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检验论文 >

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及临床运用

来源: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李传华
发布于:2021-04-01 共1494字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结果; 准确性;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其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标本的采集、送检时间、仪器设备、检验试剂及检验员的业务水平等。因此,要严格规范血液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本文就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及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12月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18~60岁,平均(45.31±9.23)岁。纳入标准:身体健康,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发热等症状的急性炎症疾病者;伴血液系统疾病者;伴传染病者。

  1.2、 方法

  所有被试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经肘静脉采集静脉血2 ml, 置入血液专用抗凝真空管,混匀,使得抗凝剂能够与血液进行融合,防止出现试管内溶血情况。同时采取指尖末梢血,其他步骤与静脉血同。所有血液标本均采用同一台美国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在2 h之内检测完毕,所用试剂均为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批号,均在有效期内,由同一名操作人员严格依照说明完成操作。
 

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及临床运用
 

  1.3、 观察指标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等。

  2 、结果

  静脉血组的红细胞、红细胞比容与末梢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白细胞、血小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血检验结果的比较(x?±s)
表1 不同部位血检验结果的比较(x?±s)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临床常用,但由于受个体间的差异及检测结果准确性、实时性的影响,多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与临床表现结合,用于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判断多依靠正常值范围,但正常值范围的制定是基于将“健康人”检测数据依据医学统计学理论处理后而制定的,一般包含正常人群的95%或99%。不论取那个范围,在界值处均有正常人与患者的重叠,若单纯依此来判断疾病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血液采集部位,主要分为静脉血、动脉血、末梢血,其中静脉血采集方式最为常见,其次是末梢血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动脉血仅局限于动脉血气分析。临床对采血部位的选择多是根据诊断的目的、需要的采血量、检测的指标及其数量、难易程度等来决定。一般来说,对于患者病情较轻,血管较细,并且不易采集的患者可以采取末梢血;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多采取静脉血;对婴幼儿常用末梢血。采集静脉血的部位多为肘静脉,因此部位的血管较粗,便于进行穿刺,并且此部位血液成分受其他影响较少,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患者血液的真实情况,准确度较高。多研究显示[1,2,3,4],静脉血与末梢血的部分检测指标结果存在一些差异,主要的原因在于:末梢血的成分较为复杂,既有静脉血,也有动脉血,以及挤压手指末梢时带入的组织液等,由于使用末梢血时的采血量一般比较少,因此对检查产生的影响比较大,而静脉血的成分比较简单,采血量多较大,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但这种差异如果不超出正常值范围,对疾病诊断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如果是在正常值的界值处时,对临床的诊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应用时,要参考多方面因素,对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做出判断。

  综上所述,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血常规的偏差较小,但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采血部位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陈丽芳.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62-2463.
  [2] 何新民.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12):43-44.
  [3] 陈美霞,陈红玲,罗胜和.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7):110-112.
  [4] 吴智刚,李小蓝,李启欣,等.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1):99-100.

作者单位:沂水县人民医院
原文出处:李传华.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02):143-14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医学检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