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控体系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2 共10364字
摘要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限于满足自身的基本生理需求, 更在意产品是否能给自己带来独特的价值。 从 “三鹿毒奶粉” 到 “地沟油”、 “瘦肉精” 再到 “汽车召回” 事件,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已经从食品行业蔓延到制造业,企业重视和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了社会焦点话题。

  2010 年五部委联合印发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4 号---社会责任》 对企业在安全生产、 产品质量等七个方面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 从国家法律、 法规层面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作出了强制约束, 拓展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范围, 强化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 同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4 号---发展战略》 提出了企业战略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战略的实施工具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构成部分, 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统一框架下, 战略控制和社会责任控制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约束与支持下, 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下,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应用, 例如工业行业 (如石油、 天然气等高风险行业) 推行的健康、 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HSEMS: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System)、 汽车制造业在 HSE 基础上加入质量管理形成的 QHSE 管理标准等。 尽管这些内部控制活动已经将社会责任考虑在内, 但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更重视资产安全性、 经营合规性、 财务真实性的保障, 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对于这些控制目标的关注度远高过其对于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因而其涉及到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不完整的, 也是缺乏战略系统性的.

  近年来, 国内外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

  Margolis, Walsh (2003) 对 109 篇采用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解释变量的实证文章统计分析发现,50.46%的文献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绩效有消极影响或者影响不显著。 正是由于企业不能从社会责任投资中获得经营上的短期利益, 导致企业缺乏对践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 实际上, 与短期绩效相比, 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的努力对公司长期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

  企业应站在战略层面看待社会责任承担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拉近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间的距离,形成综合、 系统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进而推动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管理, 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朱乃平, 2014)。 本文将社会责任的践行融入企业经营使命中, 构建了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以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控为中心的内部控制系统, 旨在提升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和企业声誉, 为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

  二、 文献回顾

  “企业社会责任” 的概念最早由欧利文·谢尔顿 (Oliver Sheldon, 1924) 提出, 阿奇 B·卡罗尔(Archie B.Carroll, 1999) 将社会责任细化为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 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Bowen在 1953 年出版的 《商人的社会责任》 推动了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化, 开启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大辩论的序幕。 在此基础上, 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 1997) 提出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 “三重底线” 理论, 亦即企业必须履行最基本的经济责任、 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 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结合度日益紧密, 企业社会责任逐步由一种宏观社会理念落实到微观企业行为, 从被动社会责任响应向主动社会责任管理演进。 现有文献中直接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少, 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

  1.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相互作用, 一方面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则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环境, 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王加灿, 2012)。 王海兵、 伍中信等(2011) 提出, “监督、 控制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维护和平衡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是人本经济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职能”,该文将利益相关者合理需求的满足与企业价值增值联系起来, 构建了人本内部控制战略框架, 诠释了企业运用内部控制系统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企业应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并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绩效评价体系来提高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常艳,2013), 并藉此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决策、 执行和处理流程,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田超, 2010)。 花双莲 (2011)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层面分为战略层、 管理层和作业层, 并对战略控制层面及控制重点进行了初步阐释。

  2.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

  Burke &Logsdon (1996) 明确提 出 “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 ”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SCSR) 的 概念 后 , 国内外学者先后对其内涵进行了争论与辨析,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Baron (2001) 提出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涵是企业承载社会责任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战略行为, Porter &Kramer (2006) 运用竞争优势理论拓展其内涵为 “企业从基于自身战略来思考社会责任, 并在企业内部运营和外部环境中, 重点选择和业务有交叉的社会问题来解决, 从而创造企业与社会共享的价值”. 虽然现有文献对 SCSR 的研究角度不同, 但都认同将企业社会责任上升至战略高度能使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统一, 并产生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 (陈爽英,井润田, 2012)。 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战略框架中能使企业达到经济绩效、 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统一 (宋雪莲 , 2013), 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朱权, 2011), 同时还能推进企业创新、 赢取长期利益、 培育顾客忠诚、 弱化政府监管以及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吴毅洲, 2011)。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相较于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主营业务、 企业战略的关系更为紧密, 因此能带来更多积极的社会影响 (万琳玥, 2013)。 正是由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紧密相连,使得企业能够利用生命周期理论, 在不同发展时期、 不同战略选择的情况下承担不同层次的社会责任 (李颖, 2012), 以责任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邵兴东, 2009)。

