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日语论文 >

“山紫水明”中“紫”在中日文化的内涵比较

来源:今古文创 作者:詹桂芬
发布于:2021-11-24 共4488字

  摘    要: “山紫水明”是日本汉学家赖山阳创造的一个词汇,从其出处、意义、“紫”在中日文化中的内涵变化,以及“山青水秀”没有在日语中得到引用的原因,呈现出“紫”在中日文化中的嬗变过程,可以说是根源于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在输出过程中得到发扬和光大的过程。

  关键词 :     山紫水明;出处;内涵;形成原因;

  日语的汉字起源于中国,因此日语借用了很多汉语词汇。“山紫水明”是日语中用于形容山色秀丽的常用词汇,通常译为“山青水秀”或“山明水秀”。在中国文化中,形容霞光中的山色,通常会用“红色”“金色”等字眼,而日语却使用了中文中较少用于自然景观的“紫色”。通过探寻“紫”在中日文化中的特殊寓意、分析创作者赖山阳生活的时代特点,能够发现“山紫水明”的产生原因,窥探出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嬗变。

  一、“山紫水明”的意义、语源及使用情形

  (一)意义和出处

  在日本小学馆株式会社2008年出版的《デジタル大辞泉》中,对“山紫水明”如此解释:“山は日に映えて紫色に见え、川の水は澄んで清らかであること。山や川の景色が美しいことをいう。”即:山在日光的映射下看上去像紫色的,河里的水清澈透明。指的是山河之美。举例如“山紫水明之地”,中文一般译为“山清水秀之地”。

  “山紫水明”由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着名儒学家、历史学家赖山阳创造。赖山阳1814年回广岛探亲回京都途中,作《对仙醉楼记》,文末处用汉文写道作于山紫水明处,此为“山紫水明”第一次出现[1]。晚年其在京都郊区建一草堂,草堂前流淌着贺茂川,东山的山峰和圣护院的森林都举目可见。因非常热爱这个景色,给草堂取名为“山紫水明处”。

  赖山阳创作了非常多的汉诗。在其汉诗《题自画山水》中,明确使用了“山紫水明”的表达:

  “黄树青林对小栏最佳山紫水明间。”[2]

  此外,在赖山阳的众多的汉诗尤其是饮酒诗里,多次出现“山紫水明”的表达。如“今日も御用も有之由なれども颇可供もの,即山紫水明の比、飘然来临ならば、可同一酔”[1]。

  (二)使用情形

  “山紫”意指阳光照射在山上,山看上去像紫色的,“水明”指在日光的照射下,水格外清澈透明。赖山阳本人把下午4点半到5点的时候称之为“山紫水明的时刻”。此时此刻,夕阳把东山染成紫色,贺茂川的水面波光粼粼。在这个时候招待客人,觥筹交错[1]。

1.png

  由此可见,“山紫水明”虽然现在基本上被译成中文的“山青水秀”,但是初创时其使用范围是小于“山青水秀”的。

  二、“紫”在中日两国文化中的内涵

  (一)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

  中国历史早期,表达紫色的名词是“茈”,用于形容紫色的动植物和矿物。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晋书》及之后的史书用“紫”来形容纺织品,尤其是丝织品[3]。

  随着儒家文化的兴起,色彩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把“青、黄、赤、白、黑”定为“正色”,其他颜色定为“间色”。“紫”介于“朱”和“蓝”之间,一开始被作为贱色,《论语·阳货》中有“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但随着本土宗教道教的兴起,“紫”又被人们所喜爱和尊崇,表现如下:

  一为祥瑞的象征。即当天上出现紫色云彩的时候,地上就会有圣人或者宝物出现。最有名的典故当属汉刘向所着《列仙传》中描述的有关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的故事: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此即为“紫气东来”的出处,“紫气”即为祥瑞的象征。

  《晋书·张华传》则记载的是宝物之光: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外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此处的“紫气”即为宝剑的光芒。

