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患周围性面瘫后,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大体在 2 个月之内痊愈,但有少数病例病情复杂,或面神经受损程度较重,治疗不及、误治等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治疗 3 个月后仍有面部肌肉松弛、口角歪斜、口角下垂等症状,针刺改善不明显,即可称之为顽固性面瘫.目前临床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方法各异,有针刺、按摩、针药并用,药物外敷、刺络拔罐、穴位埋线等.因患者常常遗留有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存在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治疗后仍未痊愈,患者常常因此出现焦急感、自卑感,甚至出现情绪紧张、抑郁的心理状态.笔者采用齿颊黏膜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 30 例,在多年的临床中针对此类患者进行了观察总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是顽固性面瘫的经济有效、无副作用、患者接受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来自 2012 年 3 月~2014 年 3 月本院针灸科门诊,均选择病程为 90d 以上一年以内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遗留有面部外观不对称,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尚未恢复者,左侧面瘫11 例,右侧面瘫 19 例,年龄最小 29 岁,最大 68 岁.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①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②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③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④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1.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①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②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 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③脑 CT、MRI 检查正常.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病程在 90d 以上两年以内者.③年龄在 29~68 岁者,CT、MRI 排除颅脑的其他疾病.④自愿接受治疗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伴有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液病、免疫力低下、精神类疾病者.⑥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史大于 10 年者.⑦排除腮腺病变、中毒等引起者.
1.4 排除标准:①中枢性面瘫及脑干病变或肿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面瘫.②自愿放弃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治则:培补脾胃,固本培元,活血去瘀,荣肌养筋.
治疗组:点刺放血结合常规针刺组:
针刺处方:风池、太冲、足三里、合谷,百会、下关、翳风、承浆、地仓、颊车.操作:太冲、足三里补法,其余诸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辅以电针治疗,1 次/d,10d 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点刺放血:患者端坐,头稍后仰,在其患侧面颊部上下揉按,使口颊部充血,嘱患者张口,碘伏常规消毒患侧齿颊黏膜,一次性三棱针常规消毒,在齿颊黏膜找到充血的小静脉 3~4 个点点刺出血,放血量约为 2ml,5d 为 1 次,点刺后禁食禁水 2h,保持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中药处方: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芪 30g,川芎 10g,地龙 10g,当归 15g,赤芍 10g,红花 10g,钩藤 10g,全蝎 6g,蜈蚣 1 条.水煎温服,1 剂/d,2 次/d.
对照组:常规针刺组:
针刺处方:风池、太冲、足三里、合谷,百会、下关、翳风、承浆、地仓、颊车.操作:太冲、足三里补法,其余诸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辅以电针治疗,1 次/d,10d 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中药处方: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芪 30g,川芎 10g,地龙 10g,当归 15g,赤芍 10g,红花 10g,钩藤 10g,全蝎 6g,蜈蚣 1 条.水煎温服,1 剂/d,2 次/d.
1.6 疗效评估:疗效评价标准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 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3]确定,以面神经功能改善评价疗效.痊愈:以面部外观、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以仔细观察时才能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轻度不对称;有效:以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用力可移动口角,口明显不对称;无效:以面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1.7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5.0 软件处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 X2检验,以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共入选 3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中治疗组 15例,男性 7 例,女性 8 例,病程 3 个月~11 个月,年龄 32~67 岁;对照组 15 例,男性 9 例,女性 6 例,病程 3 个月~12 个月,年龄 29~68岁.均衡性检验显示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 11 例,显效 3 例,有效 1 例,观察结束痊愈率为 73.33%.见下表:
3 讨 论
面瘫包括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西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是由于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导致的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缺氧、面神经水肿而引起的[4-6].中枢性面瘫则是由于大脑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内的中枢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所导致的.面瘫病属祖国医学"口僻"、"面瘫"、"口眼歪斜"、"吊线风"、"歪嘴风"等范畴,《灵枢·经筋》云:"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经脉,而致面部气血阻滞,瘀血内生,久之则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而致面部麻木,筋肉失养,日渐枯萎,其功用退废,难以恢复.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该病之要,实为气血失充、营卫不调、脉络虚弱,病邪乘虚而入侵机体而致面部经脉失于濡养,面部经筋和肌肉弛缓失用;患者由于失治或者误治,亦或是久治尚未痊愈,长期以来,患者机体气血更加亏虚,面部筋脉长期得不到气血的濡养而肌肉经筋等弛缓不用,进而形成本病,即顽固性面瘫.由于种种原因,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患侧面部的缺血失养的状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而致受损害的面部神经以及其支配的面部肌肉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另外,患者病程较长,久病缠绵难愈,其机体正气必虚,气虚无力则无法推动血运正常,血运不畅进而出现气血瘀滞,形成了"气虚血瘀"的病理特点.久病则机体气血虚甚,血络空虚,经筋失于濡养而不用,面部经筋肌肉的生理功能难以恢复,故治疗宜以气血双补为治疗大法,通过补气固本,平衡阴阳、活血化瘀,荣肌养筋,通过培补正气,促进气血运行,濡养面颊肌肉经筋,促进面部经筋和肌肉的功用的恢复.在面瘫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风寒,调畅情志,注意休息,不应劳累.
