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阅读教学的三个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高亚楠
发布于:2022-11-17 共12811字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古诗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古诗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法来入手:激发兴趣法;意境感悟法;比较分析法。激发兴趣法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多种形式的朗读、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加以实现;意境感悟法则可以借助多媒体、古诗的意象、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来实现;比较分析法则可以通过将同一位诗人的不同诗歌进行比较、将不同时代诗人的同类诗歌进行比较、将同类题材的古诗与现代诗进行比较来实现。运用这些古诗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热爱古诗,热爱我国的文学传统,并将古诗一直传承下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材 古诗 阅读教学 方法

Three methods of Ancient Poetry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Chinese Textbook for Jiangsu

  Content abstract: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Classical poetryread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o it isimportant to take the right way to proceed with classical poetry teaching. If we want to carry outclassical poetry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ies better, we can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methods: .interest -arousing strategies, artistic feeling method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methodInterest -arousing strategies are described mainly from the teacher's lively import,diverse forms of reading and series activities of story reading.Artistic feeling method is alsodescribed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pays much attention on the multimedia, mastery of classicalimage, as well as the notice of association and imagination. What’s more,comparative analysismethod mainly explains several comparison,such as the same poet's different poetry,differentpoets' same kind of poetry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same ancient and modern poetry.All theseClassical Poetry Reading Teaching methods can mak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classical poetryand love the literary tradi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Teaching material;Classical poetry;Reading teaching;Methods

目 录

  一、引言
  二、古诗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激发兴趣法
  (一)古诗阅读教学的导入
  1.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
  2.善于启发的提问导入
  (二)古诗朗读的多样形式
  1.带有启发意味的范读
  2.充满竞争意识的赛读
  (三)相关古诗系列活动的开展
  1.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
  2.富有竞争性的课外活动
  三、古诗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二:意境感悟法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1.播放易于理解的录音
  2.展现诗歌描绘的图画
  (二)古诗意象与情感内涵的把握
  1.对诗中景物的关注
  2.对常见意象的补充
  (三)对想象与联想的注重
  1.生动景象的描绘
  2.动听乐曲的聆听
  四、古诗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三:比较分析法
  (一)将同一位诗人的不同类型诗歌进行比较
  (二)将不同诗人的同类型诗歌进行比较
  (三)将同类题材的古诗与现代诗进行比较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文明,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宝藏。我们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随着如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迁移,古诗的实用性越来越低,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导致古诗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变得索然无味。

  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总是习惯于接受学习,老师照本宣科,学生盲目记笔记,缺乏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忽略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过程。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对于古诗阅读教学的方法墨守成规,盲目的将一些知识硬塞给学生,忽略了让学生自己体验诗歌情感这一步骤,这些都是不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表现。这样的方法显然是不适合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良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老师适当的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诗人是如何通过运用简洁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古诗的相关知识。

  语文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好古诗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积累,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欣赏品味。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古诗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古诗阅读教学。

古诗词鉴赏

  二、古诗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激发兴趣法

  兴趣是我们学习事物的推动力以及加速器,有了兴趣才能激发起我们对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不再把学习古诗当做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当作一种享受,不仅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使古诗课堂教学更好地展开,因此培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一)古诗阅读教学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段生动精彩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怎样设计一段精彩的导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

  “在阅读过程中,兴趣表现为对读物或阅读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直接影响着阅读内容、阅读策略和选择,对理解水平、阅读速度也有重要作用。”1在课堂上平铺直叙的导入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反而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在一开始课堂气氛就处于沉闷的状态,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但如果教师以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作为文本的导入,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使他们产生浓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生动的故事作为文本的导入,使得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八年级上册第 62 页)可以以这样一段故事为导入: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在当时南宋时期,金军派兵攻打南宋,南宋因此失去了大半的江山,然而在这样危急的情形下,当时的南宋统治者却实行投降的路线,苟且偷安,安于现状,朝廷中的一些士大夫对于国势也丝毫不放在心上,过着吟诵诗词的安稳生活。然而有一位诗人却与众不同,他主张与金兵对抗,却因此被罢免了官职,即使遭到如此不公平的对待,他也没有为自己感到惋惜,仍然心系国家命运、天下百姓,时刻渴望着国家能够统一。于是这位 68 岁的诗人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触景生情,终于在梦中实现了他杀敌报国的理想,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以这样一段历史故事作为导入,学生能够一下子被吸引,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会感慨原来诗人陆游当时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过这样不同寻常的经历,会更有兴趣知道当时陆游内心的想法,又是怎样在诗中体现他的杀敌报国之志。如果省去这一段导入,直接开门见山进入文本,那效果就会是这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是爱国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我们打开书本……运用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觉得单调乏味,不能引起他们对内容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只是一味地按着教师的思路接受知识,显然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不利的。