  二是神圣、尊贵之意,可理解为祥瑞之意的发展。道家把“紫”上升到极为尊崇的地位:最高神元始天尊被民间称为“紫皇”“紫芝”为仙草、道书为“紫芝书”“紫金丹”是长生不老之药、“紫府”是仙人居所、修炼而成的仙液叫“紫河车”等[4]。此外,道家吉兆还包括紫烟、紫光、紫气、紫晖、紫霭等。随着文化的发展变迁,以紫为尊不仅在道教,在其他宗教里面也有所体现,如《西游记》中观世音所居之地乃是紫竹林。

  因为紫色指的是天空中的祥瑞之色,以“天子”自称的帝王理所当然地把“紫”尊为“帝王之色”。与宫廷有关的含“紫”词就有27个,如紫禁城、紫墀、紫房(皇太后所居的宫室)、紫泥(皇帝诏书用紫泥,后即以指诏书)等[4]。

  三是等级的象征。在道教极为兴盛的隋唐及随后的宋代,朝服体系以紫为尊,甚至出现在帝王服饰中,唐代还形成了特别的赐紫文化。紫色为尊的服制系统,还通过遣隋使、遣唐使传到日本,深刻地影响了平安时代日本的服制和色彩文化[3]。

  (二)在日本文化中的内涵

  隋唐时代以“紫”为尊的思想传入日本,由于契合了日本本土的特殊条件和政治需要,更是使得“紫”作为一种特殊的色彩,在日本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而形成日本独特的色彩文化。

  1. 借鉴于中国文化的高贵的“紫”。

  在古代日本,紫色色素提取自一种植物根部,因为栽培困难且染色工艺复杂,紫色服装非常昂贵。再加上中国文化的影响,紫色就成为天皇家族和部分高级官僚服装的颜色。紫色作为高贵的象征开始向民众传播,始于604年设置的“冠位十二阶”制度。冠位分为十二等级,分别赐予官员相应颜色的冠帽,紫色为最高等级色彩。此后的几次服饰制度改革,也都是以紫为尊[5]。“冠位十二阶”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紫”色在主流社会的地位。此时,佛教开始被日本上层社会接受,德行高的僧人也被许可穿上紫衣。

  2. 与日本的政治文化高度契合后的“紫”——理想的颜色。

  平安时代是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是一个有继承也有创新的时代,在继续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和确立了“和文化”。到推古朝为止,受欢迎的颜色还是白、赤、青(绿色),平安时代奠定了紫色作为理想色的地位,一直持续到了明治时代[6]。

  平安时代的特点是外戚专权,藤原氏是代表性的大贵族,在政坛上活跃近一千年。“藤”的花是紫色的,自古以来就代表高贵的颜色,与当朝最有势力的掌权者的姓的重合,使得“紫”作为“高贵”的意味而被固定下来。

  “紫”在平安时代的推崇可以从日本物语文学的巅峰之作《源氏物语》中得到体现。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中层贵族出身,具有非常高的汉学修养,被召入后宫讲学,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了《源氏物语》。紫式部名中“式部”来自其父兄的官职“式部丞”,“紫”则是因物语中主要人物紫夫人即“紫の上”而得[7]。“紫”的“理想之美”在《源氏物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中备受主人公源氏所爱的三个女性因遭宫人妒忌而抑郁早逝的母亲桐壶更衣、因面貌与桐壶更衣相似而与源氏有不伦之恋的其后母藤壶女御,名字都是颜色为紫色的花,而源氏因其亡故而悲痛遁世的最爱“紫の上”,更是直接以“紫”命名。

  同时代的另外一部巨着《枕草子》中,对“紫”也是极为推崇。在开篇有关四时情趣的描述里,第一句就是:“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横在那里。”该第40段《高雅的东西》部分,则是以“高雅的东西是,淡紫色的衣……”为开篇;第77段《漂亮的事》更加明确的阐述:“凡是紫色的东西,都很漂亮,无论是花,或是丝的,或是纸的……六位藏人的值宿的样子也很漂亮,大概也因为是紫色的缘故吧。”其他如第34、35、37、245、246、247、283、286段都出现有关紫色东西(服饰、花朵、信纸等)的描述,指的都是美丽的、风雅的东西[8]。

