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促进信息传播快速化以及广泛化的同时, 也加剧了高中生生活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对高中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信息时代对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在遵循高中生身心发育内在规律以及高中历史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为提高高中历史价值观渗透效果提出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价值观,渗透,途径
高中生的思想正处于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转变的关键时期, 其自我认知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升, 自主意识与独立意识也得到强化。高中生在校学习生活状态是影响甚至决定其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对高中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性的特点。因此, 高中历史教师应主动将价值观融入历史教学活动中, 不断提升高中历史价值观的教育水平与教育效果, 为高中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促进高中历史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中历史价值观渗透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一) 互联网信息时代加剧了高中生价值观的波动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网络平台数量的增加在提高网络文化产生和传播速度的同时, 也扩大了网络文化的影响范围与影响效果。众所周知,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隐匿性以及自由性等基本特点, 其质量也参差不齐, 许多网络文学作品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内容, 甚至过度强调和推崇自由主义、英雄主义和个人极端主义思想, 对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传播等产生了消极影响。高中生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接触网络文化与影视文化, 并从阅读网络文章以及观看电影中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 虽然这满足了高中生的精神需求,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中生价值观的变动性。
(二) 高中历史教育功利化倾向并未改变
高中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以及提高学校知名度而不断地提高历史理论知识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过于重视高中生历史成绩的提升, 弱化了高中历史教学对高中生性格以及思想观念的积极影响, 甚至给高中生形成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的错误观念, 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知性与教育性。
二、提高高中历史价值观渗透效果的措施
(一) 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人文修养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对高中生具有启迪人生的作用, 高中生参加历史教学活动能感悟生命的真谛, 从而引导高中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而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历史教学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效果。因此, 高中历史教师应主动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所在, 通过主动阅读优秀文学书籍等方式来强化自身的人文意识。高中学校应主动完善历史教师培训机制、考核机制以及晋升机制, 定期对高中历史教师进行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不同方面的培训, 提升高中历史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帮助高中历史教师更新历史教学理念以及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进而实现高中历史教师历史教学体系以及历史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此外, 高中学校还可以让历史教师到其他高中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与实践交流, 在借鉴其他高中学校历史价值观渗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出适合本校的高中生价值观教育模式, 实现高中历史教师与高中生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
(二) 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师应主动将人文精神贯穿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 提高对高中生思想精神以及情感变化的关注度, 更加注重高中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可通过组织开展高中历史价值教育活动等方式来促进高中生确定人生信念, 提高高中生的人生境界, 从而增强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内动力。另外, 高中历史教师应加强历史理论知识教学活动与高中生情感培养的关联性,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与高中生性格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更好地凸显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挖掘高中生历史学习的聪明才智, 实现高中生学习观从功利性到发展性的转变。高中历史教师应在深入研究高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 用全局观与发展观来调整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提高历史价值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新颖有效性, 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生历史情感体验度, 强化高中生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 提高高中生价值自觉意识与价值自觉能力
价值标准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增强高中生价值自觉能力有助于提高高中生历史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 引导高中生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以及人生目标。主动将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通过科学运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等新历史教学法来提高高中生历史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提高高中生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力。
综上所述, 高中历史教师应正视原有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弊端, 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渗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通过加强高中历史教师培训力度等途径来提升高中历史价值教育效率, 为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促进祖国繁荣富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振成.高中价值观教育的诘问与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 :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