  但在导入时同时要注意的是,故事导入要把握好度,故事过长或说到与文本无关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那一段,而忽略了本身的教学内容,那就达不到原本所追求的效果了。因此,导入的故事要与文本内容紧密相关,尽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进行导入,以保证达到良好的效果。

  2.善于启发的提问导入

  提问也是导入的有效方法之一,初中生有较强的好奇心理,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引发学生集体开动脑筋思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以《登岳阳楼》(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老师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登岳阳楼》,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经过思考后就会提出这样的的问题:谁登岳阳楼?登岳阳楼的时间?为什么要登岳阳楼?在岳阳楼上看到了什么?登岳阳楼给他带来怎样的感受?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不立即答疑解惑,而是说,看来同学们的问题还真是不少,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篇古诗,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教师必须努力把‘交往’‘对话’‘合作’等因素引入教学中。”1老师以这种方式进行导入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根据简短的诗题自己试着提出问题,再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会提出问题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自己一定是最感兴趣的,对于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会更加渴望,不会觉得古诗很简短就没有学习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进行自我提问,课堂氛围将会保持在良好、活跃的状态,不仅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还能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讲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这更有利于古诗阅读教学。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导入法也有一些缺陷,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天马行空、毫无相关的问题,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课堂纪律就会陷入混乱,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要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老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朝着和谐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古诗朗读的多样形式

  “朗读就是出声地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2朗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并且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语感,朗读对于古诗阅读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学生不仅可以从朗读中感受语言,而且可以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范读、指名读、赛读、分角色读等等。

  1.带有启发意味的范读

  老师在课堂上的范读是影响学生读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声情并茂的范读,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读准字词,其次能帮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基调是欢乐的、高昂奋进的,还是低沉的、伤感的,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有个基本的感知,通过精彩的范读激发起学生读好诗、学好诗的强烈兴趣。以《望岳》为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八年级上册第 145 页)老师在揭示课题,介绍了作者杜甫之后,就可以进行范读,在范读过程中,首先就要注意每个字的字音要读准确,“夫”是第二声,“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生字,在范读中要凸现出来。其次要读出停顿,并让学生体会到本首诗歌的停顿是在岱宗、齐鲁、造化、阴阳、荡胸、决眦、会当、一览这些字词之后,对于诗歌来说,停顿、节奏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诗歌的一个特点,“因为古诗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其次对于《望岳》这首诗来说,这首诗歌的基调是雄伟磅礴、充满豪情的,因此老师在范读的过程中要读出朝气蓬勃的感觉,展现豪放激昂的气势,学生受到老师的感染后,就让他们按着自己的理解以及刚才听了范读后的感受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歌并选几个同学来试一试。

  读好诗是学好诗的基础,若省去这一环节,学生对于古诗本身就不理解,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毫无章法可循,那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只会觉得越来越没趣,注意力转移到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去,这将影响古诗阅读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对于学习古诗而言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中,老师的范读次数不应该过多,要做到少而精,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老师起到的只是一个示范者、促进者的作用,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课堂的主体要素学生,课堂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作为根本目的。

  2.充满竞争意识的赛读

  在课堂上,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避免重复单一,而赛读就是其中一个有效办法。

  “赛读,不吝为激发学生朗读热情的良好手段。”赛读会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从而激起他们的朗读热情。以《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首诗传递出作者文天祥对于国家处境的担忧以及甘愿为国捐躯的强烈爱国之情,感情基调是慷慨激昂的,特别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将爱国之情表达的尤为强烈。在学生了解了诗歌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让大家比一比,看哪一个组读得好,之后对每个组都给予正确的评价与积极的鼓励,维持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做法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团队的作用,事实上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会读的,也许是缺少一个机会,也许是太过内向不敢表现,通过这种组的形式,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些问题,使班里每一位同学都主动加入到课堂中来。

