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浅析蔡元培的语文教学思想

来源:学术堂 作者:毛若凡
发布于:2023-03-19 共11432字

  内容摘要:蔡元培的语文教学观是组成他整体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语文课程观、语文教授观和语文学习观是他语文教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蔡元培的语文课程观包括要让“全国的人都写能读”的语文课程目的、“血脉自相贯通,价值也是平等”的语文课程价值及“收事半功倍之倍”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他的语文教授观包含了“兼容并包、民主科学”的语文教授内容及“尚自然、展个性”的语文教授方法等;在语文教授内容方面,又细分了对语文传统教学内容主张批判继承,五育并举,兼容并包、融贯中西;在语文教授方面则推行白话文教学、强调言文一致,教学的科学性,主张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应用;在语文学习观方面,他倡导让学生自由读书、自动学习、以文学陶冶情操等。蔡元培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和解读,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留下了珍贵的实践成果。探究蔡元培的语文教学思想,对于改进现在的语文教育,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蔡元培 教学思想 语文 教学观 

The theory of Cai Yuanpei's language teaching

  Abstract:Cai Yuanpei's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whole educationthoughts. Chinese view of curriculum, view of language, a professor at the view and language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his language teaching view. Cai Yuanpei's Chinesecurriculum view including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to write can read' Chinese curriculumobjective, 'blood, since the phase value is equal' Chinese curriculum value and 'The Times of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to the use of Chinese curriculum resources; His languageprofessor view contains 'and science and democracy', professor of Chinese language content and'it is natural, show personality'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In the languageteaching content, he subpided the advocated critical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eachingcontent,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Friday, claims and, melts the penetration of Chinese andwestern, etc; He will promote Chinese teaching, emphasize in Chinese professor said wen,emphasize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teaching, flexible application that teachers should guidestudents; In the aspect of language learning view, he advocated that students free reading,promote students automatic learning, such as literature, edify sentiment. Cai Yuanpei uniqueinsight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left a valuable practice for Chinamodern education results. To explore 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Cai Yuanpei, for improving thepresent Chinese education,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new curriculum, has very importantsignificance.

  Key Words: Cai Yuanpei;Chinese;teaching view of the;teaching idea

目 录

  一、引言

  (一)蔡元培生平简介

  (二)蔡元培所处时代的教育状况

  (三)在解决现存弊端时的作用

  二、蔡元培的语文课程观

  (一)”全国的人都能写能读“--语文课程的目的

  (二)”血脉自相贯通,价值也是平等“--语文课程的价值

  (三)”收事半功倍之效“--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三、蔡元培的语文教授观

  (一)”兼容并包、民主科学“的语文教授内容

  1.对语文传统教学内容主张批判继承

  2.主张五育并举

  3.主张兼容并包,融贯中西

  (二)”尚自然,展个性“的语文教授方法

  1.推行白话文教学,强调言文一致

  2.强调教学有其科学性

  3.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

  四、蔡元培的语文学习观

  (一) 倡导学生自由读书

  (二)提倡学生自动学习

  (三)主张以文学陶冶情操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一、引言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着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曾被毛主席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一生追求民主科学,主张教育救国论,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蔡元培生平简介

  蔡元培于 1892 年考中进士,随即开始了宦海沉浮的生涯。他受到俞正燮思想的影响,开始倡导民权与女权,这在他在德国留学时所着的《中国伦理学史》中可见一斑。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让蔡元培对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彻底绝望,于是他决然辞官从教,开始投身于教育事业。

  而后蔡元培历尽波折,可以说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奔忙一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蔡元培所处时代的教育状况

  在蔡元培先生所处的时代中,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社会性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蔡元培亲眼目睹了清廷对老百姓实施的严酷的封建专制统治,清廷牢牢地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在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在民族危亡之下,他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改革中,希望通过国民教育来唤醒国民,希望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国民的知识水平。蔡元培独特的教学思想是其本人特性、时代要求、民族使命感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他主持教育工作期间,把清廷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这五项教育宗旨改成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这新五项教育宗旨,而且指导策划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此学制的制定是中国教育根本改革的开端。

