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步入老龄化社会较早,日本在介护士培养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尚存在目的不明确、定位过于宽泛、课程设置与实践对接性不强等问题。应借鉴日本介护士培养模式的成熟经验,从构建法律规范体系、吸引国外专业人才、倡导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
关键词:老龄化; 介护士; 养老护理员;
目录
一、日本介护士的由来与培养模式……………………………………………………………………………………1
(一)日本介护士的由来……………………………………………………………………………………2
(二)日本介护士培养模式的成熟经验。……………………………………………………………………………………2
二、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养模式及存在的不足……………………………………………………………………………………3
(一)我国养老模式及对养老护理员需求的现状……………………………………………………………………………………4
(二)我国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4
(三)我国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之不足……………………………………………………………………………………4
三、完善我国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的建议……………………………………………………………………………………5
(一)构建有关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法律规范体系……………………………………………………………………………………6
(二)吸引国外专业人才……………………………………………………………………………………6
(三)倡导校企合作……………………………………………………………………………………6
一、日本介护士的由来与培养模式
(一)日本介护士的由来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人口总数的7%;199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14%;2019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高达28.4%.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日本的家庭逐渐小规模化,独居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对照护者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介护福祉士"(以下简称"介护士")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与之相应,日本政府制定了一套有关介护士的政策,并将每年11月11日定为"介护日",以提高全日本对老年人看护问题的重视程度。1987年,日本出台《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该法将介护士定义为"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帮助因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而难以正常起居者入浴、排泄、进食等,并对其他照顾人员和被照顾者进行相关指导的专业人员。"[1]介护士不仅要提供传统的家庭护理,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现在的介护士不仅需要照顾老年人的身体和日常生活,还要通过丰富文化生活、完成康复训练等形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工作理念已转变为"尊重人的尊严、支援自立生活、援助自我实现、实现正常人的生活、整体介护。"[2]目前,日本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并获得国家认可资格证书的介护士已达55万名。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厚生劳动省预测,2025年日本老年人对介护士的需求量将达到237-249万人。
(二)日本介护士培养模式的成熟经验
⒈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日本政府对于介护士的培养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加以规范。如2000年4月,日本正式施行《介护保险法》,对介护士的培养体系、资格认证机制、培养机构及院校作出了明确规定;2007年,《社会福祉士与介护福祉士法》修正案对介护士的培养标准和质量要求作出了更为详尽的专业化规范。
⒉多元的资格获取途径。一是实际从业人员培训。在日本,介护士资格不仅是介护系列中的最高资格,而且是由专家认证的国家级资格。因此,对实际从业者设定的报考要求也相对严格,报考者需要在养老照护领域工作三年以上,并且要通过专业的实务培训。二是高中(中专)"福祉"科。日本的高中和中专均设置"福祉"科课程,学生完成两年的"福祉"科课程可取得介护初学者进修资格。完成三年的"福祉"科课程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学分后,参加并通过日本养老照护人员资格考试的学生可取得介护士资格。三是介护士教育培训学校。介护士教育培训学校招生主要针对高中或中专毕业的学生,在该类学校学习规定课程并毕业的学生即可取得介护士资格。需要说明的是,在《社会福祉士与介护福祉士法》修正案中,对介护士教育培训学校毕业生取得介护士资格的条件进行了调整:2022年之前,从介护士教育培训学校毕业的学生通过五年的"暂定介护士资格"的考核即可获得正式的介护士资格;2022年以后,取消"暂定介护士资格"的考核,从介护士教育培训学校毕业的学生获得介护士资格的唯一途径就是参加并通过介护士国家考试。四是吸纳国外介护人才进行二次培养。为鼓励更多国外护理人才流向日本劳动力市场并留在日本填补护理人员的庞大缺口,2016年10月21日,在日本众议院颁布的《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规范化法案》中新增"介护"在留资格;2017年9月1日,一种全新日本签证类型"护理"开始正式实施;2017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将介护报酬上调0.54%,约140亿日元。这些举措使得介护士作为高级人才之一更容易获得永住资格且待遇很高,从而吸引大量外国介护人才进入日本,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养老照护压力。如2015年我国仅有94人前往日本从事介护职业,2016年则达到257人,上涨了2.7倍。[3]为了吸引更多发展中国家青年人来日本从事护理工作,日本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技能实习恰当化法》将介护职业作为新的职种纳入技能实习制度,[4]介护技能实习生去日本后如果能在一年之内通过N3(即日语能力3级考试),即可获得五年的工作签证;日本自2019年4月开始施行的《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修正案新增了"特定技能1号"和"特定技能2号"两项在留资格,"特定技能1号"需要劳动者在特定的行业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符合该要求的劳动者最长可获得五年的在留资格;"特定技能2号"的申请者需要在特定行业拥有熟练的技能,在留时间无上限,并且可以携带家属。
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一是在医科大学内设立老年人护理院。如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按国家标准设立并经营老年人护理院,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二是由老年护理集团开办介护培训学校。如位居日本护理界首位的日医集团根据自身需要开办了介护福祉士学校,为集团和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介护人才;日本第二大老年护理集团清幸会开办了养老照护人员培训学校,主要培养与特别养护、通勤介护、访问介护、居家介护等支援服务相关的专业人才。
二、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养模式及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养老模式及对养老护理员需求的现状
1999年,我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相关资料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665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9%.按照联合国人口统计数据的预测,2024-2026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将增至14%.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家庭养老。即完全由配偶、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照料,不需要外界提供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模式对家庭的代际关系要求很高,而当今社会的家庭结构多为"4-2-1"式,很难满足老年人在健康、安全、快乐等方面的需求。二是机构养老。即由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敬老院以及高端养老机构等提供居住照护、饮食照料、简单护理等养老服务,老年人通过支付一定费用来购买。三是居家养老。即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居家养老模式是对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居家养老模式引入了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指的是老年人在家里即可享受社区提供的助餐、助急、助浴、助洁、助医及身体检查护理等上门服务。当然,老年人也可以选择白天去社区内的日托所、老年公寓与其他老年人一起享受服务,晚上回家休息。
