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佘昕祎
发布于:2023-02-22 共11797字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在阅读教学上从创设情境导入、朗读整体感知、深入文本研习、拓展课外延伸四方面入手;在写作教学上从写作训练的相关指导、写作实践的侧重点、写作评改的交流互动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的实现策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自己设想能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语文课程目标更好地实现提供可能。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Introduction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Chinese curriculum teaching presentsituation, expand extracurricular extending four-pronged approach from the creation of scenariosImport o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reading aloud the overall perception, in-depth text learning,and focus on guidance from writing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writing practice, writingmarking interaction in three aspect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therealization of the goals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strategies.In differentstages of teaching,it put forward own ideas and it can achieve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ofteaching methods, for the future of the Chinese curriculum goal implementation may be better.

  Key Words: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Teaching of reading; Teaching of writing

目 录

  一、引言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现状分析

  (一)教学环境的应试制约

  (二)教师教学的顾此失彼

  (三)学生学习的盲目跟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实现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初识情感态度

  (二)朗读整体感知,激发情感态度

  (三)深入文本研习,领悟情感态度

  1.体验角色,熏陶情感

  2.品味语言,明确态度

  3.体会手法,表明态度

  (四)拓展课外延伸,升华价值观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写作教学中的实现策略

  (一)写作训练的相关指导

  1.注重积累,分类整理不同层次情感态度的素材

  2.善于发现,寻求各类生活价值观的亮点

  (二)写作实践的侧重点:把握审题和立意

  (三)写作评改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一、引言

  2001 年重新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根据这份纲要文件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上提出语文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三个维度后来演化为三维目标。但是,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三维目标的认识与落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状的调查,我发现三维目标中的前两个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基本实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少有突破。那么该如何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这是形成生活态度的前提。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好或坏。这又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生活中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往往以科学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提倡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的精神,提倡人文精神,独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等,一般具有两重性,要充分利用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要正确防止与克服它的负面作用。

  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另两个目标相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何难以突破?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我对此课题产生兴趣,想通过了解语文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现状来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本文即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现状分析

  (一)教学环境的应试制约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但是在我国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现在仍处于原来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状态,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升学的巨大压力使得校方要求学生侧重语文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正确人生价值观与科学态度的确立。为了应付考试,学校各种各样的统考、统测、模拟、摸底、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各种会考,使中小学逐渐陷入了深重的考试灾难。

  与应试应运而生的还有标准化答案,学校严格要求批阅试卷时必须按照标准化答案评改,比如有道题目要求概括这段话的段落大意: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出游到了郊外做游戏,玩得别提多开心啦!有的学生回答了五个字:玩得很开心。这样的答案是绝对错误的,标准化答案要求段落大意必须是概括讲,不能用句子里出现的词语。

  (二)教师教学的顾此失彼

  有的教师受教育制度的影响,认为教学重在知识的传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不重要。比如对散文阅读,往往注重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的欣赏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的分析,领悟精彩的艺术魅力。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与分析,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普遍受到冷落。这种认识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学生的高分低能与人格的不完善, 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机械上课,“填鸭式”教学,课外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部分直接公布答案),造成学生不动脑思考、消极对待语文课、坐享其成的不良现象。

  有的教师过分重视语文课程教学的人文性,以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关键, 课堂上充分显示他们的博学多才,开展形式多样的非语文活动, 整堂课就在讲故事,唱歌,上公开课时亦是如此。有教师执教《荷塘月色》一课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后,便连珠炮似地提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桃花源还是乌托邦?”“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臭水塘被写得如此之美?”“朦朦胧胧的月下荷塘有什么象征意义?”等问题。没有抓住朱自清特有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留给学生的不是鲜活的情景交融的形象世界,而是抽象的文本意义。

  (三)学生学习的盲目跟从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自主学习是检验课堂效果的一项指标。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多数学生还没有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可以说他们都在盲目地跟从老师被动学习。

  巨大的考试压力和教师不同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将学习的侧重点放在了语文专业知识点的记忆上。一张考卷上得分点最多的是字词、字音、诗歌、课文的默写,一旦问到与课文相关的思想内涵、作者态度和从中获益的价值观时,多数学生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实现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初识情感态度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课文的教学导入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这么说“课堂导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先锋。”1 良好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指定学习任务上,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态度,必须采用生动、新颖的导入。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学生们的情感处于潜伏状态,为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的状态,采取何种办法方能掀起学生情感波澜呢?我认为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是最有效的。