  (三)在解决现存弊端时的作用

  语文教育思想是贯穿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中之重,而要研究蔡元培的语文教育思想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蔡元培语文教学观。蔡元培的语文教学观虽然不是开创性的,但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蔡元培所处之时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转变,新兴的知识分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纷纷舍身取义,投入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队伍中去。蔡元培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有所不同的是,蔡元培献身于教育改革,主张教育救国,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甚至现代教育留下了珍贵的果实。研究蔡元培的语文教育观,对于改进语文教育的现况,并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蔡元培的语文教学观推动了当时的语文教育体制改革,他的教学观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的教学观。蔡元培教学观中独有的科学性、实用性、人本主义特性契合了我们现在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宣扬的教学理念,对当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不可谓不重大。现代社会中仍然还残留着蔡元培时代的一些语文教学问题,尤其突出的即是高考制度,它如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一样“一考定终身”,这将会带来不可预见的很多弊端,而在八九十年前,蔡元培就已经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和建议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珍贵的。

蔡元培

  二、蔡元培的语文课程观

  蔡元培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见解,探析研究蔡元培的语文课程观,有利于我加深对现代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有利于启发我们深化对新课程的改革。

  (一)“全国的人都能写能读”——语文课程的目的

  在蔡元培所处的科举时代,读书为应试、学文为中举。科举考试制度使旧式教育内容死板、形式单一,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意义。科举制度一方面虽然满足了封建统治者对民众思想控制的要求,但在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社会上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发展,造成了中国国民知识文化水准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事实。

  蔡元培意识到了这点,并深刻地揭露了旧式教育的种种弊端:

  我国旧式教育的目标即培养科名仕宦人才;要想取得仕宦功名,必先经过考试,考试必作诗歌文章,欲写诗歌文章,必不能不识古字、不读古书、不记叙古时繁琐之事;其他若自然现象、社会境况;儿童急切想要探究的地方,都不能进入教材,因为他和应试没关联;而是教师预先制定一个既定目的,强迫学生就范;所以不考察学生的性格是静是动,也不考量学生资质是锐是钝,教师教学也只有一种方法。

  在这种复杂矛盾的社会背景之下,蔡元培提出了教育救国论,要求语文课程的目的是“要全国的人都能写能读”,这也是拯救国民危机、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举动,惟有在精神思想上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才有可能在危急关头挽回局势。

  在“要全国的人都能写能读”的基础上,蔡元培提出了,语文课程的目的在于其实用价值,用来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的需求,所以应该让学生读 “应用文”,掌握的语言工具应适合于应用文。他把文章分成两个种类:一种是应用文,一种是美术文。应用文是用来说明事情或记载事件的文章,“前者是要把所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事件给人看。

  后者是要把所见的真伪善恶的道理与别人说明。”蔡元培所说的“应用文”,实际上是指应用文的广义含义,实际上涵盖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这三种文学体裁。而蔡元培所说的“美术文”,则主要是指小说、诗歌、剧本这三种文体。蔡元培认为,中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以应用文为主,美术文为辅。

  (二)“血脉自相贯通,价值也是平等”——语文课程的价值

  蔡元培在一次演讲中,阐述了国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高等师范院校划分了外国语、科学、国文等学科部门,这是分工意义所在,也是通力合作的结果,而不是区分高下,举个例子比如眼、耳、鼻、舌等面部器官,它们各有各的作用,血脉自相贯通,价值也是平等;如果说学会了国文,就菲薄外国文,那换种说法,难道说有了眼,就可以不要耳、鼻、舌吗?

