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

面对社会责任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2 共3765字
摘要

  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自20世纪初以来,企业管理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逐渐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与企业利益中的重要作用,虽然对其内涵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但目前普遍认为企业不仅是“经济人”,更需要承担起“道德人”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具有经济与道德的“双重身份”.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保障股东利益的同时,更需要对环境、社区、政府、消费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负责,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道德以及慈善责任(Carroll,2000)。

  二是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以上四类责任并列,认为企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道德、慈善以及社会责任(Brummer,1991)。最后一种观点是将企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两大类,前者是为保障企业股东的利益,而后者是对除股东以外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包括法律上的义务,也包括社会道德要求企业承担的责任(卢代富,2001;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2007)。

  因此,综合以上观点,可简要得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如图1所示:

  2 社会责任环境下的企业价值创造模式

  2.1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日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以环境作为载体的企业,其财务收益以及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企业承担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必然要舍弃一定的经济效益。

  然而,面对日益加强的环境保护法律以及社会道德谴责,企业必须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以谋求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企业只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才能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赢得市场与消费者的青睐,有助于企业形成更优的财务管理模式。

  2.2 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企业与社区良性互动、和谐共存的发展关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有利于企业赢得公共形象,更有利于企业借助社区环境形成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外部机制。企业为打造良好社区关系而支付的一些成本,看似短期内并不会为企业财务带来收益,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的行为不仅有助其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也间接地使社区成员自愿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可见,打造和谐的企业-社区关系不仅是一种长期投资,更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财富。

  2.3 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在企业社会责任日渐被重视的今天,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似乎从直接、简单的税收关系转变为良性的互利共赢关系。对于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如生产行为影响环境与居民健康的企业,政府将采取法律规制、行政处罚的方式予以惩罚。而对于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不仅为其提供一系列如减税、技术支持、提高贷款额度等激励政策,更在一定范围内放宽审查力度,为企业价值创造以及自由发展提供支持。

  2.4 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不难发现,长期来看消费者更偏爱那些品牌形象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因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与产品质量,更能给消费者一种值得信赖的亲切感,进而提升销售业绩,降低销售成本。相关调查表明,一旦企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消费者会减少甚至抵制该企业的产品及服务。

  2.5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靠于员工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企业若积极主动地保障员工的既定利益,同时给予合理的福利与津贴,并定期地提供技术培训,有助于员工增强主动性与调动积极性,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动力。此外,当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对外有良好形象,员工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忠诚效应,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3 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面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日益增强,为了实现更优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进行创新与探索。要实现“股东权益至上”到“利益相关者共赢”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历史转变,必须对企业财务目标、财务治理、财务政策以及财务战略等内容增添符合时代要求的内涵。

  3.1 企业财务目标的转变

  传统观念普遍认为,企业财务目标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利润最大化”,即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凡是有助于企业达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行为才是企业的最优决策。然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往往容易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不惜忽略社会责任,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谋求更高的经济利润。

  然而,现实中并不存在完美的法规制度以及零风险的市场活动,为获得更稳定、长远的发展,企业更应承担社会责任,以规避隐形、非契约式的社会风险,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变革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因此,要使得企业价值在利益相关者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还需考虑企业价值与相关利益在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统一与平衡。当然,如前文所述,这与实现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并不冲突。此外,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建立起相应的财务治理机制。

  3.2 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变革

  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是服务于治理主体维护经营活动高效运行及管理组织有效控制的一套制度安排,它与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的公平与效率息息相关。受“股东至上”的传统治理理念影响,企业倾向于采用“资本雇佣劳动”的治理模式,而忽略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股东至上”治理逻辑以及摆脱这种财务治理模式带来的限制困境,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有效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关领域的著作已十分强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共同治理的重要作用,如美国的《公司治理声明》、韩国的《公司治理最佳实务准则》以及日本的《公司治理原则》都将共同治理机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选择(李维安,2001)。借鉴这些国家的有益探索与实践经验,可以对我国财务治理机制作出以下变革与创新:首先,建立共同的财务收益分享机制。为了使企业经营者与员工充分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程度地防止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可以实施人力资本股权化的措施,让经营者与员工共享企业经营成果,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坦尼夫等,2002)。其次,实施共同的财务决策机制。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实施股东投诉制度、股东互议、表决权行使制度增大中小股东以及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话语权,更可以通过这种决策机制防止股东的“掏空”行为,最大程度地维护与平衡利益关系。最后,还需完善共同的财务监督机制。

  可建立一系列监督组织制度如股东监事、银行监事、员工监事、以及政府代表监事等制度对股东行为以及企业财务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与控制,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

  3.3 企业财务政策的创新

  企业的财务政策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财富目标而制定的有关规定或采取的相关行为。长期以来,企业为了特定的价值取向,往往会采取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相关的财务政策。然而,这种财务政策的风险较大,因为只关注了与特定利益集团相关的投资项目,而忽视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因此,对企业财务政策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企业的长足发展,不仅需要服从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的财务目标,结合共同治理的财务治理机制,更需要构建一套稳健的、可持续的财务政策。这种观点与张兆国(2008)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历年来经营时间较长、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公司往往会采取稳健的财务政策,如选择风险较小的投资项目、及时调整债务水平以及平衡各项资产的结构等。此外,企业还需时刻关注经营行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例如在投资政策方面,除了对与股东利益相关的项目进行投资的同时,还需支付与其相关的生产环节、监督质量、环境保护、慈善事业等项目的成本;在利润分配政策方面,不仅要考虑股东的既定利益,更要保障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条件以及相关中小债务人、员工的福利与权益;在融资政策方面,不能只关注融资成本的高低,还需注意融资环节的风险与融资行为涉及的相关权益者的利益。

  否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3.4 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升华

  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强烈挑战,企业在进行财务治理中日益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权益。随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缺陷的显露“,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的价值取向以及共同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成为企业未来经营的现实选择。不仅如此,包含了上述重要内容的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还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不断在实践中被充实和得到升华。第一,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软实力的体现,不仅能为企业储备技术要素,更有可能帮助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及经济效益。第二,将资本经营纳入财务管理。企业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调整债务水平以及合理分配利润,能更高效地进行财务治理,并通过有效的资本运作实现资本增值,为企业经营注入活力。第三,建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体系。关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为相关利益产生与分配的影响机理,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统一,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关系研究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两者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认为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利己利他的最优抉择,更是企业实现长足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求的呼声增大,企业必须进行财务目标的转变、财务治理机制的变革、财务政策的创新以及财务管理战略的升华,以构建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返回:企业社会责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