  多媒体的形式多样,音乐、画面、色彩等都能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身如其境。“人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2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表现出的情景、意境,创设成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情境,通过直观形象、声情并茂的导入,就能够产生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从而调动学生美好的情感,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松鼠》一文,初中的孩子见过松鼠的不多,动物园里松鼠也不常见,因此学生对于松鼠缺少直观感受,结合松鼠住在大森林里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描绘大自然声音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同时在 PPT 上展示松鼠各种活动画面,从音乐和画面中感受大自然动物们声音的美妙,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初步感受到小松鼠的可爱,激发对它的喜爱之情,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创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为作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做铺垫。

  总的说来,教学情境的导入设计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在各种多媒体手段的帮助下,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起内心情感涟漪,从而唤醒学生的深层情感,取得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朗读整体感知,激发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的教学,而传达语言内涵,朗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授一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十分明显的教学素材时,仅凭借教师本身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说明阐述情感道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有感情朗读的帮助,达到学生能有效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高尔基的《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片断为例。

  教学片断 1:

  师:同学们先别翻书,只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完后说说你的头脑中所留下的画面。(师感情朗读,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我刚才念的过程语调上有什么明显变化吗?

  生:平缓到激昂。

  师: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暴风雨渐渐临近,越加紧张。

  师:说的很好,现在请大家说说听完后你的头脑中所留下的画面。

  生1:海燕自由自在的穿梭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

  生2:海鸭、海鸥、企鹅在可怜地躲避暴风雨。

  生3:我觉得海燕是一个勇敢、顽强、自信的人物,生4:在恶劣的环境中,一只坚强、勇敢的海燕在自由自在的飞翔。

  生5:在水天交接处,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一只海鸥在波浪中穿梭。

  这个片断充分说明“教师的范读要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熏陶学生的感情。”这位教师在自己有感情朗读的同时让同学们在语调上找到情感的起伏,说出由此引发的画面想象。

  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光有老师范读肯定不行,学生自然也要参与到朗读的行列中来,比如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课前一般都会预习课文,在正式上课后,可以请个别同学起来读一读他们觉得课文中印象最深的片段,带领其余的同学一起走进文本,发现动情之处。

  教学片断 2:

  师:既然画面这么清晰,那同学们赶紧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等下我请几个代表读一读你们所喜欢的片段。(生自由朗读,师巡视并与学生交流。)

  同学们刚才读的很有激情,你们也都有自己所喜欢的片段,现在请同学们挑选自己所喜欢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听。

  生 1:我选择第 9 段。(生朗读)

  师:你为什么选择这一段?

  生 1:因为这里体现了海燕勇敢、乐观的精神。

  师:怎么看得出来呢?

  生 1: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里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海燕表现的正面价值观,正在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深入进一步发展。

  教学片断 3:

  师:分析的很到位,但是大家觉得她的朗读到位吗?

  生 2:我觉得她读的没气势。

  师:没气势,那好你来念一下,看看怎样更有气势。(生笑,露出期待神情。生2 朗读。)同学们说他有读出气势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很可惜,你已经听出了前面同学念的没气势,但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念出气势来。哪位同学再来挑战一下。(多位学生举手,一男生激情朗读。)

  师:大家有感觉了吗?

  生大声齐答:有。(师再范读此段,生齐读。)

  师:大家齐读就更有感觉了。现在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所喜欢的片段。

  (一女生朗读最后一段。声音较小。)

  师:这位同学的声音很好听,就是音量小了些。我建议你再读一下最后一句。

  (生读,声音大了些。)能读得再猛烈些吗?(学生笑,该生再读,加入重音更有激情。)

  师:好,很好,在个别字词上加入重音很明显就有激情多了,这一点大家要学习。

  我刚才走了一圈,你们选择的片段有很多,这里就没办法一一展现了,但我发现你们许多人都选择了最后四段,为什么呢?

  生:情感最强烈。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这个最有激情的部分。(生齐读)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课文的激情,老师采用范读、齐读、对比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以声音越发响亮衬托海燕搏击长空的猛烈。

  总的说来,教导学生不同的朗读方式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需要变化的语调、适中的节奏和正确的语音,使学生耳朵被语音所陶醉,身心被情感所感染,情感得到共鸣就不难实现学生与作品、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3)深入文本研习,领悟情感态度

  1.体验角色,熏陶情感

  学习一篇课文,学生自己能转换为文中的角色,融进自己的情感,身临其境,在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的帮助下体验表演,结合文本的语言,发挥自己的联想,受到角色的熏陶,表达情感体验。例如《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

  教学片断 4:

  师:了解了宇宙,我们再来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连科学家也不知道的称“谜”,边个问题科学家也没解开,我们来学学有兴趣吗?