经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运;血为气之母,血运则气畅";点刺放血,即是通过调理气血运行而发挥治疗作用的,进而使患侧面部气血运行通畅则血瘀自消.当代针灸前辈贺普仁教授的针灸三通理论提出了"毫针微通、火针温通、刺血强通".应用齿颊黏膜部放血消瘀滞,行气血,邪去正自安.点刺放血则有祛瘀生新、通络活血、柔筋缓急的作用.《内经》有言"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刺络放血疗法,既能疏经通络消瘀,更能加强祛瘀生新、祛邪通络的作用,即"除宛陈,死血去,新血生"之要旨的体现,气血通畅,筋肉复得血养,促进面神经的恢复和再生.足阳明胃经循行面部,胃属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点刺放血则达到通降作用而加快病情痊愈.实验表明[7],点刺放血可相对提高循环血中溶媒菌的含量,明显增加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同时还能通过对血小板的影响而改善微循环,纠正瘀血状态[5].刺血治疗是通过针刺病位区某些穴位来疏通经脉中凝滞的气血,改善了病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病位功能恢复正常.根据皮部、经筋理论,可以调理脏腑气血经络,分别改善鼻唇部和患侧咀嚼肌的血液供应、神经缺氧状态以及突触的传导功能[8-9].
临床研究证明[10]:面瘫导致的局部的血管不能通过自身调整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剌络放血疗法能通过浅层静脉的出血直接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刺络放血有利于改善微循环瘀滞,减少血管渗出,局部瘀血得以减轻或消除,促进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刺络放血疗法通过神经---血管---体液的调整,恢复肌体的自我调控能力.
针刺是一种简而易行的应用方法,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针刺可使得失于濡养而致的纵缓不收的面部肌肉经筋供血供氧的改善,经脉气血得以充养,面部神经得以修复,经筋肌肉纵缓自如,面瘫得以康复[11].本研究所取颊车、地仓等穴同属阳明经,针刺以推动阳明经经气;翳风有疏散风邪、祛风通络的功效[12].针刺上述穴位对治疗口角歪斜、唇沟变浅等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局部神经系统肌肉以及中枢神经兴奋感,进而对神经以及面部表肌恢复正常功能起到极大的刺激作用[13].本组治疗显示:
诸穴并施,针药并用,一方面可以起到补益气血以及疏通经络的功效;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补虚泻实以及平衡调节的效果.针刺加上电脉冲可以"增加了穴位的能量",不仅可以推动经气,疏风散寒,扶正驱邪,此外,更加有利于舒张局部血管,消除局部缺血水肿以及无菌性炎症等,加速了损伤面部神经的修复愈合[14-15].电针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常用的方法,其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穴位,加快了组织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组织的代谢,有利于提高神经组织的兴奋性,增强了肌肉纤维的收缩力,进一步促使受损的神经和肌肉的修复和再生.
本组治疗显示,颊黏膜部小静脉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肯定,在面部外观,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有效促进顽固性面瘫的恢复,具有高度的推广性和应用性.此外,点刺放血疗法具有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无副作用、疗效显着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House JW.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 [J]. Laryngoscope,1983,93(5):1056-1069.
[4]王相明,侯莹,李文.低频电刺激治疗卒中后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3):233-235.
[5]武红艳,熊芳丽.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 61 例不同时期面瘫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144-145.
[6]王芬,罗丁.近 40 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运用概况[C].全国首届刺络放血研究及临床学术交流会,天津,2003.
[7]国如兵.针刺放血加局注治疗顽固性面瘫[J].安徽医学,1998,19(6):45.
[8]李德芳,高金星.针灸配合地塞米松治疗 Bell 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6):97,103.
[9]梅国胜.剌络放血疗法临床运用体会[J].四川中医,2001,19(7):67-68.
[10]吴峻,沈晓柔.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 33 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9):553-554.
[11]李湘云,蒋福生.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74 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5):11-12.
[12]刘兴勤.温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 50 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10.
[13]刘金,侯晋生,徐继信,等.温针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的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0,16(9):74-75.
[14]朱原,傅立新,王季良.针药合用治疗难治性面瘫 1 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719.720.
[15]潘胜莲,潘永清,王季良,等.针药并用治疗双侧面瘫 1 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3):243.244.
[16]王为凤,陈妙根.温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 l 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36-39.
肩胛肋骨综合征是指肩胛胸壁关节由于活动不协调而导致的一种脊柱、胸廓与肩胛骨之间的软组织慢性劳损性疾患。本病与肩关节活动频繁有关,患者常感觉到脊柱与肩胛骨之间酸胀疼痛,医者检查时常能在肩胛骨内上角和脊柱缘的肌肉附近区寻及明显压痛点。而且该病...
中医针灸论文第八篇:急性腰扭伤患者采用后溪透合谷和阿是穴点刺拔罐放血的疗效 摘要: 目的 观察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阿是穴点刺拔罐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参照《针灸学》教材中急性腰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