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 初高中历史知识之间出现了断层, 因此,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 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话题。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 找出初高中历史教材之间的差距, 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搞好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建议
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发现一些学生会表示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难多了, 学生认为根本学不会高中历史。事实上, 高中历史并不是难到让学生学不会的程度, 而是由于很多学生不能把握初高中历史的衔接, 进而构建合理的历史框架造成的。初中历史教学中, 对学生要求更多的是经验型和形象思维, 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要求更多的则是理论型和抽象思维[1]。在高一阶段,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转变历史思维方式, 从整体角度把握历史知识, 有效的对接初高中历史知识, 进而提升历史能力。
1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现状
(1) 教材之间的差异。笔者深入的研读了初高中的历史教材, 发现初高中的历史教材, 还是存在了明显的差异。最新一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建立了严格的历史时序, 以七年级历史为例, 七年级教材以时间顺序为背景, 讲述了从远古时期到清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其中上册是远古到魏晋, 下册是隋唐至清朝, 教材非常关注历史的时间顺序, 学生只要掌握住时间线索和主题线索, 就可以学好历史。而高中历史教材则是以逻辑顺序为主的, 教材上虚化了时间的作用, 加强中外历史和古今历史的联系与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把国内外的历史大事件都包含在内, 但是却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 具有很强的跨越性, 学生掌握起来必须发动逻辑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刚刚进入高中, 历史思维还是初中的时间模式, 就会感到高中历史非常难学。
(2) 教材侧重点之间的差异。初高中历史, 教材侧重点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初中历史教材而言, 更为强调中国古代史, 缺少对思想文化史的关注。最新一部人教版教材, 删减了关于先秦时期诗经楚辞文化。中考中, 历史文化并不是考试重点。所以很多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工作, 经常刻意忽略文化史[2]。就高中历史教材而言, 教材非常强调文化史在历史中的作用, 深入研读高中历史教材, 笔者发现, 高中历史必修课中都包含有文化的内容。初中历史教学中, 缺乏对学生文化史的教学, 高中历史中又注重文化史, 使得学生在学习中, 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 学不好历史知识。
(3) 教学要求之间的差异。新课程标准之下, 高中历史教学, 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进程, 特别是重要史实的教育工作。从新课标的要求上看, 教师应当从整体的宏观角度把握历史知识, 才能实现初高中历史的无缝衔接, 进而教好历史。然而, 从整体角度把握历史, 对教师的个人历史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很多高中教师只能依照教材开展历史教学, 并不能从全面角度把握历史知识, 影响了初高中历史的衔接。
2 新课程标准下, 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1) 关注初高中教材之间的不同。对于历史教学来说, 历史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 可以这么说, 历史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目的, 都是通过教材实现的。因此, 要想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教师必须深度研读初高中历史教材之间的差距, 以缩减教材差距,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效衔接初高中历史知识。首先, 关注初高中历史教材差距。目前, 初中历史教材已经使用了这部人教版教材, 高中历史教学使用这部人教版教材也为期不远, 部编版教材, 在初高中历史教材上主要有以下不同:首先, 关注历史学科教育功能。初中历史教材还是秉持传统唯物史观教育观念, 但是扩充了历史思想和历史价值素养判断等内容。教材利用史实叙述, 彰显了历史教学在国家主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教育和法治法规教育等教育功能的作用。例如, 教材中新出现的关于南海诸岛、钓鱼岛等具体内容, 从隐性层面培养了学生领土主权意识和爱国意识。其次, 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编教材总体上, 还是比较遵循通史体例的, 通过一定历史主线, 围绕主线开展史实教育, 以显示历史发展脉络。教师在教学中, 应当针对历史事件, 补充背景知识, 以背景知识让学生从全面角度了解历史事件。例如, 余桂元认为传统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王昭君、屈原等, 是教师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背景知识[3]。再加上高中历史以模块式开展教学, 大量繁杂的信息堆积在模块内, 这些势必要求教师要对历史知识信息进行系统整合。
(2) 以学生为本。在新课标背景下, 初高中历史考察标准存在很大差异, 初中阶段, 这部人教版教材更注重考察学生学习主动性。初中历史教材通过某个章节的导言、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多个版块, 使教材变得更为丰富多样, 在教学中非常强调的主动探索性。学生通过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 让学生在课后积极互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加强。在此背景下, 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高中历史教师也应当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教师的历史教学, 应当是从“教师教会”转变为“学生会学”, 即以学生为本。例如, 这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 教科书中精心选用了300幅历史图片, 展示历史知识, 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有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文物图和遗址遗迹图等, 历史图片作文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助了历史文字叙述, 这也从隐性层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应当培养学生主动读图、看图、学图能力。而提升学生历史图像能力, 需要让学生积极领略地图中的隐性知识, 如在《元朝疆域图》黄河改道入淮知识、南沙群岛称“万里石塘”知识等;北京在两宋时, 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叫法。所以, 学生在学习中, 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历史知识。通过图像历史知识, 增强学生历史知识之间迁移、概括、对比能力, 教师在完善学生思维之后,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总结分析, 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也能提高学生历史分析总结能力。
3 增强初高中历史教师之间的沟通
高中历史教师如果想要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也应当和初中历史教师多沟通。初中历史教师教会了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 高中历史教师更多的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历史思维, 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有着承前启后的联系。因此,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多和初中历史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进而实现初高中历史的有效衔接。首先,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去初中听课。通过听课, 了解初中历史教师的授课模式、讲解知识的方式等历史教学情况, 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 以让学生更为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其次,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多和初中历史教师沟通交流。不管是初中历史教师还是高中历史教师, 其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教师之间多加交流沟通, 吸取对方的优秀教学经验, 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间接交流。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有效交流, 为此,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使用微信、QQ等现代交流工具, 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充分交流沟通, 从而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
综上所述, 要想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关键就是教师应当结合初中部人教版教材, 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师应当把握初高中历史之间的差异, 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立静.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无缝衔接[J].学周刊, 2013 (8) :105
[2]徐志兰.从课标的变化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教育科学论坛, 2013 (2) :13-15.
[3]余桂元.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教科书的风格与特点[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6 (10)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