  生:有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挑战答辩会”,挑战什么内容呢?我们分工一下。

  第一大组:哪位知道古今中外天文学家?

  生:哥白尼(师简介哥白尼)

  师:你们组就是哥白尼组了,谁来当组长?(选定)

  第二大组:哪位知道古今中外天文学家?

  生:张衡

  师:他发明了什么?

  生:地动仪

  师:我们就叫你们“张衡小组”,谁任组长。(选定)

  师:好,组长选好了,我们分配一下任务:

  1、各组长先选四位同学,找到文章中最重要的一个段落,读给另一个小组听,并陈述你认为为什么重要的原因。

  2、再找四个同学,找一段你们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3、再找四个同学,准备一个学术报告。(就是你选文中一个内容,加上有关的课外知识,编成一个发言稿,作学术报告。)

  4、其余的每三个人一组,每一组至少提两个问题,要有研究价值。

  (生开始组合研究学习)

  这个片段里老师巧妙地讲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为小组名,既让小组的学生拥有天文学家的身份,又将它们合理的融入课堂教学讨论中,一举两得。学生自认为是天文科学家,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更上一层楼,准备学术报告的专业性质更能激发他们探讨科学奥秘、钻研科学现象的意志。教师在上课时及时介入,讲述超出他们知识面的内容,提供作者作品的背景资料(介绍哥白尼和张衡),以气氛渲染感化学生,“文本的背景资料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生成学生阅读情感,协助学生诵读体验,深化学生感悟的一个重要学习资源。”

  再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当得知那个在海轮甲板上卖牡蛎的潦倒老人就是叔叔于勒后,菲利普一家几口人对他的反应各不相同,假如你是若瑟夫或菲利普夫妇中的一员,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对叔叔于勒又是什么态度?从而使学生站在若瑟夫或菲利普夫妇中的一员的角度去体会他们当时的感受,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罪恶”这样的人生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不妨将自己设想成儿时的鲁迅,想象是自己在百草园里游玩,回忆儿时的乐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当成课文里的主人公,体验角色,熏陶了情感。

  2.品味语言,明确态度

  阅读题材形式多样,语言表达不尽相同,尤其是散文类语言颇有韵味。教师不妨通过品味生动的语言,点燃学生们的情感,明确作者和课文暗含的态度。一是采用教学材料中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联想描绘情境,感受至善至爱的生活热情。“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它要求语言凝练、优美、形象、和谐、有节奏感并饱含诗意美,正符合用语言渲染。”二是由于散文的情感都十分唯美,教师可以自身通过讲述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灌输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譬如《鼎湖山听泉》一文,在研读爬山途中听泉这一片段时,初识泉水的特点。教师提出“作者在上山途中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这个话题,让学生自读勾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从“淙淙的泉声、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体会到泉声的美、大,从“涌流、流泻”等词想象到泉水的多。在研读作者夜宿古寺听泉这一片段时,作者用不同器乐的声响比喻泉水,从而品味泉水的美妙。

  精读重点部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教学片断 5:

  师: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分别提到了哪些乐器?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画两横线。

  (生边读边找边画)

  师:请将这四种乐器的名字读出来。

  生:小提琴、琵琶、大提琴,还有铜管乐器。

  (大屏幕出示四位学生分别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和铜管乐器演奏的情景)

  师:比较一下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各有什么特色?

  生:小提琴的声音显得柔和。

  生:琵琶的声音像珍珠溅落在盘底声音是清脆的。

  生:大提琴的声音是厚实的凝重的。

  生:铜管乐器的声音显得有力量有气势。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位同学在演奏铜管乐器,假如是铜管乐队在演奏感觉又会怎样?

  生:气势宏大、雄浑有力

  师:请听配乐朗读(师播放录音:“ 入夜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生边听配乐朗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境)

  师:听了这段配乐朗读我们仿佛来到了哪里?