  这一段文字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指出了国文与各学科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蔡元培把国文比作眼,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文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犹如眼睛对于人来说的重要性,眼睛对于人来说起着观察世界,了解世情的作用,所以国文也起着观察社会,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也是人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前提条件。接着蔡元培把外国语、科学等比作耳、鼻、舌,眼睛是基础,而作为耳、鼻、舌的外国语和科学对于“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语文不能离开他们而独立存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血脉相连,地位平等的,唯一的不一样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三)“收事半功倍之效”——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我们大家都明白,主攻文学的人,不能独在书本里探讨,还应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所以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看英国的牛津大学和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它们都在郊外风景绝美之处,因此它们培育的文学巨子也比别校要多;各位求学于如此山清水秀之地,必定会兴趣丛生,收事半功倍之效。

  从中可以看出,虽然蔡元培没有直接说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这个概念,但我们也可以寻到一些蔡元培对于语文学习中自然环境的要求,如此一来,对于蔡元培把自然环境资源看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不难看出了。自然环境、校园景观作为外显性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是我国精神文明成果的物质载体,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审美,也传承了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

  除了说明自然环境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外,蔡元培还强调了内隐性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语文课程资源结构略显单一,导致有的老师只会教书本知识,而不去深入挖掘一些新的课程资源,所以使语文的教学显得无味枯燥。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继续深入,身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整合利用开发新的有效课程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汲取有价值的、新鲜的、符合现实的资源,为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语文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语文课程资源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怎么开发与利用,就在于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多动脑、勤思考,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开发知识宝藏,那么课程资源这个巨大的宝库就能被我们充分利用。

  三、蔡元培的语文教授观

  蔡元培的语文教授观遍布于他的演讲和文学着作中,我认为可以归为以下两个小点,即语文的教授内容和语文的教授方法。

  (一)“兼容并包、民主科学”的语文教授内容

  蔡元培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阐明了对语文传统教学内容主张批判继承、主张五育并举、主张兼容并包融贯中西。他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这一系列看法,相较于当时的语文教学思想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意义。

  1.对语文传统教学内容主张批判继承

  蔡元培自六岁进入家塾学习,随即开始了他乏味死板的读书生涯。后来在他 19 岁和28 岁时,他担任了塾师这个工作,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在家塾学习和亲自教书的宝贵实践使他充分认识到传统私塾的教授方法和内容,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有深刻的认识。

  1912 年蔡元培在为夏宇众所着的《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作序言的时候,他就列举了我国传统国文教育的几个弊病:一是所读的是“不通于今人喉舌”的“死语”;二是所读课本脱离实际,也不符合实际语言运用时的文法,只认准了几篇范文,只知道死读,从不在意学生能不能真的领悟到精髓;三是在所谓的“模范文”中,大多数是偏重文学本身的,很少有合乎理论的实用性文章;四是老师不讲究使用教授法,教师只教授表面知识而不深入探究,导致学生只能大致模仿,老师只知道大致评改。总的来说,传统语文教学的实质是,通过死的教学方法来学习死的语言。

  在读经问题上,蔡元培却有独到的见解:

  给大学国文系的学生讲一点《诗经》,给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讲一点《书经》和《春秋》,给哲学系的学生讲一点《论语》、《孟子》、《易传》和《札记》,我认为这是可行的;而为中学生挑选几篇经传的文章,编入中学生的文言文读本中,我认为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若要让小学生去读经,我觉得不恰当,这是有损而无益的。

  一方面他承认经书中有很好的格言,能使我们受用终身,所以我们是有熟读经书的必要的,但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局限性,所以不适于直接用于传授给儿童。针对旧式国文教学既有优点又不乏糟粕的特点,蔡元培提出了要批判地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内容。

  2.主张五育并举

  1912 年蔡元培任民元总长后发表了《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他在该意见中强调:

  “军国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美育主义”皆“今日教育之不可偏废者”,应运用于各科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全面发展,使学生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学科的独有的特色,突出重点,不强求一致性。国语国文的教学,从学习的方法角度来看,对于语法文法的教学来说,这在智育的范畴中,属于实利主义的范围;对于修辞等写作技巧的学习领悟,对于文章主旨的感悟等,则又属于美育的范畴。从学习的内容角度来看,要使各个教育方针在教学内容中按一定比例表现出来,此比例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有体现:

  国语国文的形式,其依据准文法者属于实利,而依准美词学者,属于美感;内容的百分之十属于军国民主义,百分之四十属于实利主义,百分之二十属于德育,百分之二十五属于美育,而世界观占据百分之五。

  蔡元培是语文教育史上第一个把语文教学与国家教育的总方针结合起来的伟大先行者,他使语文学科成为了一门既实现了教育宗旨又贯彻了教育方针的重要基础教育课程。

  3.主张兼容并包,融贯中西

  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时,他的主要办学方针就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这个办学方针也渗透在他语文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很多地方都能体现。蔡元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他平时就指导学生不能拘泥于落后顽固的“死语”,反对学生尊孔读经,他希望学生能自由地读书,并且在读书时注意听、说、读、写,汲取百家之言,使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由此,蔡元培先生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由传统的尊儒尚道转化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由封建伦理道德教学转化为科学民主教学。

  (二)“尚自然,展个性”的语文教授方法

  西方的教育理论对蔡元培有很大的影响,他提出要把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传统语文教学转变为向科学化、实用化发展。他的语文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具有科学性,同时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推行白话文教学,强调言文一致

  白话文是用现代人的方式来传递现代人的意思,是一种直接的交流方式;而文言文是用古代人的方式,来传递现代人的意思,是一种间接的交流方式;间接的交流,不管是写的人还是读的人,都要费功夫来翻译,何苦要这样呢?……若是要写给现代人看的文字,偏要用古代人的话来传递,不觉得很可笑吗?

  在蔡元培在女子高等师范学院的演讲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如果想要普及国民教育,必须推行白话文教学,强调言文一致,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做法,表现出蔡元培语文教学思想的与时俱进。

  由于旧式国文教学脱离应用实际、脱离语言实际,所以蔡元培提倡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习白话文和国语为主。在 1912 年,蔡元培就提出了“国语”和“国文”这两个概念,并提出要“语、”文“两方面并重。五四时期更明确的提倡学校语文教育要以教授白话文为要务。其理由大致有二:一是用白话文表情达意明白而直接利于交际,用文言文表情达意艰涩而间接不利于交际;二是文言文不利于教育的普及,文言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文意的讲解上,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强调教学有其科学性

  新式教育区别于旧式教育的地方,就是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育于儿童之谓也……新教育则否,再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

  在 1918 年,蔡元培就想要改变传统旧式教育的弊端,提出教育要讲究其科学性,倡导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这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儿童中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蔡元培还主张了教育要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所以治新教育学者,把实验心理学当做根基。“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一文中,蔡元培明确阐述了这个观点,这对于我国现代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在此基础上,蔡元培又进一步又提出了教育应尚自然,展个性的想法,”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在这种要求下的语文教学,蔡元培还指出了”教学应因材施教,符合每个人的身心发展。究竟我们应该读什么学科好呢?……应随着个人的性格相近,不可勉强“他的这一系列教学思想都体现了他对教育科学性的要严格要求。

  3.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

  蔡元培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知识通过灌输的方式灌注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而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学习的知识也不是僵硬死板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受用终身的。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多加思考,不能只听老师讲课,缺乏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有在学中思,才能把知识牢牢地掌握,孔子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与蔡元培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这也体现了蔡元培教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优秀教学观的继承与发扬,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性。

  在 1920 年时,蔡元培就提出了注入式语文教育弊端的解决方法,但直到现在,这一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些学校表面上高喊着素质教育但是私底下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仍在采用这种不科学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本身能力的提高毫无益处,这是我们坚决抵制的。