  3. 企业战略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

  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种战略管理 (徐虹,2010), 在通过构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过程中, 不能忽视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的依附性。 如果企业仅从会计控制角度实施内部控制, 忽略组织整体战略的重要性, 将减弱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池国华, 2009)。 战略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查剑秋, 2009), 将战略目标融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可以使得内部控制的各目标与企业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李维安, 2013), 进而提高战略的执行绩效并最终影响企业的价值。 战略目标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起点, 是内部控制的高级形式, 内部控制向战略延伸有利于整体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和效果。 内部控制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 其带来的收益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提供动力 (刘国强, 2013),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越好, 企业战略的执行就越到位,企业营利目标则就更有保障。 战略导向型内部控制以战略为统领, 协调整个内部控制体系, 解决了内部控制体系之间的隔阂, 因此, 把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融入战略管理相关理念, 有利于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顾瑞鹏, 2012)。 池国华 (2009)构建了基于战略导向和系统整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 杨克智、 李睿 (2010) 则进一步提出将内部控制的重点从纠错防弊转到战略实现上来, 构建战略导向内部控制。

  综上可知, 现有文献多为企业战略、 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之间两两关系的研究, 三者的融合研究不多见。 它们两两耦合, 交互共生, 能够产生 1+1+1>3 的协同效应, 为本文研究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推动下, 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嵌入到战略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成为最受青睐的核心战略之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受内部控制的影响, 同时也受企业战略的影响, 更受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 本文将企业战略、 企业社会责任有机整合到内部控制系统中,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研究社会责任内部控制问题, 构建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 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结构, 扩展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战略性、 系统性、 动态性, 适应性和前瞻性。

  三、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构建

  战略是为了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威胁 (风险) 和机会 (价值), 战略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 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手段。 企业发展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文化、 生产能力或企业效益的风险因素, 是企业整体发展出现损失的不确定性。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关注和防范企业发展战略风险, 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 制定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开展社会责任投资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社会责任风险, 提升企业声誉, 为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内部控制框架, 运用内部控制手段管理社会责任风险, 将成为人本经济时代企业贯彻落实其社会责任战略的必然选择。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窗口宽度上往社会责任扩展、 高度上往战略层次延伸所形成的内部控制体系, 能够体现内部控制的社会责任战略意图。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使命与经营目标下的决策结果, 作为生产营运活动的行动指南对企业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及其两者间关系有着引导与强化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实施过程与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树立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占领竞争市场。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 (见图 1) 包括企业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两大部分, 横向看, 两者之间存在引领与促进的关系, 纵向看, 两者从上而下依次包括决策、 执行和监督三个层次。 企业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双向互动性及内在分层的对应性, 为我们构建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依据, 是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效果、 推动战略实施、 促进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 自此, 企业内部控制在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报告方面, 以及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方面更加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避免了传统内部控制在社会责任领域和战略目标上的嵌入不足问题。

  1. 企业战略引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在于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企业主要经济目标的实现。 强调社会责任践行的战略意义, 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内部控制局限于提高社会责任承担水平而忽视其在促进实现战略管理目标方面的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分析、 战略选择、 战略实施和战略优化四大流程。

  战略分析为社会责任的融入选择合适的契机, 战略选择催生社会责任战略的形成, 战略实施则激发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构建目标及运行需求, 战略优化进而通过战略升级、 战略调整或战略创新来优化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 增加内部控制的环境适应性。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营利性的投资行为, 其本身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与资源分配是成功实施社会责任战略的关键。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让消费者获得满意度的同时满足其他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共同利益.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指出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资产安全、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高级目标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因此企业构建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 而是满足各利益相关者需求并作为一种战略实施的工具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目标之前, 需要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确定风险偏好并评估风险, 因为只有在战略分析的前提下设定的内部控制目标才能发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降低组织的环境压力与社会责任风险, 提升企业形象, 提供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功效。

  制度与文化建设、 风险评估、 质量监督、 信息追踪等内部控制成本的投入, 是企业远期成本节约的战略准备, 是为降低产品召回、 赔偿、 信誉损失等外部损失成本做出的努力。 企业的经营哲学与宗旨体现了领导者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和取向,涉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也影响企业的长远目标能否实现, 更关系一个社会的均衡发展问题, 企业必须正确对待社会责任融入战略的问题, 明确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构建的目的, 以战略目标统领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步伐。

  2.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战略 (尤其是社会责任战略) 得以科学制定、 有效实施的基础。 战略目标的加入使得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弥补了 COSO 内部控制框架逻辑断层的缺陷, 但仍然没能解决后者落脚于控制风险而非落实企业目标的逻辑错位问题, 使得其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战略实施的工具, 应旨在帮助社会责任理念顺利融入企业战略, 提升社会责任承担水平, 塑造鲜明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并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同时, 企业应利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对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性考评, 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调整优化的过程中指导和建议后续的实践活动。