  生:我仿佛跟作者一道走进了庆云寺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正用心聆听辨识品味。

  生:我仿佛置身于规模宏大的乐队里,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各种乐器的演奏。

  生:我好像成了泉水在草丛中流淌在石缝间跌落汇聚于空谷跌入了深潭。

  教师总结口中讲述鼎湖山草丰林茂、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的景色启发学生闭眼想象,由泉水叮咚引发对祖国山川、美好山河的向往,明确了作者对鼎湖山泉的热爱。这样的语言交流能达到作者情感态度、师生情感态度两者的和谐统一,教师在讲述时必须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3.体会手法,表明态度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人物描写方法主要从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这 5 个方面体现。以都德《最后一课》为例,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有何种描写呢?教师要求学生们拿起笔在课本上分别勾圈出这些不同描写,韩麦尔先生“穿起了礼服”“态度变得温和”“教育学生学号法语”“耐心讲解”“连上四节课”“永远离开这个地方”这些都将他一个教师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他对这块故土、这个国家的留恋。学生找到文中的语言描写:“法国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替韩麦尔先生悲伤的同时,引导出直接感受他强烈的爱国情感。一方面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态度倾向,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感受到珍惜母语、国破家亡的情感态度。

  (四)拓展课外延伸,升华价值观

  课文正文结束后,一般都会设置部分拓展性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或口头表达能力,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都德《最后一课》文章已经分析透彻后,教师需要将学生们从小说中拉出来,回到现实生活中体悟抽象的爱国情感。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它表现为“救国”。拓展来看,询问同学们还知道哪种形式的救国,口头发言探讨。以之前因为钓鱼岛纷争发生的各市游行示威事件为例,师生共同探讨这能不能称为“爱国”,并且针对发生的拿抢砸事件,分析利弊,结合国内外的局势,教育学生合理正确的爱国方式,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爱国、报国的途径。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描写普通人在自然风景区辛勤劳动的深刻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认识扫路老人的高尚情操后,通过阅读《老人与海》引申拓展。

  教学片断 6:

  师:(充满激情地总结课文内容和中心)。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老人看似普通,但他亲近自然,热爱工作,自信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作者心里。海明威有篇小说叫《老人与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本篇课文的题目可以改为《老人与山》。我们要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最后,请每个小朋友写一句名言。写感受,写体会,写想法。要写得响当当,用一句话,写上自己的名字。

  生写。教师巡视,看写好的,或竖起大拇指,或点头微笑。

  生: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

  生:大自然师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在——

  生: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师:这句话虽然不长,但含义很深很深,我再读一遍。

  生:人要相信自己,有坚定信心会使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名人——

  师:建议大家写在书签上,获夹在书里,或者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或者送给老师同学。

  随着价值观的升华,学生也会进一步深人地品味课文中字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精炼形象、构思的独具匠心,认知发展程度便逐步加深,认知发展水平也将有更大提高。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写作教学中的实现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一篇作文是否成功,其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很重要。

  在这里,我将从写作教学的三大方面论述该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写作训练的相关指导

  1.注重积累,分类整理不同层次情感态度的素材

  荀子的《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想写好一篇作文,不大量积累生活经验感悟和语言材料是不行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接受的是间接经验,回到家中生活接受的是直接经验,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所说的生活感悟。间接经验多来自取课堂的阅读教学,在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讲自己的理解,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肯定表扬了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后,引导他们课后继续完善、分类整理并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思维扩散和情感体验,加深理解,有所思考和感悟,得到有益启迪,情感日益丰富,从而改变学生作文缺少独立的思考见解和真情实感,难以张扬个性,抒自我之见的现状 。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光靠经验获得情感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最基础的信息来源还是书籍,当今书籍形式多样,包括印刷的纸质书、报刊、电视、网络等。教师时常提醒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摘抄记录名人轶事或名言警句,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精彩的写作素材。

  2.善于发现,寻求各类生活价值观的亮点

  善于发现有两个方面:学生自己发现和教师发现学生。学生往往受兴趣的支配激发写作灵感,比如喜爱文体活动的学生能把他参加活动时的心理过程描绘的栩栩如生,喜爱动植物的学生能把钟情的动植物写的生动形象,爱看小说的学生能将男女主角的生活情境借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面对这样的发现,教师应该积极提倡更多的学生着眼生活,不应打击甚至扼杀。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的发现只会激励学生寻找生活的印记,激发写作的热情,有材料可写,学生们还怕什么呢?“学生作文,要与生活接轨,要让学生想写又有写的,这样能张扬个性,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理也就会从心田流淌出来。”

