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

盲校现语文教学的低效性问题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08 共1781字
摘要

  盲校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盲文与汉字的转译带来的系列问题(如难以确定具体的音调、没有汉字的音形意结合;盲文阅读的速度慢、盲文书写的速度不快),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盲校语文活动的有效开展, 突出表现在文言文和诗歌教学、课堂时间不足、课堂练习难以开展等。 而且看起来似乎难以改变这个现状。 其次由于盲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而语文是个小百科的学科,他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且盲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有效感知和理解文本, 从而常常导致师生活动难以进行。 再次视觉障碍学生与普通儿童相比也具有特殊性,如动作表现迟缓,感知觉缺乏,言词与具体形象脱节,形成方位和空间概念困难,想象力不丰富等,邓晓红老师对这方面已论述的很详尽,这些特殊性对盲校的教材提出相应的要求, 本文的撰写是根据余文森先生在普校的改革中得出的观点去分析探讨盲校现语文教学的低效性问题。

  一、 就发展内涵,切实定位盲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就语文学科目标而言,知识目标是一些基础积累,能力则是学习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主要讲究体验。 其实在我们学校的教案中已经要求三个目标的统一, 然而盲校同普通学校一样,即使一个班级学生数量不多,然而成分也依旧复杂,就我们班而言,从多个维度去分类,可以分为低视力和盲生,也可以分为单一障碍和多重障碍,还有优秀和暂时落后生,年龄差异也很大(这是普通学校少见的),盲校语文经常会感到教学目标难定,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显着,所以往往在无奈中丢弃落后生,以中等生为主兼顾优秀生,即使这种课堂上的成功,然而在我看来也是失败的。

  二、就发展层次,有效将盲生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我认为如果教学低效,那么很可能你不了解你的学生。 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来的有些措手不及,因为你在提问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全班没有一个人有能力完成。 盲校语文课堂中经常容易出现所谓的“冷场”现象,而且这也是公开课教师最怕遭遇到的。 我想这个现象的发生除了一个班级学生人数少以外,还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往是教师的提问超出了学生能力的范围,也就是超过了“最近发展区”. “ 最近发展区 ” 之说 , 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 ,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 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时候不是教遥远的教育,也不是教学生已经会的,恰恰是所谓的“跳一跳够得着的教育。 只有遵循发展区理论,教学才能真正有效。 以后写教学反思的时候也才能少掉这样的话语:由于没有充分估计到学情,提出的问题遭遇冷场,或者由于没有估计到学情,在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已经将老师的任务圆满完成。

  三、就发展形式,注重盲生的内向发展

  简单地说,内在发展是智慧发展;外在发展是知识发展,两种发展具有关联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为此,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要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知识是永远进步的。 其实当然需要注意盲生的双向发展,但是我们容易忽视学生的内在发展。结合自己的课堂,发现我们往往是这样的上课,只是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或许学生对这样的分析课文早就熟悉,况且盲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好,但是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又经常发现稍微更改的题目不会做了,语文课堂上天天讲那些知识而忽视了智慧的培养是我们每个盲校教师都十分应该去注意的。例如盲初一语文第八课论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容易培养一个一个会背诵的盲生,却难以培养一个会思考的学生,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发展。 当然很多教师自己怕有思想的学生,备课的时候也是千篇一律,不论对于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文均是一样的备课。 这样的课堂中怎么可能培养的出有思想的学生呢。 课堂的有效性又去哪里找呢。 例如上论语的时候我就问学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师什么意思,教师自己也可以思考,如果经常去复习就可以当老师,老师那么容易当吗?解释成榜样呢,是否更好呢。 比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到底如何翻译等,如果按照大纲教书按照教师参考用备课而没有思考那很难把这句话翻译和解释好。 教师只有不断的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内向发展和外向双向共同发展,从而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才能给课堂带来真正的有效性。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