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十九大后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谢迪斌
发布于:2018-09-20 共7583字

  摘   要: 党的十九大对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刻而精准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国内建设和全球治理两个大局。党的十九大引领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的要求下, 中国对外开放必须要重构新机制, 拓展新空间, 推进新行动。只有这样, 中国对外开放才会有一个全新的局面。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新时代;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
 

十九大后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
 

  Abstract: The 19 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has made a profound and accurat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using the new era of Xi Jin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coordinate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The19 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leaded China to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into a new era.At the request of the new era, China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must reconstruct new mechanism, expand new space and promote new actions.Only in this way will China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e a new situation.

  Keyword: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new era;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global governance;

  党的十九大对国内发展与全球格局的规律和趋势进行了深刻总结, 进一步坚定了对外开放新理念, 做出了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战略部署。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行动更加自觉和清晰,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开放的视野会越来越宽阔, 前景越来越光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时代, 与此同时, 世界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正如***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 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 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 在全球化趋势加快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新形势下, 怎样才能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注入新动力?这是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党的十九大的部署, 为这一要求的实现提供了政策思路和行动依据, 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引领对外开放新时代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一、建构对外开放新机制

  1978年以来, 基于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在把握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基础上, 中国设计和实施了一套有效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吸收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为目标, 以中国庞大的市场为平台和利益交换筹码, 将大量的资金、技术引入中国经济建设之中, 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中国今天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和条件。在今后, 这套对外开放的机制, 将继续发挥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世界利益格局和思想理念的变化, 以前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带有被动、分散的缺陷日益显露出来。这主要体现在, 一定程度上, 中国对外开放带有被动性质, 主动权掌握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手中, 中国自身的话语权受到较大限制。如果中国对外开放与西方发达国家利益一致, 对外开放就能顺利进行, 反之, 则会受到这些国家的限制甚至打压。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加入一些国际贸易组织, 通过这些组织机构和规则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获得世界市场的资金、技术与商品销售份额。这些机构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 规则和标准都由他们来制定, 解释权和执行权都由他们来实施, 有些国家甚至将国内法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来执行, 带有强烈的双重标准和歧视性。21世纪以来, 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上, 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重大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形成。然而, 西方主要国家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至今仍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 曾签署附加条款, 包括反倾销案件中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 期限是15年。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 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 倾销幅度的确定可以不以中国成本数据构成为依据, 可以选择一个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为依据, 即“替代国”做法。按第15条的规定, 该条款在反倾销方面的适用期是15年, 即2016年12月11日应自动失效。“非市场经济地位”一直是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之一。出口对象国家很容易借口“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 并援引“替代国”数据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2]。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定不移执行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的同时, 因势而动, 在全面审视中国对外开放经验的基础上, 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努力提升中国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塑造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模态, 构建对外开放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为全面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新动能。党的十八大实践证明, 这一理念和举措取得了巨大成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机制的理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意高远。它强调人类共命运、凸显全球同分享, 使“地球村”“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等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理念在境界上进一步提升。它融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将使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加紧密。它串起了新型国际关系观、正确义利观、文明观、发展观、治理观, 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更加系统化。也因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既往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种种构想, 特别是近代以来流布甚广、影响甚大的西方世界秩序观, 使另一个世界成为可能。它超越了以均势思想为底色的联盟理论, 使人类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不断重复上演且充满悲剧色彩的循环现象不再是一种必然。它超越了国别、党派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真正反映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期待, 真正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从而使人类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形成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重叠共识”成为可能[3]。

  “一带一路”的倡议、“亚投行”的建立, 就是对外开放新机制的具体内容, 且已经初步取得成功, 为建构以我为主的对外开放新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汲取和积蓄对外开放的发展新动能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必将在这一基础和条件下, 获得和释放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4]改革开放40年来,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 是全球经济复苏最主要的拉动力[5]。

  近年来, 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经验, 正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有别于西方传统发展模式的选择。中国也在尽最大努力, 积极承担与自身发展中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近三年来,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仅2016年,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就达到了145.3亿美元[6]。数字背后, 彰显的是中国的态度, 更是“一带一路”的坚实基础。“一带一路”提出并稳步实施3年多来,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 从无到有、由点及面, 前期成果和推进进度超出预期, 受到国内外舆论持续热议。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国内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已超2万篇、图书达到数百部;境外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英文报道也超过7万篇, 各语种专题图书超过百部。综合各方的研究观点和报道视角可以发现,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二、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对外开放的途径和内容主要是资金、技术引进, 并通过让渡部分中国市场作为交换条件和吸引力, 实践证明, 这是非常有效的对外开放框架和模式, 正是这种比较稳定的对外开放空间框架与路径渠道, 释放了较强的经济发展动能, 推动了中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 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下行的趋势,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势头加强。各国对资金、市场的竞争日益剧烈, 中国的对外开放传统框架和模式受到限制。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寻求和拓展新的对外开放空间, 积蓄和释放新的发展动能。2012年之后,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如何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问题上, 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 以中国在世界利益格局中的实际地位和影响为前提, 适时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利益的对外开放新构想和新倡议, 并在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实践上做了大量工作, 成就斐然。在注重资金、技术与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 加强其他领域的对外开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 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4]

  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保持和提升外贸大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主动融入和引领全球化的进程, 以“一带一路”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国家战略, 抢抓国际经济转型的战略叠加机遇, 多措并举, 突出放大向东优势, 做好向西开放文章,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加快企业、城市和人才国际化进程,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对外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