  此外,在赛读过程中,课堂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不仅乐于读而且更乐于去思考,训练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总之以良性竞争方式出现的赛读对很多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学生把这种良性竞争的行为当成是争高低的行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可能就并不会关注文本讲了什么,只会把注意力放在对手身上,这就违背了采取赛读这个方法的初衷,不仅影响课堂的学习与整堂课的效率,还会给学生灌输一种比赛就是要分高低的思想。

  由此可见,不管是怎样的朗读形式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因为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诗歌教学而展开的。

  (三)相关古诗系列活动的开展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来完成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老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当中来。

  通过多样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或是好奇心,让学生全体都参与进来,不再仅局限于老师讲的传统模式,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

  1.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

  “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使诗歌中的画面在学生心中呈现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古诗一般来说都比较短小精炼,怎样将一堂枯燥无味的古诗课教地生动有趣就需要课堂活动。以《钱塘湖春行》为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八年级上册第148 页)

    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再让他们对诗句所描绘的景象试着来画一画,看看在他们心中感受到的画面、情景是什么样的,接着再请几个同学起来谈一谈,对他的图画进行描述,以此了解相同的诗词语句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感受。在课堂上采用这样的方式,给沉闷的课堂带来生气,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会充分调动起活跃的课堂气氛,给枯燥的教学带来活力,同时学生也会对这样的方式很有兴趣,每个人都可以融入课堂,进入古诗。

  2.富有竞争性的课外活动

  此外,除了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活动来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也可以适当地补充课外的活动来增强他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让古诗的教学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每个月可以开展各种不同的关于古诗的活动,如古诗诵读比赛、古诗词接力比赛、古诗词讲故事比赛、古诗词表演等等,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可以激发起他们良性竞争的意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加认真地学习古诗词,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仅仅满足于书本上所提供的知识,还会搜集更多课外古诗词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不管是开展哪种教学,都要适当,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有限,老师采用一些活动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如果活动的时间过长,学生会过分关注游戏与活动,分散注意力,不注意听老师后续所讲授的内容,因此活动要短而精,做到收放自如。在课外的一系列活动中,要注意与课堂内容的紧密相连,脱离文本知识的活动是起不到意义的,适当的课外知识也是必要的,通过适当的课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中来。

  三、古诗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二:意境感悟法

  “分析诗歌的意境,要引导学生通过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补充诗歌的画面,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1诗歌是我国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我国古代诗词的意境深远,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诗词的意境可以表达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独特的精神追求,因此,意境感悟法也是古诗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当中。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营造诗歌传达的氛围,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情景当中去,能初步体会到该首诗所描绘的氛围,所奠定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1.播放易于理解的录音

  以《春望》(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录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当学生听到这些伤感、忧郁的诗句,很容易就能把自己带入到诗歌的情境中去,体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惆怅伤感的,同时学生借助录音进入到意境中能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认识、理解这首诗歌,感受诗人当时内心的思绪与痛苦、忧国伤时等复杂情绪。

  2.展现诗歌描绘的图画

  不仅是录音等听觉感受能把学生带入意境,图画等视觉感受也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诗歌所呈现的意境。以《十五夜望月》为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七年级上册第 109 页)

  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图景:明亮皎洁的月光照耀在庭院之中,地面上看起来像是铺上了一层霜雪一般,树上的乌鸦在漆黑的夜空中进入了梦乡,庭院中的桂花默默地开放着,露水打湿了那桂花树。老师展示这样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作用产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进入到诗歌清美的意境当中去,以便于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模式来达到古诗意境教学的效果,除了以上所说的播放录音、为诗歌配画这两种方式,还可以将诗歌中的颜色、形象、声音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图文并茂。如此来进行会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充实,可以使课堂氛围充满趣味,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到知识,将诗句中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工具更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提高了古诗课堂的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并不是所有诗歌都是用所有的方式,教师一定要在备课时对诗歌的内容有所研究,找出适合本首诗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将多媒体的优点发挥到最好。

  (二)古诗意象与情感内涵的把握

  “要引导学生从诗中品出意味来,就要抓住诗中的意象不放,从象中悟出诗人的理想信仰、人生体验、生活智慧。”1意象就是诗歌中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往往会赋予意象以象征意义,以此寄托情感。诗歌的意境之美主要通过意象来表现,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能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意境,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对诗中景物的关注

  在绝大部分诗歌中,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往往就是诗歌的意象,因此抓住景物有利于理解文本内容。以《次北固山下》为例,本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七年级上册第 21 页)