  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做教师的,不可以把文章逐字逐句地讲解给学生听;最好要让学生自发去研究书本,实在要帮助了也要等学生确实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了解文本时,才能去帮助他了解……做为学生,也不能每天只知道去学校把教科书读熟就算完成任务了;要知道课本不过是给我们一个例子,我们要从具体的事物里抽出例子来,应用到别的地方中去……

  蔡元培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校欢迎会的演说词上,也有谈到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的问题。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总的来说,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而非灌输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四、蔡元培的语文学习观

  陶行知把南京师范学校课程的”教授法“改成了”教学法“,这标志着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已经到了同等的地位,蔡元培也意识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语文教授具有不相上下的重要意义,于是他提出了”学生自动学习“的语文学习方法,这在本质上是他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倡导学生自由读书

  自由学习从字面上理解即让学生们自由地选择读书内容,民主地选择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能自由地读书。

  蔡元培在南洋公学任职时,曾让”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写日记,然后再给我批改……每月课文一次,也交由我批改……札记之例,一着心得,一节精要,一记疑义;札记每七天一交……学堂七小时外,看书随意,有疑义或心得,可摘抄别录,与札记同交“。蔡元培在培养学生自由读书外,还继承发扬了点评法这一优秀的传统语文学习方法,这在他的《我的读书经验》中也有所体现。

  倡导学生自由地读书,按照自己的兴趣性格广泛地阅读,蔡元培把自由读书法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学生文学阅读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们对于文学阅读有了自己的选择范围,但这范围也不是任由学生们随心所欲的,而是在老师的监管调控之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积累学生的阅读素材。

  (二)提倡学生自动学习

  由于传统语文教学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蔡元培提出要”深知儿童发达之秩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蔡元培指出,不论学生资禀、兴趣、性格的注入式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于是他根据当时流行于欧洲的”自动主义“理论,提出了以下几点”要使学生自动学习“的观点:首先是要使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对学生有吸引力,教师所采用的教授方法也要合乎学生认知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其次是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使学生掌握自学的能力。再次是要启发学生能够掌握”公例“,能举一反三。最后是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用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

  蔡元培早在 1920 年演说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文就说道:”通常学校的教习,每说我要学生圆就圆,要学生方就方,这便大误……一位教员,断不能知道个个学生的个性;所以在学生方面,也应自觉,教我的先生,既不能很知道我,最知我的,便是我自己了。如此,则一切均须自助才好“。蔡元培借鉴当时西方流行的自动学习理论,认为在学校,不能单靠教科书和教习。课堂功课固然重要,自动自习,随时注意,自己发现求学的门径和学问的兴趣,更为要紧。自动学习主张,在当今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情况下仍不失为需要强调的学习方法。

  (三)主张以文学陶冶情操

  在 1920 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学生中出现了一打扑克和读恶劣小说等不正当的消遣活动,对于这一现象,蔡元培当然是坚决反对的,他提倡用阅读文学作品、听音乐、画图画、出门旅游的方式来替代这些不正当消遣。”大家看看文学作品,唱唱诗歌,也可怡情悦性“。这一点在《对于学生的希望》中也可以体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良师益友对话,她能引领我们的心灵走向人类灵魂的最高处。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文学作品来陶冶情操,以满足和丰富我们的求知欲与精神需求。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打扑克、看恶劣小说上,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读一篇文质兼美的书本,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精神境界。蔡元培是提倡美育的,他认为文学具有愉悦性情,提高道德情操的功能,这也启示我们要多读好书。好书可以指课外书,更多的却是课内教科书。语文教材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的选文与编排会影响学生学法的科学性,最后甚至会影响整个语文教育的质量。所以我们在选择教材上要符合运用实际的文法,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五、结语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改革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由清末的瀚林到留学国外, 又到返回国内后担任教学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 这一经历无疑是十分丰富且可贵的。