  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与质量。近年来, 中国主动在全球治理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合作上积极作为, 主动权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提出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 得到了许多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对接。中国在积极和主动发挥传统多边机制 (G20、APEC) 作用的同时, 还努力深化新的多边合作机制, 如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在国际上影响力越来越大, 成为国际事务对话和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积极推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 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单向引进的局面。中国的海外投资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也有所上升, 加入了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当前, 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战略思路下, 中国耕耘国际市场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抢抓国际市场与国际分工中机遇的意识越来越强,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种意识和思路的具体体现。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空间转换、平台重构、格局拓展的标志性行动。以这新的平台和空间为基础, 中国对外开放的要素双向流动的路径进一步疏通, 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螺旋动力结构将加快形成, 中国经济建设的国际动能必将进一步增强。在传统的经济全球化格局下, 40年来, 中国主要以是跟跑、并跑的角色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铺开,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 正朝着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在注重对发达国家开放的基础上, 积极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的开放。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重点开放的国际空间是欧美发达国家, 通过吸收这些国家资金、技术, 利用他们的市场带动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大, 发达国家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受到限制。这就要求将眼光放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空间。但这些市场空间并不成熟, 需要中国进行培育和扶持。这是一条同对外发达国家开放思路与方案完全不同的道路, 需要中国在扩大对这些国家开放的实践过程中, 不断总结和提炼。例如在非洲和南美洲, 有庞大的人口, 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如何将潜在市场空间变成现实市场空间, 这是中国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的新课题。***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体现了中国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的长远战略与现实策略:“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中方愿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 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 着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 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7]

  三、推进对外开放的新行动

  对外开放不仅是一个理论和政策问题, 更重要的是行动问题,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 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 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继续保持和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这需要一系列精准而有效的行动来实施。2012年以来, 在***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中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要求转换, 实施和推进了一系列新的对外开放新举措, 中国对外开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一是加强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双向引导。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 吸引了大量外资参与中国经济建设, 境外资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外资进入推动了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了市场化改革, 为克服中国经济腾飞的资金短缺困难作出了重要贡献。吸引投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和战略, 中国必将长期坚持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旨在扩大外商投资规模, 提升外商质量和效益。2017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 提出了20条措施来推动外资公平竞争、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降低外资对华市场准入的门槛。针对这一文件, 中国各主管部门正在制定和落实具体政策和措施, 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 “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对外投资的意向和能力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和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对外投资开始快速增长,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和新路径。2017年, 我国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6 236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累计实现投资1 200.8亿美元。数据显示,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活跃, 境外融资比例高。2017年, 我国企业共实施完成并购项目341起, 分布在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 实际交易总额96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212亿美元, 占22%, 境外融资750亿美元, 占78%[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4]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 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谋划, 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 推动对外投资的健康快速发展, 如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管控对外投资风险, 制定备案报告制度, 不断创新监管模式, 推动我国从对外投资大国向对外投资强国迈进, 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发展,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二是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自由贸易港是相对自由贸易区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4]由自由贸易区向自由贸易港探索, 将是落实十九大相关要求的重要抓手。一方面,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特定园区的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 有能力让对外开放“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 中国经济自身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加之经济全球化瓶颈逐步显现, 客观上也要求中国在对外开放上有新作为。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功能, 是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目的就是要让全球高端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和自由, 从而提升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要素配置能力、经济发展活力及国际价值链地位, 发展参与引领全球经贸合作竞争新优势。面对中央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的号召, 浙江、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海南、四川、陕西等地纷纷启动了相关前期研究工作, 希望在新一轮全面开放过程中抢占先机。广东南沙自由贸易区正在原有基础上积极调整监管模式, 并向中央申请启动自由贸易港建设。2018年4月13日,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9]这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新行动的重大步骤, 必将对中国对外开放新行动注入强劲的动力。

  三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构建扩大对外开放金融支持体系。金融体系是保证和支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前提, 同时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一直在积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扩大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2016年10月1日, 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 (SDR) 货币篮子,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2016年12月,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 市场占有率为1.68%[10], 为人民币国际化开了一个好头。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 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升, 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将不断提高, 各国央行和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意愿将逐步上升, 与相关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的合作将继续加强, 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和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将进一步完善, 双边货币合作将在便利两国贸易和投资、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和人民币清算安排的不断推进, 人民币清算效率不断提高, 跨境清算网络不断完善, 人民币跨境使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相适应的会计准则、评级制度、税收政策也将不断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的国内外形势, 提出了推进对外开放新行动的措施与方案。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扩大对外开放, 大幅放宽市场准入, 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必须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结构、布局,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总之, 当今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着重大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冷战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只有通过重构对外开放新机制, 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推进对外开放新行动, 中国才能够在对外开放中掌握主动权, 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主导权, 从而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失衡的国际利益格局, 重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 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N].人民日报, 2018-04-11 (1) .
  [2]李双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探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6 (5) :71-81.
  [3]刘志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J].理论探索, 2017 (4) :74-79.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 (1) .
  [5]陈炜伟.贡献率33.2%!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第一引擎[EB/OL]. (2017-01-13) [2018-04-10].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7-01/13/c_1120306277.htm.
  [6]胡浩, 孙奕.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EB/OL]. (2017-03-06) [2018-04-10].http://www.xinhuanet.com/2017-03/06/c_1120576968.htm.
  [7]***.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N].人民日报, 2015-12-05 (1) .
  [8]2017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达1200亿美元[N].南方日报, 2018-01-17 (A16) .
  [9]***.党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N].人民日报, 2018-04-14 (1) .、
  [10]中国人民银行.2017人民币国际化报告[EB/OL]. (2017-10-18) [2018-04-10].http://rmb.xinhua08.com/a/20171018/1730943.shtml.2018年8月第39卷第4期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原文出处:[1]谢迪斌.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与拓展[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4):1-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对外开放论文
返回:中国经济论文