  3.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战略融入流程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始于目标设定、 止于控制优化, 并另含机制设计、 制度建设、 文化建设、 控制活动、 控制评价、 控制报告, 八大要素结合战略融入过程分为内部控制析识、 考评和监控三个阶段 (见图 2)。

  (1)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战略融入的析识阶段。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构建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分析,发现企业所处的环境, 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析识阶段包括两个环节: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 量化分析即利用统计分析软件等对往期的绩效评价数据进行内部环境分析和预测, 明晰企业战略的实施情况和所处的环境,制定出适宜现阶段的内部控制目标; 质化分析即是对社会责任战略实施效果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度的分析与预测, 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融入对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以及风险偏好等的影响并进行预测, 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内部控制机制、 修正内部控制制度、 调整内部控制文化。 企业通常利用往期的财务绩效指标来判断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此外, 我们还应通过顾客、 内部流程、 创新与学习多个角度的非财务绩效考核量表来分析战略实施所处的阶段, 以及同总体目标的差距。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企业从怎么想到怎么说再到怎么做的思想行为变化过程. 在从认知层面、 释义层面和行为层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解、 动机与行为方式的考评中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同时, 还要注意一些阻碍内部控制开展的隐性因素, 如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 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内部控制能否达到合理水平、 能否处理好员工的 “被动行为” 与“主动行为” 间的关系、 能否实现 “强制性规范”与 “引导性规范” 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社会责任测量侧重结果导向而忽视目标和管理行为的测量(Lee, 2008), 当企业社会责任被视为改善企业业绩底线的战略性资源时 (Porter&Krammer, 2002;M·Williams &Siegel, 2001; M·Williams, 2006) ,企业内部建设条件的不成熟会给社会责任理念的融入、 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 企业战略的实施增加障碍。 为此我们应在企业战略引导下设计出合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将战略目标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目标标准, 作为 “判断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是否适当、 是否发生偏离的标杆”, 为企业机制、 制度与文化的改进提供依据。

  (2)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战略融入的考评阶段。 该阶段分为量化考评与质化考评两部分,主要针对阶段性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 量化考评主要是对当前的经营管理业绩、 员工绩效的考评。 与量化分析不同, 量化考评重点在于找出企业业绩结果参数与现阶段战略目标的差距, 是一种适时考量, 而非判断企业所处战略阶段的追溯分析。 与质化分析不同, 质化考评通过问卷调查、 心理测试、 职业测评等方式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被组织、 员工的接纳程度,并对质化分析中机制、 制度、 文化的修整效果进行评估。 内部控制需要保证企业组织结构、 机制、制度、 文化与战略总体思想保持一致, 因此, 通过质化考评我们可以发现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在资源配置、 机制、 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进而确定控制风险、 汇总考评结果、 形成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战略融入评估报告。

  (3)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战略融入的监控阶段。 对于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中企业战略思想的融入过程, 我们应当采取 “点、 面” 结合的监督手段。 “点” 即始点, 每一个决策的作出都是一系列活动的开始, 从源头给予监督控制能够有效保证内部控制活动为战略实施所需; “面” 即过程, 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从目标设定到机制、 文化建设再到评价与报告的形成, 整个流程都保持相对全面的监督, 这种辐射状的跟踪监控手段有利于企业获取战略融入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后对经营活动持续影响的截面数据, 为企业判断战略实施的阶段性成果而进行的量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还体现在推动战略实施的优化与调整, 企业通过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战略实施阶段性方案进行思路性的预防调整与内容性的纠偏调整, 并根据问题的危害程度、 风险的重要性以及战略实施的需求对企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

  4.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路径

  企业战略融入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要经历析识、考评和监控三大阶段, 在此过程中要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行为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还需要通过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文化建设、 社会责任风险管理、 社会责任投资、 社会责任营销和社会责任审计等路径来实现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践行承诺。

  (1)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文化建设。 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构成,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 凝聚和激励的作用, 是战略实施的有效保障。 要建设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文化, 运用文化这一 “软资源” 来提升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促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 改变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行为的态度和取向是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战略决策的关键, 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接受教育和培训, 学习国家政策方针、 了解时事形态、知悉利益相关者保护权益等相关法律法规, 从正面的角度重新认识企业社会责任。 同时, 自上而下的员工参与型社会责任文化建设是企业履行承诺的基石, 企业内应多开设学习交流平台, 员工有效的信息反馈及情感交流有利于企业全体人员共同营造一个道德、 健康的工作环境。

