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学习呈现多元化,知识载体变得多样化,学习时空被拓宽,自主学习观念逐渐深化,合作学习更为便利,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将引起教与学系统的整体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将教学系统视为一个整体、一个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1],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生态建构显得十分必要。
1 教育生态观
“生态学”主要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序的稳定的完整的生命共同体;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引起相关物种发生协同变化;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的存在以另外一方的存在为条件长期共生,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发生联系,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中[2].在教学中,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研究教育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将有关生态的整体性,协变性,共生性及动态平衡等理论用于思考教育生态问题,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促成一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用教育生态观来思考和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育高效、和谐的发展。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生态建构
2.1 主体的生态建构
2.1.1 差异性与个性的统一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Gardner, R. C) 于 1983 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差异性,但都有自己的强项和风格,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个体的优势,让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发掘,学习需求得以适应和满足。反映在教学上,即是通过个性化教学,同时注重差异化教学,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强项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其弱项能否得以改善和提高,依赖于教育能否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语文生态教学强调在集体中发展个性,教学方法选择要多样化,课程设置选择性强,体现其灵活适用性,教学组织方式灵活多样,以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差异化学习需要[3].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差异性发展提供平台,学生在一个和谐自由的生态环境中,选择个性的学习行为,最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形成,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对个体的尊重。
2.1.2 学生本体一个生态的课堂,应该是“鼓舞人心的”.美国着名教育家梅里尔 · 哈 · 明博士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描述了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做到 “鼓舞人心”.课堂中学生能清晰感受到尊严感,课堂中流淌着一种轻松的活力,课堂活动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充分体验到集体感,学生对课堂中发生的一切有所觉察,能够自觉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能积极适应周围人群。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高效使用,使得学生拥有更为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把时间留给学生,留足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创设学习情境,为其提供可以用来比较和体验的足够的材料,学生参与收集各种学习资料,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同时学生在足够多的空间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能力提升。
把思想交流和碰撞教给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实现真正意义的民主教学,让学生有足够思考的机会。给学生足够尝试的机会,每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自然会焕发旺盛的学习热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完全的“学生本位”的课堂环境并不一定能帮助学生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但却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和发现能力,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基础,促成整个系统共同发展的良性生态特征。
2.2 客体的生态建构
2.2.1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教学环境生态缺失一是适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必须尊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等品质,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注重信息的人文整合。二是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而非教学的根本内容。对学生而言,教学媒体是工具和帮手,学生要学会并且熟练运用教学媒体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最终完成意义建构,而不只是教师进行讲解演示的工具。三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用来提高课堂效果,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以培养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四是信息技术应用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不能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五是教师要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更新信息教育观念,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不要受控于现代信息技术。
2.2.2 建立生态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指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为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的人际环境,如个体心理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堂气氛等。积极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师生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师生关系冷漠,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麻木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从教学生态系统出发,只有其内部各因子(种群)协同发展,才能使整个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建立一种生态化师生关系,这一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交往和对话的关系,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真正凸显学生主体,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态化师生关系的建立 , 保障了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形成一种轻松和谐的生态平衡之美。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建立生态化师生关系创建更加和谐、平等、广泛、更富有针对性的交流平台,实现师生的共生和协变。
2.2.3 树立生态教学理念,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如何构建一个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首先要树立生态的教学理念,用生态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解决好这个矛盾。
生态的课堂教学首先是开放的,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开放、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开放、教师与教材关系的开放、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开放等。其次,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都是教学生态中不可缺少的因子,这些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发展,构成生态教学的有机整体。在生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合作式、协助式等课堂模式,整合新型教学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性的学习。
2.2.4 生态化评价系统的形成生态的学习评价系统注重目标多元化,方式方法多样化。
评价的主体不只是教师单方面,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方。评价的内容更为全面,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变化都会成为被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估,促进和激发学习中积极情感的释放。生态化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各要素匹配协助,营造一种适宜各要素良性健康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的、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
3 结语
教育生态观强调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态是必要的,它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的原则,以“学生本位”、“教师主导”, 利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群体效应、共生协变等原理和原则,处理好教学系统中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系统的优化,创建一个动态的、和谐和平衡的教学生态环境,使学生能在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铸造人文精神,熔炼学生思想。为学生搭建展现个性的舞台,让生命之光闪现出个性和智慧的光辉,构建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比的语文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 森 . 论 课 堂 的 生 态 本 质、 特 征 及 功 能 [J]. 教 育 研究 ,2005(10):55-60.
[2] 张玉祥 . 初中语文以学为本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J]. 职业教育 ,2014(2):182.
[3] 罗玉梅 .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语文建设 ,2012(7):32-34.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发学生智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会使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容易疲劳,即...
21世纪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方便和必要的资源,成为创造情境教学既方便又有效的手段,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增加不少,课堂活动由单调的师生、生生活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开启了一扇新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