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趣激兴,创设情境
1.1 实体情境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此法尤其适用于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
1.2 模拟情境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1.3 语感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 例如教学《美丽的公鸡》,当公鸡的图像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它红红的冠子,漂亮华丽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 ”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公鸡的美丽。
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1.4 想象情境
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
2 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2.1 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 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
2.2 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语文的味道在哪里? 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 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 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笔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 ”笔者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 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地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2.3 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 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朱熹也曾说过:”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 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 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 不经意地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 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 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 “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4 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 “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 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 其次以说*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 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
参考文献:
[1]邱丽勤。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J].江西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
[2]何玉芳。推敲新课程课堂[J].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10.
[3]高志军。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运用最少的教学资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效性教学研究极具实际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必然性的发生了改变。随着教材、版面、教学手段地不断变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带给语文教学有便利、也有问题,本文针对小学...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的做出了如下表述: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阅读教学之根本.中国传...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教学内容中的两个基本要求,从字面意思理解来看,阅读就是让学生通过视觉通道输入信息,而写作则是通过文字输出信息。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却成为小学生久攻不下的堡垒,不光是学生怵阅读和写作,就是语文...
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再创造,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而个性化阅读指的则是以小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去阅读课文,积极主动分析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与感悟,并且自己产生独特的体验与理解,可以充分发挥...
随着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学中不再单纯以教师为中心,不再是以教师传统的分析讲解为主导。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则是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把握,自主探究,从中体味,获得感悟,培养鉴赏水平...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谈几点拙见,与各位同仁共勉。一、使学生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学生思想转变的前提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必须先要更新...
前言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它打破了过去教师垄断课堂教学的局面,提出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探索能力,还可以在...
低年级是语言积累的起步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切实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着力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以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让学生在画中读。小学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获取有用信息。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在语文阅读教...
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欧阳修也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由此可见,阅读可以使人的思路更加开阔,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文思如泉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