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深度阅读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课改要求。而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又是高中语文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当下,须要探讨深度阅读教学视域下读写结合领域“教”与“学”互转、“读”与“写”融合的“应为”等规律性要求;着重研制在读写结合实践中有利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创新、路径选择、规律回归和教学设计等“可为”变革举措。
关键词 :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读写结合;教学改革;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教学中的传统做法。新课改标准的提出,给深度阅读学习中的“读写结合”又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读写结合的“应为”争论一直不断,但受到考试体制的种种局限;而读写结合的“可为”研究甚弱,教学脱节的现象突出。为此,有必要深入探索“读写结合”这个亟待研究的领域,寻求阅读教学的课改方向。尤其是基于深度阅读的读写结合视角,研究“教”与“学”互转的改进方向、“读”与“写”融合的转化之路,大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应为
“读写结合”是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策略。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写结合”规律,须结合现实的时代背景和教学需求。当下,我国对读写结合的研究比较集中的有“以读促写”。但是,目前我国读写结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均面临着“教”与“学”关系颠倒、读与写关系混淆等问题。因此,读写结合的“应为”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集中的焦点问题。
1. 强化“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读写结合往往更多地是在关注其外在表现: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的词句,或仿写文中的写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读写结合,则更加强调读写一体的内在表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即引领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获得对语言的感性认知,经过学生的自我思考,逐渐上升为理性认知,以便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而,现行的读写结合存在着重读轻写、读写分家、教学脱节,以及读写相互限制等倾向。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一味盯住提高阅读能力,却无意提升写作能力,阅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化难以潜移默化,写作技巧很难学以致用。因此,搭建读与写的桥梁,让学生将有限的“读”与广博的“写”有机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阅读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每天都在上阅读课,但大约每两周才上一次写作课。因此,我们务必加强阅读教学的深度学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以读悟写”这一过程“悟”的作用。
2. 促成“教”“学”互转
高中语文教师研究阅读教学的视角很丰富,立足日常课堂的深度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当前以及未来的生活,这是语文教学对教材阅读本位的基本思考。阅读是一门学问,写作也是一门学问。开展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都要遵循其各自的学习规律。在深度融合的读写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应该把阅读看作是教学的“根”和写作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语文讲授课应该变成学生的阅读体验课,让他们自主地去认识社会、感受人生、吸纳信息和陶冶情操。基于读写结合的视角,就是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其次再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读”看作是读别人的“写”,而把他们的“写”看成是为了别人的“读”。从这个角度讲,教师要协调好深度阅读学习中“读”与“写”的关系,转变课堂学习方式,把课堂学习内容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体验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写”,思考自己的“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专注于“基于深度阅读的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思考,全面落实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将“读写结合”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作为转变教学方式的切入口,寻找“读写结合”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点,在改革实践中探索“读写结合”新策略。一方面,我们从变革过去大多将“读写结合”作为课后训练的做法入手,把“读写结合”的活动适当安排在课堂学习之前,让学生具有较为充分的独立阅读的体验过程,独立完成“读写结合”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依据学生自主篇章读写的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阅读学习活动,开展深度阅读学习,在潜移默化阅读学习中提升写作水平,发展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实践证明,这种基于深度融合的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改善“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实现“读”与“写”的高度融合。
二、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可为
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处理,“读”与“写”融合的实施,以及通过“读写结合”的课改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等,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需要从理念创新、路径探索、规律回归和活动设计等方面予以突破。
1. 理清读写结合的变革思路
基于深度阅读的读写结合学习活动,需要教师根据阅读教学的文本内容,设计出与文本阅读密切相关、且能够驱动学生阅读的写作活动。学生依照读写结合的任务要求,独立阅读文本并完成写作任务。这是保障读写结合有效实施的基本路径与教学策略。基于深度阅读读写结合中读写活动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以《茶馆》一课为例,可以进行如下多种设计:梳理戏剧冲突,可以通过阅读剧本,用表格等形式呈现;了解人物身份,通过阅读剧本,完成一张人物关系图;阅读剧本,在你认为最有意味的台词旁边作批注;选择喜爱的角色,为其台词写表演说明;结合人物身份,抓住个性化语言,写一篇“我看众生百态相”的短文;体会剧本语言中的京味特点,自拟题目写一篇鉴赏文字;查找《茶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评说,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些读写内容的设计,有的侧重于对文本的基本理解,有的则强调对文本的深度思考;这些读写活动的安排,有的结合全文进行设计,有的针对句段引领思考;这些能力素养的培养目标,有的要求用图表展现,有的则要求用眉批展示……尝试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感受,培养学生踏踏实实读书的良好习惯。实施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无论教师运用哪一种读写活动的教学设计,学生都能明白阅读对话的多重丰富,领略语文学习的滋味,提升语文学习的素养。
2. 建构读写结合的“教”“学”新格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读写结合”为抓手,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是课改的关键目标之一。“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呈现出师生共学的过程开放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读写活动生成的资源,充分立足学情设计教学,及时推送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主动理解与体验,深度感悟与思考,受到熏陶与启迪。实践证明,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活动的平台,让他们在独立阅读体验中深入地感悟文本,是把阅读转变为学生“学”的一种有效方式[1]。
基于新课改下的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研究,开创了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新格局。教师阅读文本时,需要把自己当学生看,把自己当读者看,以自己的切身阅读体验,揣摩学生所能理解和感受的内容,从而提升每一节课的生命高度。同时,阅读应站在学生持续发展的视角,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学习并获得新的阅读方法,让语文学习与生活之源紧密联系,使语文课焕发出活力及生机。阅读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改善,能够促进读写联动,从读中来,到写中去,使“读”抢占先机,为“写”打下基础,让学生享受阅读世界的畅快与表达自己的淋漓。
例如,在《骆驼祥子》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将读的教学与写的教学巧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究“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这样一个细节,学生便可以一下想象出祥子的贫穷、卑微和堕落,感受他失去的尊严与表现的麻木。学生“读”得越透彻,就越能够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并学会在自己的“写”中去运用。教师若以此为拓展,开展“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品析‘京味儿’”等更多专题的阅读与写作,学生便会思绪万千想说想写,运用自如会说会写。
