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城镇化成就与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8 共4445字
  摘要

        1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回顾
  
  始于 1978 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走过了 35 个年头。过去的 35 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显着提高、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的 35 年,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建设取得非常显着成就的 35 年。在这辉煌的 35 年里,我国城镇人口由 1978 年的 1.73 亿人迅速增加到2013 年的 7.31 亿人,年平均增长 4.2%,城市化水平由 17.92%提高到 53.73%,年平均增长 0.97 个百分点;城市个数由 190 个增加到 2012 年的 658 个,平均每年增加 14 个;建制镇的规模不断扩大,由 2 176个增加到 2012 年的 1.98 万个,平均每年增加 520多个。
  
  图 1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的变化。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具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我国城镇化进程(1978--2014)
  
  城镇化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该阶段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镇化发展。其特点是原有城市的吸纳和新建城市的转化速度都比较高,恢复性的先进城后城建的发展模式占主导地位,由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老城市发展比较缓慢,新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小城市快速发展占主导地位。1978-1992 年,城镇化总体水平从 18.96%提高到 27.46%,年均提高 0.68 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之前 29 年城镇化速度(年均提高 0.25 个百分点)的 2.72 倍和世界同期城镇化速度的 2 倍(年均提高 0.34 个百分点)[1].
  
  城镇化成长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该阶段城镇化全面推进,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1998 年 10 月,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而不再是“小城镇、大问题”;2000 年的“十五”规划进一步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将城市化提到战略高度;2002 年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可见这一阶段的城市化方针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跳脱出起步阶段限制大城市发展的路径。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 50%,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城市型国家行列。1995-2014 年间,城市化率由29.04%提高到 54.77%,年均提高 0.9 个百分点。
  
  2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2.1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在 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的 30 多年的时间里。从解放初到改革开放前的 29 年时间内,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提高了7.28 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之后的 35 年时间内,提高了 35.81 个百分点,是前一阶段的 3 倍多,每年平均提高 1 个百分点。根据世界银行人口资料数据,1980-1990 年的 10 年中,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4 个百分点,中国提高了7 个百分点;1990-2000 年的 10 年中,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3.4 个百分点,中国提高了 9.4 个百分点;2000-2010 年的最近 10 年中,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4.9 个百分点,中国提高了 13.3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的 35 年中,我国城市化水平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0.97%,远快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历年平均 0.4%的增长速度,见表 1.
  
  全球部分国家城市化发展水平(1980-2010)
  
  2.2 城市布局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655+20 000(城市和建制镇)”的框架体系。城镇集群也在逐步形成,已初步形成 4 个成熟的城镇群和 11 个半成熟的城镇群的格局(表 2)。从宏观空间看,我国城镇“大分散、小集中”空间格局正在形成,表现为与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基本相协调的东密、中散、西稀的总体态势。从微观看,城市内部空间,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远郊县的城镇空间结构层次日益显现[2].随着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分散、小集中”的城镇空间布局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成熟与半成熟型城市群[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改革开放论文
返回:中国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