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使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协同发展,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兴趣的衔接与培养
1.要融洽师生关系。初一新生刚接触初中老师,心里有陌生感和距离感,老师应该在开始阶段,抓住时机,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朋友的心态培养与 学生 的 感情,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老师要在学生接触初中语文前,给学生做好心理铺垫,利用小故事或小游戏来讲解初中语文知识的趣味和美妙,让学生增强学生语文的信心,在不断鼓励中树立学好语文的目标。
3.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教师要针对初一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利用课内和课文时间,对学生展开不同的学习引导和评价。这样分层次的教学方式,既能有针对性,体现了对学生重视的公平性,也提高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正能量。
二。教法的衔接与创新
初一学生刚结束小学阶段的学习,需要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掌控课堂节奏,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反映能力,调整讲课的难度和速度,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的知识,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注重对全面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的学习要贴切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教授,也要加强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 的一 般 规律、方法。
总之,在初一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要构建一个和谐轻 松 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初中的开始阶段养成对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性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的衔接与改进
1.由学会到会学。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局限于 上 课专 心 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初一语文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而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训练状况出发,采取一些过渡措施。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 启 发性 的 问题,让他们去研讨,逐步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力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2. 从个体操作式学习到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独立操作式学习常常是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学生思维特点对学习方式的客观制约。但进入中学学习后,语文学科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学科多,任务重,难度高,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单靠自学往往效率比较低。所以初中语文的学习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升了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衔接教学对于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初中阶段的学习,认真探索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逐步适应初中的学习氛围,实现良好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陈秋芳。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衔接:解读语文新课标[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
[2]单晓丽,王欣。浅谈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吴蓓。略谈初一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