  阳光照耀在山峰,日本人想到的是“紫”,而中国人想到的是“金”,真实反映了政治文化对文学思想的影响。平安时代“以紫为美”的思想,对后世日本的色彩观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3. 当代日本人心中的“紫”。

  日本大庭舞台美术研究所的灯光导演大庭三郎从1940至1963年对七千多人进行了色彩调查,其中对于“紫色”调查结果如下:

  表1 日本人对于“紫色”的感受调查列表

GetImg.jpg

  如表可知,“紫”这种色彩,经历时代变迁,形成了如今日本人心中多重的色彩感受[9]。

  三、“山紫水明”的形成原因探究

  在《日中辞典》(小学馆第2版)中,关于“青い”这个词的解释,第一条就是蓝、青、绿,如“青い空、青く澄んだ湖、木の叶が青くなってきた”。由此可见,“山青水秀”这个词如果直接使用,对于日本人来讲,并不难以理解;“山明水秀”也是极容易望文生义的。但是两者在日语中均未得到引入。究其原因,主要与词汇出现的时间及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时势变化有关。

  (一)“山青水秀”“山明水秀”出现时代较晚

  “山清水秀”最早出自明代李昌祺《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天下雄藩,浙江名郡,自来惟说钱塘。山清水秀,人物异常。”而“山青水秀”则出现在清代的《三侠剑》:“山上悬旗吊斗,山下绿水潺潺,真乃山清水秀。”学者们认为“山青水秀”可能是“山清水秀”一词的误写[10]。“山明水秀”则是来自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中“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明后期开始,日本不再积极从中国输入文化,到了清末,出现了日本文化向中国反输入的现象。可见这两个词由于出现时代较晚失去了在日本传播的最好契机。

  (二)生活时代对创词者赖山阳的影响

  赖山阳(1781—1832)生活在江户时代中后期,当时日本内忧外患,幕府统治行将终结。这一时期在文化上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把之前从中国学习到的文化进行吸收,开始发展创造本土的文化与文学。幕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给本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当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朱子学盛行,一些日本学者为了抗衡就开始兴起了“国学复兴”的运动[11]。与其他人的刻意“去汉”相比,赖山阳主张的是“拿来主义”,即力求在汉文中表现日本人的精神气度。山阳早年经历比较坎坷,定居京都后生活才安定下来,“山紫水明”既源于他对京都生活的热爱和深厚的汉语言功底,也是江户时代“和风”兴起的时势下的文化发展和创造。“山紫水明”既能让人感受到汉词在语言结构上的对仗之美,同时“紫”的使用,又赋予了日式审美的魅力,可谓是汉式日词的一个典范。

  综上所述,“山紫水明”这个词汇的出现伴随着日本从积极文化输入,到自我创造,直至形成自己独特民族文化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中的审美意识在输出过程中得到发扬和光大的过程。“山紫水明”中“紫”的运用,是日本人在长期的“以紫为尊”“以紫为美”的政治文化情境中的自然产物,历经时代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特色。

  参考文献

  [1]池田明子赖山阳七酒0日本酿造协会诘2013.(1):32-36.

  [2]赖山阳山阳遗稿[M].日本:千代田书房,1911.

  [3]王艺璇紫色系中国传统服用色文化与染色及应用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7.

  [4]王保田,李健雄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中日色彩语码考察研究- -以紫色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2016,(3):82-87.

  [5]龚凯歌圣德太子冠位十二阶”对中国儒道思想的受容与发展[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22-25.

  [6]前田千寸中帕人上y见大色彩[J]心理研究, 1916,(54):644-657.

  [7]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34-41.

  [8]清少纳言.枕草子[M].周作人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9]大庭三郎.日本人0色彩感情俩值I仁OlC[J]照明学会杂诘, 1964,(2):9-11.

  [10]叶秋生.“山清水秀“还是“山青水秀[J]语文学刊,2006,(7):83.

  [11]姚景谦.日本物哀幽玄”论与《文心雕龙》[D].山东大学,2016.


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詹桂芬.日语“山紫水明”中的文化嬗变[J].今古文创,2021(43):122-12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日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