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应用化学论文 >

能力培养导向的应用化学教学改革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7 共3562字
摘要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化工、材料、医药、环境、能源、轻工等行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1].但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在乎及格与否,考前明白,考后全忘记等,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因此,在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中实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势在必行,能力导向中所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 自学能力) 、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 和表达能力。其目的在于: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吸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在运用中得到理解和强化; 通过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猎取更为广泛的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快速更新的将来具有充足的后劲和适应能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有所降低;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在考证、考公务员和找工作方面具有较高积极性,对于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应用化学专业涉猎面广,可能具有知识零散、抽象、缺乏系统性[2 -4].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应用化学教学的关键问题。针对以上情况,作了如下思考。

  1 学习兴趣的初步培养

  据了解,各大学各专业中均存在对本专业不了解、没有兴趣的学生,地方本科院校尤甚,这些学生可能还非常的优秀,但是因为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失去了学习动力;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习惯了应试教育,到了大学因为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无所适从,造成了他们的厌学[4 -5].因此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专业介绍非常必要,让学生从进校就知道该专业需要学习哪些课程,掌握哪些知识,将来能够从事什么工作,从而使得其了解应用化学专业,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行初步的规划。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指出大学与中学的差异,让学生能够进行调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对于应用化学专业还可以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引入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领域提出相关实验题目,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兴趣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系统性建设

  应用化学涉猎面广,教学内容涉及到表面活性剂、化妆品、食品添加剂、胶黏剂、催化剂、香精香料、染料、油田化学品、功能材料、助剂等多个方面,还包括原料和产品合成路线的设计、工艺控制、分离纯化、质量控制与检测等。每个方面要详细地、深入地学习必将难以实现。这就要求各学校结合当地行业发展需要、学科前沿和本校师资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还必须考虑各课程的衔接,如《高分子化学》必须安排在《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之后,因为只有掌握了热力学、动力学的一般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聚合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掌握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些化合物能聚合,一些化合物不能聚合,一些化合物可以按多种机理聚合,一些化合物只能按某一种机理进行聚合。

  在制定培养计划后,还需要进行一些教研活动,明确各课程、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如《功能材料》介绍了膜分离材料,在《现代分离技术》也有膜分离技术相关内容,如果都讲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则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也会失去听课的兴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功能材料》课程里应该以膜分离材料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制备方法为重点,而在《现代分离技术》课程里则以分离原理、分离过程、膜分离的影响因素、膜分离的应用为重点。任课老师也需要对整个培养计划有较好的把握,对所授课程有全面的了解,对授课内容能够融会贯通,将相关知识点串联,如讲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时,可以介绍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几种常见方法,最后将三种看似不相关的方法与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后水溶液性质发生突变相关联,让学生能够从原理上理解和掌握,让知识更为系统化; 还可将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化妆品、口腔卫生用品、相转移催化剂等进行关联,那么表面活性剂的内容就更充实、生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式和环节的改革

  首先重视预习,通过提问等方式考察学生预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告知学生学习内容,让其在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点,发现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对于基本知识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可以决定对该知识点的讲解方式,对于理解错误的可以及时纠正,对于不完整的可以补充,已经理解的透彻的也可以让其他理解错误和不完整的同学能够正确的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精力时时保持高度的集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多结合实际与学科前沿。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就离不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来源于教师亲身经历或考察所得,也可以来源一些经典的生产实例。如讲到绿色化学时,可以将生产环氧乙烷的氯醇法和氧化法两个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则能够较好地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通过案例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具有开阔的视野,具有充足的后劲,课堂教学还必须与学科前沿相结合。大学教师大多会进行科学研究,而这些科学研究大多与学科前沿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科研成果的介绍,也可以将学科里取得的最新成果引入到课堂,如表面活性剂方面,可以适当地引入双子表面活性剂、低聚表面活性剂等合成方法、主要性质和用途。

  最后作业的多元化。常规作业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无法考察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程度,只有多元化的作业才能全面的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对于应用化学专业以小论文形式的作业能够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小论文的内容可以是: 对本学科某一领域前沿动态或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体会、综述评价; 对某一与学科相关的社会问题( 如食品添加剂是否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调查、观点和相关论证; 对某一产品生产工艺的调查、设计或改革方案等。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去阅读、调研、分析和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作业撰写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小论文式作业可以锻炼和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教学方面,填鸭式教学扼杀了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疑,让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和全面时,也应该在其正确的方面去鼓励,在其欠缺的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对于同一问题可能有多个答案或多个解决方法,以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教师影响形成固定思维。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通过设计性试验、开放性实验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上三个环节都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根据基本原理独立或团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和验证,在完成这些教学环节时,学生必须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特别是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只有考核方式的变革才能保障教学改革的成果,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的改革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中加大课堂问答和论文式作业的比重; 部分课程可以以论文形式进行考核; 期末试卷中应该加大综合能力测试题目的比重。只有考核方式中加大了综合能力的比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好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 庆,巩育军,苏秋芳,等。 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06,33( 12) : 108 - 110.
  [2]严世强,唐 宁,黄国生,等。 理科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6( 6) : 33 -38.
  [3]毕孝国,牛 微。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研究与改革[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7( 4) : 555 -558
  [4]向纪明。 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实践[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 2) : 114 -116.
  [5]李水清,梅 平。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31( 6) : 253 -25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应用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