  (二)写作实践的侧重点:把握审题和立意

  优秀的作文都有不错的立意,立意算是作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最近几年高考作文流行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实际是命题作文的一种扩展,就审题而言,面对一则材料,学生实际进行的是有目的的阅读。材料作文的命题有多种样式:有的给标题,有的要求自拟题目,有的材料只提供背景,有的材料是立论的根据或评论的对象。学生面对给出的材料,必须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对材料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明确了解含义。审题的准确与否、全面与否将决定文章内容与价值观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给出这样一则材料:“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立话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是猪八戒和镜子,材料的思想情感倾向分为两个方向:对猪八戒和对镜子。从猪八戒的角度立意:怎么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批评。首先猪八戒不承认自己的不足,可以提炼出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观点;其次猪八戒不能勇于接受批评意见,说明胸怀宽广才能集思广益;另外猪八戒将自己丑怪罪在镜子身上,体现了出现问题就推卸责任根本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最后猪八戒将镜子打碎,打击报复可以联想权势无法改变事实。从镜子的角度立意:怎样对待别人的缺点和由此而遭受的报复。赞颂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畏强暴;同情、惋惜的态度:敢于说真话的人不应受到打击报复,现代社会需要敢于直言的人。

  (三)写作评改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评改也是写作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和改正,不只发现他们的不足,评出作文的高低,更在于它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树立会反过来激励他们更多更好地写作,也能在作文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教师在给学生习作评价留言时,注意情感的正面性,多采用激励、引人深思的语句,满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期待。“例如,有老师在批改作文《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时,一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厌学、早恋的心态,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我不想再 继续上学了,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我什么也听不懂。在学校就像坐牢一样,想走吧,又舍不得班里的那个人。想留下来,就犹豫不决,我发现我是多么渺小、痛苦。’面对这名学生的作文中透露出来的思想状况,该老师在评语栏中这样写道:‘孩子,你对某个女同学的关注,几乎所有人进入青春期都会有这种心理,你要摆正心态,和她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不要仅仅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学校中很多方面会给你带来喜悦,为你以后成功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你现在辍学回家,对你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老师相信你能克服当前的心理,重现一个快乐的自我。’”

  实施作文评价不能只是学生听、教师讲,完全由教师包揽,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分组分析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互评以及自评。透过现象看本质、创造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在评价之后,多次修改,每次修改才能发现新的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阶段,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

  总的说来,学生不仅能从作文教学中学会写作技巧,也能得到思想升华。在作文教学中抓好命题、批改、评讲三个环节,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能达到培养中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

  五、结语

  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我了解到目前语文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现状以及目前教师对此的看法,从教学环境的应试制约、教师教学的顾此失彼、学生学习的盲目跟从三方面研究造成此现状的因素,并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进行分析,举例描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总结不同的教学方法该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措施,改进目前学生被动体验情感思想、不愿写作的现状,“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对语文学习内容有较深的情感体验。”同时,它可以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项调查研究可以为改变目前语文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完全达到的现状提供依据,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语文课堂沉闷、学生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同时也为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施策略提供借鉴、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做到教学相长。当然,本文只是浅谈,由于我还未踏上工作岗位,这些策略的可行性仍有待观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 报》,2001 年第 2 期

  [2] 刘海云:《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策略》,《教师》,2012 年第23 期

  [3] 张和生:《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落实》,《现代阅读》,2012 年第 2 期

  [4] 顾敏敏:《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教师版)》,2010 年第 5 期

  [5] 戴威萍:《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 年 9月 1 日

  [6] 邓秋月:《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才智》,2011 年第36 期

  [7] 孙燕萍:《初中语文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上海教育科研》,2008 年第 11 期

  [8] 黄妙龄:《阅读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三法”》,《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 年第 4 期

  [9] 孙吉军:《散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年第 10 期

  [10]廖平:《作文教学中三个维度的体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1 年第 6 期

  [11]俞汉灿:《基于三维目标下的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新校园(下旬刊)》,2010 年第 3 期

  [12]凌香兰:《作文评改--师生互动的心桥》,《新课程·教师版》,2005 年 2 月20 日

  [13]樊素晨:《作文的生命线--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例谈》,《文教资料》,2008 年 3 月号中旬刊

  [14]许保金:《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经验交流》,2011 年 11 月 28 日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