3. 梳理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路径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的强实践性,要求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转变。读写融合的高中语文教学,具有言语学习与应用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开展“基于深度阅读的读写结合”实践研究,可以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梳理出高中读写深度融合的教学路径。
(1)以读写融合设定新型阅读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要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确保所有学生都基本具备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同时,也要发展他们的探究与审美能力,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思想道德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深度阅读的读写结合,当前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设定,须要变革过去的三维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读写深度融合,凸显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强化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坚持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以读促写开展课堂教学。阅读和写作这两种活动在深度阅读教学中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相关。读写深度融合的关键任务是在深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读写双线任务,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课堂学习应该以篇章阅读为例子,引导学生感触文本的风格、气势、神理和意境,在阅读与鉴赏中感受,在表达与交流中体悟,在梳理与探究中创造。这样,既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又促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融会贯通,进而学习创新。读写结合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教学突破应该突出“以读促写”。即从怎样开展有效写作的角度,来理解和积累阅读材料,梳理写作思路和方法,体验好文章的风格和感受,最终实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
(3)以写促读深化阅读教学。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写作让阅读走向深入。这也是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以写促读”是读写融合的深化与完善。以写促读与以读促写不一样,它主要围绕准确领会文章意图,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去还原当时特殊而具体的写作情境。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如何营造美艳的荷塘夜色,深刻体会荷塘在文中的寓意,并写出写景状物的鉴赏感受。再如,可以在课前安排阅读《孔乙己》,试着写一篇孔乙己的人物小传。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为课上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深度领悟小说的意蕴奠定基础。
4. 恰当处理“读”“写”关系
核心素养下的读写关系处理,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语文教学观和恰当的结合连接点。基于深度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需要教师从学生完成一篇篇课文读写的语言文字出发,依据学生具体的文章阅读情况来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学生在完成“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写作因文本阅读而起,文本阅读的收获又直接影响着写作。学生写出的文章,也直接反映出学生阅读文本的质量[2]。这样一种新形式的“阅读写作”,并不等于阅读加写作,也不是将过去的读写活动置于课后,以求拓展反馈;而是以“读”为手段、方式和中介,以读带写,写中促读,读写联动,最终实现提高“写”的能力的目的。
读写关系的真正理顺,应该将宝贵时间集中用于深度阅读。阅读教学须要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和探讨文本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以及文章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如此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感受文章所带给他们的感悟,为今后的写作获得灵感,提高阅读力和表达力。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学习作者的人物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同时,也可将读写结合活动前置,让他们在课外读写活动中体验个性的阅读感受,表达自己的写作思考。例如,教学《范爱农》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顺畅地阅读这篇文章,进而完成一篇题为《爱农小传》的文章,写出自己对范爱农的真实印象,实现以写促读的教学目标。
在实践研究中,“基于阅读的读写结合”活动紧扣文本内容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激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促动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秀明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18:144-146.
[2]耿红卫,高朝冉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21(01):55-57.
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实现高中语文教育目标的关键。...
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历史的传承与发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向。...
在新课改提出之后,我国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进行教学方式以及目的策略的调整,重视学生的能力塑造。在诗词鉴赏这一模块中通过加强对诗词鉴赏的重视,让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得到提升,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高效课堂,意即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作为中国母语教学的语文课堂,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摆脱陈旧、定式化的老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每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
在现在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应试教育的要求。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重视人的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的进行培养。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的优点有很多,首先素质教育就彻底的摒弃唯分数至上的原则,对于成绩优...
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观提出了根本性变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这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宏观方向。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一切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这使得...
在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的效果有效地发挥出来, 合理对其进行应用, 在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特征的基础上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 引领学生积极讨论问题,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此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稳定开展。...
现代教学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更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提倡要由学会转向会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交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的课堂点拨是把双刃剑,适时到位的点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距离;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才能让课堂点拨帮助学生的学习之舟行得更远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用充满智慧的教学语...
高中阶段的语文作业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设计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的同时也要坚持有效性,于此,也要积极去借鉴和吸收优秀的作业布置方法和方式,在了解和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很好促进语文学习,去很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