  (2)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风险管理。 企业强化安全生产、 产品质量、 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员工权益保护、 慈善捐助等方面的战略性社会责任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 提升社会满意度和支持度, 有助于落实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创造价值与履行社会责任 (价值分配是重要方面) 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 也是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 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是指企业不承担或不合理承担社会责任,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 我们认为,企业过度承担不适宜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风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结合自身战略和资源水平,在国家社会责任规制框架下进行。 不同于企业的传统风险, 社会责任风险重点关注企业内部行为给社会带来的风险及风险可能性转为现实后给自身和社会带来的损失[10], 而战略性社会责任风险失控, 将会导致企业社会形象急剧恶化、 商誉崩塌。 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主要来源于核心企业社会责任风险, 以及供应链上的非核心企业带来的社会责任风险. 因此, 企业应明晰自身的战略定位, 积极发挥核心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社会责任主导作用来实现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 并鼓励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遵守社会责任并实现其遵守行为的系统化.

  (3)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投资 .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投资行为, 而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则是一种战略投资行为, 对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有着积极影响。 因此, 企业应摒弃对社会责任承担的偏见, 正确处理投资与收益的关系, 分离部分利润用于社会责任投资及其风险储备金, 在通过战略性社会责任投资提升企业商誉进而实现收益的同时保证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广义的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投资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投入, 企业社会责任危机处理机制的投入, 以及战略性社会责任活动投资等。

  (4)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营销 .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单是出于道德的考虑, 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提升企业的信誉以及盈利能力。 因此企业因开展合理的公关活动, 通过媒体对其行为进行监督与报道, 使公众看到企业所做的努力, 并通过对企业的支持来激励企业更好、更全面的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开展战略性社会责任营销主要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产品或服务、员工、 企业形象等载体进行, 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政府评级、 媒体报道和社会网络评价等途径得以强化。 企业开展战略性社会责任营销,有助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理念深入人心, 增强员工、 消费者、 政府、 供应商、 社区等各利益相关者对本企业战略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4)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营销 .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单是出于道德的考虑, 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提升企业的信誉以及盈利能力。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活动能否提升企业商誉、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还取决于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 亦即开展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营销, 从而引导和促进社会公众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消费。 主要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产品或服务、 员工、 企业形象等载体进行, 这部分工作可以由企业内部专门机构来做, 通过运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社区公益活动、 社会责任公关、媒体报道、 各种广告、 企业网站等渠道来开展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营销。 企业开展战略性社会责任营销有助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员工、 消费者、 政府、 债权人、 供应商、 社区等各方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在信息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 通过电子信息和网络媒体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进行监督与报道, 能够提升战略性社会责任营销效率, 使公众看到企业所做的努力, 并通过对企业的支持来激励企业更好、 更全面地承担社会责任。

  (5)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审计 . 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建立、 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离不开审计。 企业管控战略性社会责任风险、 优化社会责任内部控制需要审计的介入。 无论是自愿性社会责任, 还是强制性社会责任, 都有审计需求。 自愿性社会责任需要审计对其社会责任活动及信息加以鉴证和评价, 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营销效应。 强制性社会责任需要审计对其社会责任活动及信息加以监督, 能够为企业利益相关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并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降低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及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完整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需要引入行政监管和市场化的审计监督机制, 包括国家制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并对企业执法情况进行审计, 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审计和第三方外部审计。 此外, 媒体报道和社会网络评价等也是近年来作用日益凸显的一种重要审计监督机制, 且屡建奇功, 可以适当采用。

  四、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不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或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都不能独立于企业战略而存在,脱离企业战略、 企业使命与目标, 一切经营活动行为都如无本之木、 无水之源。 将企业战略和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加以整合, 构建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克服了传统内部控制忽视伦理道德建设、 偏离总体战略目标的缺陷, 从控制内部固化风险转向控制战略性社会责任风险, 为企业提升公众形象、 培育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提供条件。 只有设计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 才能保证企业面临的风险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结构的合理性与战略性社会责任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能够为企业战略及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将传统企业内部控制窗口往社会责任领域扩宽、 往战略层次提升, 是内部控制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对企业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进行了整合分析, 提出了以战略为导向、 以社会责任风险管控为中心的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及其实施路径, 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政府部门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更细致的层面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现机理与路径进行探索,明晰战略性社会责任承担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与意义, 加强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转变企业员工对社会责任管理的认识, 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和取向, 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建立战略性社会责任观;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供行为规范;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的整体融合性, 有效管控战略性社会责任风险,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企业社会责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