  这两联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作品中的景物,诗人所写的景物分别有潮、岸、风、帆、海、日、江、春。通过这些景物,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他们所看到的画面是怎么样的,最后教师总结,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潮水上涨,水势汹涌无比,潮水与两岸齐平,江面空旷无边,船在顺风中平稳地前进着,船帆高高挂起。而此时的作者正站在江面,登船远望,残夜还未离去,隐约可以看到一轮太阳从海上升起,似乎是残夜把月亮带出来的。江南的春天总是来的特别早,仿佛在旧年就蓄势待发了。

  从这幅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岸是静态的,而帆是动态的,动静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产生一种肃穆之感。在作者看来,如今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也开始了,但自己却还在异乡漂泊,作者所看到的眼前之景越是壮美,他心中的思乡之苦也就越浓重,孤独寂寞的内心也就更加突出,作者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这些景物上,使之成为意象,表达作者内心失落、愁苦的情绪。

  2.对常见意象的补充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这些意象都有一定的含义,老师在讲到一首诗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特殊的意象作为课外补充,让学生了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杨花常写离情、青草喻离恨、春雨喻愁绪、骏马喻志向、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浮云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杨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鸿雁寄寓乡愁、菊花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品格的象征、月亮常常是思想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类似这样的意象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古诗发展中,被固化下来的,易于我们理解。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对于我们体会诗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揣摩、分析诗人意象选择所产生出来的美感来把握诗歌是个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由此可见对意象的感知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趣味的享受。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诗中的意象,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从而来品味诗歌中的意境美。

  (三)对想象与联想的注重

  “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使诗歌中的画面在学生心中呈现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感受其中‘言外之意’,‘画外之象’,从而理解诗中广阔丰富的生活内容所包含的深刻思想意义,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1.生动景象的描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在初读、大致了解了诗歌的含义后,可让学生想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再请几位学生起来交流,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清早推开家门,看到满目的银白色,天地间被雪白覆盖了,千树万树的梨花都开了,在空中飞舞着,就像昨晚刚吹来一阵春风,多美好的景象啊。

  当学生入情入境后,他们就可以自觉进入到诗人所在的那个情境中去,通过自己的感受来推测诗人在该句诗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每个学生的想象会有些许差别,只要是符合诗意老师都应该给其表扬与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帮助他们学会理解诗歌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老师的讲授,在很多时候,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重要。

  2.动听乐曲的聆听

  如果仅仅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有点难度,如果再借助一点音乐,那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音乐往往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发起想象与联想。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诗人由赏月引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继而又发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叹,可见他旷达乐观的心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播放水调歌头的乐曲,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能够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于文章情景的再现有积极意义,这有助于唤起学生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及共鸣。但有些学生可能会脱离诗句本身而进行想象与联想,这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与纠正,让他们立足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将已经联想法的效果发挥到最好。

  四、古诗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三:比较分析法

  诗歌与诗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单一地看待问题,可以通过比较诗歌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来分析两首诗歌,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一)将同一位诗人的不同类型诗歌进行比较

  将同一位诗人两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这位作者的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所抒发的不同思想感情,从而对诗歌的作者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从中看出一些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学习古诗的道路上将有很大的益处。

  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高中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例,这两首诗歌的创作者是唐代韩愈。虽然是一位诗人所作,但所要写的与表达的内容却完全不同。先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七年级上册第 140 页)

  在这首诗中,诗人韩愈描绘了一幅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清丽的景色,通过欣赏这般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的景象的喜爱及欣悦之情。老师在教授这篇诗歌时,先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诗中描绘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完这首诗后,可在多媒体上出示韩愈的另一首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让学生通读,告诉学生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韩愈在被贬到潮州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作品,通过对背景知识的简要了解来理解这首诗,从而感受诗人当时因被贬内心愤懑以及前途未知的感伤情绪。让学生知道这种情绪与之后回到长安做官后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诗人的创作往往会与他们当时的境遇、心情有很大的联系。因此,了解作者各阶段各时期的背景,对于理解这位诗人的诗歌有很大的益处。

