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 神志清醒, 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 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 亦为阳热之源, 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 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齐梁时代着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 令人六神不安也。”
3 睡姿对睡眠的影响
在《道藏·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 恐失精, 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睡不厌屈, 觉不厌伸。”[4]《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 屈右臂, 以手承头, 伸左足, 以手置于股间。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5]。《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 宜右侧以舒脾气。”《千金要方·养性》说:“屈膝侧卧, 益人气力, 胜正偃卧。”
由此可见, 右侧卧位比其它任何睡姿都利于健康。现代科学也证明了右侧卧位有利于心脏血液循环, 还有利于消化系统的再吸收。因为, 心脏位置较高, 有利于心脏排血, 并减轻其负担;肝脏位于右侧最低处, 可获得较多的供血;胃、十二指肠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 所以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运动吸收。
4 睡眠的情态对睡眠的影响
战国早期庄子所着的《南华经》记载睡眠有“操纵”二法:“操者, 如贯想头顶, 默数鼻息, 返观丹田之类, 使心有所着, 乃不纷驰, 庶可获寐;纵者, 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 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 心欲求寐, 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 渐非臆想所及, 惟忘乎寐, 则心之或操或纵, 皆通睡之路。”古人云“寤则神栖于目, 寐则神栖于心”, 心静无欲则能入睡, 心情烦躁, 杂念纷纭, 常常难以入睡。可见, 好的入睡状态需心无旁骛, 心静入眠, 心情急迫反而难以睡着。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 神静则寐, 神动则醒[6]。大喜大怒深思忧虑则阴阳不和, 神不守舍, 难以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 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 书灰到深夜。”这段话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如果出现睡眠欠佳, 且不能食者, 心下软而痞者, 服甘草泻心汤则愈。若脾胃虚弱而痞者, 加甘草。《素问·调逆论》中亦载:“胃不和而卧不安。”所以在治疗上可以从脾胃的角度进行, 在养生上可以通过按摩脾胃经, 以及控制饮食等方法调节睡眠。冯红礼认为脾胃失调可以引起气血生化不足, 营卫失守, 阴阳失衡导致失眠, 是失眠的重要病机之一,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安全有效[7]。养生中亦可用花生叶泡饮法:将花生叶 (鲜叶最好) 用白开水冲入壶内或杯内, 等花生叶的色泽泡下后饮下, 约10分钟左右, 即能入睡, 有效率达95%以上。
综上所述, 善于养生者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卧室环境等客观条件而进行调节, 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睡眠时间、睡眠的环境等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调整自己的睡姿以及睡前心情尽量保证睡前心情平和安详, 从而享有优质睡眠, 这也是睡眠养生的重要表现。古人为我们研究睡眠养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亦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6:1.
[2]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J].保健医苑, 2006, 35 (9) :36-37.
[3]赵颖初, 腾晶.道教睡眠养生观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 27 (9) :1941.
[4]明道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478.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并创立了系统的、多流派的养生方法。将传统中医养生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对指导当代人的养生实践意义重大。本文将...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生活方式及疾病谱的逐渐改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中越来越多的注重养生。《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更为我国养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在养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
中医养生保健酒是基于中医食药养生理论与实践,践行中医治未病理念,结合中医体质学说思想,传承悠久的中医药酒文化,遵循国家保健食品产品管理规定,针对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的基本证候而创制的一种新型酒剂产品。中医基本理论阴阳平和的生命学说和中医防...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本文从阴阳交感角度浅谈头冷脚热八分饱的中医养生观点,此观点暗含泰卦之象:头冷为坤在上,阴气下降;脚热为乾在下,阳气升腾,因而阴阳交济互根而生命泉源不止.八分饱则脾胃真气流通,而助心肾坎离交媾.只有阴阳交感,才...
近些年,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给予了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高度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推广和普及。...
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从养生、保健到医疗、康复,始终贯穿着早期干预的思想,是中医治未病的具体表达形式[1].运用中医药独特的理论指导患者饮食起居、调摄情志、保养精气、运动功法等方法可达到减少疾...
0引言现阶段,因为西医知识及其治疗方法的日益普及,中医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多数医院及医疗机构中,中医所占比重明显不及西医。当前无论综合性医院还是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其临床模式大同小异,运行模式都是按照内、外、妇、儿为基础,然后根...
本文从人文与医学的视野出发, 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 挖掘云南地方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内容, 按四时节气不同对节日饮食加以分类阐述...
二十五史的第一部史是史前史。远古时期,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免遭风雨和野兽的侵袭,构木为巢而栖树上,此即有巢氏时代。四、五万年前,人类由古人进化为新人,始有宫室房屋。原始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缝制衣服,并学会了人工取火和对火的使用[1].火的...
食疗药膳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式。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会仍教授认为当前发展食疗养生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