  他在多角度研究中, 深刻地意识到我国旧式传统封建教育制度对人才的戕害与扼杀是多因素的。蔡元培在投身教学事业后,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富于创新、勇敢顽强的精神。

  清朝末年,他开始组织中国教育会,并创办了爱国学社, 爱国女学等,为打破封建教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辛亥革命前后时期, 他先后三次奔赴欧洲考察, 学习欧洲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在 1912 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时,他对旧式教育制度和思想都进行了改革, 废弃了”忠君“、”尊孔“等中国封建教育的规定, 这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在小学教育的改革上则是废止了读经, 实行了男女同校;在大学教育的改革上则是取消了经科, 使学校不实行拜孔子的仪式; 在教育方针的改革上上他则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教育方针。他在许多教育教学工作上都做出了努力。蔡元培当时所做的工作在现在看来就已经为在全国全面推行新式教育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被后辈所推崇赞扬有很多原因, 而他对北大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使这所学校的基本格调确定了下来。蔡元培把”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治学方针贯彻得如此彻底, 把个人的认知、知识与时代要求配合得如此默契, 真是让人心驰神往。我们现在研究他的语文教学思想, 仍然具备深刻实用的现实性意义,。他的教育思想确实是一笔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探析并且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蔡元培非常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主动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他反对”守一先生之言, 而非斥其他“这种狭隘自大的治学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使各种学术交流难以展开,文学思想难以得到碰撞激励, 只可以表现出”小家子气“的教学方法。蔡元培反对文理两科分类的封闭狭隘, 漠视彼此,他意识到随着近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与科学的关系日益密切,文科理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之间开始逐渐融合,于是他主张抛开文理分科的界限, 让学生掌握兼具文理。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这种见解与我国目前正在创建的大型综合性大学不谋而合, 尤其是是”211“工程实施的大学,其治学精神与之基本相符。现在在高中阶段仍在实施文理分科,但文理分科过早这一现实已引起志士仁人的注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教育界必将迎来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现代语文教学陷入”世纪末的尴尬“,人们开始疾呼”救救语文教育,救救我们的中华文化“,在我们幡然醒悟开始致力于语文新课程改革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借鉴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尤其是像蔡元培这样的优秀教育家的经验。早在八九十年前,蔡元培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精辟独特的语文教学观,并且对语文教学中具有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解答。蔡元培的语文教学观基于其整个教育思想这个客观的基础之上,并且和他个人的生活经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相互联系。蔡元培幼年时经过中国封建教育的学习,对旧式教育缺点领悟得更深刻,与此同时他也曾经历过新式教育,自身实践证明了新式教育的科学性,丰富完善了他自身的语文教学思想。蔡元培的语文教学思想从头到尾贯彻着教育救国的理念,融合了我国优秀的语文教学传统和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且从时代和民族的需要出发,建立了符合学生个性、社会发展、民族自强的新语文教学观。

  蔡元培的语文教学思想是被实践证实过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思想,对当时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蔡元培时代的语文教学问题,蔡元培的语文教学思想及其特征都适用于当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能够对当下的语文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毛洪江:《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 年。

  [2]申晓辉:《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探析》,《文学教育》,2011 年第 3 期。

  [3]沈虹:《试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对当前语文教育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 年。

  [4]蔡元培:《蔡元培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5]胡迎熙,魏坡:《试论蔡元培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 年第 7 期。

  [6]梁柱:《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7]王玉生:《蔡元培普通教育思想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8]朱永新:《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11 年版。

  [9]朱永新:《沟通与融合--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 2004 年版。

  [10]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

  [11]姜朝晖:《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2008 年版。

  [12]王天娇:《蔡元培语文教学方法刍议》,《中国成人教育》,2015 年。

  [13]马千里:《蔡元培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启示》,《安徽师专学报》,2002 年第 14卷。

  [14]肖川:《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教育发展研究》,2000 年第 12 期。

  [15]梁柱:《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渊源与特点》,《高校理论战线》,2007 年第 4 期。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