  (二)将不同诗人的同类型诗歌进行比较

  “在学习古典诗歌时,教师可以将同一风格、题材的诗歌放在一起,通过对比来让学生更加深刻,通过全面的理解,从中发现规律。”1将不同诗人的同类诗歌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该类型诗歌的理解,便于他们归类学习,形成系统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同种找异的能力,做到同中求异。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课外的一篇诗歌《峡口送友人》为例,这两首诗的创作者分别是王勃和司空曙,虽然创作者不同,但诗歌的性质却是相同的,由题目中的“送”字就能发现这两首诗歌都是送别诗。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学习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后,学生会了解到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友人通过俯瞰长安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同时诗人又嘱咐友人不要过于伤感,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以及旷达的胸怀。当学生理解了这首诗后,教师可以将司空曙的《峡口送友人》打在大屏幕上,《峡口送友人》原文如下: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请学生按照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方法试着来赏析这首诗,他们很快就能发现这两首诗歌都是送别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之后就可以追问,虽然同为送别诗,但这两人诗人心中还抒发了不同的情绪,学生可能会从所描绘的景物入手,发现王勃笔下的景物豪迈壮阔,司空曙笔下的景物则带着一丝凄凉忧伤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快就能找出这两首之间的不同的,这两首送别诗的确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但王勃是乐观旷达的,而司空曙却是惆怅伤感的。

  通过这样对比着来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诗歌,诗人所表达的情绪也并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之所以会产生差别,这还与他们本身的性格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同一类型的诗歌可以给学生一个大致的方向,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锁定了类型就直接下判断,还是要根据文意、诗人的性格、经历等等来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体会诗人的内心感受。

  (三)将同类题材的古诗与现代诗进行比较

  通过将表达同种思想的古诗与现代诗进行比较,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诗歌的能力。

  以《泊秦淮》(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课外的现代诗《死水》为例,这两首诗歌的诗人分别是唐朝诗人杜牧以及闻一多先生,这两首诗歌都抒发了对当时的国家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的。《死水》可以作为《泊秦淮》的拓展学习,在学生学习了《泊秦淮》后,学生了解了诗人是在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歌女在唱《后庭花》那亡国之音后创作了这首诗歌,简简单单的 28 个字就将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最终导致亡国的历史来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了诗人杜牧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以及忧虑的心情。学习了这首诗后,就可以让学生初读闻一多的《死水》,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理解这首现代诗,诗歌的第一部分就表达了诗人对旧中国腐败现实的不满与激愤之情;第二部分更为具体地揭露腐败现实的现状表达了诗人对旧中国的厌恶与嘲讽;诗歌的第三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诅咒,同时也表现出迫切想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在对两首诗都有了认识之后,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此时他们就会发现,这两首诗歌虽创作时代不同,但都是用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的,但他们的写作手法却是不一样的,杜牧是通过夜泊秦淮这件事情引发了思绪写下这首诗,而闻一多在诗歌中则采用了象征与反讽的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北洋军阀的统治。因此他们是同中有异的。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诗人都可以借助这样的体裁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渗透。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语言简洁、富有韵律、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初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得到提高就需要教师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师对于知识的教授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他们学习古诗的推动力以及加速器,因此需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此外,还要深入古诗意境,让学生找出意象,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深刻感悟,同时,还可以将各种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古诗,系统地学习古诗,更好地了解作者。只有让学生重视古代诗词的学习,学生才能感受到我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以及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并将这珍贵的文化传承下去,让古诗的教学在他们身上真正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2007 年版。
  [2]乔桂英:《语文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年版。
  [3]刘永康:《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4]黄淑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6]高瑞玲:《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方法与模式之我见》,《课外语文》2012 年第 10 期。
  [7]骆勇:《语文课中古诗教学方法浅谈》,《读与写》2008 年第 6 期。
  [8]姜莉:《赛读,语文课堂的百花园》,《考试周刊》2014 年第 77 期。
  [9]吴海燕:《浅谈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文学教育》2010 年第 9 期。
  [10]张筱南:《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科学出版社 2012 版。
  [11]李海龙:《阅读教学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12]陈娟:《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应用中的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11 年第 5期。
  [13]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14]牛红梅:《新课标下古诗教学漫谈》,《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 年第 6 期。
  [15]刘守斌:《古诗阅读鉴赏方法探究》《现代语文》2015 年第 8 期 。
  [16]孙晓东:《新课程背景下古诗阅读教学策略浅析》,《新课程研究》2010 年 08 期。
  [17]黄文海:《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之难及如何解难》,《学周刊》2014 年 8 期。
  [18]杨旭华:《古诗教学策略分析》,《文学教育》2011 年第 7 期。
  [19]张丽:《走进古诗词的意境-谈关于古诗词意境的教学》,《课外语文》2014 年第 2 期。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语文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