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水土保持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程,既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又要保证好周边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降低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水土流失,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日渐增大,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够赶上城市以及农村的建设步伐。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注重水土保持,保证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周边农村环境的破坏。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这不仅会严重阻碍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导致植被缺失,从而造成内陆风化现象。对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促进当地的环境与相关的设施建设和谐发展。
1 水土保持工程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水土保持工程就是根据当前我国整体的地理综合情况,应用相关的科学技术,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从而实现有效整合,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是当前避免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同时,也可以通过改良不良土壤,实现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土地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周边生态环境能够与当地的农业种植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链。
另外,水土保持工程也可以促进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等相关内容得到有效统一,保证在应用相关技术的同时,实现对当地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使其自身具有一定的防风险能力,进而降低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一系列不可挽回的问题。此外,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植被种植情况,而且能增大当地的地表粗糙率,进而降低降雨或特殊天气对地面土质的冲击,加强了地表的抗冲刷能力,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完善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水土保持工程中,还应该通过修建各种农田水利工程来改变地形,以此让地形具有阻水防控的能力,进而实现对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农田水利建设中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
2.1 破坏自然环境中的植被
一般情况下,在农田周边进行水利设施建设时,通常会选择在农田周边的河道或者农田中的水域,因此需要通过大面积的开挖来完成施工作业地基的建设工作。这种施工方式不仅会对当地的地表植被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还会对当地的整体地下环境以及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传统的施工作业中,多数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意识较差,会对周边的水土保持造成一定的影响。农民在农田开垦或者种植过程中,不注重周边环境的水土保养工作,也会导致在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地基出现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深挖处理措施。此外,在农田水利建设整体施工中对材料的随意堆放或随意抛弃,也会加大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1]。
当土壤失去自身的营养成分以及防护能力时,地表植被就会减少,同时水土流失的问题也会加剧。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还会由于植被缺失而使当地地表出现风化现象,进而造成当地土壤沙质化,再无种植的可能性。此外,在一些偏僻地区,如丘陵地区的水库建设需要通过大量的开挖使其具备一定的蓄水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自然植被就会遭到破坏,并且在一定时间内是无法恢复的,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在遭遇恶劣天气时,就会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的出现,给当地居民造成人身安全威胁和经济财产损失。
2.2 过度开垦导致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就需要对农田实施相应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在选择农田进行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图纸的划分,通过平田整地来对农田进行二次改造,这样就会导致当地的整体生态系统变的更加脆弱。这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大面积整治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分割,在填塞低洼地区和小型水塘时,如果出现频繁降雨现象,就会导致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加重。此外,农业灌溉的土地中存有一定的农药和化肥等残留物,如果这些农药、化肥残留物随雨水流入到周边的河流湖泊中,也会对当地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进而使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到恶化。对此,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防治,减少水土流失。
2.3 监管力度不足
一般而言,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的监督机制只是对于整体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监督,并不会对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督。这就导致监督人员忽视工程建设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出现施工人员将工业废料直接丢弃在农田周边,或者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到农田周边河道中的现象。如果工业废物中的重金属等有害元素进入土壤中,就会使农作物在吸收后由于代谢能力不足以将重金属排泄出去,导致农作物枯萎死亡,致使地表土壤暴露,进而水土流失现象加重。
2.4 配套设施不到位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并没有意识到水土流失会给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认识不到水土保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为了减少工程施工的成本投入,就会降低相应的配套措施使用,致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无法通过有效的设备调控来实现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使得在后续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不正规的操作而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加剧。
3 水土保持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3.1 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在农田水利建设施工时,如果施工季节处于暴雨或者梅雨季节,会导致开挖过后的坑地失去土地地表植被的保护。随着雨水的降水量不断增加,坑洼地段就变成了蓄水池,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为了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这种问题,就需要合理选择和控制农田水利项目开挖的具体时间,保证开挖、回填工作都能够在旱季进行,有效降低由于雨水的频降而导致水土流失。
此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地开挖后地表整体失去了植被的保护,裸露的土地会呈现松软的状态[2],如此就会加大相关设备以及人员操作对土地的侵蚀性。这就更加需要注重施工时间且做好有效防护,并保证整体的施工过程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
3.2 加强建设中的水土保持
为切实做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施工人员因操作问题而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在施工中对于回填土要集中安置堆放。为了避免雨水冲刷而导致水土流失,可以设置临时的排水沟来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还要对回填土进行全面覆盖,防止由于降水而造成土壤流失的现象。当后期进行回填工作时,一定要夯实工程地基,防止土壤过于松动被雨水冲刷至河流中造成水土流失。
3.3 做好后续的治理工作
如果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已经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就需要做好后续的治理工作,保证在施工完毕后,根据水土流失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措施,降低由于施工操作对水土造成的破坏。因此,在项目完工之后,为了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就需要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景观的建设,并采取相应的绿化措施,改善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一般情况下,可以依据当地整体生态环境,选择种植合适的植被,或者依据河道的整体发展状态,在河道周边进行相应的景观处理,有效地加强当地植被建设,进而减少水土流失现象[3]。
3.4 促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过程,其实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当地农业用水的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总体产量得到增加。农业产量的提高,不仅保证了我国人民的基本粮食需求,而且还可以带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农田水利设施,不仅可以增强农田的水土保持能力,能够实现对于土地的有效整理,还可以促进各级政府对于当地发展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促进水利设施更加完善,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3.5 促进观光旅游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实现农田景观、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资源有机融合,促进观光旅游农业发展。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可建立规模壮大的农田景观游览区,注重农田水利生态效益与景观效应的有机结合,彰显观光农业特色。农业观光景区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整体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
结语
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只有多措并举有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昌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探析[J].山西农经,2020(6):144-145.
[2] 任娟.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措施探讨[J].居舍,2020(5):48.
[3] 赵开政.水土保持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1):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