随着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养老护理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照护需求日渐增多。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看,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大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比重的18.3%.若按照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目前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的服务人员不足50万,持证人员不足2万,人才缺口巨大。
(二)我国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
在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在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相关专业,通过系统教育为我国养老机构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级护理人员。其专业课程包括:涉及老年疾病方面的传统老年康复保健、护理学等;涉及养老管理方面的实用养老机构管理、公共管理、老年社会工作方法、老年社会保障学等;涉及养老保险方面的老年经济学和保险学等。二是社会培训,包括高端培训和养老机构培训。高端培训是针对养老基金会、养老机构的经营者和养老开发的投资咨询公司等进行的难度较高的课程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养老产业的选址设计、运营管理、投资管理和风险评估等。这类培训一般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举办。养老机构培训多为基础的实务培训,以让一线护理人员和养老机构的管理者考取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和增加实践经验为目标,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机构管理者和专业照护人员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包括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照护、老年急救知识、老年心理护理知识和老年康复护理等。
(三)我国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之不足
首先,培训目的不明确。我国的一些养老培训机构过于关注"纸面功夫",即辅导培训人员如何通过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考试,而忽视了对其进行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导致部分养老护理员虽有证书但缺乏实际能力,专业技能不过关。这也是国家取消护理员资格证的原因之一。其次,培训定位过于宽泛。从各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可以看出,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各种养老机构的全能型养老服务人才为主。由于定位宽泛,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再次,培训方式和内容与实践对接性不强。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多数为初中及以下学历,而且传统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方式为传、帮、带、教,以面授形式为主,通过老带新的方式传授老年人护理技巧和经验。[7]这种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往往使养老护理员因内容太多或太复杂而产生畏难情绪,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同时,由于传统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传授的都是老经验,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养老护理员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无从下手。
三、完善我国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构建有关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法律规范体系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法律,相关的规章制度、行政法规、通知文件等又因缺少法律约束力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落实不到位。新时代,应构建有关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法律规范体系,使之有法可依。具体而言,可以借鉴日本介护士培养模式的成熟经验,通过立法将养老护理员的从业标准、培养模式以及社会保障予以细化。包括将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要求精确化;制定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和职称认证制度,养老护理员必须持证上岗;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待遇,鼓励具有相关职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加入其中;对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予以规范,确保养老护理员能够接受正规的、高质量的培训。
(二)吸引国外专业人才
为提高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水平,填补养老护理员的庞大缺口,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国外养老照护专业人才。如放宽签证要求,拓宽国外专业养老照护人才进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渠道;对有意从事养老照护工作的国外人员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并给予一定的保障;按照养老护理员级别支付高额报酬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与日本大型介护组织签订用人协议,优先引进养老照护专业人员,并将其在日本取得的初学者进修、实务者进修、介护士等资格匹配成与之对应的养老护理员级别,按照级别分配工作。同时,对其进行包括语言、文化、饮食、行为习惯等在内的短期培训,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三)倡导校企合作
目前,我国部分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已设置了老年护理专业,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规划,在此基础上可开设面向社会运营的养老机构。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通过在养老机构的实习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优惠待遇等方式吸引福利机构与高校合作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作为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能够缓解福利机构自身专业人才不足的压力,实现双赢。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随着老年人口尤其是失能、半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急剧上升。然而,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严重不足,与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不相匹配。...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1]."十二五"期间全国养老床位数量达672.7万张[2].养老护理员工作满意度低、离职意愿强,不利于养老机构健康发展[3].增强养老护理员工作积极性是提升养老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阐述公证在意定监护制度中发挥的作用及办理意定监护公证时的注意事项,期望可以为意定监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探讨老年人选择运动项目时产生不同倾向的原因及应如何促进老年人体育健身而提出建议,为老年人选择运动项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在耦合视角下需注重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心理问题,加强对培训基地的考察监管,积极应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进一步完善养老护理员的考核体系,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服务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养老护理员这一新的职业种类,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养老护理员是指在老年人家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各类社会养老机构中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疾病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专业人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